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植物生長物質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作為細胞生命活動的結構物質和營養物質外,還需要一類微量的所謂生長物質來調節與控制其各種代謝過程。植物生長物質(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指具有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包括植物體內產生的和人工合成的。
在植物體內合成,並能從合成部位轉移到其它部位,對生長發育產生顯著作用的微量有機物質,稱為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植物激素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內生的(因此又稱內源激素),是植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的正常代謝產物;第二,能運轉的,由產生部位轉移到其它部位而發揮調控作用,在特殊情況下植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也有調控作用。第三,不是營養物質,僅以低濃度對代謝過程起調節作用,植物激素通常在小於1μmolL-1濃度下起作用。因此,象K+、Ca2+雖然對植物起重要作用,但不能稱為植物激素,因為它們不是植物體合成的有機化合物;糖和胺基酸雖然是由植物體合成的有機物,也能從合成部位運輸到其它部位,但也不能稱為植物激素,這是因為糖和胺基酸不是在很低濃度下起作用,它們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作用的濃度往往
植物激素的研究和應用已有五十多年歷史。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植物激素有五大類:生長素類、赤黴素類、細胞分裂素類、脫落酸和乙烯。
近年來,人們還發現了一些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天然物質,如芸苔素,多胺,三十烷醇,水楊酸等。這些物質也存在於植物體中,有的還具有植物激素的一些特性,但還不是公認的植物激素。
在研究和應用植物激素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也具有類似植物激素的生理活性,有的甚至超過植物激素的生理活性。這種由人工合成的,具有類似於植物激素作用的化合物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plant growth regulators)。在生產中常用的有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2,4-D、比久(B9)、青鮮素(MH)、矮壯素(CCC)、乙烯利和多效唑(PP33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