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與植物生長調劑的正確認識

2020-12-22 中國化肥網

  我們先一起了解一個概念,什麼是植物激素,什麼是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激素:指植物體內各器官分泌的一些數量微少而效應很大的有機物質,也稱內源激素,它從特定的器官形成後,就地或運輸到別的部位發揮生理作用,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

  植物生長調節劑:指通過化學合成和微生物發酵等方式研究並生產出的一些與天然植物激素有類似生理和生物學效應的化學物質,也稱為外源激素。

  兩者在化學結構上可以相同,也可能有很大不同,不過其生理和生物學效應基本相同。有些植物生長調節劑本身就是植物激素。

  在農資行業中,我們談到的「激素」一般都是指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那麼幾年,甚至到現在,在一些地方,農戶和經銷商還都處於一種「談激色變」的狀態,對激素特別的恐慌。主要原因是因為前些年,大家把激素給用爛了,大量的無節制的使用,造成了很多藥害和損失,當然也因為我們對激素的不了解,尤其有些激素會對某些作物造成損害。以至於,大家現在都特別害怕使用激素,造成了對激素的一個錯誤的認知。

  借用某大學教授的一句話:如果沒有激素就不可能有反季節蔬菜。

  所以,我們對於激素還是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的,只要合理使用,不濫用,不盲目的使用,用對時期增產增收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今天,每天農資小默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這些激素,推薦一篇關於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植物激素的文章,篇幅比較長,建議大家可以收藏到朋友圈,多看幾遍,看完以後就知道激素和調節劑到底咋用了。

  常見的內源激素(植物自身生產的)有五種

  一、生長素:代號為IAA。

  生長素是最早被發現的植物激素,包括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羥-IAA、萘乙酸等。現在,人們習慣於把吲哚乙酸等同與生長素。

  生長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應,這與其濃度有關。生長素的生理效應表現在兩個層次上。

  在細胞水平上,生長素可刺激形成層細胞分裂;刺激枝的細胞伸長、抑制根細胞生長;促進木質部、韌皮部細胞分化,促進插條髮根、調節愈傷組織的形態建成。

  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長素從幼苗到果實成熟都起作用。生長素控制幼苗中胚軸伸長的可逆性紅光抑制;當吲哚乙酸轉移至枝條下側即產生枝條的向地性;當吲哚乙酸轉移至枝條的背光側即產生枝條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頂端優勢;延緩葉片衰老;施於葉片的生長素抑制脫落,而施於離層近軸端的生長素促進脫落;生長素促進開花,誘導單性果實的發育,延遲果實成熟。

  生長素具體的生理效應表現為:

  第一、 促進生長。

  生長素在較低的濃度下可促進生長,而高濃度時則抑制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這種抑制作用與其能否誘導乙烯的形成有關。另外,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

  第二、促進插條不定根的形成。

  用生長素類物質促進插條形成不定根的方法已在苗木的無性繁殖上廣泛應用。

  第三、 對養分的調運作用。

  生長素具有很強的吸引與調運養分的效應,利用這一特性,用生長素處理,可促使子房及其周圍組織膨大而獲得無子果實。

  第四、 生長素的其他效應。

  例如促進菠蘿開花、引起頂端優勢(即頂芽對側芽生長的抑制)、誘導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促進形成層細胞向木質部細胞分化、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輸、葉片的擴大和氣孔的開放等。此外,生長素還可抑制花朵脫落、葉片老化和塊根形成等。

  二、赤黴素:代號為GA。

  赤黴素是主要促進節間生長的植物激素。

  赤黴素的生理效應為:

  第一、促進莖的伸長生長。

  這主要是能促進細胞的伸長。用赤黴素處理,能顯著促進植株莖的伸長生長,特別是對矮生突變品種的效果特別明顯;還能促進節間的伸長。不存在超最適濃度的抑制作用,即使赤黴素濃度很高,仍可表現出最大的促進效應,這與生長素促進植物生長具有最適濃度的情況顯著不同。不同植物品種對赤黴素的反應有很大的差異。在蔬菜(芹菜、萵苣、韭菜)、牧草、茶葉和薴麻等作物上使用可獲得高產。

  第二、 誘導開花。

  某些高等植物花芽的分化是受日照長度和溫度影響的。若對這些未經春化的植物施用赤黴素,則不經低溫過程也能誘導開花,且效果很明顯。此外,赤黴素也能代替長日照誘導某些長日照植物開花,但赤黴素對短日植物的花芽分化無促進作用。對花芽已經分化的植物,赤黴素對其花的開放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應。如赤黴素能促進甜葉菊、鐵樹及柏科、衫科植物的開花。

  第三、打破休眠。

  對於需光和需低溫才能萌發的種子,如萵苣、菸草、紫蘇、李和蘋果等的種子,赤黴素可代替光照和低溫打破休眠。

  第四、 促進雄花分化。

  對於雌雄異花的植物,用赤黴素處理後,雄花的比例增加;對於雌雄異株植物的雌株,如用赤黴素處理,也會開出雄花。赤黴素在這方面的效應與生長素和乙烯相反。

  第五、其他生理效應。

  赤黴素還可以加強生長素對養分的動員效應,促進某些植物坐果和單性結實、延緩葉片衰老等。此外,赤黴素也可以促進細胞的分裂和分化,赤黴素對不定根的形成起抑制作用,這與生長素相反。

  三、細胞分裂素:其代號為CTK。

  細胞分裂素是一類具有腺嘌呤環結構的植物激素。它們的生理功能突出地表現在促進細胞分裂和誘導芽形成。

  細胞分裂素有多種生理效應。其生理效應表現為:

  第一、促進細胞分裂,細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促進細胞的分裂。

  生長素、赤黴素和細胞分裂素都有促進細胞分裂的效應,但他們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生長素只促進核的分裂,而與細胞質的分裂無關。而細胞分裂素主要是對細胞質的分裂起作用。

  第二、促進芽的分化。

  促進芽的分化是細胞分裂素重要的生理效應之一,有些離體葉細胞分裂素處理後主脈基部和葉緣都能產生芽。

  第三、促進細胞擴大。

  細胞分裂素可促進一些雙子葉植物如菜豆、蘿蔔的子葉或葉圓片擴大,這種擴大主要是因為促進了細胞的橫向增粗。

  第四、促側芽發育,消除頂端優勢。

  細胞能解除由生長素所引起的頂端優勢,促進側芽生長發育。如豌豆苗若以細胞分裂素溶液滴加於葉腋部位,腋芽則可生長發育。

  第五、延緩葉片衰老。

  如果在離體葉片上局部塗以細胞分裂素,則葉片其餘部位變黃衰老時,塗抹激動素的部位仍保持鮮綠。由於細胞分裂素有保綠及延緩衰老等作用,故可用來處理水果和鮮花等以保鮮、保綠,防止落果。例如用細胞分裂素處理柑橘幼果,可顯著防止落果,而且果梗加粗,果實濃綠,果個也比對照顯著增大。

  第六、打破種子休眠。

  需光種子,如萵苣和菸草等在黑暗中不能萌發,用細胞分裂素則可代替光照打破這類種子的休眠,促進其萌發。

  四、脫落酸:代號為ABA。

  1963年,美國的Addicott等在研究棉花蕾鈴脫落時,發現一種能引起脫落的活性強的化合物,命名為脫落素Ⅱ(abscisinⅡ)。同一年,英國的Wareing等研究引起樺樹、槭樹休眠的化合物,從這些樹的葉子中分離出一種能誘導休眠的活性物質,命名為休眠素(dormin)。1964年,證明脫落素Ⅱ和休眠素是同一種化合物,1965年,其化學結構式被確定。1967年在第六次國際植物生長物質會議上,把這種化合物統一命名為脫落酸(abscisicacid,簡稱ABA)。

  脫落酸的生理功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促進休眠。

  外用ABA時,可使旺盛生長的枝條停止生長而進入休眠,這是它最初也被稱為"休眠素"的原因。在秋天的短日條件下,葉中甲瓦龍酸合成GA的量減少,而合成的ABA量不斷增加,使芽進入休眠狀態以便越冬。種子休眠與種子中存在脫落酸有關,如桃、薔薇的休眠種子的外種皮中存在脫落酸,所以只有通過層積處理,脫落酸水平降低後,種子才能正常發芽。

  第二、 促進氣孔關閉。

  ABA可引起氣孔關閉,降低蒸騰,這是ABA最重要的生理效應之一。科尼什(K.Cornish,1986)發現水分脅迫下葉片保衛細胞中的ABA含量是正常水分條件下含量的18倍。ABA促使氣孔關閉的原因是它使保衛細胞中的K+外滲,從而使保衛細胞的水勢高於周圍細胞的水勢而失水。ABA還能促進根系的吸水與溢泌速率,增加其向地上部的供水量,因此ABA是植物體內調節蒸騰的激素,也可作為抗蒸騰劑使用。

  第三、 抑制生長。

  ABA能抑制整株植物或離體器官的生長,也能抑制種子的萌發。ABA的抑制效應比植物體內的另一類天然抑制劑--酚要高千倍。酚類物質是通過毒害發揮其抑制效應的,是不可逆的,而ABA的抑制效應則是可逆的,一旦去除ABA,枝條的生長或種子的萌發又會立即開始。

  第四、促進脫落。

  ABA是在研究棉花幼鈴脫落時發現的。ABA促進器官脫落主要是促進了離層的形成。將ABA塗抹於去除葉片的棉花外植體葉柄切口上,幾天後葉柄就開始脫落,此效應十分明顯,已被用於脫落酸的生物檢定。

  第五、增加抗逆性。

  一般來說,乾旱、寒冷、高溫、鹽漬和水澇等逆境都能使植物體內ABA迅速增加,同時抗逆性增強。如ABA可顯著降低高溫對葉綠體超微結構的破壞,增加葉綠體的熱穩定性;ABA可誘導某些酶的重新合成而增加植物的抗冷性、抗澇性和抗鹽性。因此,ABA被稱為應激激素或脅迫激素(stress hormone)。

  五、乙烯:代號為ACC。

  乙烯是一種氣態激素。幾乎所有高等植物的組織都能產生微量乙烯。乾旱、水澇、極端溫度、化學傷害、和機械損傷都能刺激植物體內乙烯增加,稱為「逆境乙烯」,會加速器官衰老、脫落。萌發的種子、果實等器官成熟、衰老和脫落時組織中乙烯含量很高。高濃度生長素促進乙烯生成。乙烯抑制生長素的合成與運輸。

  乙烯的生理效應具體為:

  第一、 改變生長習性。

  乙烯對植物生長的典型效應是:抑制莖的伸長生長、促進莖或根的橫向增粗及莖的橫向生長(即使莖失去負向重力性),這就是乙烯所特有的"三重反應"(triple response) 乙烯促使莖橫向生長是由於它引起偏上生長所造成的。所謂偏上生長,是指器官的上部生長速度快於下部的現象。乙烯對莖與葉柄都有偏上生長的作用,從而造成了莖橫生和葉下垂。

  第二、 促進成熟。

  催熟是乙烯最主要和最顯著的效應,因此乙烯也稱為催熟激素。乙烯對果實成熟、棉鈴開裂、水稻的灌漿與成熟都有顯著的效果。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知道,一旦箱裡出現了一隻爛蘋果,如不立即除去,它會很快使整個一箱蘋果都爛掉。這是由於腐爛蘋果產生的乙烯比正常蘋果的多,觸發了附近的蘋果也大量產生乙烯,使箱內乙烯的濃度在較短時間內劇增,誘導呼吸躍變,加快蘋果完熟和貯藏物質消耗的緣故。又如柿子,即使在樹上已成熟,但仍很澀口,不能食用,只有經過後熟過程後才能食用。由於乙烯是氣體,易擴散,故散放的柿子後熟過程很慢,放置十天半月後仍難食用。若將容器密閉(如用塑膠袋封裝),果實產生的乙烯就不會擴散掉,再加上自身催化作用,後熟過程加快,一般5天後就可食用了。

  第三、促進脫落。

  乙烯是控制葉片脫落的主要激素。這是因為乙烯能促進細胞壁降解酶--纖維素酶的合辦成並且控制纖維素酶由原生質體釋放到細胞壁中,從而促進細胞衰老和細胞壁的分解,引起離區近莖側的細胞膨脹,從而迫使葉片、花或果實機械地脫離。

  第四、促進開花和雌花分化。

  乙烯可促進菠蘿和其它一些植物開花,還可改變花的性別,促進黃瓜雌花分化,並使雌、雄異花同株的雌花著生節位下降。乙烯在這方面的效應與IAA相似,而與GA相反,現在知道IAA增加雌花分化就是由於IAA誘導產生乙烯的結果。

  第五、乙烯的其它效應。

  乙烯還可誘導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進根的生長和分化,打破種子和芽的休眠,誘導次生物質(如橡膠樹的乳膠)的分泌等。

  植物生長調節劑

  隨著對植物內源激素的研究,人們也在不斷地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製成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類似物用於農業的生產中,這就是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叫外源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與內源激素相比,其生理效應針對性、目的性更強。其分為如下幾大類。

  根據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中所發揮的作用可以把植物生長調節劑可分為五大類,分別是:植物生長促進劑、植物生長抑制劑、植物生長延緩劑、保鮮劑、抗旱劑。

  今天只給大家介紹植物生長促進劑。

  植物生長促進劑(外源激素、合成激素)的種類和主要作用

  能夠促進植物細胞分裂、分化和延長生長的化合物都屬於生長促進劑,它們能促進植物營養器官的生長和生殖器官的發育。這是植物生長調節劑種類最多﹑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

  赤黴素(GA)其它名稱 九二0,GA

  農業生產中用到的產品製劑多為85%赤黴素結晶粉,4%赤黴素乳油,40%水溶性片劑,40%水溶性粉劑。

  外源赤黴素進入植物體內,具有內源赤黴素同樣的生理作用。赤黴素主要經葉片、嫩枝、花、種子或果實進入到植物體內,然後傳導到生長活躍的部位起作用。赤黴素在農、林、園藝上使用極為廣泛。

  萘乙酸(NAA)

  常見的製劑為 80%原粉,市售劑型還有99%精製粉劑、2%鈉鹽水劑、2%鉀鹽水劑、4.2%萘乙酸水劑。

  萘乙酸是類生長素物質,是一種廣譜性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植物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和擴大,誘導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改變雌雄花比率,並能促進植物的新陳代謝和光合作用,加速生長發育及增強抗性等。萘乙酸由葉片、樹枝的嫩表皮、種子進入植物體內,隨營養流輸導至作用的部位。

  生長素(IAA)其它名稱 吲哚乙酸,異生長素,茁長素3-吲哚乙酸等

  農業生產中用到的產品製劑多為粉劑,可溼性粉劑,為人工合成產品加輔料而成。

  人工合成的可經由莖、葉和根系吸收,由於施用濃度不同,既可起促進作用,也可起抑制作用。

  2,4-D 其他名稱 坐果靈,防落素

  常見的劑型為80%可溼性粉劑,72%丁酯乳油,55%、50%胺鹽水劑。

  2,4-D隨使用濃度和用量不同,對植物可產生多種不同的效應:在較低濃度(0.5-1.0mg/L)下是植物組織培養的培養基成分之一;在中等濃度(1-25mg/L)下可防止落花落果,能有效刺激生長,誘導無籽果實和果實保鮮等作用;更高濃度(1000mg/L)下作為除草劑可殺死多種闊葉雜草。因此在對作物施用時一定要注意所用的量。較高濃度,抑制生長,更高濃度可使植物畸形發育致死。作為芽後使用的除草劑,單子葉的禾本植物對其一定的耐受力,雙子葉的闊葉植物對其非常敏感,利用這種選擇性,可用於水稻、麥類禾本科作物田間防除闊葉雜草。50%2,4-D胺鹽在200ml/畝,劑量下藥後20天,對柑桔園的水花生、律草、鳥蘞莓、鐵莧菜、繁縷、酢漿草、地錦、刺兒草、打碗花等闊葉雜草有極好的防效,除草效果為92.5%-100%。對一年蓬、凹頭莧、蒼耳、有氏蓼也有較好的防治,藥效在80%左右。防效偏低可能與上述四種雜草草齡較高,大多已開花結果有關。在參試劑量下50%2,4-D胺鹽對柑桔樹安全。

  激動素(KT)其它名稱 KT,動力精

  激動素的化學名稱6-糠基氨基嘌呤,分子式C10H9N5O。一般由6-氯嘌呤與呋喃甲基胺縮合而成。不溶於水,溶於強酸、鹼及冰醋酸中。是第一個被發現具有細胞分裂素作用的物質,首次從脫氧核糖核酸降解產物中提出。在組織培養的情況下,激動素濃度低地方可促進根的分化,在濃度高的地方則有枝葉芽的分化,其中間濃度可顯著地促進胞質分裂而形成癒傷組織塊。激動素顯有抑制衰老的作用,特別是對分離的成熟葉片,用激動素處理,發現它可抑制葉綠素、蛋白質、核酸等含量的降低,也能推遲細胞結構的破壞。延緩蛋白質和葉綠素的降解,延遲植物衰老,可用於果蔬保鮮。

  膨大劑

  氯吡苯脲 屬苯脲類物質,主要是刺激細胞分裂素的物質,是一種高活性的化合物,具有細胞分裂素活性,可促進細胞分裂和擴大,施用在瓜果植物上,可促進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膨大。

  乙烯利

  乙烯利化學名稱為2-氯乙基膦酸,常見的製劑為 40%乙烯利水劑。

  乙烯利本身並沒有生理活性,釋放的乙烯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的植物激素,已經明確的生理效應有:促進果實生理成熟(目前生產上為了提早香蕉、柑橘、桃子、番茄等水果的上市時間,普遍使用乙烯利處理),促進葉片衰老和脫落,促進種子發芽和植株開花,促進根和苗的生長。如果施用不當會葉片、果實的脫落,矮化植株,改變雌雄的比率,誘導某些作物雄性不育等。

  DA-6其他名稱 胺鮮酯等

  DA-6能提高植株體內葉綠素,蛋白質,核酸的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過氧化物酶及硝酸還原酶的活性,促進植株的碳,氮代謝,增強植株對水肥的吸收和乾物質的積累,調節體內水分平衡,增強作物,果樹的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延緩植株衰老,促進作物早熟、增產、提高作物的品質;從而達到增產,增質。

  DA-6,是新發現的一種高效植物生長物質,對多種農作物具有顯著的增產、抗逆、抗病,改善品質、早熟等功效,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能與多種元素復配,還可以和殺菌劑復配使用,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殺菌效果;DA-6以它獨特的多功能作用,在農業上得到廣泛應用。 DA-6為白色或談片粉狀結晶體,含量在98%以上,可與多種農藥、肥料復配使用,在弱酸性和中性介質中穩定。

  DA-6單獨使用以10-15PPM效果最好,即一克DA-6兌水70-100公斤。DA-6與肥料、殺菌劑、除草劑復配時以5PPM效果最好,每噸用量一般為產品稀釋倍數的二百分之一。

  復硝酚鈉 其他名稱

  已被眾多廠家製成2%、1.8%、0.9%、1.4%、0.7%、2.85%等水劑劑型,1.4%復硝酚可溶性粉劑等。

  復硝酚鈉是一種強力細胞賦活劑,與植物接觸後能迅速滲透到植物體內,促進細胞的原生質流動,提高細胞活力。能加快生根速度,打破休眠,促進生長發育,防止落花落果,改善產品品質,提高產量,提高作物的抗病、抗蟲、抗旱、抗澇、抗寒、抗鹽鹼、抗倒伏等抗逆能力。它廣泛適用於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果樹、油料作物及花卉等。可在植物播種到收穫期間的任何時期使用,可用於種子浸漬、苗床灌注、葉面噴灑和花蕾撒布等。由於它具有高效、低毒、無殘留、適用作物範圍廣、無副作用、使用濃度範圍寬等優點,已在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復硝酚鈉還應用畜牧、漁業上,在提高肉、蛋、毛、皮產量和質量的同時,還能增強動物的免疫能力,預防多種疾病。

  芸苔素內酯

  是仿生植物內源激素-油菜素內酯人工合成物,芸苔素內酯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和伸長、生長;有利花粉授精,提高座果率;提高葉綠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強植物的抗逆能力。另外,其與多種常用殺菌劑、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混配應用,具有顯著的協同效應和加成效應,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提高化肥的肥效和殺菌劑功效,降低農藥藥害;與各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的混配製劑在改進農作物品質,抗逆減災方面具有極其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市場潛力,並且已引起國內外眾多農藥、化肥生產廠家和科研單位的重視。

  好了,這次先到這裡,下次再分享其他功效的調節劑。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觸?

  只要用的對,這就是一個好東西,但是亂用,盲目的用,重複的用,就很容易造成「小老人」,讓作物早衰。

分享本網頁到以下網站:

相關焦點

  • 植物激素與植物生長調劑的正確認識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我們先一起了解一個概念,什麼是植物激素,什麼是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激素:指植物體內各器官分泌的一些數量微少而效應很大的有機物質,也稱內源激素,它從特定的器官形成後,就地或運輸到別的部位發揮生理作用,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
  • 帶你了解傳說中的植物「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
    近年來,流傳很多關於植物「激素」的傳聞,從而引發了消費者對「爆炸」西瓜、「催熟」香蕉、「頂花帶刺」黃瓜、「無籽」葡萄、「膨大劑」獼猴桃等農產品的排斥和恐慌。更有甚者,將之與「兒童性早熟」、「男子少精」相關聯,讓人聞之色變。因此,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植物生長調節劑。  什麼是植物生長調節劑?
  • 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顯著作用的幾類微量有機物質。也被成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內源激素。植物激素有五類,即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A)和乙烯(ethyne,ETH)。它們都是些簡單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但它們的生理效應卻非常複雜、多樣。
  • 植物激素知識大全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體內合成,並從產生之處運送到別處,對生長發育產生顯著作用的微量(1μmol/L以下)有機物。也被稱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內源激素。它們在細胞分裂與伸長、組織與器官分化、開花與結實、成熟與衰老、休眠與萌發以及離體組織培養等方面,分別或相互協調地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與分化。植物生長調節劑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質。也被稱為外源植物激素。
  • 高二生物教案:《其他植物激素》優秀教學設計(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植物體內的五種激素。  2、植物體內所有激素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  3、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生產上的應用。  教學難點:  1、植物體內的激素產生部位以及它們的生理功能。
  • 植物沒有感覺器官,植物體內有受光體,植物還會產生激素
    導語:植物沒有感覺器官,植物體內有受光體,植物還會產生激素大家好,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前面小編說了在捕蠅草葉片上捕捉到了電脈衝。加拿大學者雅可布森也在不久後的實驗中於捕蠅草葉上的「觸發毛」內檢測出一些電信號。
  • 植物激素代謝組學|山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植物激素介導鹽脅迫綜述
    總結了植物激素,包括ABA在鹽脅迫下如何調節鹽脅迫信號來調節植物的生長適應。以及植物是如何通過控制各種激素的合成、信號傳遞和代謝來構建防禦系統的。在此過程中,也強調了不同植物激素之間的信號交互(cROSstalk)。
  •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調節2》教學設計
    6.正確理解植物激素的定義  對於植物激素,可以明確以下幾點:  ①植物激素由植物體的一定部位產生,沒有專門的分泌器官。  ②植物激素也具有高效性,在植物體內的含量非常微小,而生理作用顯著。  ③植物激素主要有五大類: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這些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可以分為促進和抑制兩個方面。  ④植物的生長發育不是受單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受多種激素協調作用所控制的。
  • 【中國科學報】植物激素重大研究計劃八年:從跟蹤到超越
    植物激素調控著植物生長的方方面面。目前,全球植物生長調節劑市場達幾十億美元,2015年我國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田面積超過2億畝。  然而,作為糧食大國,在十年前,我國卻並不是植物激素研究大國。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基金委)啟動了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機理」,目標瞄準促進我國植物激素研究的跨越式發展。
  • 這種「激素」別亂用,用「錯」植物不生長,用一盆扔一盆
    這種「激素」別亂用,用「錯」植物不生長,用一盆扔一盆多效唑它是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是抑制植物生長,讓植株矮化,提早成熟的一種藥品。小齊說過多少次,都不建議大家去用多效唑,多效唑用了以後你的植物就會停止生長,直接長出花苞來開花。而且後期開完花以後很難去恢復生長,如果濃度用大了以後會出現黃葉,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它不生長,後期長的葉片又厚又小。一般情況下,他們種植黑法師多肉植物的大棚裡經常會用到多效唑,他們用它什麼目的呢?
  • 植物研究福利|1個試劑盒解決10+種植物激素檢測
    咦,盒子上寫著是植物激素試劑盒(質譜法)。哇,我們公司出試劑盒啦!!原來是我們的研發人員悶聲做大事呢~液質方法開發本來就很難,這個試劑盒要怎麼用啊?靠譜嗎?看來大家對我這個新朋友很好奇嘛,那好好認識一下吧。
  • Nature:識別茉莉素植物激素的受體
    幾種重要植物激素的受體最近幾年已被發現,包括植物生長素(茁長素)、赤黴素和脫落酸的受體,而且結構-功能研究也顯示了它們的作用機制。現在,植物細胞識別「茉莉素植物激素」(生長調控、發育和防衛響應中的關鍵成分)也已被發現。
  • 什麼是植物激素?小孩吃了打激素的水果會早熟嗎?
    水果市場上經常有反季節的水果,而大部分反季節的水果因為缺乏自然的溫度和陽光刺激,需要加植物激素催熟而生長。有人問,水果打植物激素真的會使小孩性早熟嗎?什麼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又稱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刺激素。大部分植物激素是植物體本身就已經具有的激素。由於植物體內的激素能調節植物的生長,人們將其提取出來,然後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或人工合成類似植物激素活性的化學物質。目前在水果中常用的植物激素有:乙烯利、赤黴素、S-誘抗素、矮壯素、吲哚乙酸、三十烷醇、α-萘乙酸等。
  • 赤黴素、多效唑、乙烯利等「植物激素」要禁用嗎?最新消息來了!
    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對植物生長發育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的一類微量化學物質,俗稱植物激素,也叫植物內源激素;你們在建議中提出的蔬菜瓜果生長過程中添加的膨大劑、生長激素,是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抑制和刺激等作用或調節植物抗逆境的一類化學物質,包括從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仿天然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都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又稱為植物外源激素
  • 黎家、李傳友撰寫「植物激素研究進展」長篇中文綜述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通過自身代謝產生的、在很低濃度下就能產生明顯生理效應的一些有機信號分子, 在植物生長發育及環境響應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傳友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植物激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及環境適應的各個過程, 它們既相互獨立又協同調控植物種子萌發
  • 蔬菜實用栽培技術——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和應用
    >蔬菜實用栽培技術(第五章:葉菜類)-各類葉菜的實用栽培技術蔬菜實用栽培技術(第四章:茄果類)-番茄的實用栽培技術心得蔬菜實用栽培技術(第一章:瓜類)--黃瓜的溫度要求及栽培技術簡要:1.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類似天然植物激素的化合物
  • 李傳友研究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
    激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方方面面。傳統認為,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膜上。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長素等激素的受體卻定位於細胞核中,這非常類似於動物激素的「核受體」。目前,人們對於植物激素「核受體」的生理意義及作用機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主要調控植物的免疫反應和適應性生長。對應於病蟲侵害或其它逆境刺激,活性茉莉酸被其「核受體」COI1識別而釋放核心轉錄因子MYC2的活性,進而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激活茉莉酸響應基因的表達。
  • 世界上公認的植物激素:赤黴素類、細胞分裂素類、脫落酸和乙烯
    第七章 植物生長物質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作為細胞生命活動的結構物質和營養物質外,還需要一類微量的所謂生長物質來調節與控制其各種代謝過程。植物生長物質(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指具有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包括植物體內產生的和人工合成的。在植物體內合成,並能從合成部位轉移到其它部位,對生長發育產生顯著作用的微量有機物質,稱為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
  • 十大熱帶雨林植物,生長在熱帶雨林的植物你認識幾樣
    1、積水鳳梨鳳梨科植物,積水鳳梨亞科(bromelioideae),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的附生植物,屬最多但品種最少,多數具有螺旋狀分布葉片, 中央可以存聚水分,大多數為附生性。 多數會結漿果和溼性種子,由鳥獸散播種子,多數葉片具棘刺。 共31屬800種。
  • 微生物源的植物生長促進劑研究新進展
    而微生物源的植物生長促進劑能促進植物生長發育,促進土壤良好結構的形成,增加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且對環境無汙染,無疑這類微生物製劑在農業上的應用是維護農田生態平衡、改善農業生態系統、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一、微生物製劑的分類    當前,促進植物生長的微生物製劑種類較多,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