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要有大夢想。沒有實現夢想並不是失敗,真正的失敗是你不敢夢想。」10月23日下午,前南斯拉夫總理米蘭·帕尼什(Milan Panic)在北京大學演講時如是說。1929年生于貝爾格萊德的貧苦家庭,後移民美國、白手起家創辦製藥公司並從政的帕尼什經歷了傳奇的一生,被尊為卓越的「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慈善家」。雖已80歲高齡,臺上的他依然精神矍鑠、激情四射。
此次報告會以「科學創造傳奇」為題,由《科學新聞》、科學網主辦,由帕尼什旗下的MP Biomedicals公司、北大生命科學院團委、北大生命科學產業協會協辦。《科學新聞》總編輯賈鶴鵬主持了報告會。
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院士出席會議並致辭,對帕尼什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科學時報》社長劉洪海致辭,表示大家應從帕尼什的傳奇人生中吸取經驗,共同創造傳奇。
接著,帕尼什結合自身的經歷,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激勵人心的精彩演講。
傳奇人生永不言敗
隨著屏幕上出現「Never give up(永不言敗)」的字幕,帕尼什回憶起自己少年時代的崢嶸歲月。「我年輕的時候經歷了艱難的歲月。在與納粹的戰火中,我們缺乏食物,沒有安寧。我九歲就開始找食物養活家庭,十四歲參加了狄托遊擊隊。」
接著,他講述了自己移民美國、創辦公司的經歷。「我去美國的時候是在1950年代,那時的世界和現在很不同,完全沒有現在這麼國際化。作為一個移民,我在語言、文化等方方面面遇到了各種問題,要在美國生存、發展並不容易。」
「我先是在加利福尼亞研究化學,後來,我有了一個大膽的創業想法——用DNA為人治病。在那時,DNA是否存在還有爭議,很多人依然相信生病了要喝雞湯,而不是用生物醫藥進行治療。但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我以20美元起家,創辦了ICN(International Chemical and Nuclear)公司。」實際上,到了1990年代,ICN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7億美元,成為了生物醫藥業的巨頭。這其中經歷的挑戰可想而知,而帕尼什所強調的「永不言敗」則如此意味深長。 「所以,年輕人要不怕失敗,要敢於夢想。」他指出。
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做到頂峰
帕尼什有句名言:「where I go, I want to be on top.(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要做到頂尖。)」此次演講中,他再次闡述了這一理念。
他強調,如果沒有達成目標,不要妥協你的目標和價值觀,而是改變你的行動。他指出,努力工作永遠都是「管用」的。
談到自己鍾愛的科學事業,他指出,科學沒有界限,青年人不要給自己設定界限。「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都是一樣的人。你要努力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家。」他表示。
從ICN公司退休後,帕尼什再次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回國任南斯拉夫總理,而今的他又一次創業,成為MP Biomedicals公司的總裁,這步步跨越本身已是「頂峰」精神的最佳寫照。
我們所做的,應屬於全世界
「在1992年,我的祖國面臨戰火,Dobrica Cosic總統提名我回國當總理。當時,很多政界、學界的朋友都勸我不要接這份棘手的職務。最終,我回國了,並成為了總理。我的想法就是:要幫助到那些受難的人民。」帕尼什由自己回國的動機講到了助人的理念。 「也許你已經有車、有房、有錢了,那麼,什麼激勵你進一步往前呢?幫助他人!我們的成功是以我們為他人所做的來衡量的。」他表示。
帕尼什演講中幾次提到了中國青年人的責任。「你對你的祖國和世界都負有責任。你有責任參與中國的發展進程,你有責任比任何人都偉大。」
作為一名慈善家和人道主義者,他指出,人道主義的核心是,我們所做的,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還應該屬於全世界。
他還強調,永遠不要有戰爭,不要有殘殺,不要有分裂。「我的人生經歷告訴我了這些道理,我也希望中國的青年人謹記:我們要和平。」
在互動交流環節,一位提問者問道:「您認為自己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嗎?」「不!絕對不是!你們都可以比我十倍的成功。世界屬於你們!」帕尼什如此回答道,令全場倍受鼓舞。
活動的最後,主辦方為帕尼什先生及協辦方頒發獎品。帕尼什還為不少「粉絲」籤名留念。
米蘭·帕尼什簡介:
「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富人,他是很懂得把自己天賦用來自我提升,用來將生意和個人幸福甚至和政治相結合的一個人。」 美國雜誌The Dependent這樣評價米蘭•帕尼什(Milan Panic)。他充滿傳奇和爭議性的人生始終吸引著無數人的眼球。 米蘭•帕尼什1929年出生于貝爾格萊德的一個貧苦家庭,曾經沿街賣菜;在1944年他14歲的時候加入狄托遊擊隊,成為最小的遊擊隊長官,帶領隊員抵抗納粹;隨後他在貝爾格勒大學就讀化學專業;體型強健的帕尼什還贏得了南斯拉夫全國自行車比賽冠軍。
1956年,他舉家移民美國。 靠著自己在貝爾格勒大學和海德堡大學(1957~1959)卓越的化學學業,手裡僅有兩個手提箱和20元美金的米蘭創立了ICN公司(International Chemical and Nuclear),這也是生物學革命的開始。
公司的第一個產品是商業化的DNA,這使公司成為了開發基於核酸研究的新治療性分子中的領跑者。 ICN公司率先成功開發了病毒唑(利巴韋林),這個公司旗艦藥品治癒了全球超過500萬有一系列感染跡象的人,包括那些診斷出的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嚴重的呼吸道感染的嬰兒們。在ICN公司入口處寫有這樣的銘言:播種健康,成就希望,播種希望,成就一切。 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米蘭在1992年重返南斯拉夫,翻開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輝煌一頁。提名他為南斯拉夫總理的想法來自一位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作家、當時的南斯拉夫總統Dobrica Cosic。 其時的南斯拉夫,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巴爾幹火藥桶,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和波赫處處面臨著紛飛的戰火。不過,這並沒有讓已經腰纏萬貫的米蘭怯步。
經過斡旋,他最終成功當選為南斯拉夫聯盟的總理。 在當選後有人問米蘭:「作為總理最想為自己的國家做什麼?」米蘭的回答很簡潔:「希望把美國的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帶到我出生的國家;停止殺戮。」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米蘭把經濟巧妙融入了其政治理念中,他堅信,未來和平的唯一希望是巴爾幹半島的經濟合作。米蘭在1992年與伊莉莎白二世等被《華爾街日報》評為「歐洲年度人物」。
1993年,米蘭競選南斯拉夫總統未獲成功,敗在了當時的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腳下。而巴爾幹半島的局勢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政治上受挫的米蘭在人生徵途中並不氣餒。儘管已經60多歲,他仍然返回美國創辦了MP Biomedicals生物醫學公司。公司在ICN的基礎上發展了很多新的產品和業務,用一些媒體的話來說:「從化學試劑到藥品無所不包。」MP公司在全球現已經擁有5個大型倉庫,提供55000種產品。米蘭被稱為是「塞爾維亞最富有的人」。 科學和理性的精神始終陪伴著米蘭,讓他不斷塑造多彩而輝煌的人生。(摘自《科學新聞》官方網站,記者王玲)
編輯: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