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見證歷史的2020年,就連高考都是一波三折。今天,作為一位算是在高考這類應試教育下「衝殺」出來的佼佼者,亦來談一下對高考中的兩個熱點事件的看法。
今年山東高考的「物理考試」(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物理)到底有多難?
因為始終難以通過審核,所以這裡將部分文字改為了圖片的形式。
讓我們,從節選的網絡圖片中來估算一下考生的心理陰影面積
這裡引用一下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邀請專家 進行權威解析。
山東省2020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物理試題評析
2020年是山東省高考綜合改革的落地之年,縱覽2020年等級考物理試題,穩重清新之風撲面而來,試題風格既有傳承更有發展。試題依據《課程標準》和《指導意見》,緊密聯繫考生實際,突出立德樹人總要求,充分彰顯素養導向理念和育人功能,為滿足高校選才需求,引導和助力持續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突出立德樹人要求,彰顯高考育人功能
試題通過恰當選取背景素材,將立德樹人的要求融入到物理試題的解答過程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彰顯了高考的育人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近年來,我國的航天技術更是發展迅速,今年將計劃實施火星探測任務「天問1號」。第7題以此為背景,考查考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與應用。引導考生關注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可以提升考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第13題攀登珠峰並進行高程測量、第15題中醫拔罐治療疾病的物理原理、第16題冬季奧運會U型池比賽等,這些試題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特點,設計與體育運動和生產勞動相聯繫的實際情境,培養考生熱愛體育和勞動,引導考生增強體育健康意識、樹立勞動觀念,在展現我國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成果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的要求。
二、遵循核心價值要求,注重關鍵能力考查
試題在核心價值和學科素養的引領下,注重對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的考查。這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有良好的導向作用,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第2題有機地將原子核衰變和電流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理情境,要求考生綜合利用衰變的特點、電流、元電荷的概念等知識綜合求解,考查了考生在新情境中對綜合性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推理並得到正確結論的能力。
第16題以冬奧會中的單板滑雪U型池比賽為問題情境,考查考生運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方法處理曲線運動的能力。處理拋體運動一般需要沿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分解,而解答本題時,若將拋體運動沿平行和垂直邊界兩個方向進行分解,則更能體現物理過程的意義,物理思維更清晰明確,使考生體會到物理學中化繁為簡、化曲為直研究方法的奧妙。這種設計提高了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可以引導考生打破常規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考查了考生創造性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第17題利用質譜儀工作環境中的加速電場、偏轉電場和偏轉磁場構建物理場景,需要考生將粒子的三維運動簡化為勻加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和類平拋等平面或直線運動,考查了考生將複雜實際問題中的對象、過程轉換成物理模型的能力。
三、試題情境特徵鮮明,聯繫生活實際密切
縱觀全卷,2020年物理試題情境化特徵鮮明,有的情境來源於生活,與日常生活以及生產實踐密切相關,這類問題重在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的能力;有的情境來源於真實的研究過程或實際的探索過程,考生在解決這類情境中的問題時,必須啟動已有知識,運用創新的思維方式開展智力活動。
第1題的問題情境是與考生生活聯繫密切的「乘坐電梯的過程」,是一道典型的體現生活實踐情境的試題。試題還原知識應用的實際過程,要求考生具有關於運動與相互作用的基本認識,能夠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來解釋相關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第11題以「彈簧振子與物塊連接」這一學習探索問題為情境,需要考生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係進行抽象概括,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提出創造性的見解。試題通過新情境、新設問和新的呈現方式,促使考生主動思考,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
第15題的問題情境是取材於我國傳統文化的「中醫拔罐」,通過對火罐和抽氣罐內氣體狀態變化的對比研究,考查考生對氣體實驗定律的理解與應用,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魅力。試題通過引入源於生活的問題和現象,鼓勵考生理論聯繫實際,關心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蘊含的物理原理,思考課堂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
四、創新實驗方案設計,加強探究能力考查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規律的發現、物理理論的建立大多以實驗為基礎。實驗探究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今年的兩道實驗題均在必做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設計,旨在考查科學探究能力和素養,有利於引導中學物理教學重視實驗教學和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第13題創新性地利用手機、木板等身邊的器材重新組合、構建新的實驗方案來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要求考生利用已學基礎知識和實驗原理,依據新的實驗目的,結合實驗數據分析圖像中物理量,並在此基礎上根據物體下滑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的關係求解問題,這對考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考查了考生的「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和處理信息」等科學探究能力。
第14題是對「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實驗方案的探究。實驗發現「電壓表示數的變化範圍比較小」,若用圖像法處理數據,會發現實驗數據點集中在比較小的區域內,作圖誤差大。解決這個問題的一般做法是減小圖像坐標的最小分度值。本題要求考生找出「電壓表示數的變化範圍比較小」的原因,從新的角度設計解決這個問題的實驗方案,並根據改進設計方案,選擇合適的器材,處理給出的數據,模擬連接電路圖。體現了對「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作出解釋,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和反思」等科學探究素養的考查。
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第14題中問題設計巧妙、立意新穎,具有創新性。本題需要考生深入理解實驗原理,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分析,考查考生對不同觀點和結論大膽提出質疑和批判,進行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格,重點突出對科學探究素養的考查。引導中學物理教學注重培養考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對待問題的科學態度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
五、緊扣課程標準要求,彰顯素養導向理念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夠為學生適應現代及未來社會生活、應對社會發展的挑戰打下必備的基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獨特作用,是物理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試題緊扣《課程標準》和《指導意見》,準確把握其精神內涵,聚焦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注重引領中學物理教學重視必備知識教學和關鍵能力培養,注重聯繫實際、關注生活變化、關心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以期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
第5題考查的內容涉及變壓器、串並聯電路、交變電流等必備知識。需要考生從物質和能量觀念等學科素養出發,綜合運用電磁學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解決問題。該題涉及的電路元件,都是與日常生活緊密關聯的,這將有助於提升考生對電氣化的現代生活的適應能力。
第12題以電磁學中常見的感應電流的產生過程為情境,體現了對「獲取和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探究運動狀態變化與相互作用關係」等素養的要求。考查了演繹推理、抽象思維等關鍵能力。該題可以有效引導中學物理教學,加強對考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彰顯了試題素養導向的理念。
第18題考查立意和問題設置尤其精彩,既突出動量守恆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牛頓運動定律、運動學等基本規律的考查,又對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的熟練掌握和綜合運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第18(2)題要求考生基於對多次碰撞的分析,歸納第n次碰撞後上升的高度,涉及科學探究素養中的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元素。
第18(3)題既可以利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進行求解,也可以綜合運用能量守恆定律得到正確答案,為不同思維傾向的考生均提供了展示的機會,適度開放性的同時亦有公平性的堅守。
第18(4)題的設問回扣題中約束條件,很好地體現了物理問題的嚴謹性,引導考生養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不同的解決思路得出相同的正確結果,充分體現出物理學的自洽和內在和諧。
該題的順利解決需要考生具備合理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有效整合學科知識、調動運用學科能力,高質量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思維品質。在觀念方面,體現了物質觀、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和能量觀等要素;在科學思維方面,考查了建模、論證、質疑和創新的過程;在科學探究方面,需要考生基於證據進行大膽的判斷和創新;在科學態度與責任方面可以讓考生體會到物理學科的嚴謹性、自洽性和內在的和諧,感受物理學的魅力和美。該題能夠有效鑑別考生在「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素養方面的綜合水平。
這篇引用的官方解讀進一步佐證了,出題人試圖進行勇敢的創新與突破,但我們亦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來,有很大的試圖洗白的嫌疑。有種此地無銀的感覺,試想如果試題沒有「毛病」的話,大可不必花這麼大的篇幅 筆墨,「解釋」「拔高」「讚揚」。筆者是非常贊同高考應該走素質教育、貼近生活、注重實踐應用這個改革方向的,但是我們萬不可太過激進,想一步登天有可能會摔得很慘。
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問題物理試卷」的誕生省份又是「山東」。最近山東好像是越來越出名了,經常出現並霸佔熱搜。別的不想談,僅從一個多年素質教育小白鼠的角度,談一下對山東教育改革的看法。 先簡述一下背景,筆者經歷過山東教育的小學5年制變六年制,中考因故推遲一月,高考3+X+1變革,以及嚴抓「素質教育」「為高中生減負」(高中周末不能上課,於是我們學校是「自願」在校自習,尤其是高三下每個周末都是一套模擬卷)等等變革。可以說每一項變革都是經過專家們的論證,都是為了學生,為了提高教育質量而制定的,但是真正起到的作用就不好明說了。以3+X+1為例,其中的1是指山東獨有的「基本能力」考試。記得那幾年,山東考生要比其他省的學生多考半天,我還依稀記得復讀那年高考的最後一個夜晚考基本能力前夕算是幾乎整夜失眠了吧(比起考第一場語文前的失眠要好很多了),不過那一年基本能力的題目相對偏易,沒有區分度。本人其實是比較喜歡增加基本能力這一考試科目的,因為它涉獵理科、文科、人文藝術、體育、音樂、美術、工程技術、計算機等等,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它都可能涉及,而本人從小相對來說了解的知識面(小學很聽話記誦的常識:自然、社會、品德較為鞏固,小升初時某一科還考了滿分,後來亦會習慣性的了解記憶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識)。可以說基本能力很像「天才知道」「一站到底」這類知識競技類娛樂節目所要求的,當然考生是沒有很局限的題庫去提前記憶的,所考察的就是平時的各種積累。可惜的是基本能力僅僅存火的不到5年,就又被新的改革所湮沒,退出了歷史舞臺。
這裡再舉一個例子,揭一下高考的遮羞布。記得高考後,曾經考到過一個綜藝節目,有山東高考的文科狀元作為挑戰者,主持人是方瓊。印象深刻的是,題目裡有一些是我通過準備基本能力而了解到或者能夠經由了解的知識推理、反證、或者用排除法得到答案的,而且一些題目我能夠很快很明確的給出正確答案。然而,節目中的高考文科狀元好像是個水貨,其表現讓我覺得他好像沒有考過基本能力似的,一起看電視的母親都覺得很驚訝(我居然那麼強)。其實,不是我強,而是所謂的文科狀元太弱了。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個例或許就是outlier,因為後來在讀研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很多、很厲害、知識很淵博、時間管理能力很強的狀元郎的。
好了,接下來扯一下另一件讓我有些許感同身受的熱門事件:監考老師聊天,考生捂耳焦慮,考後情緒崩潰痛哭。好在這次事件地點不是山東了···
扯得有點遠了,總之,這件事情裡,監考老師80%以上的責任,考生本人維權意識不足亦值得批評,順帶ta的班主任老師或者其他學校老師,沒有將這些考試中遇到的潛在特殊情況的處理交代給學生亦屬不夠稱職。最後,其實我的經驗是,如果考試進行了大概10到30分鐘之後,會進入一種所謂的「考試禪境」,即你能夠完全沉浸於做題、解題中,大腦高度集中。這個時候其實就算監考老師聊天亦應該影響不到考生的。當然,這對考生是一種考驗,亦不是所有考生都能進入禪境。
最後,提到考試禪境,我想提一個很好的高效(高校)教育或者學習的idea:於考試中教學。大家肯定有這樣的經驗,在小考(課堂測試),如果能夠稍微讓你翻書,甚至露骨的來講,考試的時候能夠給你些許機會作弊,在翻書的時候,你將很快很高效的記住看到的知識點,甚至能夠過目不忘,一目十行。 有什麼啟發呢?鄭強曾經提到過,他的學生永遠不會掛科,因為如果考試時他監考發現有學生不會做某道題,他會旁敲側擊得把相關知識在監考的時候講一遍。當然,他這樣說肯定有誇張的成分,不過是不是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呢。尤其是相對寬鬆的高等教育(可以很明確的說,中國大學裡面的考試要求真的很寬鬆)。是不是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課堂)考試,然後呢在考試的時候允許部分的放寬監考的力度,或者更具操作性的是增加平時測驗的數量與質量,且沒測必復盤,於考試中學習。
母校菏澤一中的學案似教學其實就有一定的這種意味,但是不夠明顯,其效果亦沒有在考試中學來的效率高。
最後的最後,一次考試並不能太過左右你的一生,你生活中所遭遇的都是有意義的,都最終促成了獨一無二且最具珍貴的 你。
今天還有:8:00-9:30考歷史,11:00-12:30考生物,15:30-17:00考地理。
不要為一科難易影響心情,繼續努力!
亦不要為某一次考試而太過影響生活的熱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生活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