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孩子說好要每天早起、自己疊被子、收拾房間,結果沒兩天就耍賴不想幹了,天天睡到日上三竿,父母強制他做他就發脾氣搞對抗;說好每天寫一篇字,做幾道數學題,很少的任務量,就是拖拖拉拉不想做,非要父母發飆才能勉強完成。
熊孩子仿佛每件事情都需要催促和強迫,仿佛所有事情都是給父母做的,沒有一次能自動自覺的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孩子如此好逸惡勞管不住自己,非要家長在旁監工,但嚴格管束卻適得其反,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喜歡即時享樂,討厭延遲滿足,這不光是孩子的天性,更是所有人類共有的人性。
比起感性的衝動,理性的力量是非常脆弱的,所以意志力能夠影響我們的時間和強度非常有限。如果一個人只用意志力來抵抗來自「即時滿足」的誘惑,難以堅持很久。
就好比舉一個很重的槓鈴,就算力氣再大、再想要堅持,也總會有力竭放手的那一刻,需要歇一歇重新蓄力才能再舉得動。
所以,真正的自律,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習慣」。這個「習慣」就是不需要動用多少理性去思考,只靠本能就輕輕鬆鬆就做到的事,
如何將辛苦的忍耐變成一種本能
首先,不能把目標訂得太多太廣,讓意志力從早忙到晚,或者多線程齊頭並進,這是不現實的。讓孩子自覺迎接挑戰是可以做到的,不過一天不能做太多次,任務太複雜也需要拆分,避免孩子的意志力潰散而撂挑子。
其次,千萬不要把目標訂得太大太宏偉,而是要從最輕鬆簡單的做起,一定要限制在孩子差勁的意志力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第三,注意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帶著情緒做事的時候,他為數不多的意志力就要面臨著兩線作戰,會很快的潰不成軍,迅速消散。
所以當孩子正在嘗試去學習一樣新東西,或者做一件並不熟悉的事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盡力保持他情緒平穩的狀態,意志力才會更持久一些。
如何保持孩子的情緒平穩?
1、確保孩子不餓不困不累。
2、父母自己不能帶著情緒。
當然,教育孩子,父母是不可能沒有情緒的,但父母們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並迅速做出調整,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營造更有利於意志力發揮的環境。當孩子一點點的習慣了生活和學習帶來的挑戰,自然就能自覺自愿的去做一件事。
世界上沒有一個自律的孩子是父母的催促和逼迫造就的,就算緊迫盯人的辦法可以讓孩子乖乖就範,但實際上是在耽誤孩子形成自律的能力。
那些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能夠好好學習考高分的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後完全放飛,最後無法完成學業的例子還少嗎?
結語
最後,願各位父母可以形成溫、堅定對待孩子每一次崩潰的習慣,也可以不用發揮意志力就能耐心幫助和支持孩子完成那些人生最初的自我成長。
抖音、快手、找到啦app搜索「柳葉眉的小賣部」,可以看更多精彩小視頻喲~
來源:貴州廣播電視臺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