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說:真正的快樂,需要人生的智慧,幸福與否自己說的算!

2021-01-22 阿壩如水蓮子

有人說:真正的快樂,需要人生的智慧,幸福與否我說的算!而汪曾祺的一生證明善於在不幸中,發覺幸福的可能,致豁達的心胸!

喜歡讀汪曾祺老人的書,有人說,汪曾祺老師似乎從來都沒有相對意義上的大紅過,但是幾乎每隔幾年,就會興起一陣「汪曾祺」熱。

他的文字乾淨通透,單純溫暖。大家一股風的都買他的作品,學習他的人生智慧;然而,這些作品從來都只有買的份,卻沒有讀的可能。

許多人翻開他的書,讀一遍,太簡單了,不是花花草草就是吃吃喝喝,花花草草又不是奇花異草,不是名貴的花卉,都是什麼山丹丹啊,枸杞啊 ,槐花啊,木芙蓉啊,臘梅花呀。

吃呢?豆汁兒啊,炒米啊,馬齒莧啊,蔞蒿啊,枸杞啊,鹹鴨蛋啊,螺絲啊,鵪鶉啊,如果吃肉,也不過獅子頭和東坡肉、火腿什麼的,怎麼也得寫法式大餐或者義大利空心面吧。要不,日韓料理也行。

於是,大家沒等挖掘到人生的智慧,就扔在一旁,落灰塵去了,這或許就是「小眾」與「熱度」並存的最好方式!

但是,不知某一個時候,突然,汪曾祺的文章又流行起來了,就像網上最喜歡說到的定律,真香定律。

而且,最先進入汪曾祺老師的真香境界的,幾乎都是吃貨,這些吃貨也是喜歡懷舊的八零後或者九零後,他們盤點當年的小學課本,人家被桂林山水和長城圈粉,他卻是被高郵鹹鴨蛋饞出了口水。

汪曾祺的散文居然還進入過小學課本。當年我還教過,只是山村裡的孩子沒有見過鹹鴨蛋,也沒有吃過,連雞蛋都很少吃,甚至沒有,因為農村很窮,雞蛋要賣錢給孩子們交學費,那些孩子住校,每個星期一,母親給他們炒一罐酸菜帶到學校裡,用來下飯吃。

他們反而被另一篇寫水果的文章圈粉《我愛故鄉的楊梅》,當然,他們沒有見過楊梅,可是,他們家裡種有杏子、桃子、櫻桃等水果啊,他們也引用作者對酸的描寫,「酸得牙齒連豆腐都咬不動了」。

農村孩子沒有見過高郵鹹鴨蛋,就算當時城市裡的孩子,那時物流沒有現在這樣發達,只要超市裡不買高郵鹹鴨蛋,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吃的。

當然,那時候城鎮生活條件好,端午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到市場上買鴨蛋,有的還在家泡,不過,幾乎都是用雞蛋做的。

只有過了許多年,大家回憶起童年,於是才想起語文課本中高郵鹹鴨蛋依然讓他們饞得流口水。於是,汪曾祺熱便流傳開來。

再讀汪曾祺,覺得他的文章簡單中蘊含哲理,平淡中含著真情,在一花一葉中融入人間真情,體會生命的魅力,在一飯一茶中品味人生的五味,在生活中盡情地玩味生活,在萬水千山中尋覓心底的柔軟在不幸中發掘幸福。

那麼為什麼說汪曾祺老師,善於在不幸中,發覺幸福呢?這應該就要從他從小的生活環境中分析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從童年中長大,童年給予一個人生命的底色,等到他走過生命的滄桑,他又會回歸童年,或者說,他會再度記憶起童年的情景。

汪曾祺的童年底色是金黃的臘梅,想想吧,江南深宅大院中,一樹臘梅在寒冬怒放,其他孩子一般都在家裡烤火,但汪曾祺姐弟倆卻上樹摘梅花,姐姐在下面指點,弟弟摘花。

要是其他家庭,老父親早就吼起來了。沒有規矩,爬樹摘花,還像個少爺嗎?可是,汪曾祺的父親卻沒有幹涉。

摘下的梅花,他把骨朵捋下來,然後再摘幾粒紅天竺,用串珠花的花絲串上,臘梅花骨朵中間嵌上紅天竺,黃臘梅,紅天竺,那是多麼好看的色彩。他將自己做的臘梅髮飾送給自己的繼母,送給大伯母,她們戴著去互相拜年。

這讓多少人驚呆啊,他們家庭的環境太寬鬆了吧,你想想,當你小時候要給你爸爸扎小辮,你爸爸會像鄧超那樣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裡,讓你為他打扮嗎?

你女兒從野外摘的野花,給你做花環,你會戴上嗎?能夠收下,放在抽屜裡就算好的,說不定你還會訓斥她:「沒事幹了,整些花花草草,家裡弄得亂七八糟。」

好一點的就是,「寶貝,你做得真漂亮,但是媽媽有項鍊和頭飾,戴這個,人家會笑話的。」

所以,汪曾祺的童年很寬鬆,也許,他父親沒有對他說過什麼玩物尚志的話,也沒有當他想吃什麼東西時,對他嚷到:「一天到晚只知道吃,瞧你那點出息」。

汪曾祺的父親曾先後結過三次婚,通常情況下,童年喪母,父親再娶,對於孩子而言,那就是「小白菜呀,地裡黃呀,三兩歲呀,沒有娘,跟著爹爹還好過呀,就怕爹爹娶後娘」。

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而言,這絕對是巨大的夢魘,絕對傷害大於補充。可恰恰最為幸運的就是,汪曾祺是為數不多的補充大於傷害的,他不是小白菜,而是快樂果。

汪曾祺老師的生母,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因為肺病去世了。故而,汪曾祺老師對她的印象並不深刻,畢竟年齡時代太小了。而他的第一任繼母,是一位鄉下土地主家不得寵的長女。

為啥這樣說?她與汪曾祺有著相似的命運,都是幼年喪母的,而且,因為家庭環境不好,這個土地主家長女生活得並不幸福,乃至落下咳嗽的病根。只是,有的人因為沒有得到關愛,於是將自己童年受過的苦難都還給自己的繼子或者繼女。

可是,汪曾祺第一任繼母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只是命薄啊,很快就過世了。

當汪曾祺的父親在娶第三任繼母的時候,他已經差一歲成年了,彼此之間非常的客氣與尊重。甚至在開始幾年的時候,對方一直管汪曾祺叫做「少爺」,後來實在是迫於汪曾祺老師的要求,才改口叫名字。

由此,不難看出她是相當客氣與有禮貌的。這或許會有一種距離感,但時間卻漸漸擦去距離感,讓兩人關係越來越親近。

就這樣汪曾祺老師的童年、青少年時期,就是在三任母親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

汪曾祺先生的童年不但不悲慘,遇到一些繼母的狗血情節。與之相反的是,汪曾祺先生和他的繼母們都相處得很好。估計也是由此,才教會他如何發現生活之中的幸福吧!

汪曾祺先生在成年之後,寄情於美食,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吃貨,為此還特意創作了許多的美食散文,都十分的有味道!

用王境澤的話來說,就是「真香」!其中,在這些散文中,有一個現象十分的有意思,就是汪曾祺絕不僅僅談美食,他從家鄉的風味小吃,到行過的路,吃過的美食,收穫到滿滿的幸福。

不但在日子好過的時候吃,在日子艱難時,也吃,就連在西南聯大當年跑警報時,也不忘記吃。

而且,他筆下的美食不管簡單還是複雜,無論葷素,無論高貴材質還是普通佳餚都描寫得很細膩。他自己製作的涼拌菠菜或者蘿蔔絲、黃瓜皮、拌豆腐,涼拌乾絲都很精緻,看起來就有食慾。

在他筆下,各地美食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體現出不同地域的人們生活的智慧。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這些口味就是文化,就是人生。品味美食,就是品味人生,由此,才鍛鍊出汪曾祺真正的豁達!

若論生活際遇的叵測,歷經幾十年歲月滄桑,走過戰爭年代,度過各種劫難,汪曾祺是真正的沒有「傷痕」在心間的。

或許,在汪曾祺的心間,早以填不下「幸福」意外的東西了。注意:這絕不是苦中作樂,而是真正的放空一切!

因為有那麼多美食墊底啊。就像蘇東坡,貶謫無非就是換一個地方享受美食而已。

汪曾祺喜歡美食,但不是饕餮,不是一般吃貨胡吃海塞,他吃出味道,也把味道通過文字帶給大家。

相關焦點

  • 真正的幸福讓人享受,滋養自己的天性,假裝快樂讓人感到不自在
    快樂、憤怒、悲傷和幸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有的情緒表現,而幸福喜樂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真正的幸福是一種內心的幸福,輕鬆自如真正的快樂和快樂,真正的幸福讓人享受,而假裝幸福是一種背負著負擔和壓力,讓人不舒服的虛假幸福。追求,放開痛苦。
  • 真正的幸福,不是名利,而是這人生「三樂」!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真正幸福的人,最愛做這三件事,福報也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幸福快樂、真善美,永遠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 人生真正的快樂是自己喜歡自己,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能使人快樂的事情非常多,如人生蜜月時,能使人快樂;喜得貴孑時,能使人快樂;教子成才時,能使人快樂;賺得財富時,能使人快樂;工作升遷時,能使人快樂;身體健康時,能使人快樂等。但是人生真正的快樂是自己喜歡自己,自己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活著沒意思,就讀一讀汪曾祺
    發現生活中最細小的幸福,是一種智慧。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就會快樂。抓不到高空的鳥,可以蹲下身子,看一下腳邊的花。網友說,這是最幸福的炫富。是啊,不論什麼時候,如果叫一聲媽媽有人答應,就是幸福。再晚回家,也有人在你留一盞燈,就是幸福。年齡再大,有奶奶帶你玩,就是幸福,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最的幸福。
  • 品讀汪曾祺《人間有味》,感受平淡日子裡的幸福
    泡一杯清茶,品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有味》。文學大師,生活家汪曾祺寫盡人間滋味。滿是厚重感的人生,依然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對世間萬物懷有喜悲之心,把這些都輕描淡寫地藏在一飯一蔬,一茶一盞中。繁華退卻,粗茶淡飯,人間至美。
  • 讓孩子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用口才為孩子打開一扇門,讓他們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一、口才+學科教育口才與學科教育相輔相成。忽然,兒子抬頭對身邊的服務員說:「阿姨,我媽媽說你小時候吃過自己的粑粑!」媽媽嚇了一大跳,趕緊道歉,同時感到非常的尷尬,而孩子卻堅稱:「這不是你說的嗎?每個孩子在肚子裡都會吃到自己的粑粑!」
  • 早安:快樂與否,都是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我過得一點都不快樂呢?」「我記得上一次的開心是在什麼時候了!」人們常常抱怨人生不如意時多,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但你是否發現你追逐的往往只是心的感覺,它是那麼多變、那麼無常,無論你怎麼努力想保持住某種感覺,都是很難做到的,畢竟欲望是永無止境的。
  • 汪曾祺,為什麼說他是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是幸運的,他不斷遇到名師指點,博採眾長,最後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書畫審美技藝。三汪曾祺生性豁達,崇尚自由,對普通人有大悲憫。這是人生態度,也是文章風格。「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汪曾祺父親的名言。父親很隨和,從來不對孩子們發脾氣。
  • 汪曾祺的「吾與點也」
    曾點說,在溫和的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服裝,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童子,一起到沂水邊洗澡,到舞雩臺(祭天禱雨之處)吹風,然後唱著歌兒回家。孔子聽了學生們的話,唯有對曾點表示贊同,感嘆說:「吾與點也。」從《論語》此段可以看出,孔子很嚮往在大自然裡欣賞風景,感受人生的快樂。這確實很有詩意。
  • 控制情緒,療愈自己,締造幸福快樂的人生
    書哥前兩天寫了一件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小事。他說晚上老婆在炒豆角,但是總擔心豆角沒有炒熟,在出鍋之前讓他品嘗了三次,反覆確認炒熟了,才終於出鍋。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源於書哥老婆小時候吃過生豆角,結果因此而中毒,嚴重到住了好幾天醫院才緩過來。
  • 幸福的人生感悟句子,每日一看,豁達一生!
    一、人生快不快樂看心情,幸不幸福看心態。漫長人生中,什麼都不是一眼看到頭的,一時的春風得意算不了什麼,一時的失敗也不能算數。二、幸福,就是當激情退去、容顏衰老,牽你的還是那雙不怨悔的手;陪你的還是那顆不回頭的心;暖你的還是那份不冷卻的情。
  • 佛教:人生的幸福是什麼?看看《彌陀經》裡是如何說的!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119一、幸福是什麼?我們來講八功德水充滿其中。這一講我們討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對人生幸福的理解是什麼?我們對幸福的理解,幸福如果是我們人生訴求的一個目標的話,我們對這個目標的理解決定著我們的行動。《彌陀經》當中表述一個幸福的狀態是什麼?是充滿其中,是應有盡有,該有就有,是一種圓滿的、最充滿的狀態,所謂叫富裕的狀態。富有且有多餘的狀態,可以說這是大部分人對幸福的理解。
  •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說:「算了吧」
    1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熊孩子來你家做客跑到你的房間亂翻東西, 你很生氣,但大家都勸你:「算了吧,大人沒必要和孩子計較。」老闆叫你加班,但從不提加班費。你去爭,但大家都勸你:「算了吧,你畢竟還沒本事,你現在需要的是成長。」
  • 汪曾祺文學自傳《寧作我》問世, 「佛系」不是汪老的底色
    作家汪曾祺人們給汪曾祺貼了很多標籤「美食家」「生活家」「最後一位士大夫」,但是汪曾祺本職是位作家呀。汪老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成為作家這件事的呢?「有人問我是怎樣成為一個作家的,我說這跟我從小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有關。
  • 快樂,需要自己尋找
    快樂,需要自己尋找。01培養包容之心人生道路,紛繁複雜,需要我們培養自己的包容之心。心中的目標,即便再遙遠,再中途遇到挫折,也能內心目標堅定,讓自己心平氣和、淡定從容,穿越逆境,把挫折踩在腳下,磨平成人生路上的墊腳石。包容,讓我們感受到人世間的真情。包容,讓我們有朋友包圍,沒有怨恨,享受幸福和快樂。包容,讓我們懂得知足常樂,懂得得到和失去都要順其自然。
  • 你幸福快樂嗎?——談幸福觀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幸福快樂,有賴於與他人、團體的互動、互助,而與他人、團體的互動、互助如何,則成為個體實現幸福快樂目標與否的必要前提條件,這是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類需要互助、互愛,生活才美麗,世界才美好——已產生數千年且還將延續下去的基督教、佛教等主流宗教的原旨,都包含著這個極具生命力的元素。
  • 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四個字!
    文/飛魚三毛說:真正的快樂,是細水長流, 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裡了。快樂,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修行。人各有不同,卻都在修心修行,不必過於褒獎或責問,悟道為高,快樂就好,因為快樂是對生命的一種致敬。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得其樂,無論到了哪種境地,都能為自己找到一片心靈棲息地,這樣的人,永遠都會活得很豁達,很幸福。陶淵明有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歸隱田園生活的樂趣。
  • 說書人思鬱|汪曾祺為什麼說散文被楊朔和劉白羽敗壞了?
    但閱讀的天性是靠直覺,喜歡什麼樣風格的文字不是語文課本能灌輸的,業餘翻書的時候讀到汪曾祺,總覺得這個老頭寫的東西跟那些名家不一樣。雖然說不出來好在哪裡,但已經能感覺到這是另外一個閱讀的世界,是課本的那些範文所不能給予的。
  • 人生只有一次,好好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一路艱辛地走過來,要記住:如果這個世界上沒人善待你,你要懂得好好善待自己,千萬不要虧待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讓自己的生活,過得開心一點,幸福一點,才是現在你最需要做的事情。生活中有快樂,也有有痛苦;有坎坷,也有坦途;有得到,也有失去。
  • 汪曾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沒大沒小」
    在他的家長權威下,兒子在他面前沒有笑聲,親子關係立即跌入冰點。文學家汪曾祺在生活中,人們都親切成他為「老頭子」。作家史航說:「世間可愛的老頭子很多,但是可愛成汪曾祺這樣子的,卻不常見。」汪曾祺的可愛,來源於父親,他也把這份可愛傳承給了後代。十幾歲汪曾祺就學會了抽菸喝酒,父親不但不反對,相反父親喝酒時也給他滿上一杯,抽菸時父子二人一人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