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為《隱秘的角落》懸疑推理網劇廣受好評,豆瓣評分9.2分!可見其受歡迎程度。而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其改編於社會派懸疑推理小說傑出新秀紫金陳的《壞小孩》,一部揭示了觸目驚心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小說,讓我們看到了超乎成年人想像的青春期黑暗。
《壞小孩》的故事主要是圍繞三個小孩子:朱朝陽、普普、丁浩與一個成年人張東升之間展開的,一次偶然間的錄像,改變了三個孩子與張東升的命運,牽扯出了9條人命,各種謊言編織下的犯罪,更是折射了所謂「壞孩子」背後的社會陰暗與青春期的黑暗面。
《壞小孩》折射了不好家庭教育給孩子青春期帶來的創傷。首先來說說朱朝陽的同學葉馳敏,作為一名警察的女兒,她卻經常誣陷朱朝陽,向老師撒謊告狀朱朝陽弄壞了她的相機,朱朝陽欺負她,讓朱朝陽被老師批評。而這行為的背後是她的警察爸爸經常因為她成績不好打罵她,老是將朱朝陽與她對比,所以她將所有的錯都歸罪於朱朝陽成績太好,於是報復他。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青春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的錯誤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棍棒教育、對比教育都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或多或少的傷害,甚至扭曲價值觀。
家庭影響孩子的另外一方面還有父母離異後對孩子的態度。可以說導致朱朝陽從「好孩子」轉變成「壞孩子」的直接原因,在於他爸爸對他的態度。他爸爸與他媽媽離異後,因懼怕現任妻子,對他不管不問,將所有的愛給了他後來的女兒,甚至在女兒面前不承認自己有兒子,面對妻子對朱朝陽的打罵,他選擇讓自己的兒子躲避,而不是去怪妻子。這樣的父親,寒了朱朝陽的心,也讓黑暗的種子在他的內心萌芽,最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壞小孩》折射了犯罪家庭的孩子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困難。普普與丁浩都是殺人犯的孩子,所以當他們失去自己的父母時,親戚不收養他們,周圍人排斥他們,他們的頭上總是被戴著「殺人犯子女」的帽子,所有的壞事別人都懷疑是他們做的。最後他們只能被送去孤兒院,但是孤兒院也並非是善地,所有的經歷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了傷害,一個成了愛打架的壞小孩,一個佯裝冷漠、性格乖張、孤僻成了愛整人的壞小孩,甚至最後走上了殺人犯罪的道路。這是家庭造成的,也是社會冷漠、黑暗造成的。
《壞小孩》折射了青春期孩子們面臨的來自成年人的黑暗。普普與丁浩在孤兒院經常遭到教導員的打罵,更觸目驚心的是普普口中的「胖子」經常威脅、猥褻甚至性侵孤兒院中的女童,所以普普選擇逃離,她不想被那個「死胖子」折磨了。這並不是小說才有的情節,我們經常在新聞上也可以看到孩子被老師或者身邊熟人性侵的案件,這樣令人髮指的行為比比皆是,這是成年人給孩子帶來的黑暗。
《壞小孩》折射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黑暗心理。朱朝陽作為一個高智商的中學生,但他將他的妹妹推下樓後,他安慰自己說自己還未滿十四歲不要負刑事責任,大不了就是被送去教改所教育,滿十八歲就可以出來了。他也不斷地與普普與丁浩說未滿十四歲不需要負刑事責任,於是抱著這樣的心理,他對犯罪的後果少了畏懼感,使他最終成為了高智商犯罪少年。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到底要不要降低青少年負刑事責任的年齡,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我覺得在當今青少年思想越來越成熟的社會,真的可以考慮適當根據社會實際降低年齡。
紫金陳的《壞小孩》還折射了很多社會的黑暗面,比如高智商犯罪,張東升與朱朝陽都是智商很高的人,一個是高中老師,一個是學校裡的佼佼者,但是他們都將自己的高智商用在了歧途上,他們有可恨的一面,但是他們卻也是受害者,是周圍的人與自身經歷推波助瀾的結果。
看完小說你不得不佩服朱朝陽的心智,一個未滿十四歲的少年,一個年段第一的初二學生,他有預見性,思維敏捷,知道張東升肯定會殺人滅口,所以他提前準備了日記本,提前換好了照相機的儲存卡,沒有喝張東升倒給他的飲料,所以他躲過了一劫。但是不得不說他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他沒有提示他最好的朋友,眼睜睜看著他們死亡,最後淡定地殺了張東升,處理好現場。他布了一個精妙的局,讓自己抽身於局之外,讓所有的事情都與他無關,讓所有人都信任他甚至同情他,這是何等的高智商。
小說中的幾個小孩子經歷的黑暗與製造的黑暗真的超乎了我們的想像,但是可以總結一點「壞小孩」的產生不是平白無故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造成,要想孩子能成為「好孩子」需要多方一起努力。
紫金陳在小說結尾設置懸念,作為小說中的另外一個高智商的人嚴良他洞悉了一切,但是他最後在「通話」與「取消」之間搖擺,誰也不知道他最終選擇了哪個鍵,而這個鍵卻決定了朱朝陽的命運與人生軌跡,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我覺得結局設置得非常巧妙,是一次人性與法律的選擇,讓讀者自己去選。
紫金陳的小說有內容也有深度,更有懸念,我想改編自《壞小孩》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應該也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