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2020-12-13 極客公園

十月初,一封發布在 Reddit 上的電子郵件透露稱,Waymo 將向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用戶提供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網約車試點服務,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在下次行程中搭上一輛沒有配備安全員的 robotaxi。

近日,Waymo 邀請部分國外媒體參加了試乘體驗活動,TechCrunch 記者 Ed Niedermeyer 撰文分享了自己的試乘感受。我們可以通過一段現場拍攝的視頻來看看 Waymo 真無人駕駛網約車到底表現如何。

姍姍來遲

「恭喜!你即將搭乘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計程車!」Waymo APP 應用上蹦出了這麼一條信息。「這會是一趟與眾不同的行程,Waymo 會負責整個駕駛過程。請盡情享受這趟免費的旅程。」

Waymo 開發的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 APP | Waymo

不一會兒,一輛空的克萊斯勒 Pacifica 出現在了 Ed Niedermeyer 的視線裡,並緩緩開到了他所在的位置(錢德勒市的一個公園內)。這裡地處鳳凰城的郊區,Wyamo 從 2016 年開始就在這裡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工作了。

從谷歌獨立出去之後,Waymo 多次公開展示過自動駕駛方面的成果。2017 年,十幾位記者在 Waymo Castle 測試中心的封閉道路上,體驗了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而早在 2015 年,谷歌還曾邀請一位盲人 Steve Mahan 坐上了那輛螢火蟲(谷歌自動駕駛原型車),在奧斯汀的城市道路上兜了風。

盲人 Steve Mahan 乘坐 Waymo 無人駕駛原型車 | Associated Press

只不過這次的乘坐體驗與之前谷歌向媒體開放的完全不同。不光是因為行程中出現了一次無保護的左轉,場景設定在繁忙的城市道路亦或是你需要通過 Waymo One APP 試用服務。更是因為它代表了真正無人網約車服務的開始,儘管目前只有參與到 Waymo 早期計劃的城市居民可以申請使用,但最終它會像所有公眾開放。

2017 年,Waymo CEO John Krafcik 在裡斯本舉辦的網絡峰會(Web Summit)上宣稱「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出現了。」不管是 Krafcik 顯露出的自信還是 Waymo 官博上的聲明,似乎都在暗示「通往自動駕駛時代的競賽幾乎結束了。」但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幾乎是在 Krafcik 發表講話後的兩年裡,「由人駕駛」而不是「機器駕駛」的無人車依然跑在鳳凰城的街區上—絕大多數 Waymo 投放在亞利桑那州提供網約車試點服務的自動駕駛車隊都配置了安全員,只有極少數幾輛是無人狀態,但僅限於測試用。

Waymo CEO John Krafcik | 視覺中國

儘管相比其他公司,Waymo 取得的成果足夠領先,但它曾「許諾」的真正無人駕駛的未來似乎依然遙不可及。直到 Waymo 宣布將邁出重要的一步,開始測試去掉安全員的無人網約車服務。

Waymo 方面並沒有透露將提供怎樣的服務規模,只是表示會逐步增加運力。據極客公園(ID: geekpark)了解到的信息,參與到 Waymo 早期計劃中的乘客數量有上千人,所有人都將獲得乘坐真正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機會。但你沒辦法用 Waymo One APP 主動呼叫,假設你在用車時附近正好有可匹配的車輛,你就可以優先獲得體驗。

當然,區域也是有限制的。Waymo 將這些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車隊限定在一個帶有地理圍欄的可控環境中。參與到早期計劃中的乘客們都是根據其居住地區的郵政編碼篩選的,同時還必須籤署 NDA 保密協議。所有行程免費,至少剛開始是這樣。

按照 TechCrunch 記者的描述:真正進入這輛沒有安全員監管的無人車,落座扣好安全帶,心裡還是有些許緊張的。考慮到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程度,你其實很難真正放鬆下來。所以,如果只看到 Waymo 邁出了這麼一步就認為自動駕駛時代已經到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Waymo 的嘗試意味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而在到達真正無人駕駛出行未來之前,必將經歷更漫長、更艱難的過程。

Waymo 試點完全無人駕駛的網約車服務 | TechCrunch

未來感十足的體驗

乘坐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聽起來極具未來科幻感。但其實仔細想想就會意識到,你即將坐上一輛沒有人控制的汽車,從生理或者心理上感覺都是件很有挑戰的事情。

等所有乘客坐下,扣好安全帶後,這輛無人車開始自動呼叫 Waymo 的乘客輔助團隊(rider assisstance team),就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用戶可能產生的顧慮進行了說明。這是這次「無人車之旅」體驗中唯一有些許和人類有關係的地方了。

從 2016 年開始,相信很多媒體同行陸續也在公共道路試乘過很多公司的自動駕駛測試車,無一例外都會有安全員坐鎮。所以當你看到空空如也的駕駛席,而此時車速有 72 公裡/小時,方向盤還時不時朝著各個方向轉動著,帶著你穿行在城郊如梭的車流中,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就好比一副乍一看很正常的畫面,但仔細瞅瞅會發現裡面竟然有隻長著人臉的鐘,或者是穿著靴子的貓,手裡還拿著根拐杖。

而除了那種亦真亦幻的感覺外,這趟耗時 10 分鐘的真無人車之旅(從公園到咖啡館),根據 Ed 的描述,其實和之前大家試乘的那些自動駕駛測試車幾乎沒什麼兩樣。但它的確也有很多時候會讓你心裡有自愧不如的時候:比如有一次在黃燈亮起時進行了左轉,或者是通過合理的加速跟上周圍的車流。這輛沒有安全員的無人車似乎已經掌握了更像人類的駕駛方式,慢吞吞地朝著停車標誌開過去,將自己的意圖清楚地告訴給周圍的行人。

當然,它也有很多表現奇怪的地方。譬如說過於小心翼翼地保持與前車的距離,路線規劃上則過於激進等等。

何種程度的「安全」才叫「安全」?

為何 Waymo 敢讓普通消費者坐上一輛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儘管公關的口徑是,Waymo 對自己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也就是未來有望代替人類的機器(俗稱 Waymo Driver),有著十分的自信,但 Waymo 似乎從未詳細講過。

Waymo 產品總監 Saswat Panigrahi 拒絕透露公司在錢德勒市累積的無人駕駛測試裡程,也並未談起任何有關衡量乘客安全的標準。他只是引用公司在實際路測中累積的 1000 萬英裡裡程以及 100 億英裡虛擬測試裡程,稱「Waymo 的自信來自於對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全局觀。」

「自動駕駛太難了,因此你無法用單一標準去衡量它。」Saswat Panigrahi 如是說。

這樣的辯白聽起來有些許感性,或者說甚至有一點點沮喪。考慮到目前整個自動駕駛產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於「何種程度的安全才是安全?」,拋開足夠有力的證據,你很難判斷 Waymo 開始試點的真無人駕駛網約車是否意味著這項技術在廣義上的成熟,或者說 Waymo 的自信只是因為它選擇了相對沒有挑戰的測試路線?

目前 Waymo 投入使用的全無人駕駛計程車不收取任何費用,且只能在錢德勒、梅莎以及坦佩市部分帶有地理圍欄的區域運行。這遠比 Waymo 目前在鳳凰城近郊進行的自動駕駛網約車試點項目規模小得多,似乎暗示了 Waymo 敢於摘掉安全員的自信其實是有條件的。不過有意思的是,即便是 Waymo 在進行的主要測試項目(配有安全員的 robotaxi),也並沒有實現在機場和目的地之間進行接駁乘客的服務。而機場恰恰是網約車應用場景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其中一個。

試乘體驗結束後,系統會通過 emoji 的形式讓用戶提供打分 | TechCrunch

無人駕駛的複雜性

在問及 Waymo 對無人駕駛網約車試點服務有著怎樣的增長計劃時,Panigrahi 並沒有做出正面回答。只是表示會持續增加投放的數量和運營推廣的力度。據官方披露的數據,目前 Waymo 在美國全境共有 600 輛自動駕駛原型車在進行路測,而絕大多數都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

不過 Panigrahi 表示限制試點服務進行大規模推廣的主要原因在於,將理論研究的成果應用於實際的早期乘客計劃中來,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完全沒有可以參考的對象,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Panigrahi 表示。

將安全員從自動駕駛路測中去掉之後,乘客與車輛的互動就成了這項研究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舉例來說,一旦乘客在使用中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的情況,如何讓無人車探測到救護車並靠邊停下,甚至允許救護人員接管車輛,相關技術和指令的開發都是件相當複雜的事情。它需要進行密集大量的測試並與當地的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使用 Waymo 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時,乘客能夠清晰地看到無人車與周圍環境的交互過程 | Waymo

此外,在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中,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 UX)的設計同樣至關重要。在這方面,Waymo 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以及資源。因為在將人的駕駛權剝奪之後,會出現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挑戰。

比如我們每次乘坐網約車時,與 Uber / Lyft 司機進行的多重互動,溝通上下車的地點,或者有突發事件需要變更出行計劃,這些平時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司機是一臺電腦時會變得異常複雜。Waymo UX 設計團隊承認他們還在持續進行關於自動駕駛用戶體驗的研究。

儘管在某些特定的駕駛能力來看,比如車道保持或避障(特別是長時間執行某一動作),更先進的計算平臺和傳感器已經表現要比人類優秀得多,但它們仍缺少人類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而要讓機器避免出現人類可能會犯的錯誤,一方面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路測以獲取維度更廣的經驗,同時還應該對人的行為心理等交叉學科進行深入研究。

不只是技術問題

Waymo 開始的真無人網約車試點服務意味著自動駕駛研發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而這個階段「技術」將不再成為主宰。對人類行為的研究,與當地政府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合作開發能夠執行應用的指令等都是相當耗費時間和精力的。這些恰恰是 Waymo 沒辦法只靠技術來解決的事情,需要懂人類的人類自己進行大量的深入研究。

有些面臨的挑戰是直截了當的。比如,可能很快 Waymo 就會意識到,把乘客放在離沃爾瑪超市入口儘可能近的地方並不是件便利的事情,因為這裡客流量非常高,反倒容易出現讓人不悅的狀況。所以即便是在設計乘客上下車的地點時,只希望藉助數學或物理邏輯(例如,靠近入口的的地方永遠是最佳選擇)是走不通的,這也意味著谷歌的無人駕駛計程車依然面臨著現實世界給予它的諸多挑戰。

儘管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和大規模發展速度十分緩慢,這可能讓人感到很沮喪。但 Waymo 在直面這些挑戰和難題的同時也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去探索、去研究解決的方法,這是值得鼓勵的。

如果說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主要是教會機器開車,那麼 Waymo 現在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它已經在考慮把機器融入到現實生活中,而這當中會遇到更多更複雜更不可預測的挑戰:要應對「人」已經不容易,更何況要讓機器學習觀察到人與人、人與環境是如何進行互動的。

相關焦點

  • 鄭州高新區投入4輛5G無人駕駛網約巴士,市民手機可約車免費體驗天健
    今後,鄭州市民有望手機約車無人駕駛巴士啦!9月13日,鄭州高新區舉行5G自動駕駛網約巴士發布儀式,4臺宇通L4級自動駕駛巴士在高新區天健湖環線投入試運行。與鄭東新區龍湖金融島的無人駕駛巴士不同的是,未來,鄭州市民通過微信小程序,可輕鬆網約無人駕駛巴士環遊天健湖公園遊玩。
  • Waymo無人車訓練:結構化測試和模擬相互補充
    / 導讀/Waymo無人車測試有兩個秘密武器:模擬軟體 Carcraft 和秘密基地 Castle,目前,waymo已經積累了超過40,000種結構化測試方案的數據集,waymo技術強大的背後,結構化測試也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節
  • 美國新基建現雛形,waymo重啟自動駕駛客運,沒有安全員
    日前,全球知名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公司waymo正式重啟了旗下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waymo ONE。從當地時間10月8日起,waymo公司將會面向公眾開放他們的waymo one服務,吸納更多的用戶使用waymo的無人駕駛計程車來出行。重點來了,這次的waymo one是沒有配備安全員的、真·無人駕駛的計程車服務。
  • 我們體驗了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試著回答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12日電 (常濤)2017年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通過視頻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無人駕駛汽車的情景。當時車輛行駛在北京五環路上,車內沒有人觸碰方向盤,李彥宏描述體驗時說:「現在車非常多,但還是很平穩。」有網友評論:這刺激的場面,讓人肝兒顫!
  • ...鄭州高新區投入4臺,市民手機可約車免費體驗天健湖環線觀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今後,鄭州市民有望手機約車無人駕駛巴士啦!9月13日,鄭州高新區舉行5G自動駕駛網約巴士發布儀式,4臺宇通L4級自動駕駛巴士在高新區天健湖環線投入試運行。與鄭東新區龍湖金融島的無人駕駛巴士不同的是,未來,鄭州市民通過微信小程序,可輕鬆網約無人駕駛巴士環遊天健湖公園遊玩。9月14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鄭州高新區楓香西路與銀蘭路交叉口附近看到,一輛高約2.5米、長約5米的藍色巴士,由沿著銀蘭路由南向西拐向楓香西路上。車上配有一名安全員,幾名技術人員坐在車內正對車載系統進行調試。
  • 全網唯一完整譯文 | Waymo無人車報告:通往自動駕駛之路
    例如,我們所有的自動駕駛車輛都配備了第二臺計算機——在主計算機出現故障時可立刻接管車輛,使車輛安全停車(即最小風險條件)。我們的每一輛車都有備用轉向和制動,整個系統還有其他許多冗功能。數據記錄和事故後的行為Waymo自動駕駛技術永遠不會停止進步。Waymo有一個強大系統來收集和分析現有上路車輛所產生的數據。對從一輛車中學習到的任何有用經驗,我們會同時體現在整個車隊中。
  • WeNext服務案例 | 帶你走近無人駕駛黑科技,Robotaxi準備好體驗了嗎?
    無人駕駛車行駛模擬圖 那麼什麼是無人駕駛? 谷歌waymo第一款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 Waymo剛開始是Google於2009年開啟的一項自動駕駛汽車計劃,之後於2016年12月才由Google
  • 用高德地圖在上海打到一輛AutoX無人車是什麼體驗?
    4月27日,雷鋒網獲悉,高德地圖與自動駕駛公司AutoX正式啟動了RoboTaxi無人車體驗招募項目。即日起,上海市民只要在高德地圖上搜索「無人車」進行報名,收到通知後就可以免費體驗。目前,AutoX的無人車服務只在上海嘉定汽車城開放,運營時間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10點。據雷鋒網了解,為期約一個月的體驗期過後,項目將會正式上線對公眾開放。
  • 在路上,一扭頭旁邊的車可能無人駕駛
    9月22日上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蘭科技等企業,獲得武漢市交通運輸局頒發的全國首批自動駕駛車輛商用牌照。這意味著,無人駕駛車輛不僅可以在開放道路進行載人測試,也可以進行商業化運營探索。
  • 無人駕駛寬體車「亮相」白音華煤業
    這是由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白音華煤業公司、星光運輸有限責任公司、西安主函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單位共同合作研發的寬體車無人駕駛技術。自2020年7月投入運行以來,已累計完成土巖剝離量15萬立方米。白音華煤業公司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立足實際、著眼未來提出了建設智慧礦山的方向性目標,全力構建「一張網」和「一個平臺四個中心」,(5G網、智慧礦山管控平臺、生產指揮調度中心、安全環保監控中心、設備管理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重點推進「無人化、少人化」系統升級改造,通過數位化創新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降低工人勞動強度,而自卸車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與落地,就是建設智慧礦山的重要突破口。
  • 無人駕駛公司 Waymo 和打車應用 Lyft 達成合作,Uber 最先坐不住了
    在美國,雖然排行老二的Lyft離行業老大Uber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成為彼此的死敵;Waymo在無人駕駛行業與Uber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並且這兩家公司最近還在打官司:Waymo指控Uber盜用其商業機密來進行技術研發。Waymo和Lyft之間的協議具體情況我們還不清楚,當雙方被問及這次合作將會帶來怎樣的產品或者何時會發布合作成果時,他們均表示不予置評。
  •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是全責
    摘要 今天虎嗅早報提到了一輛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與公交車相撞的新聞,筆者找到了車輛管理局 (DMV) 出具的事故報告,仔細閱讀之後發現,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實在是蠢得可以——至少在這次事故中是這樣。
  • 美無人駕駛巴士出師不利 對中國車企的啟示?
    當地時間11月8日,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拉斯維加斯一輛無人駕駛巴士在獲準上路的首日,便捲入了一場車禍事件。本次事故的發生,無疑為無人駕駛安全問題蒙上了一層陰影。   與此同時,11月7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在2017世界智能網聯大會上透露,2018年6月我國有可能發布首張自動駕駛上路測試牌照,這預示著中國在無人駕駛汽車路測上將很快趕上美國步伐。
  • 現在,廣州也能體驗無人駕駛了
    以往只有在北京、長沙、滄州等地可以體驗的百度Apollo無人駕駛計程車,終於在華南地區也能實現最新潮的體驗。根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目前已經有少量在運行,但在明年就會有大批量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投放在黃埔區,市民通過百度APP等方式都可預約使用。關於自動駕駛,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曾在今年的央視直播體驗百度全無人駕駛Robotaxi中表示,自動駕駛的三大要素為「前裝量產車」、「AI老司機」和「5G雲代駕」。
  • 長沙試乘無人駕駛計程車愈發便捷:新增試乘區域,數分鐘就能叫到車
    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分別在梅溪湖片區和洋湖片區試乘了無人駕駛計程車,發現隨著試乘常態化,公眾已不再是「一窩蜂」地前去體驗,數分鐘就能叫到車。目前,梅溪湖片區和洋湖片區是兩個獨立運營區域,尚未實現跨區域載客行駛,也就是說還不能從梅溪湖搭乘無人駕駛計程車往返洋湖。
  • 直播杭州|近半個月,網約車司機分心駕駛造成2死4傷,今天交警專項整治
    昨天(5月11日)上午9點50分,網約車司機王某溢駕駛一輛浙A號牌小型轎車,沿中河路便道由南向北行駛。當小車開到豐南橋左轉彎時,徑直撞上了一位由南向北步行的老人。撞上後,網約車竟然沒有立即停下,而是繼續往前行駛了一段距離,車輛從老人身上碾壓過去。最後,車撞上了豐南橋護牆才停了下來。
  • 無人駕駛自動汽車時代來臨
    換而言之,在過去5年裡,曾經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汽車駕駛方式被徹底改變。  Google並非唯一研究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事實上,幾乎所有傳統大汽車公司都在研製各自的無人駕駛自動汽車。還有一些矽谷的研發實驗室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去年,一輛寶馬無人駕駛汽車沿著高速公路從慕尼黑開到因戈爾施塔特。奧迪將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送到了落基山的派克峰進行測試。
  • 一輛靈柩車無人駕駛,晚上突然「自行啟動」
    一輛停在路邊的靈柩車(麵包車), 車內空無一人, 突然自行緩緩前行 撞上菜市場的臺階, 車內竟還冒起了煙!
  • 為什麼說滴滴自動駕駛能成為中國的Waymo
    這是整個自動駕駛行業都關心的問題。十年前,無人駕駛還是一個被嘲笑的夢想,但今天谷歌孵化的無人車公司Waymo已經將它搬到了現實,2019年10月,Waymo宣布完全無人駕駛的Waymo汽車即將上路。
  • 臺北首輛無人駕駛巴士上路 無人車時代是否來臨?
    中國臺灣網8月2日訊 如今的科技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人工智慧時代躍躍欲試的將開啟全面「開掛」模式,霍金甚至說出了「人工智慧會導致人類滅亡」這樣的「預言」。  在人工智慧的驅動下,「無人駕駛」這一主題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