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評價過我國的教育,認為在我國的教育過程中,缺失了三種教育,性,愛和死亡。而這三種話題也在於我們的文化流傳中也是表現的十分缺少。而更有人總結到,我們對於性的討論是嗤之以鼻,對於愛是不善表達,對於死亡時唯恐避之不及。最後也就在家長已經學校教育孩子的時候,對於這三種教育基本是處於缺失的狀況。
根據日常的生活中,大多數人在表示死亡觀念的時候,是認為十分不吉利的避諱心理,正如房子帶4的門牌號永遠是不好售賣的一樣。
而在當下的社會中,大多的年輕人卻產生過自殺或者正在產生自殺更或者已經實行過自殺的行為。正如前段時間跳河身亡的17歲姑娘。種種類似的案例中應該讓我們意識到對於死亡教育的缺失和對於珍惜尊重生命的珍貴。
而近日江蘇一家幼兒園就對孩子們展開了"死亡教育"課程,而此課程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議論。
當在上課的小朋友牟牟發現他的"好朋友"皮球蟲不動了的時候,向老師驚呼。而此時老師就將早已計劃好的"死亡"課題對孩子們進行教導。顯然,此時年幼的孩子們對於死亡而言並沒有很清晰的認知,而對他們來講,蟲子的死亡就跟他們的玩具壞了並沒有什麼區別。
此時幼兒園的老師帶領著孩子們仔細觀察了死去的蟲子和活著時候的不同,並且切換到人類如果死亡會怎麼樣。
而當老師讓孩子們討論人類死後會怎麼樣時,到積極的參與說變成星星,埋到土裡。在經過廣泛的討論後,大家要求了對皮球蟲舉辦一場葬禮。
而大家也就在幼兒園裡為皮球蟲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葬禮。又通過葬禮的形式對小朋友進行了提問。而小朋友的回答基本都是在動畫片等方面而來的。而這群孩子們也通過替蟲子舉行葬禮來感受死亡帶來的永久離別,也漸漸回憶起蟲子活著時候的姿態。
當葬禮結束後,老師將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拿出來,並帶領著孩子們去學習生命的寶貴。
根據了解,幼兒園園長表示,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幼兒園都是進行著安全教育,而此次他們將生命教育推進到幼兒園教育中,通過死亡讓孩子們更直觀的去觀察生命以及別離。而幼兒園園長還表示,對於生命教育中不應該缺少"死亡教育",而逃避死亡直接探討生命其實並不完整,因為死亡是生命中的必然存在。
生和死本就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以便大大方方介紹給孩子們並沒有什麼不可。而"死亡教育"不僅僅在於教育孩子們生的寶貴,更是通過蟲子入手,通過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去介紹死亡,讓孩子們慢慢的去接受死亡,正視死亡以此更加的去尊重生命。
也通過這種類似的教育和正確的引導,能夠讓孩子們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認識事物,慢慢的學會遇到問題的正確處理方式。而了解到人生的終點後,才更能體會人生的起點。
免責聲明: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