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算是把《壞小孩》小說看完了,電視劇《隱蔽的角落》在之前也看完了。
分析了電視劇劇本和小說,發現兩者是兩回事,表達的故事核也不一樣。小說偏重推理的過程,特別是最後老教授推理還原朱朝陽的日記造假過程,很是精彩。
但我有一點不同的看法,就是在小說中日記的基調不符,朱朝陽偽造的日記,把自己洗白白,塑造自己為一個善良無辜的人,但日記的基調並不善良無辜,在日記裡,朱晶晶和她媽媽的死都沒有體現出情感的波動,依然是小婊子、婊子的稱呼她倆。這體現了朱朝陽的反社會的性格,教授嚴良應該能看出來,但這裡作者並沒寫到這一點。讀到這裡感覺怪怪的。
小說故事中還有一個核心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整個故事都無法發展,那就是朱晶晶的媽媽王暚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始終堅信朱晶晶是朱朝陽殺的,這有一點不合理。是憑著母親的第六感還是朱晶晶託夢,這裡沒有交代,顯得很突兀。我如果寫這一段,我會把一個證據交到王暚手中,而警察卻不相信,這樣一來,王瑤怎麼折騰都不會突兀,而且給朱朝陽也增加一些更艱巨的阻力,為他殺人提供「合理"的理由。
電視劇則更強調美感,小說裡出現很多大便的情節,在電視劇劇本上都刪掉了。電視上更強調傳奇性。
劇本和小說,都注重情節的合理性。小說的合理性更加的真實,更接近人性。劇本的人性則表達得更隱晦,這又更貼近生活,因為在生活中,人性是看不出來的,看到外表都是美好的。小說則是把人性的陰暗、骯髒解剖出來顯示給我們。
小說和劇本真是是兩回事。
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與我討論,點讚關注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