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點多,復旦大學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班級的班長王政民和同學們已坐在學校食堂吃早餐,準備前往附屬中山醫院開始新一天的臨床實習。「今年新學期開放了堂食,方便很多。」
出校園時在校門口刷卡離校,到達醫院後在指定地點刷卡入院,然後去找帶教老師報到,離開醫院時也需要刷卡,返校時再測量體溫、刷卡,宿舍樓下也設置有測溫裝置實時測溫……「我們嚴格按照學校和醫院的要求,『兩點一線』開展活動,儘量減少可能的風險。」
在位於市中心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一幢高層宿舍樓入住學生就達2000人左右,校園被馬路天然分為兩個校區。除了如此高度「聚集」,醫學生還要入院實習。這個開學季,復旦上醫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表示,醫生怎麼防護,醫學生就怎麼防護,醫院院門作為學校校門的延伸,加強「兩點一線」管理。
滬上數十萬大學生迎來開學,來自天南海北的家長們送完站就OK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各校「試壓」放大招:拉長開學周期,「無接觸」返校報到。
【開學時限放寬至一個月有餘】
今年秋季學期,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時期。事實上,9月1日,除了申城中小學開學,僅上海交通大學也有1000多名學子最先一批返校。根據「錯區域、錯層次、錯時、錯峰」開學原則,上海交大老生、新生錯開時段到校,同時不同學段均拉長註冊時間,比如研究生可以放寬到3天之內,本科生可以放寬到6天之內。
在延長報到註冊時間方面,有的高校開學季甚至超過一個月。在上海杉達學院,目前在滬學生5800餘人、在外省市學生5200餘人,在籍學生和今年新生將在4個校區進行返校報到。校長陳以一表示,按照「三分」原則,「分類別、分年級、分校區」地確定返校開學時間。即從9月5日至10月12日,所有年級學生分批次到校。「在物資儲備方面,至少有2周使用量的口罩,並將在返校日給每名學生按1周使用量發放口罩。」
而且,由於跨校區辦校,不同級的學生還面臨升年級、換校區。杉達針對兩校區間搬遷學生,按每天500到800人分批,學生可網上預約搬遷時間,由學校安排專車跨校區接送、提供打包行李袋、地圖指引「一站式」辦理相關手續、兩校區教師志願者接待服務。他透露,「我們還為從嘉善校區到金海校區學習的全體學生3000餘人做肺結核篩查,做好秋冬季節呼吸道高發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食堂就餐指數」每10秒刷新】
「無接觸經濟」的背景下,大學生註冊報到也可以「無接觸」。同濟大學甚至從學校牽頭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中抽調精幹科研人員,自主研發「智能返校系統」。學生返校前在系統內填寫返校行程備案表,籤署嚴格遵守返校規定的個人承諾書;學院對學生健康狀態、上報返校行程審核後,建立返校學生「一人一案」,下發個人專屬「返校碼」「進校碼」。
同濟常務副校長伍江透露,在第一版基礎上已開發升級版,集「健康上報,進校申請、在校管理、離校申請」為一體,根據返校碼對接校園一卡通權限,「凡是離開上海或者連續兩天沒有健康上報經核實有關情況後即關閉權限,進校需再次申請審批。」
上海交大自主開發的「交我辦」APP也增加了「新生」欄目,通過「一個帳號+一個APP」實現新生教務、財務、生活服務、網絡等多項入校前後事宜暢通。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年新生不再到體育館集中報到,而是可以直接到宿舍。由於新生在線身份核驗系統直接與資料庫權威比對,通過手機端實時採集人臉數據,可在宿舍內自助完成真實身份驗證,不需要大排長隊,完全實現非接觸。
有意思的是,上海交大還推出「食堂就餐指數」,各食堂總座位數與當前就餐人數、各餐飲大樓樓層區域分布就餐人數一目了然;系統按餐廳空閒狀況排序,數據每隔10秒自動刷新,引導師生分流就餐。同時,為支持「教室教學+在線直播」這一新形態,學校暑期將400間教室建設為直播教室,實現本科教學樓全覆蓋。
【「十一」長假原則上建議留滬】
與中小學開學不同的是,高校在今年9月份之前並未經歷過全面「試壓」。可以說,春季學期只是按需來校,秋季學期則是應來盡來。因此,本月起的「滿負荷運行」也是對各校治理水平的大挑戰。
上海海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閔輝表示,全校為此正在有條不紊推進十個「一」:要求相關人員和相關部門要與每一位學生聯繫一次,做一次實訓演練,與每位學生開展一次談話,進行一次方案培訓,召開一次愛國主義主題班會,召開一次主題團日活動,召開一次主題黨日活動,遴選一批「一對一」迎新志願者,開展一次愛國衛生大掃除,開展一次校園安全風險排摸。比如有了「一對一」迎新志願者,大到怎麼選課、怎麼上團課,小到哪裡買生活用品更便宜,哪個餐廳紅燒肉更好吃,志願者都會告訴你。
至於本月底下月初中秋和國慶長假,新老學生是否可以外出,包括離滬返家,上海教育部門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關精神,以及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表示,目前國慶假期後的防控要求與新學年開學前的要求保持一致。市教委體衛藝科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原則上建議學生留校,珍惜在校時間,儘量本市活動。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徐瑞哲 圖片編輯:項建英
圖片來源:各受訪高校
來源:作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