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底出擊》:40年前的經典,今天依舊是最強潛艇片

2021-01-09 小院之觀

潛艇不斷下潛到海底更深處,從100米到超過200米,在壓力的作用下,殼體嘎吱作響,艙內船員們呼吸急促、大汗淋漓。這種生死一線的感覺,隔著屏幕也能體會到,對U艇官兵來說,這卻是時常需要經歷的生死瞬間。

這是電影《從海底出擊》的一個片段。

這部拍攝於1983年的電影,距今已近40年之遙,但它依然是最好的關於潛艇的電影、德國最好的軍事題材電影、以及世界最好的軍事題材電影之一。

有人如此評價:站在這部影片面前,史匹柏只不過是在講童話。

在豆瓣上,它的打分是9.0,有61%的評價者給出了5星。

一言以蔽之,這是部真正的戰爭經典。

站在近40年後看《從海底出擊》,真實鏡頭下體現出的是戰爭的殘酷和對戰爭的反思。

現代熒幕上,無數大製作戰爭電影都是劇情不夠,特效來湊,視頻特效狂轟濫炸之下,劇情顯得蒼白無力。不要說淪為愛情片的特效大片《珍珠港》之流,就算深受好評的《拯救大兵瑞恩》、《黑鷹墜落》以及國內熒幕流行的抗日神劇等也隨處可見個人英雄主義之濫觴而對戰爭之殘酷表現不足。

從《從海底出擊》會告訴你不一樣的戰爭。

此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跟隨U艇出海的隨軍記者在二戰後將航海筆記整理成書出版,《從海底出擊》電影版和小說版都是根據書本改編而成。

影片拍攝完成於1983年。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還不知特效為何物,所有鏡頭都是一板一眼的真實拍攝鏡頭。就連潛艇遭遇深水炸彈攻擊等場面也是用液壓機械實現,因此,真實也就是本片的最大特點。

真實到何種地步呢,從道具上來看,就真實到可怕。

嚴謹的德國人按照美國芝加哥科技工業博物館裡保存的二戰U艇圖紙,造出了兩艘全尺寸的VIIC型潛艇用於拍攝。

為什麼是兩艘?一艘拍外景,一艘拍內景。拍外景那艘甚至還裝上了動力,可以航行。

劇組幾乎真實還原了艇內外一切,連鏡頭裡掃過的螺母,都要求使用與真實U艇相同的型號。

VIIC型艇內部布局

影片的投資是1500萬美元,不同於今日投資大半要用於影星片酬、特效以及宣發等,當時的預算貨真價實用在道具、拍攝等上面,因此逼真性簡直可稱空前絕後。

為了保證鏡頭下潛艇生活的真實性,劇組請來了電影中U96艇的艦長人物原型——現實中U96艇的首任艦長威廉布洛克為劇組當顧問。當年U96艇艦橋外殼上有個微笑的卡通鋸鰩標誌,這就是威廉布洛克的個人標誌,影片中也把它如實還原。

u96艇指揮臺

有當年艇長做顧問,片中大量不是親歷者難以復原的生活場景因此真實無比。艇內狹小空間各種沒完沒了的汗流浹背、食物發黴、傳染病等等,而這些往往是在其他戰爭片中被一筆帶過甚至忽略的,但它們才是戰爭的主要組成部分。

出航的潛艇官兵常年生活在艇內,陽光對他們而言是最奢侈的東西,因此都變得一個個臉色蒼白,迥異於其他士兵。

拍攝過程中,所有演員都被要求不得外出,有差不多1年時間沒曬太陽,因此臉色與當年艇員幾乎無二,逼真再現了艇員在經歷漫長出航後的憔悴模樣。

拍攝順序也是儘量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來拍。片中有個小細節,潛艇剛出海時,隨軍記者沃納少尉在艦橋上為官兵拍照,艇員們個個臉龐乾淨,神採風發。艇長海恩裡希·萊曼對他說:你最好等返航時再拍,那時他們的鬍子會長出來。

此後在片中,隨著故事的發展,一個個人物的鬍鬚自然生長,出航時乾淨的面龐最後都毛髮叢生,細心的觀眾可以留意到鬍鬚的生長速度。

儘量還原真實,體現的是導演的功力。

導演沃爾岡·彼得森在評論音軌裡強調到:這部影片的製作理念是「讓片子裡的每件事物都有意義」。

片中的細節完美詮釋了他的理念,試舉幾例。

片中的艇長是代表老一代軍人,他們經驗豐富又愛艇如家,對戰爭有更清醒的認識。大部分時候,艇長冷靜沉著,需要為全艇官兵的生命負責,容不得莽撞。

因此,他大部分時間在軍裝外套下所穿的襯衫以沉靜的藍色為主色調,這與另一位軍官,熱情衝動的輪機長形成對比,輪機長軍服下的服裝是以紅色為主。

但到了片子裡艇長的唯一一次衝動——試圖在暴風雨中攻擊驅逐艦時,艇長戴上了一條印有明顯紅色花紋的圍巾。這條圍巾此後只出現過一次,就是在艇長因為與其他U潛艇航線重疊而暴怒的時候。

艇長服裝顏色的差別表現出的是性情的變化,連同片中其他細節一起,這就是導演的視覺語言——片子裡的每件事物都有意義。

影片裡的大副是「青年團」成員,是從墨西哥「海歸」而來報效祖國,他與艇上諸人起先格格不入,因為初來乍到的他的宏偉的志向與高尚的理想對艇上諸人來說虛無縹緲而脫離實際。

作為軍官,大副有資格和艇長、二副、輪機長等同桌吃飯,全片給到他和其他軍官一起用正餐的鏡頭有四處,他卻幾乎沒有吃下什麼。不是主動提出去值第一班觀察哨,或是被艇長攆去放英國軍歌;又或被輪機長騙去找了醫生。

雖然大副的存在是個給人以不快,總在蔑視他人的納粹分子形象,但在其他人遇險時,大副卻又一次不拉地去全部努力參與,片中三次救人情節,都有大副努力救人的鏡頭。

電影裡,導演借艇長之口說出了對大副的評價:自以為是的人,年輕的進軍者,世界觀被塑造了。

大副本身的存在也是一個反思與救贖過程之轉變,原本衣冠楚楚,一絲不苟,注重儀容儀表的大副在出航過半,接到穿越直布羅陀的指令之後,開始了向艇上官兵形象的回歸,他不再剃鬚,出現黑眼圈,也不再注重儀表,表示出他形象的回歸和重塑。

另一個人物沃納少尉,是隨軍記者的身份。他的職責本該是美化這場非正義的戰爭,但導演很巧妙地藉由記者之眼,真實地記錄下艇內一切,帶我們去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戰爭。

影片對於沃納入伍前的經歷,對戰爭的認識並沒有鋪陳,賦予了他一個不同於他職責,看不出明顯政治傾向的思想。沃納因此與觀眾一樣,更容易被帶入被營造的氣氛,測試警報時,他緊張得不能自已,聽聽到見習軍官烏爾曼所講述的未婚妻的身世命運,他又充滿同情。沃納的視角如同觀眾視角,電影因此更顯親民。

沃納少尉從開始的充滿好奇,到後來的恐懼和聽天由命,這個過程完完全全說明了戰爭真實的殘酷性。

戰爭的反思

誠然,二戰在大處或可劃分為「正義」和「邪惡」之陣營,但在小處上,每個個體在戰場上也都是一個生命。潛艇從港口出海到最終在港口葬身海底,沒有戰爭帶來的激動人心和波瀾壯闊,只有生命的卑微、人在生存面前的掙扎。

德國與英國互為敵國,德國潛艇擊沉英國商船後,無法施救在水中掙扎呼救的英國水手,艦島上諸人沒有一絲勝利的喜悅,反而有人低頭啜泣。

不管英國水手也好,德國水兵也罷,至少他們都有眼淚,都會在睡覺的時候夢見美麗的家鄉和年輕的戀人。

《從海底出擊》不是一部簡單意義上的戰爭電影,它給我們呈現出的戰爭既不偉大也不光榮,只有殘酷和求生,更像是人類自身的一個心路歷程,看著最初神採飛揚的隨軍記者沃納逐漸轉變為長鬚凹眼,眼神呆滯的弱小個體,戰爭的殘酷性暴露無遺。

戰爭背景之下的生命失去意義,淪為毫無生命的數字,殘酷而麻木。

狹窄密閉的潛艇空間在深海之中暗夜航行,與孤獨與自然與危險的搏鬥,殺出一條血路,但從大自然抗爭中逃生後卻葬身在戰鬥機轟炸之下,意味深遠又盪氣迴腸。

背後,是二戰時期德國出徵的四萬潛艇官兵,三萬人長眠於冰冷的海底,屍骨難尋的現實。

不管是136分鐘的劇場版,216分鐘的導演剪輯版,還是293分鐘的未剪輯版,看完都沒有冗長之感,它為我們揭開了二戰德國潛艇狼群的神秘面紗,還原戰爭背後的真實人性,讓《從海底出擊》成為歷史上最真實的潛艇電影,這是後來的《U571》等潛艇大片所望塵莫及,也讓此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和編劇兩項金像獎。

言及於此,才認識到和平的寶貴。

我們已經數代人沒有經歷過戰爭,只看現代戰爭大片,年輕人容易熱血沸騰,以為戰爭只是影片中表現出來的模樣。當戰爭片淪為個人英雄表現的舞臺,它也就偏離了原本的模樣。殊不知,戰爭之殘酷令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想像,任是所有戰爭影片加起來,都表現不了戰場上的十分之一。

我曾問過數位長輩,他們也並沒有直接上過戰場,僅是經歷過戰爭年代,但凡談到戰爭,無不眾口一詞:千萬不要打仗。

電影工業發展到今天,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戰爭題材的電影已經漸漸背離了最基本的職責,成為吸引眼球的外衣,離真正的戰爭已越走越遠。

光看現在的大熒幕,我們不會明白子彈在耳旁呼嘯而過時,會經歷怎樣的恐懼;不知道身處戰場彈片紛飛之處,能產生何等的震顫;更無從知曉潛入海底,伺機而動,夾縫求生是什麼感覺。

近四十年後再看《從海底出擊》,我們更應該感謝這部影片,感謝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感謝此片能穿越時空、記錄歷史,感謝它對戰爭和人性的關係間所衍生出的諸多思考。

相關焦點

  • 又一部大片改線上播放,蘋果花巨資買下湯姆·漢克斯的二戰潛艇片
    但目前,全世界都陷入內容缺乏的階段,而且這種「無片可上映」的狀態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影視作品生產的停滯也在影響蘋果和其他流媒體平臺的內容儲備,這也是蘋果公司急著花大價錢買下一部有賣點的,中等級影視作品的重要原因。湯姆·漢克斯和索尼公司自然規避了風險,保證影片至少不會虧損。如果延期到大片雲集的暑期檔上映,碰上了漫威的《黑寡婦》等影片,其票房收益確實無法保證。
  • 劇版《從海底出擊》來襲,全新的故事能否再續經典?
    二戰時期的德軍U型潛艇到底有多強悍?英國首相邱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就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在戰爭中,唯獨使我感到真正害怕的是德國潛艇的威脅。」當時的德國潛艇如同神出鬼沒的幽靈,採用狼群戰術在海上大殺四方:潛艇總共擊沉3500艘艦船,造成45000人死亡。
  • 電影《從海底出擊》完整版
    《從海底出擊》是由德國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尤爾根·普洛斯諾 該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U型潛艇奉命出航搜索並擊沉大洋上的英國商船隊,歷經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後返回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U-96號潛艇受命前往北大西洋海域,負責阻擋擾亂英國船隻的運輸補給工作。
  • 《從海底出擊》難得一見的潛水艇戰爭片,卻洞悉了那些隱秘的往事
    有別於我們熟悉的戰爭題材片,《從海底出擊》又是特別的「真實」,本來就是根據潛水艇的隨軍記者的自傳改編,又在電影拍攝時為了力求還原,邀請了原作者擔當顧問。影片中呈現的真實,更聚焦於普通人在戰爭高壓下地掙扎,在元首空洞的言辭中和現實的苦難中搖擺,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困頓中壓抑內心的種種情緒……也許,我們過於熟悉戰爭場面的宏大,甚至麻木,反而在略顯沉悶的《從海底出擊》的狹窄空間中,更容易被代入到那種情境中。作為二戰中一個特殊的軍種,潛水艇即代表著新的技術,同時也預示著非主流和不穩定,更像是「上層」炫耀和顯擺的工具。
  • 影評:《從海底出擊》海戰下的真實人性,潛艦電影的巔峰之作!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從海底出擊》 。基於小編對戰爭電影小小的熱愛,在網絡上搜尋了二戰相關的電影,發現了這部德國拍攝的《從海底出擊》。故事簡介二次大戰初期,德國潛艇艦隊憑著狼群戰術,在大西洋、對英國商船和運輸隊發起襲擊,並取得輝煌戰果,持續了段美好時光,盟軍的海上運輸線幾乎被切斷。1941年,氣焰囂張的德國潛艇艦隊首次遭到沉重打擊,英國商船增加了驅逐艦護衛,德國司令部則派出更多的潛艇,但盟軍正在逐步控制大西洋區域。
  • 《從海底出擊》將翻拍 原作曾獲6項奧斯卡提名
    《從海底出擊》將翻拍 原作曾獲6項奧斯卡提名 時間:2015.07.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電影史上「最經典」的6部海戰片,《珍珠港》傍上無名,你看過幾部?
    戰爭片是很多人喜歡的類型電影,海戰片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領域,但是因為成本昂貴,所以很少能拍出經典,畢竟大海的氣勢磅礴就很講求真實感,動不動經費就在燃燒,再加上遠距離作戰,沒有陸地那麼讓人觸目驚心,但都是用錢砸出來的,這時候更能體現電影的質量和演員的演技,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6部經典的海戰片,你都看過嗎?
  • 登上潛艇環遊海底,這位名校長怎麼做到的?
    時而險象叢生時而風景如畫海底的世界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有一位「大咖」要帶大家登上「鸚鵡螺號」潛艇以平均十二公裡的時速開啟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行本期《好書推薦》許敏峰校長給我們推薦的就是這本《海底兩萬裡》這是一本經典著作一個世紀以來我們很多代人都曾去往那個世界那是什麼原因
  • 【推薦】那些關於海盜、潛艇、遊輪的經典電影
    作者:寶寶知道 張思妍在這裡整理了有關於海盜、潛艇、遊輪的經典電影,部部過癮,希望親們會喜歡!——海盜尋寶類——1.加勒比海盜(1-4)故事發生在17世紀,傳說中海盜最為活躍的加勒比海。風趣迷人的傑克?斯伯洛(強尼?戴普 飾),是活躍在加勒比海上的海盜,擁有屬於自己的「黑珍珠」號海盜船。
  • 美國潛艇失蹤75年,在我國東海海底找到,美:禁止打撈
    隨著近代軍事方面的發展,人們在海戰中所使用的不僅僅是艦船,還有潛艇,而潛艇可以隱藏自己的行蹤,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美國潛艇失蹤75年,在我國東海海底找到,美:禁止打撈。 隨著美國對潛艇研究的逐漸重視,美國潛艇有了快速的發展,從原本的依靠人力作為動力,變為依靠風力,最後到電力時代,電力成為了支撐潛艇前進的主要動力。因為電力遠比人力和風力強,所以潛艇下潛的速度也與日俱增。在後來的發展階段,我國也研製出了第一艘潛艇。
  • 《潛艇總動員:外星寶貝計劃》海底世界奇妙狂歡,適合孩子的動畫
    在六一這一天,每年不變的《哆啦A夢》系列的劇場版如約到來,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去看了《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而在這一天,不單單是《哆啦A夢》的劇場版上映,另一部動畫電影《潛艇總動員:外星寶貝計劃》也上映了,這也是一部兒童節的必看影單,非常適合家庭一起觀看。
  • 嚴謹又精彩,經典德國電影不可錯過
    嚴謹又精彩,經典德國電影不可錯過德國電影和廣為人知的柏林電影節一樣,政治永遠排在娛樂前面。「再現」歷史,擅長反思,這類影片也許才最能代表正宗的「德式」風格。那麼了解了這些,我們來看看那些不可錯過的德國電影吧!
  • 法國潛艇「密涅瓦」號終在地中海海底尋獲
    法國官員22日表示,一艘民間搜索船在地中海西部海域海底發現失蹤逾半世紀的法國潛艇「密涅瓦」,有望可解開這艘潛艦失蹤的謎團。  沉睡海底51載 尖端科技助精準定位  法國海軍柴電動力潛艇「密涅瓦」號1968年在地中海執行訓練任務後,回程期間在法國南部海域失蹤,軍方遍尋不獲,成為法國軍事史上一大懸案。今年初,法國政府在52名潛艇官兵家屬的推動下重新展開調查。
  • 《海王》「徵戰七海」全面開掛 史上最強海底歷險
    《海王》「徵戰七海」全面開掛 史上最強海底歷險 「徵戰七海」版預告,預告中海王亞瑟威震七海的王者風範以及華麗炫目的海底奇觀特效,引爆史上最強海底歷險!
  • 漢克斯炸沉多艘潛艇賊過癮,狂刺激腎上腺素
    因為疫情緣故,讓湯姆·漢克斯主演《灰獵犬號》變成了Apple TV Plus網大,但5000萬製作都用在刀刃上,守住專業海戰片了精良品質,91分鐘篇幅拍得很緊湊,護航驅除艦與潛艇的激戰,足夠火爆驚險,讓人有一些久違的激動。
  • 潛水員清理海底漁網,撈出75年前德軍密碼機,字母按鍵清晰可見
    據外媒報導,近日在波羅的海西部海岸靠近德國/丹麥邊境的格爾廷灣,3名潛水員意外地從海底撈出一臺二戰時期德國海軍使用的恩尼格瑪密碼機,據推測這部機器是在75年前二戰結束時被丟棄到海中。
  • 軍艦崛起 《亮劍2》海軍重磅出擊火力懾四海
    首款熱血軍旅網遊《亮劍2》為血性愛國玩家開啟海戰時代,軍艦勢力崛起,馭戰艦,決戰東、南海,為祖國尊嚴重磅出擊,震懾四方,榮譽而戰!霸權主義,擴張領土異端者,懷揣徵服野心夢想,不輕易放過這片無垠疆域,《亮劍2》開啟海戰時代,為玩家全力打造真實海上風雨欲來的戰鬥世界。
  • 德國王牌U型潛艇指揮官克雷齊默爾上尉潛航獵殺擊沉英軍四艘戰艦
    1940年2月「幾天沒有戰果的我們迫切著在大西洋中各條航道之上尋找著目標,一份情報顯示我們所在位置,有一隊英國商船即將路過,而此時海上的暴風雨又極為猛烈,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中,在水面上觀察的我們幾乎一無所獲,於是奧託·克雷齊默爾上尉放棄了海面觀察,開始命令我們進行淺水潛航,在海底8米處,用潛望鏡進行觀察,這時聲探員,突然發現了海面上動靜位於,我們潛艇側翼180度方向
  • 俄軍探秘北極附近無人島:突然發現海底有日本潛艇 一陣慌亂
    但是在俄羅斯軍隊和考察團對松輪島這個無人島海底和陸地進行詳細調查,卻意外發現海底有潛艇,當時俄軍大為緊張,經過調查發現是一艘日本潛艇,但是已經是二戰時期的日本潛艇。正是在1943年5月14日失蹤舊日本海軍伊-31號潛艇,當時這艘潛艇在5月8日從日本幌筵出航,在為基斯卡島日軍運輸完補給以後,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