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得太遠,不能忘了為何出發

2020-12-25 美文小筆芯

嗨,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每天都會發布原創美文故事,喜歡的話不要忘記關注哦~

聲明:本文為獨家首發原創, 禁止任何轉載。

今天帶來的美文是——我們走得太遠,不能忘了為何出發

我知道,生活越接近平淡,內心越接近絢爛。

經歷了世事的智者,終於領悟到,太過用力太過張揚的東西,一定是虛張聲勢的。而內心的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它更乾淨、更純粹,更接近那叫靈魂的地方。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追尋夢想的路上,到最後卻往往不知到自己當初是為何出發。

我有一個朋友,我們兩個從小就是要好的朋友,記的高考那年,我們兩個經常混在一起,就連母親也說,如果我們將來不在同一所大學都很虧了。

在報志願的時候,我們兩個是一起的,他報了臨床醫學,我報了信息管理。並不是在同一所大學,卻在一所城市。我們相互支持,都有著自己的夢想。

我將來想當一名信息工程師,而他的將來是當一名醫生。他的這個願望是源於他的母親,他的母親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得了一種病。經常頭疼,在醫院裡卻沒查出任何問題。所以他就立志當一名醫生,希望將來可以治好他母親的病,也希望可以救助更多的人。

作為好朋友,我當然是無條件地支持。其他的人也是信心滿滿,畢竟從小他就是屬於聰明的領域的。

上大學後,他也一直沒有荒廢自己,經常去上課。課餘的時候也經常在自己學習。大學四年來,他一直是靠獎學金生活的,從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

畢業後,我在一家上市公司擔任信息工程師,而他呢,去了一家省級醫院當醫生。

兩年後,我們兩個都在各自的領域小有成就。

只是有一句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他的母親去世了,在他還沒研發出病因及病理的時候。

那天,他的母親與往常一樣,突然頭痛不止,吃了兩片止疼藥。最後去了醫院,作為腦科醫生,是他親自為母親診治的。他看著自己的母親呼吸變得微弱,卻無能為力。

之後,他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整天酗酒。我勸過他好多次,他始終沒有聽進去。或許是他母親的事情對他打擊太大了,他始終走不出來。

醫院裡他依舊是每天去上班。只是不再跟以前一樣。他研究出了當年母親的病因以及治療方法,響徹整個醫學界。

只是,漸漸地,他愛上了錢財和名利這兩樣東西。終於在一天,他往常的在醫院工作的時候,警察把他帶走了。

因為他貪汙受賄。我去看過他,面容憔悴,我說,你的母親並不希望你這樣子。他希望你可以好好的生活。一直低著頭的他,看著我,眼裡露出一絲絲光亮。

他說,是啊。我走得這麼遠,卻忘了當初為何出發。

人生就是這樣,我們在純真的年紀總有一個理想,只是這個理想經過歲月的侵蝕變得模糊,當我們走到高處,千萬不要忘記腳下的路。只因為,那是你回到自己的唯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每天在這裡與你相伴,美圖美文故事,陪你度過每一份孤獨。

相關焦點

  • 語錄偵探|我們走得太遠,忘了紀伯倫是怎麼出發的
    兩本書中都有陳虻經常說的句子「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而這個句子旋即被眼尖的讀者挑出,置於網絡傳播的洪流。在《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陳虻,我們聽你講》的前言部分,徐泓寫道:「正如陳虻多次引用的卡裡·紀伯倫那句名言:不要因為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有時候,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前幾天突然在高中的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這十八個字,我看了一個小時。在這一個小時裡好像什麼也沒做,好像回憶了自己的青春。我還記得當年最喜歡校門口的那家烤肉店了。於是立志長大以後一定要開一個成功的烤串店。還記得在抽屜裡夾在書裡的一片篇小說。
  • 紀伯倫: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對安逸的欲望扼殺了靈魂的激情,而它還在葬禮上咧嘴大笑。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再遙遠的目標,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裡醒著,一個在光明中睡著。
  •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不知道生活因何而出發
    一味匆匆埋頭趕路,卻忘了路在何方。常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類的感慨,言語中隱隱流露出對物資貧乏時代的懷念,似乎那時的社會風氣才是淳樸的。難道是我們的經濟達了,我們卻開始懷舊了?南京「彭宇」案,鄭州「李凱強」案的頻發,使人們在路遇老人摔倒扶與不扶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面對倒地老人,我們沒有伸出援助之手,而是在權衡再三後選擇默默離開。
  • 唐玄奘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結果唐僧位居前列,說他膽小懦弱,還無數次冤枉捨命救他的孫悟空……可當物道君翻閱過史料後發現,我們對唐玄奘的誤會太大了。他不但不軟弱愚蠢,還為了西行取經的心願,賭上性命,畢生奮鬥。他的人生經歷,簡直可以為這幾天高考的學子們打勁:路途雖苦,只要有信念,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再好的關係,也不能走得太近,尤其是親戚。親戚,不能住得太近我們中國有句老話: 親戚遠來香,鄰居高打牆。意思是,親戚住得太近,關係就不會處得太好。越是遠道而來的親戚,越是相見甚歡。我們都是改造拆遷戶,兩個小區只隔著一條小柏油路。這次拜年自是皆大歡喜,我們在舅舅家待了一整天,吃了晚飯才回家。我媽跟舅媽真像是久別重逢,說不完的體己話。臨走,我媽還一再囑咐舅媽明天早點兒去我家。她們說好了,轉天初二,舅舅一家去我家待一天。有人說,再好的關係,走得太近也是一場災難。
  • 紀伯倫: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黎巴嫩詩人:紀伯倫0101雖然總體而言,付出總會有回報,忙碌總比清閒好,但是,大多數時候忙完一圈之後,我們除了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之外,其他方面是否比以前更加好了呢?我們是否應該停下來,慢下來,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嗎?
  • 不二林: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紀伯倫曾經寫過一句詩,用於描述趙雷的《無法長大》專輯再合適不過,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雷子寫過一些專輯,我從《十九歲》認識他,但是沉淪於《無法長大》。因為我也是一個只想過生日不想長大的孩子,雷子也是那樣一如少年模樣,無法長大。
  •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簡單的生活
    想起紀伯倫所說的那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是啊,我們在城市中已經走得太遠了,走的老眼昏花步履蹣跚,走掉了自己的愛人和曾經的那個她。有時候我就是在想,我們為什麼要這個世界上這麼艱難的活下去?答案我追尋了好多年,但是依然不曾尋覓到。
  • 別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致所有的人)
    永遠不要因為你走得太遠,而去忘記你當初為什麼要出發。有時候,人越走越遠,當面對著更多的迷茫與坎坷時,往往最容易丟失一開始最初的信念。別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
  • 新東方在線王江濤:從未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何出發
    「我和老婆都是有新東方情結的人,新東方不只是一個盈利機構,我們想掙的是良心錢,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學生,哪怕只有一點改變」,道長說,「當時好多重慶的學生真的沒見過太多好老師,他們很喜歡你,你也可以幫助他們改變他們,很有成就感。」
  • 新東方在線王江濤:從未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何出發
    日子苦,也沒怎麼賺到錢,但在重慶的一年半時間裡,他和妻子卻過得很開心。隨著重慶新東方在當地的招生情況逐漸變好,王江濤在新東方立住了,妻子也從普通的教務人員,做到教務主管。  為什麼要這麼賣命?王江濤提到了一個詞——「狂熱」。  王江濤熱愛道教是出了名的,連學生都稱他「道長」。
  • 我們走得太遠,遠得無法回頭
    我說,現在天一黑,前樓後樓都是滿滿的燈火,就從沒見過小區住得這麼飽滿過。父親說,不就得這樣嗎?小區滿著,房子都活了。哪像疫情之前,天黑得再透,也看不到有幾家人回來,冷冷清清的,沒多少人氣。我說,這是防範疫情的需要啊,現在有多少人已經待不住了。
  • 走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那我們究竟該怎麼著?
    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那我們究竟該怎麼著?感情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有的人的感情就只能夠維持在陌生人的狀態。有的人可以拉近一步成為朋友,有的人則可以成為你生命中最為重要的那個人,陪你走過人生的每個路程。
  • 我們走了太久,以至於忘了因為什麼而出發
    爺爺97歲高齡了,我雖然是他最愛的孫子,,我一直是他的驕傲,可是我卻是離他老人家最遠、看他最少的一個。哥哥弟弟都在老家,都能隨時的看到和照顧他,我卻不能照顧他。今年39歲,已是不惑之年。長期的高壓、熬夜、頻繁的差旅、油膩的快餐,我認為逐漸的掏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力,人生70古來稀,那是對平常人,可對我們生活在高鐵,飛機、地鐵上的銷售人員,70年的生命可能真是很奢侈。前面多年為了能多賺一些透支了生命,拿著生命去換取每一分錢。39歲似乎已經是半生已過的年齡了。
  • 【媒體】走的太遠,莫忘初衷
    中國新聞網報導了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司長趙暉最近說的一番話。目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有些地方以城鎮化的名義搞「新農村社區」,拆村並點,重建行政村,耗費幾個億。趙暉直言,「農民沒有辦法,在陽臺上養鴨子,這不是我們要的城鎮化。」那麼,什麼才是我們需要的城鎮化?城鎮化的初衷,不就是為了讓農民也過上好日子嗎?
  • 這個國家女孩為何讓人感動?因為我們走得太匆忙忘了來時路
    她的理由很簡單卻又很硬核:「我們家受惠於國家,我是國家的孩子。當國家有難,我理應支援。」3月12日,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洪山區防疫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的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清點來自全國各地的戰「疫」物資。一個來自河北省邢臺縣的薄薄包裹,並不起眼,裡面裝著疊得整整齊齊的10隻獨立包裝外科口罩。物資保障組工作人員楊喆介紹,與10隻口罩相伴的,是一份摺疊起來的手寫信。
  • 朋友之間不能走得太近,要保持距離
    人跟人走的太近,是一場災難。成年人的世界裡,親密無間的少,更多的反而是距離產生美。就算是關係很好的兩個人,若是沒有了界線和分寸,最終都將走向末路。人和人相處,是一門學問要做好這一件,真的不容易。離得太遠,關係就遠了,靠的太近恩恩怨怨就來了。
  • 讀柴靜《看見》 不要離自己的初心太遠
    許久前與一群朋友共讀柴靜的《看見》一書,序言裡,柴靜提到了陳虻送他的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感觸特別深。我時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大部分人一開始的時候也是鬥志昂揚、意氣風發,一心追求與自己喜歡的人結伴同行,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經歷了人生的幾個十字路口之後,因為生活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漸漸地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自己晃過神時,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熱血與激情。人生路漫長,走幾步就可能遇到分叉路口,太多的選擇麻木了我們的思想。
  • 人與人走得太近,是場災難
    長大後現實卻告訴我,人跟人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成年人的世界裡,「親密無間」少,更多的,反倒是「距離產生美」。相處是門學問,遠了生分,近了糾纏,就算是關係再好的兩個人,若是沒了界限和分寸,最終都將走向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