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的傷,自然也在影視題材中獨樹一幟。有別於我們熟悉的戰爭題材片,《從海底出擊》又是特別的「真實」,本來就是根據潛水艇的隨軍記者的自傳改編,又在電影拍攝時為了力求還原,邀請了原作者擔當顧問。影片中呈現的真實,更聚焦於普通人在戰爭高壓下地掙扎,在元首空洞的言辭中和現實的苦難中搖擺,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困頓中壓抑內心的種種情緒……
也許,我們過於熟悉戰爭場面的宏大,甚至麻木,反而在略顯沉悶的《從海底出擊》的狹窄空間中,更容易被代入到那種情境中。作為二戰中一個特殊的軍種,潛水艇即代表著新的技術,同時也預示著非主流和不穩定,更像是「上層」炫耀和顯擺的工具。
這就體現在一群渴望建功立業的軍人們,卻往往接到莫名其妙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包括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果然,在這一次的任務中,潛水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墜落在280米深的海底,這是這艘潛艇從未到達過的深度。
然而,幸運的是,這艘潛水艇卻死裡逃生,不是運氣太好,而是這一群人的信念。在孤獨的深海裡,支撐他們的,不是虛幻的元首和信念,而是活下去、家人和陸地上那些讓自己掛念的事。
雖然,他們是德國軍隊,但顯然引起了觀影者的同情,因為在戰爭的環境下,他們身不由己,即使在自己的國家,他們也只是戰爭武器,而不是被當作人來看待。
如果褪去了有色眼鏡,把他們也當作是被納粹化的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害怕、崩潰也就是能引起普遍的共鳴。
另外,提示一下,這部電影有好幾個版本,普通影長、209分鐘的版本以及5小時的未剪輯版本,類似於紀錄片的《從深海出擊》,值得一看,為了那段不能被忘記的歷史,讓我們為了和平而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