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章微
第二季《中國好聲音》正火熱上演。哈爾濱市19歲小姑娘模仿上屆好聲音明星吳莫愁,天天練顫音變啞嗓,結果練得嗓子發炎。這就是沒有經過專業的發聲訓練,也缺少健康用嗓常識,而引起的典型的「嗓音病」。
無獨有偶,在福州,也有不少人患上了「嗓音病」,有勤學苦練的藝考生,有濫用嗓音的地方戲演員,有變聲期沒控制好的男聲女調的高中生。
如何科學用嗓,看看省立醫院喉嗓音中心的專家怎麼說。
藝考生頻繁用嗓差點失聲
小吳是一名藝考生,從去年年底開始,為了考上理想的音樂院校,小吳卯足了勁,練聲特別勤快,且屢屢向自己原來唱不上去的音域發起衝擊。起初,她的嗓子有些沙啞不適,後來聲音嘶啞加重,喉嚨也開始隱隱作痛,最後差點失聲。家人急忙帶她到省立醫院的喉嗓音中心就診。
省立醫院耳鼻喉科嗓音中心陳婷博士檢查診斷,小吳是因為過度用嗓,加上沒有科學訓練,導致了聲帶炎。陳婷給小吳進行藥物治療,並囑咐她要適當休息。調理了一段時間後,小吳的嗓音慢慢恢復,最後順利通過考試。
提醒:好聲音無法強求,科學訓練很重要
陳婷說,嗓音病發生率正在逐年增多,從事教師、演員、服務員等職業的人中,急慢性咽喉炎、聲帶息肉、聲帶小結的發病率都是很高的。
她說,好聲音的先天條件是很重要的,這由一個人的音色好壞、音域寬曠與肺活量,聲帶、共鳴腔等先天條件決定。藝考生和「靠聲音吃飯」的演藝人員一定要在正規專業老師指導下,科學訓練,循序漸進地練習發聲,而不是一味地求高音。有了先天條件,後天的保養也很重要,戒菸酒刺激,防呼吸道感染,合理地分配嗓音使用時間,嗓子不適時,對於一些所謂偏方、驗方,未經醫生建議的藥物,可千萬不要亂用等等。
18歲男孩發「女聲」
近日,陳婷博士還接診了一個特殊的病例:18歲的高中生小陳外表上看起來是活脫脫的一個大小夥子,可一開口說話就是女聲。這讓小夥子自卑內向,不敢大聲說話。
小陳170釐米的個頭,身材中等,有喉結也有鬍子。可他的聲音很高、很細,一聽起來就是女聲。小陳的家長說,兒子13歲開始變聲,也不知道什麼原因,5年來就一直是女聲。
陳婷對男孩進行動態喉鏡檢查,是典型的男性的聲帶結構,功能也正常。然後進行嗓音分析,並誘導他用自己的真聲講話,一測試基本頻率,135赫茲,是屬於男聲的音調。可讓男孩用他習慣的假聲說話,他的基本頻率一下子高到235赫茲,這是女聲的音調。再經過仔細檢查和分析,陳婷判斷男孩的「女調」並不是功能性的,無需手術,只需要進行嗓音言語訓練即可。
提醒:男孩變聲期要合理用嗓
男孩一般在13歲變聲,變聲期一般持續1~2年。在變聲期內,嗓音會出現一些異常變化,如音調不穩,容易走調,發音不能持久,有時甚至發怪音。變聲期後,男孩子的喉部通道變得較寬大,聲帶變長、變厚,嗓音也會因此變得厚重、低沉、沙啞。小陳因為特定的原因,變聲期沒有控制好,形成了女聲。
陳婷醫生提醒說,男孩在變聲期要特別注意合理用嗓和嗓音保健,否則會因用嗓不當造成永久性的嗓音損害。變聲期內要注意節制用嗓,注意勞逸結合,以防嗓音疲勞和用嗓過度。
在變聲期如果有咽喉乾燥、燒灼和異物感等咽部不適時,應儘量少說話,同時可用潤嗓藥片。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防止疾病對咽喉的侵襲也是護嗓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