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遠

2021-02-18 敖龍名班主任工作室


——記遵義市敖龍名班主任工作室開展「做實班級管理工作 為教學保駕護航」線上研修活動

疫情重重,但阻擋不了學習的熱情。開學在即,面對著度過了「史上最長假期」的孩子們,該怎樣幫助他們調整心情?疫情過後,班主任該怎樣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怎樣讓參與了三個月線上教學的師生們自然過渡到線下教學?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2020年5月26日,遵義市敖龍名班主任工作室團隊成員、學員們克服困難,在「釘釘直播」這個嶄新的空間齊聚,開展了「做實班級管理工作,為教學保駕護航」線上研修活動。

參加本次活動教師有37名,由於在疫情期間不便聚集,活動採取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在工作室成員胡立齊老師的主持下,分別由工作室成員、經驗豐富的優秀班主任趙歷武、敖龍、楊康、蔡宇老師從不同方面進行講座。

一、《復學後如何讓學生心理快速復位》

    這個講座針對性非常強,工作室成員,習水縣岷山小學的優秀班主任趙歷武老師為大家分析了疫情背景下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指出學生對新冠病毒的恐懼、長期宅家緊張的親子關係、宅家空間小促使學生情緒煩躁和網課效果不佳,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等幾個方面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希望班主任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趙老師的講座還明確了讓學生心理快速復位的措施。詳細闡述了怎樣引導學生從身體、心理、學習等三個方面快速復位,迅速進入到正常的學習狀態,為老師們開學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論準備。

二、《疫情過後復學——小學班主任如何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作為本工作室的主持人,習水縣第三小學思政處思政員、一線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者,安全工作正是敖龍老師的專長。在這個講座中,敖老師為大家講解了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特徵,給大家的實踐工作武裝上理論的內芯。同時,又針對小學這個教育學段進行安全教育的特點和主要內容的講解。在敖老師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安全工作是否落到實處,決定著學生的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

敖老師還給大家提出了六個抓好小學生安全的措施,讓大家真正找準了開學安全工作的著力點,找準開學安全工作的重心。

三、《在點滴中培養學生習慣》

工作室成員、習水縣第三小學優秀的班主任楊康老師的講座給我們指出了一條班主任工作的明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播種行為,就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楊老師先給大家做好要心態平和、正確面對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的心理建設。接著支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用好榜樣的力量」、「鼓勵上進,鞏固習慣」等妙招來培養學生的習慣,也指出習慣訓練無小事和持之以恆養成習慣等我們容易忽略的細節。通過楊老師的講座,我們在班主任工作中又有了更多的感悟。

四、《做好微課,讓線上教學向線下教學自然過渡》

近幾年來,網絡教學的手段越來越普及。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更是只能進行線上的網絡授課。面對網絡教學發展的趨勢,怎樣進行網絡授課已然成為我們迫切需要掌握的本領。工作室成員,習水縣第三小學優秀班主任蔡宇老師的這個講座正好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蔡老師不但從什麼是微課?微課有什麼特點、功能、課型等方面詳細闡述了微課這一種網絡教學手段的各種知識,還從省、市有關微課比賽的文件通知中,為我們解讀了微課的作品規範、選題、教學內容與設計、互動、任務單、技術規範等相關問題的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

在蔡老師的詳細講解下,我們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不但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無縫連接,更促進了自身的發展。

(老師們利用釘釘進行線上學習圖片)

最後,工作室主持人敖龍老師對本次活動做了總結。希望參與活動的老師們能對本次活動的內容進行提煉,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在開學後運用到工作實踐當中去。敖老師還暢談了對工作室以後工作的設想,他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群優秀的人會走得更遠,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融入團隊,與團隊一起奮鬥,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本次研究活動,工作室準備充分,主題鮮明,對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家只能在網絡中相聚,但參與活動的教師非常積極,非常認真地完成了活動任務。線上講座的時間很短,但線下交流探討的時間卻很長。通過活動,促進了工作室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教師的業務水平,為教師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讓參與者學會真正做實班級管理工作,為教學保駕護航!

 

 

 

 

 

 

(撰稿:趙紅梅  攝影:楊永隆  審核:敖龍  終審:李磊)

相關焦點

  •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竇桂梅校長的故事,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他們是這個時代的教育豐碑,給孩子們講述他們的故事,傳頌感人事跡,弘揚正能量精神教育,是我們每個教育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使命。今天講述最美名校長竇桂梅的故事: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遠——記馬亞麗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英語怎麼說?
    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咱們中國人常說的人多力量大。在這個月的英文書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今天的泛讀章節裡面,我也看到了Dorothy,Toto,稻草人,鐵皮人,以及獅子他們是如何利用團隊合作來克服冒險之旅上面的各種困難。他們一行人在森林裡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一條溝,把去路給擋住了。
  • 也許一個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參加的比賽準備得怎麼樣了?也許你還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麼,但浙大這間寢室裡的同學們全部安排得井井有條。這間寢室就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紫雲三舍,寢室四人全部來自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農業工程1702班,其中張友超、黃挺、陸旭琦保研本院,仇睿瑜保研到控制學院,他們都將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繼續馳騁。
  • 四川郫都區城南小學,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
    我們相信,在接下來的一學期,語文組的所有老師們將逐一落實每一項工作,主動提升自我,讓語文組走得更快、更遠。一群人,向遠方......文字 劉婷圖:陶雨桐編輯:陳小林
  •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採荷三小「菡萏」老師們...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杭州採荷第三小學教育集團書記、校長黃升昊表示,舉辦菡萏杯,是希望搭建一個「人人參與、團隊合作、充滿活力、富有挑戰」的教師專業成長平臺。「師生共同成長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團隊合作是我們的方式,浸潤採三的辦學理念是我們的主要內容,激情、專業、奉獻是我們的外顯姿態。」
  • 一個人走,也要走得聲勢浩大
    沒有人送傘,一個人默默地走回了家。到家時渾身都淋得溼漉漉,活像一隻悽慘的落湯雞。把中午未吃完的外賣在微波爐裡打了兩圈,全無興致地味同嚼蠟。他們家的餛飩遠近聞名,肉質鮮美,細小的蝦米飄在碗中,加上一大勺辣油,讓人口水直流。有時心情好呢,就繞得遠一點去吃長苑街上的那家豆漿油條,也是一家老店了,人氣很高總是要排隊。
  • 我們走得太遠,遠得無法回頭
    我說,現在天一黑,前樓後樓都是滿滿的燈火,就從沒見過小區住得這麼飽滿過。父親說,不就得這樣嗎?小區滿著,房子都活了。哪像疫情之前,天黑得再透,也看不到有幾家人回來,冷冷清清的,沒多少人氣。我說,這是防範疫情的需要啊,現在有多少人已經待不住了。
  • 人生,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穩
    快走的人比慢走的人摔倒的機率要大,一個勁竄高的小樹容易折腰。人生,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穩。你有多穩,就能做多大的事。只講求速度的人,最晚會吃大虧。 萬丈高樓不是一下子就起來的,而是穩穩地打好根基,一磚一瓦構築起來的。無論走路還是做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
  • 格局決定人生:一個人看得夠遠,才能走得夠遠
    一個人的成就再大,也大不過他的格局。 所以,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天賦、不是出身,而是格局。 格局越大,心態越好 人+山=仙,人+谷=俗。
  • 一個人走得很快 一群人會走得更遠
    ——記三沙市永興學校校長冉兆春瓊州海峽的海水,盛滿了一代闖海人的青春與夢想。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消息傳遍全國,點燃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激情與夢想,冉兆春就是其中一位有志青年。從此,他在海南扎了根,與海南結下不解情緣。
  • 想要走得遠,想問題要深
    「我用了一周時間複習功課,卻發現還不如有些只複習了一天的人……我想和正能量的人一起學習,卻發現遇到的人和自己沒有共同語言……我知道應該努力,但總是沒有效果……我覺得我快撐不下去了。」我還是給她回復了八個字:「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複習一周不行,為什麼不複習一個月?努力沒有效果,難道不是你付出的努力太少了嗎?
  • 黃金寶:人要走得遠一點 然後再遠一點
    中新社湖州11月6日電 題:「亞洲車王」黃金寶:人要走得遠一點,然後再遠一點  中新社記者 王曦  「人要走得遠一點,然後再遠一點。」  回顧職業生涯,有著「香港車王」美譽的黃金寶表情平靜地對記者如此表示。與一年前每每被問及倫敦奧運會目標不同,如今出現在本屆環太湖自行車賽賽場的他更多地要面對關於退役的話題。
  • 愛情就像流沙,抓得越緊,走得越快!
    很多時候,我們越是在乎一個人,就越想變成ta喜歡的樣子,總想在ta面前時刻表現出最好的模樣,卻不知道,這樣會讓自己慢慢失去愛人的力氣。在愛情裡,錯的人,讓你否定自己,懷疑自己,對的人,讓你面對自己,喜歡自己,到最後,你才發現,不喜歡你的人,無論你怎麼努力改變,ta也不會對你另眼相看,而喜歡你的人
  • 慢慢走,往往是走得最遠的那一個
    人生智慧之二十二:登門檻效應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千裡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的,沒有小步的積累,是不可能走完千裡之途的。孩子的教育也如此。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育過程中何嘗不是如此呢,煎熬、磨鍊、挫折、掙扎,這些都是成長的必經的過程。別忘了一句哲人的名言:人生必須背負重擔,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穩穩地走,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是走得最遠的人.。
  • 我們走得太遠,不能忘了為何出發
    今天帶來的美文是——我們走得太遠,不能忘了為何出發我知道,生活越接近平淡,內心越接近絢爛。經歷了世事的智者,終於領悟到,太過用力太過張揚的東西,一定是虛張聲勢的。而內心的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它更乾淨、更純粹,更接近那叫靈魂的地方。
  • 馬雲三十歲賣襪子謀生,而他早已是老總:有些人只是走得快而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途和自己的速度。不必管別人,有的人只是走得快而已和成長的快而已。馬雲三十歲時還在靠著賣襪子謀生,馬化騰三十歲是還在糾結把qq要不要賣掉,鍾南山在35歲時還是一事無成,而李彥宏三十歲是早已是矽谷的精英人才回國發展就創立了百度。早已成了公司的老總。
  • 人與人走得太近,是場災難
    長大後現實卻告訴我,人跟人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成年人的世界裡,「親密無間」少,更多的,反倒是「距離產生美」。相處是門學問,遠了生分,近了糾纏,就算是關係再好的兩個人,若是沒了界限和分寸,最終都將走向陌路。
  • 語錄偵探|我們走得太遠,忘了紀伯倫是怎麼出發的
    兩本書中都有陳虻經常說的句子「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而這個句子旋即被眼尖的讀者挑出,置於網絡傳播的洪流。在《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陳虻,我們聽你講》的前言部分,徐泓寫道:「正如陳虻多次引用的卡裡·紀伯倫那句名言:不要因為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 遠方,還是要一個人走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我的手機裡熱鬧得像另一個世界,我給自己煮了幾個水餃,督促自己早早睡覺,讓時間過得快一點。 在最開始的階段,一個人的時候呢,會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軟肋。任何對你關切陪你聊天兒的人,都會佔據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你開始對這件事情習以為常,並且慢慢顯露出你的壞脾氣,然後被突如其來的告別打個措手不及。「涼風有信。季節的變化正如人生裡的那些盛大的無常與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