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虎媽:養了一個兒子,竟然拿了35個博士學位

2021-02-07 考博圈

提示:點擊上方"考博圈"↑ 查看更多考博資訊!!!


史上最強虎媽:養了一個兒子,竟然拿了35個博士學位


來源 | 國館(ID:guoguan5000)

編輯:學長


17歲嫁給49歲老頭,23歲守寡,一生坎坷,她連書都沒讀過,卻養出了中國最牛逼的大師——胡適,一生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



17歲嫁給49歲老頭,23歲守寡


馮順弟,一個老土得不能再土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淳樸的老農民生了個女兒,希望老天眷顧再順個兒子傳宗接代,卻因培養出中國影響最大的大師而備受尊敬。

 

馮順弟本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長得不漂亮,倒也過得去,認識幾個字,能做幾門手工,過著清貧平凡的日子。

 

17歲那年,上莊的媒婆前來提前。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男方叫胡傳,一個四十九歲的老頭子,年紀大就算了,還死了兩任老婆,嫁過去做填房,太委屈,划不來。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懂事到如此,也只有那個時代的女性才會這樣。母親終究見不得自己的女兒吃虧,又抹不開面子,勉強答應,卻給了個假的生辰。

 

媒婆高興地去了,找村裡的算命先生排八字,哪知算命先生記憶了得,一眼看出這是錯的,知道錯的就罷了,竟然連馮順弟準確的生辰八字都還記得,攤開一排,金玉良緣。父母也只好認命,這或許是上天註定的吧。

 

就這樣,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胡傳雖老,卻不糟。也算是書香之家,官雖不大,卻能辦事,人稱「三先生」,在當地也頗有名望,馮順弟嫁給她並不算虧。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就在胡適還不滿四歲的時候,卻傳來了胡傳病死他鄉的消息。

 

死信傳回家的時候,順弟正坐在老屋前堂房門口的椅子上,聽見讀信人讀到丈夫的死訊,身子向後一倒,連椅子倒在房門檻上。一時間滿屋子的哭聲,好像天地都在那一瞬間翻覆了。

 

二十三的馮順弟就此成了寡婦。


作為當家的後母,大女兒卻比她大七歲,大兒子比她大兩歲,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四歲,要當好這個家並不容易。


(馮順弟)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胡傳死後,胡家尚剩下幾千兩的存款,放在同鄉的店家生息,也可以勉強支撐不至於挨餓受凍。

 

可偏偏大兒子從小就敗家,抽鴉片煙、賭博,到處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家中總有一群討債的,每人提著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不給錢就不走。

 

馮順弟表面上依舊平靜,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給孩子壓歲錢,只當不曾看見這些人。等到近半夜,才請一位臨近的本家來,每位債主發一點錢,好說歹說,將這些債主一個個打發回去。

 

債主走後,大兒子才敢敲門回來。因為是新年,馮順弟也不罵他,臉上也不曾露出怒色,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飯過年。

 

大兒子沒出息,偏偏大媳婦和兒媳婦也不是善茬,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下馮順弟,馮順弟也不去計較,假裝沒聽見,從來沒說過一句傷人的感情話。

 

馮順弟仁慈大度,卻並非沒有原則,對於超過底線的侵犯,馮順弟一定會堅決予以反擊:

 

胡適的五叔是個遊手好閒的小人,成天在外遊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裡發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他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馮順弟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馮順弟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並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問。五叔自知理虧,最後當面認錯賠罪,馮順弟這才罷休。

 

而胡適也像極了他的母親,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哪怕遭論敵奚落,也從不記恨於心,可在民族大義、自由真理面前,他卻絲毫不會退讓,哪怕是蔣介石,也敢當面批判。

 

胡適本人也坦然承認,他日後好脾氣的養成,和他這段日子的冷眼旁觀很有關係。

 

有句話說,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最一流的父母。


(年輕時期的胡適)



聰明的母親,從不會當眾教訓孩子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回憶他的母親:

 

「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如果犯的是小事,馮順弟就在第二天的時候早早起來,等兒子醒來時便好好教育他,讓胡適反思昨天所做的錯事。

 

如果犯的是大錯,那也絕對不會姑息,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上房門,該罵的罵,該罰的罰,該打的也要打。

 

有一次吃飯後,胡適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件背心,小姨怕他著涼,就拿了件小衫出來叫他穿上,胡適不肯穿。

 

小姨說:「穿上吧,涼了。」

 

胡適隨口回了句:「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

 

話一出口,馮順弟就從家裡出來了,胡適便趕快把衣服穿上,到了晚上,馮順弟把胡適叫來,讓他跪在地上,重重地責罰了一頓:「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地事!好用來說嘴!」

 

馮順弟氣得發抖,胡適則跪在地上哭,一邊哭一邊用手抹眼淚,不知道擦進了什麼細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得眼翳病。醫來醫去,都不見好。

 

馮順弟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她便真的拿舌頭舔胡適的眼翳。

 

教育孩子本是最正常不過,但絕大部分的父母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當著眾人的面大聲責罵,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讓孩子產生抗拒和排斥感,往往是適得其反。

 

聰明的父母絕不會在眾人面前當面訓斥孩子,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再跟他好好講講事情的厲害關係,該罵的罵,該罰的罰。在這一點上,馮順弟超過了絕大部分的父母。


(胡適)



書,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學區房


胡傳臨死前曾留下遺言:「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馮順弟的心中也一直懷揣著這份信念,不惜成本,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在胡適還不滿四歲的時候,便被馮順弟送到了學堂,因為年紀還小,要別人抱起才能坐到高凳上,一座就是好久,因為坐上去就爬不下來了。

 

學堂的學費並不貴,每年兩塊大洋,為了讓先生多加照顧,馮順弟給了六塊,而且逐年增加,最後一年加到了十二塊。因為先生的多家照顧,即便年紀小,胡適的功課也絲毫不比別人差。

 

據說經常有一些十幾歲的小姑娘圍在胡適的身邊聽他講故事。於是就有了這樣神奇的一幕:胡適用他的績溪土話將古書的故事翻譯過來,身邊則有一群姑娘一邊聽他講故事,一邊納鞋底。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馮順弟也並無什麼特別之處,然而,馮順弟畢竟是馮順弟。

 

就在胡適出國留學的幾年裡,馮順弟卻日益病重,重到連起床都辦不到,卻從未告訴她的兒子。她私下裡請人來家裡拍了張照片,然後保存起來,跟家裡的人說:

 

「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兒,當仍請人按月作家書,如吾在時。俟吾兒學成歸國,乃以此影與之。吾兒見此影,如見我矣。」

 

如此情深,讀完已是淚流滿面。

 

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甚至向別人借了八十塊大洋給兒子買了一部圖書集成。八十塊大洋是什麼概念呢?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月薪是八塊,相當於毛澤東十個月不吃不喝的工資總和,而當時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不過二百塊而已。

 

馮順弟卻全部用來給孩子買書了。

 

如果馮順弟也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樣,將這些買書的錢通通換成零食、衣服、鞋子、車子、房子,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中國一定少了一個享譽世界、名載史冊甚、影響歷史變革的大師,不過是在微不足道的世界中增添了一粒砂土罷了。

 

我們的父母天天都在絞盡腦子,想著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既能贏在起跑線,也能笑道終點站,各種培訓班、各種補習班、各種興趣班,卻從不肯半個鐘頭陪孩子讀本書,這樣的家庭又怎麼能培養出人才呢?

 

對知識的渴望和獲取,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學區房。在這一點上,這個連學都沒上過馮順弟卻足以將大多數的父母踩在腳下。


(胡適)



馮順弟四十五歲那年,胡適留學歸來,任教於北京大學,成為名聲大噪的「洋博士」。第二年,兒媳懷孕的消息從北京傳來,馮順弟高興地合不攏嘴。對她來說,一生的使命與期望算是全部了結。

 

緊繃了數十年神經,一旦鬆懈,馮順弟本來疲憊不堪的身軀在瞬間轟然倒塌。從發病到溘然長逝,不過十幾天的時間。胡適都還沒來得及從北京趕回來見她最後一面。

 

後人常常感嘆「民國之後無大師」。

 

民國的確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其中很多都出身寒門。

 

他們依然能夠屹立在中國文化的巔峰,讓後人感嘆、仰慕和尊重。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背後有很多像馮順弟一樣的父母:

 

他們自己生活在社會底層,同樣迫切希望子女成龍成鳳。但是他們不會動不動就以父母之權威,凌虐在孩子的意志之上。或許他們沒錢,無法給孩子豐厚的物質財富,卻能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饋贈:一條通往知識巔峰的路。

 

他們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堅強、堅韌,在孩子的教育中慈愛、溫柔。他們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導師和榜樣。

 

如果說胡適為代表的大師們是民國天空中耀眼的星辰,在背後點亮這些星辰的就是像馮順弟一樣的父母。

 

為此,他們可能耗盡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


▷國館:最中國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


註:本文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繫,萬分感謝!


相關焦點

  • 他一生拿了35個博士學位,敢和蔣介石叫板
    他一生拿了35個博士學位,敢和蔣介石叫板,一生最怕的,卻是自己的老婆,張愛玲說:胡適和江冬秀的婚姻是罕見的幸福的包辦婚姻。胡適13歲時,母親為他包辦了一門婚事,得知消息的胡適,立刻給家裡寫信,要求回絕這門婚事,但是母親並未允許,胡適是一個孝子,他無可奈何,兩人於1917年結婚。
  • 17歲嫁給49歲老頭,23歲守寡,她身為農婦卻養出擁有35個博士頭銜的...
    出處:帶你去看好風光( lexiangg )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她17歲嫁給49歲老頭,23歲守寡,她連書都沒讀過,卻養出了中國最牛的大師— 胡適 ,一生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她就是馮順弟,史上最強的虎媽。她出身貧窮,長相一般,琴棋書畫樣樣不精通,沒什麼過人之處。
  • 虎媽:23個聲母24個韻母,兩天搞定!兒子傻傻的竟然答應得很爽快...
    虎媽決定的第一件事:23個聲母24個韻母,要兒子兩天會讀,會認,會拼!理由是別人在暑假培訓班裡已經學會了。拿微信群的語音放給兒子聽,也給我聽。好像人家都會了,兒子不會,是我的錯。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急成這樣,非要讓兒子什麼都不能落下,都要和別的孩子一樣。我發現,她的急性子,天生就是虎媽。拼音,兒子都還沒學過。
  • 最強「虎媽」:23歲守寡沒學問,卻培養出獲得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說起胡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胡適一生獲得過博士學位(包括榮譽博士)多達35個!這樣一位高山仰止的學術大家,出生於一個沒落的鐘鳴鼎食之家,幼年喪父,在家庭教育上能依賴的唯有一位不識字的寡母。
  • 17歲嫁49歲老頭,23歲守寡,兒子成一代名家,獲35個博士學位
    博士作為一個學歷等級,它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由於其門檻非常高,所以能夠順利考上博士並且拿到博士學位證書的人才,更是寥寥無幾,然而我國近代曾經有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一個人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的證書,這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第一人,這位學霸是誰呢?
  • 她是目不識丁的農婦,17歲嫁人,23歲守寡,兒子擁有35個博士學位
    早前,家裡有個大學生都是值得驕傲的事情,更別說是博士了,含金量更高,能夠順利考上博士並拿到證書的人寥寥無幾,而今天小編說的這個大人物,他一個人就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證書,堪稱是學術界的奇才,他便是我們都熟悉的胡適,其實除了自身的努力,他的成功和他母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虎媽蔡美兒10個不為人知的側面
    我:哎呀,你也知道的,我是不太贊同虎媽的做法的……不過還是要先看書,搞懂事實再說。 在看書之前,我對作者蔡美兒也是有著不少誤解,看完書覺得,很多時候,還是個體心態的問題會去誤讀,其實很多教育理念和方式,不能復刻。我:對呀,你也說出了我的一些顧慮——教育要因人而異,不可能有一個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更不能生搬硬套。
  • 張藝謀獲博士學位,馬雲手握5個博士學位,有錢人為何熱衷拿學位
    5月20日,張藝謀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獲得人文藝術榮譽博士學位。不只是張藝謀,馬雲前幾天也在香港大學獲得了他的第5個博士學位。有錢人似乎都很熱衷於拿名校的榮譽學位,這是為何?張藝謀榮譽學位真的象徵著榮譽有的人覺得榮譽學位不算什麼,有錢就能拿。
  • 三胞胎三個爹 丈夫徹底崩潰 網友:史上最強綠帽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27日援引大陸媒體報導,張先生的妻子生下了三胞胎,這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然而,張先生發現三個兒子的特徵與自己不像,於是與三個兒子做了親子鑑定。結果竟然是三胞胎分別有三個不同的爹,但媽媽是同一個。報導稱,初為人父的張先生發現小兒子的鼻子特別扁,但是自己與孩子媽都是典型的高鼻梁。越看越懷疑的他拿著三個兒子的樣本去醫院做親子鑑定。
  • 超能的虎媽養出羈傲不遜的兒子,真正的「虎媽」該是什麼樣?
    當媽媽這樣問的時候,其實首先應該想的是自己在生活當中是一個怎樣的人?很多時候,虎媽不只是對孩子「虎」,更多的應該是對自己先「虎」、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更好的成為孩子的榜樣。一直都覺得在眾多女明星當中,張鈞甯渾身散發的優雅自信是她高度自律的結果,但是在得知她的出生之後,知道原來自律也是會遺傳的,因為她的媽媽就很自律。
  • 飽受虎媽嚴苛教育的女兒哈佛畢業後竟然參軍了
    蔡少棠便是於1936年生於這樣一個菲律賓華裔家庭。因為不喜經商,他在大學畢業後沒有參與到家族生意中,反而是積極尋找去美國留學的機會。在申請到麻省理工學院的獎學金後,他便毅然決然地赴美國攻讀電子工程研究生。與他同往的還有同是菲律賓華裔,擁有化學工程學位的妻子。
  • 胡適母親17歲嫁49老頭,隻字不識,卻教出獲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風雲人物,他的很多思想和文學作品對於中國近代乃至現在社會都有一定的積極影響,胡適成功的背後離不開他母親的教導和成全,胡適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知名的孝子,從小就很聽他母親的話。胡適的母親叫做馮順弟,從小出生在一個十分貧苦的農村人家,在舊社會的時候,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馮順弟在閨中的時候就經常遭受到不公的待遇,17歲那年,家中沒錢修房子,就將她嫁給了清朝末年的一個貢生胡傳,也就是胡適的父親。那個時候胡傳已經快50歲了,但是因為原配的妻子去世,所以一直想要續弦,貧窮但是年輕的馮順弟成為了最佳人選。
  • 做虎媽?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虎」的實力
    比如: 大女兒數學競賽得了第二,虎媽要求女兒每晚做大量數學題,直至在競賽中得到第一;小女兒練琴的時候,被要求從傍晚一直彈到深夜,這期間不準喝水吃飯,不準上廁所。小女兒大哭大鬧,甚至將樂譜撕得粉碎,虎媽會淡定地將樂譜粘好,然後將小女兒最喜歡的玩具拖到她面前進行威脅:「如果明天還是彈不好,這些玩具我會一個一個捐掉。」
  • 父母這種性格組合容易養出「媽寶男」兒子,爸爸別傻傻只顧女兒了
    先講一個小例子,同事曾向我們抱怨,她的公婆明明有自己的房子,收入也很不錯,可是卻從來不回自己家,總是來自己家賴著不走,每天老公進門第一件事不是喊老婆,而是喊媽,然後就見婆婆拿著炒勺從廚房跑出來,看著兒子放下包,換上拖鞋,然後問他累不累,跟老公簡單交流幾下才會回廚房做飯,這種場景讓同事非常不適應,可是旁邊的公公跟個沒事人一樣,照樣看報紙喝茶水,由此可見這種現象簡直太常見了。
  • 你只看到虎媽近乎壓榨的教育方式,卻忽略了她女兒優秀背後的秘密
    前段時間,「虎媽」蔡美兒的大女兒索菲亞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了,又把「虎媽」和兩個女兒都拉回到了公眾視線內。索菲亞憑著優秀的成績從哈佛本科畢業後加入了美國陸軍成為了一名二級少尉,後又就讀耶魯法學院,獲法律博士(JD)學位。妹妹露露也正就讀於哈佛藝術歷史系。
  • 一個65歲母親哭訴:「啃女兒」養兒子,換不來兒子「一個好」
    他們自己沒本事,卻有本事啃女兒,壓榨女兒的錢財養兒子,女兒過得多辛苦,他們看不到,兒子稍微有點挫折,馬上心疼不已,害得女兒老大不小沒人敢娶,有這樣的父母是女兒最大的悲哀。現實生活中,這樣無底洞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行駛著父母養育之恩大如天的權力,無休止地「啃女兒」養兒子,抱著養兒防老的舊思想觀念,無限度的溺愛兒子,到最後得不到兒子的感恩,更換不來兒子一個好。
  • 106歲單親媽媽養出13個博士,一個叫李昌鈺!教育經僅十五個字
    今天挖挖機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單親媽媽,憑一己之力獨自撫養13個子女,而且個個都是精英、清一色的大學博士,分布在科研、工程、藝術、IT、證券等眾多領域,其中3位被授予「美國十大傑出青年」。這個偉大的媽媽就是大名鼎鼎的華人神探李昌鈺的母親、祖籍江蘇南通的華裔、享年106歲的老人——王淑貞。
  • 德國博士學位到底有多難拿?
    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是極不容易的事,像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那實際情況怎麼樣呢,我們來說說德國大學免費、學位含金量高,這對中國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取得德國博士學位,無論留在國外就業還是回國找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不少人很想了解如何申請和攻讀德國博士學位。但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實際情況怎麼樣?拿下德國博士學位究竟有多難?難在哪裡?本文試圖回答以上問題。
  • 擁有36個博士學位的胡適,到底是不是真學霸?
    方舟子下面說說胡適的36個博士學位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有35個是榮譽博士,不需要經過考核,是國內外一些大學主動贈送的。就像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國內也有一大波大學贈予或想贈予莫言榮譽博士學位。美國《展望雜誌》曾推選影響世界百位名人,胡適因替中國發明一種新文學語言入選。當然,白話文並不是胡適發明的,而是他從中國文學中發現的,並把它提在文學革命的首要位置上,推動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正因為胡適在西方人心目中有如此高的地位,所以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才會主動贈予胡適榮譽博士學位。
  • 3年16篇SCI,碩士生破格拿博士學位,他的兩位前輩比他還牛
    接受採訪的時候,孫光宇說:飲水思源,我在瑞士讀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報效祖國。看,這活脫脫就是一位受校友錢學森精神感召的未來學術大牛啊。3年16篇SCI很牛嗎?碩士期間拿博士學位很牛嗎?西安交通大學孫光宇的經歷像極了兩位前輩,他到底牛在哪裡?一位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你說牛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