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對此病毒無免疫力的兒童被感染後,發生水痘。臨床特徵為在皮膚和黏膜相繼出現紅色斑疹、丘疹、水皰疹、膿皰和結痂;部分患者被感染後成為帶病毒者而不發生症狀。由於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後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時,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並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單側性和按神經節段分布的特點,有集簇性的皰疹組成,並伴有疼痛;年齡愈大,神經痛愈重。本病好發於成人,春秋季節多見。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呈顯著上升。
【藥方】
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克,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各10克,六一散(包),滑石、車前子各10克,蟬蛻、薄荷各10克,生石膏、知母各10克,紫草、牡丹皮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生地黃、石斛、麥冬各10克,每日1劑,水煎15分鐘,分服(中藥一貼分為早晚兩次服用或者早中晚三次服用);其渣加水再煎,取汁洗患處。根據實際情況增減方劑。
【藥方藥理】
紫花地丁、蒲公英:二藥相配,苦寒為伍,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專攻瘡瘍。主治疔瘡腫毒、丹毒、乳癰、腸癰、肺癰等化膿性或非化膿性炎症腫痛。
金銀花、連翹、板藍根:三藥相配,清熱共同作用,透熱解毒,利咽消腫。主要用於上焦熱毒所致之外感發熱,咽喉腫痛,腮腺炎,頜下淋巴結炎、口舌化膿等症。
六一散:為祛暑劑,具有清暑利溼之功效。用於感受暑溼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洩瀉、小便黃少;外用治痱子。
滑石、車前子:二藥相配清熱利尿,相輔相成。用於溼熱下注(如果溼邪停聚於下焦,男性多表現為陰囊潮溼、睪丸有腫脹和疼痛、女性會表現出白帶色黃甚至有異味,伴有外陰瘙癢。2、如果溼熱之邪停聚於大腸,則表現為大便不成形或者大便黏滯、便後不爽、便後肛門有灼熱。)泌尿系統感染、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肥大、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所有的泌尿系統結石(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前列腺結石等)。尿血等。
蟬蛻、薄荷:二藥疏散風熱,清理咽喉,透疹止癢。
生石膏、知母:二藥相配清熱燥溼性味苦寒,清熱洩溼、外感六淫(風、寒、暑、溼、燥、火)、精神過度刺激、臟腑機能活動失調、治療面紅目赤、口唇乾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鼻衄出血、耳鳴耳聾,身熱煩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紅苔黃、可有芒刺、脈實滑數。
紫草、牡丹皮:二藥相配,涼血活血,解毒化斑,透疹止癢。治療血熱毒盛所致之發斑、斑疹、紫癜、皮疹,銀屑病等。
桔梗、甘草:二藥相配,利咽止痛、祛痰止咳。用於外感而致咽喉疼痛、咳嗽痰吐不利,如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氣管炎等 。
生地黃、石斛、麥冬:三藥相配清熱養陰,生津止渴,舌幹口燥,低熱不退,糖尿病口渴欲飲,消谷善飢,神經官能症。心煩不寐,情緒激動、口乾、口苦、脈弱等 。
【忠告】
1、患者應早日隔離,因為有傳染,全部皮疹結痂隔離結束。與患者有接觸過的話,也應隔離觀察3星期。
2、本病無特效治療,藥方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續感染。皮膚應保持乾淨,防止繼發感染。最好隔離患者,以免傳染。
3、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採用抗病毒藥治療。
4、避免患者抓破水皰,引發炎症,導致細菌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部位。
若嬰兒染上帶狀皰疹(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撓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影響視力。
5、發熱期間,不要服用阿司匹林來退熱,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併發症的機會。可以服用柴胡顆粒等中藥方退燒。
參考:百度、《名醫到我家系列》
書畫動影範櫻整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