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前總統米洛舍維奇一生政治起伏大事列表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1日電 據路透社報導,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今天稱,南斯拉夫前總統米洛舍維奇在被關押的監獄內死亡。以下是米洛舍維奇一生政治起伏的大事列表:

  1986年3月15日,米洛舍維奇正式就任塞爾維亞共產黨總書記。

  1987年4月24日,由於遭到阿爾巴尼亞民族的迫害,塞爾維亞族人首次在科索沃舉行示威抗議。在這起抗議中,米洛舍維奇一直充當著塞爾維亞人保護者的角色,多方阻止阿爾巴尼亞佔多數的警察局逮捕並毆打塞爾維亞人。

  1987年10月,米洛舍維奇對塞爾維亞共產黨及媒體進行了清肅。

  1988年1月,在塞爾維亞共產黨內,以米洛舍維奇為首的派別解除了總統伊萬-史丹姆波利克的職務。

  1989年6月28日,一百餘萬名塞爾維亞人在科索沃舉行集會,紀念塞爾維亞擊敗土耳其入侵600周年,米洛舍維奇參加了大會並發表講話,這預示著南斯拉夫將會因民族問題而陷入瓦解。

  1990年12月9日,憑藉著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浪潮,米洛舍維奇首次在多黨競選中當選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南斯拉夫首次在國內舉行多黨派的總統競選。

  1991年6月25日,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宣布獨立。

  1991年6月,南斯拉夫派遣坦克鎮壓斯洛維尼亞的獨立運動,但未能取得成功。隨後,克羅埃西亞國內的克羅埃西亞族與塞爾維亞族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種族戰爭。

  1992年1月,克羅埃西亞國內的種族戰爭停止。

  1992年2月29日至3月1日,波士尼亞的穆斯林信徒及克羅埃西亞人開始就是否獨立舉行投票。

  1992年4月6日,歐盟宣布承認波士尼亞從南斯拉夫正式獨立;波士尼亞政府與當地塞爾維亞人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並一度將南斯拉夫首都塞拉耶佛包圍。

  1992年5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對塞爾維亞實施經濟制裁,理由是塞爾維亞政府支持克羅埃西亞及波士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族人反對政府。

  1993年1月,波士尼亞的所有和平努力最終宣告失敗,穆斯林信徒與克羅埃西亞人之間爆發了戰爭,而在此前,這兩股勢力一直是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塞爾維亞人。

  1995年11月21日,北約部隊對波士尼亞-塞爾維亞共和國發動空襲,米洛舍維奇、波士尼亞總統以及克羅埃西亞總統一起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籤署和平協定。

  1996年11月,塞爾維亞境內的反對黨支持者譴責政府選舉舞弊,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舉行遊行示威,要求罷免米洛舍維奇。

  1997年7月15日,聯邦議會選舉米洛舍維奇為南斯拉夫共和國總統。

  1998年3月,國際社會要求南斯拉夫採取行動結束髮生在科索沃的暴力活動,但遭到米洛舍維奇的拒絕。此後,米洛舍維奇又邀請阿爾巴尼亞族領導人魯戈瓦舉行和平談判。

  1998年9月24日,北約對米洛舍維奇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停止鎮壓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否則將對南斯拉夫發動空襲。

  1999年3月18日至19日,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在法國籤署了和平協定,但最後卻遭到南斯拉夫的拒絕。和平談判最終陷入破裂。

  1999年3月24日,北約的飛機開始對南斯拉夫境內的部分目標發動空襲。

  1999年5月27日,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認定米洛舍維奇為國際戰犯。

  1999年6月10日,在塞爾維亞軍隊撤出科索沃後,北約軍隊開始停止對南斯拉夫發動空襲。

  2000年4月14日,大約有10萬名塞爾維亞人聚集在貝爾格勒市心,支持反對黨領導人提出的儘快舉行總統大選的決議。

  2000年7月27日,米洛舍維奇宣布將於9月24日舉行總統、議會及當地政府的選舉。

  2000年9月26日,南斯拉夫聯邦選舉委員會宣布反對黨候選人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的得票率為48.22%,而米洛舍維奇的得票率為40.23%,由於兩人均取得絕對多數的選票,因此將舉行第二輪總統選舉。科什圖尼察抗議米洛舍維奇選舉舞弊,拒絕接受這一選舉結果。

  2000年9月29日,南斯拉夫反對派開始組織罷工,並要求米洛舍維奇辭職下臺。

  2000年10月6日,在反對派強大的壓力下,米洛舍維奇承認在總統選舉中敗選。

  2000年10月7日,科什圖尼察正式就任南斯拉夫總統。

  2000年11月25日,作為唯一的一名候選人,米洛舍維奇贏得了南斯拉夫社會黨主席的職務。

  2001年1月25日,塞爾維亞議會批准了民主黨領導人德金迪奇提出的政府改革法案。

  2001年2月1日,塞爾維亞內政部長杜尚-米哈伊洛維奇稱,米洛舍維奇目前處在警察24小時的監視及保護之下。

  2001年4月1日,在經過36個小時的僵持以後,米洛舍維奇被警方逮捕。米洛舍維奇稱自己沒有轉移國家的資金,但隨後仍然被關押了起來,並將接受為期30天的調查。

  2001年4月2日,聯合國首席調查官卡拉-德爾-蓬特稱,他已經準備好了逮捕令,米洛舍維奇涉嫌參與波士尼亞的大屠殺,因此犯下了戰爭罪。

  2001年4月3日,南斯拉夫總統科什圖尼察拒絕將米洛舍維奇引渡到聯合國戰犯法庭。

  2001年4月11日,米洛舍維奇因心臟病突發而入院接受治療,兩天後,醫生宣布他的病情恢復的非常良好,隨即又被關進監獄。

  2001年6月28日,米洛舍維奇被關往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

  2002年2月12日,海牙國際法庭以種族清洗罪對米洛舍維奇提起審判,稱他在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及科索沃共製造了66起種族屠殺事件。

  2002年10月,克羅埃西亞總統梅西奇指責米洛舍維奇應該對南斯拉夫的分裂負責,並稱米洛舍維奇曾下令軍隊搶佔克地亞人的土地。

  2003年12月,北約部隊前司令克拉克在作證時稱,早在1995年,米洛舍維奇就已經知道波赫塞族人準備屠殺穆斯林人。

  2004年2月25日,在對290名目擊證人進行傳喚調查後,法官們暫時停止以對米洛舍維奇進行審判。

  2004年7月1日,負責審判米洛舍維奇的英國法官理察-梅因病死亡,時年65歲。

  2004年8月31日,米洛舍維奇在法庭上對自己進行辯解,稱那些指責他犯下戰爭罪的人完全是在「扭曲歷史」,南斯拉夫之所以陷入解體,其實是西方國家推波助瀾的結果。

  2004年11月30日,俄羅斯前總理普裡馬科夫在國際法庭上稱,米洛舍維奇其實是一名和平締造者,他並沒有因為想擴大塞爾維亞領土而發動戰爭。普裡馬科夫還指責西方國家應該對南斯拉夫的解體負責。

  2005年6月1日,檢查官在法庭上出示了一盤錄像帶,裡面有塞爾維亞士兵屠殺6名波士尼亞年輕人的畫面。

  2006年2月24日,米洛舍維奇向海牙國際法庭提出請求,要求赴俄羅斯接受專家的治療,但遭到法庭的拒絕。米洛舍維奇稱他將就此提出上訴,並稱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正在不斷的惡化。

  2006年3月11日,米洛舍維奇在海牙國際法庭的監獄中死亡。(春風)

相關焦點

  • 米洛舍維奇為何獲得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他一生究竟做了什麼
    作為前南斯拉夫著名的政治人物,米洛舍維奇在國際社會上的名聲一直是褒貶不一。尊敬愛戴他的支持者,將米洛舍維奇稱作「巴爾幹之鷹」。而仇恨他「大塞爾維亞主義」的反對者,則將他視作「巴爾幹屠夫」。在大學期間,米洛舍維奇認識了南斯拉夫前總理的侄子伊凡·史丹姆波利克,並深受賞識。在1964年從貝爾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米洛舍維奇聽從了史丹姆波利克的建議,開始進入到經濟領域工作。1980年,米洛舍維奇在不到二十年時間裡就成為了貝爾格勒銀行行長。他能夠如此快速地晉級,顯然離不開史丹姆波利克的背後支持。1983年,史丹姆波利克又提攜米洛舍維奇進入了政壇。
  • 米洛舍維奇:一位受塞爾維亞人尊敬的失敗者
    之後他的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畢業之後便從事經濟工作並一步一步成為了南斯拉夫最大銀行貝爾格勒銀行行長。或許是一直獨自拼搏的個性,促使他堅信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把控自己的命運。在實現財富自由之後,他擁有了更高的追求,涉足政壇。
  • 總統上臺後,一步踏錯導致國家四分五裂,人民卻稱其為民族英雄
    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亡國之君」,他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畢業後便進入政壇一路順風順水,48歲時擔任總統,可惜一步踏錯,導致國家四分五裂,自己也死於獄中。他就是前塞爾維亞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
  • 前南斯拉夫總理米蘭·帕尼什北大演講:年輕人要有大夢想
    10月23日下午,前南斯拉夫總理米蘭·帕尼什(Milan Panic)在北京大學演講時如是說。1929年生于貝爾格萊德的貧苦家庭,後移民美國、白手起家創辦製藥公司並從政的帕尼什經歷了傳奇的一生,被尊為卓越的「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慈善家」。雖已80歲高齡,臺上的他依然精神矍鑠、激情四射。
  • 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國轟炸,蓄意而為還是「誤炸」
    01:事件經過1999年5月8日凌晨5時,發生了一件讓我國舉國震驚的大事,這也導致當時中國和美國的建交關係迅速惡化。事件發生之後,全國人民憤慨不已,當時許多大學生到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駐北京、上海等地的大使館前示威遊行,中國愛國黑客也開始大肆攻擊美國網站,這也導致中美的網絡大戰,雙方各有百餘個網站被插上了對方的國旗。中國政府也要求美國為首的北約發表聲明,並且必須嚴懲兇手和賠禮道歉。
  • 南斯拉夫殘骸①丨不斷被建構的民族仇恨
    今年是科索沃戰爭20周年,我們走訪了前南斯拉夫,希望進入南斯拉夫解體與種族戰爭的內部語境,並還原這場衝突在全球範圍內所掀起的紛爭,嘗試將其帶回中國的爭論現場,成為內生於中國社會之南斯拉夫問題意識的補充。南斯拉夫解體後,民族仇恨成為巴爾幹出現在國際視野中時,難以繞開的議題。
  • 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為什麼遭美國轟炸?
    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打壓行為中最露骨的一次。 斬首說 據說轟炸發生時,南斯拉夫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正在中國大使館內,美軍是為了進行斬首行動,才轟炸了我駐南聯盟大使館
  • 為米洛舍維奇出庭辯護 200人國際律師團前往海牙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加拿大多倫多的一位律師7月5日宣布,一支由200人組成的國際律師團將於本周抵達海牙,為正在國際法庭受審的南聯盟前總統米洛舍維奇辯護。  據路透社報導,克里斯多福-布拉克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我們受米洛舍維奇之託去海牙幫助他。」布拉克表示是米洛舍維奇的夫人以及塞爾維亞的一些人同他們聯繫的。
  • 歐洲最親華的國家,每任總統上臺後,都堅持對華友好
    而除此之外,還有下面這個國家,堪稱歐洲最親華的小國,每任總統上臺後,都堅持對華友好。這個國家就是塞爾維亞,塞爾維亞是歐洲巴爾幹半島的小國,也是歐洲著名的內陸國,整個國家沒有一寸出海口,國家比較窮困。而且塞爾維亞建國後,先後有7位總統,分別是米洛舍維奇、米蘭·米盧蒂諾維奇、娜塔莎·米契奇、鮑裡斯·塔迪奇、託米斯拉夫·尼科利奇、亞歷山大·武契奇等。這七位總統雖然差異很大,在位時間長短不一,但是這每位總統其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特別親華,堅持對華友好。
  • 南斯拉夫總統狄托的婚姻史居然如此複雜,妻子一個比一個年輕!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狄托(1892-1980)南斯拉夫總統,世界著名元帥原名約瑟普·布羅茲,生於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庫姆羅維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為機修工。1941年4月德國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後,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他堅持黨的領導,舉行武裝起義,制定遊擊戰的戰略戰術,創建人民軍隊,團結各族人民共同戰鬥,打敗法西斯侵略者。
  • 解放軍單挑全世界第25集:我軍中越戰爭食品PK前南斯拉夫C型
    在1920年之前根本沒有南斯拉夫這個國家,也沒有這個概念。南斯拉夫地處的巴爾幹半島,這是歐亞列強必爭之地。歐洲列強想殺入亞洲,必須首先控制巴爾幹半島。1929年,南斯拉夫王國正式成立,隨後黑山、馬其頓、波赫等國相繼加入,大體就是後來的南斯拉夫。這是一個貌合神離,內部問題極為嚴重的聯盟,國內不時發生暴動甚至內戰,國王都被暗殺。二戰爆發以後,這個國家迅速垮臺,被軸心國吞併。除了德國人鎮壓以外,種族仇殺也在繼續。二戰期間,克羅埃西亞人建立的烏斯塔沙組織,屠殺了10萬塞爾維亞人。
  • 南斯拉夫的傑出領導者!極盡奢侈的狄托,遺產去哪兒了?
    鐵夫作為南斯拉夫的領導人,其一生的輝煌可見一斑,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進入南斯拉夫的政壇,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領導南斯拉夫革命以及人民軍隊反抗法西斯鬥爭。可以說,狄托的前半生對南斯拉夫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他為了自己的國家,基本上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付出了自己的家人。
  • 10年時間,親手毀了南斯拉夫
    狄托成就了南斯拉夫毫無疑問,狄托是南斯拉夫的英雄,沒有狄托也就沒有南斯拉夫,他是南斯拉夫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個師的兵力佔領了南斯拉夫,狄托帶領南斯拉夫人民為反抗德國法西斯侵略、贏得國家獨立做出貢獻。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雜誌封面。
  • 48歲總統上臺,國土立刻四分五裂,國家一貧如洗,總統慘死獄中
    而這放在現在國家社會,也是如此,很多領導人或者總統,就莫名其妙的當了亡國之君,最終下場悽慘。最典型就是下面這位總統,48歲上臺,給國家帶來四分五裂,國家一貧如洗,最終總統也慘死獄中。
  •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去世,他的一生「匆匆忙忙」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去世,他的一生「匆匆忙忙」1924年6月12日,布希出生在麻薩諸塞州的彌爾頓,出生於一個享有權利、能源和公共服務的家庭。他的母親多蘿西·沃克·布希(Dorothy Walker Bush)一生都是一股特殊的力量。
  • 南斯拉夫,至暗時刻的火把
    在史學家的敘述裡,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南斯拉夫瓦解與內戰往往被認為是歐洲戰後史上最黑暗的那一頁。去年,單讀作者柏琳結束了一場巴爾幹之旅,就此與前南斯拉夫和巴爾幹半島產生更深的淵源,而這一次,英國作家麗貝爾·韋斯特剛出版的《黑羊與灰鷹》成為新的入口,使她在閱讀的震撼之外,還感念於南斯拉夫這個多民族國家背後的魅力、魄力乃至各方矛盾的張力。
  • 國際思想周報|#MeToo日本遇阻;塞爾維亞總統談科索沃
    早在兩周前,#MeToo運動似乎將要在日本引起一場變革,日本財務省事務次官福田淳一被指控涉嫌性騷擾多名女記者。事情被爆出來之後,安倍當局也是頭疼不已,而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甚至宣稱「把記者換成男的就可以杜絕性騷擾」,這又引起了舉國上下一片譁然,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出面作出無力的澄清。
  • 盤點世界大事 縱覽全球風雲(2012年 政治領域)
    通過按月系統梳理和總結當年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及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所發生的重要國際大事,精心擷其要者,以條目形式進行歸納和介紹,旨在以簡馭繁,展示國際風雲變幻的宏大氣象,並試圖揭示其中折射出的一些具根本性的重要動向和特徵。 通過本書所匯總的大事,可以看到,2012年是一個既不平靜也不平凡的年份。我們可從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文化、科技等諸多視角進行觀察和認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