二戰期間,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也像歐洲很多國家一樣,遭到了法西斯的入侵。南斯拉夫人民在以狄托為首的南共領導下與法西斯作鬥爭,並最終趕走了侵略者,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
起初,南斯拉夫也是奉蘇聯為老大哥,兩國關係非常友好。不過這種關係並沒有維持多久,兩國便鬧掰了。不僅如此,狄托還希望在巴爾幹半島建立一個以南斯拉夫為首的巴爾幹聯邦。
南斯拉夫狄托到底有多牛,竟然敢和史達林鬧掰,還要建立巴爾幹聯邦?
狄托和中東歐大多數共產黨領袖不同,他一直呆在自己的國家裡。包括我們熟知的北越當時的領導人胡志明,更是基本上沒有在國內待過,不是在蘇聯就是在中國。這也導致胡志明在北越慢慢被架空,使得本土派的黎筍上臺。
這一點狄托就不同了,狄托堅持在國內反抗外國侵略者,並建立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狄托依靠著這支軍隊,愣是把侵略者趕了出去。
不像東歐諸國那樣是被蘇軍扶持上位的,因此他們對蘇聯拿人家手短,只能老老實實的做個小弟。
所以狄托很有底氣,在面對史達林的指手畫腳的時候,非常硬氣。
狄托和史達林還有一個仇怨。南斯拉夫一戰後建立了一個王國,在面對德國的入侵時,皇室流亡到了英國。史達林在二戰中由於與英美等國結成了統一戰線,所以史達林承認了流亡政府的地位,還抑制境內的南斯拉夫遊擊隊,這讓狄托非常不滿。
二戰末期,流亡政府回到了南斯拉夫,面對雙方的對立,蘇聯再一次促使南共向流亡政府妥協,這也為兩國兩黨的關係惡化埋下了隱患。
蘇聯在很長時間裡一直是唯一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讓蘇聯常常遭受白眼。但隨著二戰的進行,尤其是蘇聯頂住德國侵略後,開始反攻,還在東歐建立起了數個親蘇政權。由於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蘇聯大國主義、利己主義開始滋生。
牛起來的蘇聯未免會對周邊的小兄弟指手畫腳,甚至直接幹預南斯拉夫的領土糾紛,但狄托卻沒有慣史達林這個毛病,堅決不從。
二戰結束後,南斯拉夫準備建立一個巴爾幹聯邦,在這個計劃裡,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是基礎,還將邀請阿爾巴尼亞加入,甚至希臘也在計劃內。
但這個計劃,西方還沒說什麼,蘇聯就著急忙慌的反對了。
南斯拉夫這個計劃,其實和中南半島的印度支那聯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抵抗侵略者的過程中,南共屬於巴爾幹半島的主要力量,也逐漸影響著阿爾巴尼亞等國。
不過狄托這個偉大的夢想讓獨裁者史達林擔心。史達林把巴爾幹半島當作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雖然在和英國的妥協中,放棄了希臘。但史達林還是認為在巴爾幹應該有蘇聯的存在和影響。
如果讓南斯拉夫這樣毫無阻礙的擴張,勢必對蘇聯的利益受到影響。
針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態勢,南斯拉夫作出了一定的回應,這更加「激怒」了蘇聯,雙方矛盾開始公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