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不知道生活因何而出發

2020-12-24 愛笑的太陽無悔

穿行在物慾橫流的都市大街,沉醉於燈紅酒綠的歌廳酒吧,不知不覺,人們變得有些茫然,有點不知所措。一味匆匆埋頭趕路,卻忘了路在何方。

常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類的感慨,言語中隱隱流露出對物資貧乏時代的懷念,似乎那時的社會風氣才是淳樸的。難道是我們的經濟達了,我們卻開始懷舊了?南京「彭宇」案,鄭州「李凱強」案的頻發,使人們在路遇老人摔倒扶與不扶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面對倒地老人,我們沒有伸出援助之手,而是在權衡再三後選擇默默離開。路過,明明看見了,我們卻寧願充當盲人!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生活的時代貶值了,風花雪月衝散了人們的骨氣,道德的含金量大大降低。面對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人們愈發呼喚精神家園的回歸。

其實,每一個事件發生都不是獨立的而是有著一個深層次的社會背景,以及這個時代人們整體面貌的體現。人們心中的愛心並沒有死去,只是被極端的個案嚇住了。「小悅悅」事件並不是偶然,當本應是見義勇為之舉不再受到鼓勵,當事人必須經過惡意揣摩,需要提供法庭呈堂證供的莫大考驗,誰還會自找麻煩呢?

道德不能代替法律,道德只是一條良知的底線。我們沒有奢望以「德」治天下,然而,在道德底線不斷被突破的今天,除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外,還要健全的制度來保障救人者的合法權益,也許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出現第十九個冷漠的路人。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不知道因何而出發。反思,從自己開始。面對「小悅悅」事件,我們可以歸咎於世態炎涼,可以責難制度,可以痛恨道德淪喪,同樣可以批評法律不夠健全,但是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討論中,從自身角度對此事進行反思者卻寥寥無幾。每年到了三月五日的學雷鋒日,全國各地都會開展如火如荼的學雷鋒活動,但是真正能付諸實踐的有多少人呢?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去改變這一切,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生活中,走在路上,看見了需要幫助的人,幫一把是正常也是正義的行為。我們不要看見了,路過而充當盲人,默默離開,扮演一個過客。我們也有困難時。

相關焦點

  •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簡單的生活
    想起紀伯倫所說的那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是啊,我們在城市中已經走得太遠了,走的老眼昏花步履蹣跚,走掉了自己的愛人和曾經的那個她。有時候我就是在想,我們為什麼要這個世界上這麼艱難的活下去?答案我追尋了好多年,但是依然不曾尋覓到。
  • 語錄偵探|我們走得太遠,忘了紀伯倫是怎麼出發的
    在《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陳虻,我們聽你講》的前言部分,徐泓寫道:「正如陳虻多次引用的卡裡·紀伯倫那句名言:不要因為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正因為這句「正如陳虻多次引用的卡裡·紀伯倫……」的指引,關於此金句的版權遂成定論。
  • 紀伯倫: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黎巴嫩詩人:紀伯倫0101要是不忙,很多人都覺得有點「不上進」,見人寒暄要是不說自己最近忙點什麼事,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但是,忙碌之後是否有預期的結果,大部分人都沒有仔細思考過,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時間思考。雖然總體而言,付出總會有回報,忙碌總比清閒好,但是,大多數時候忙完一圈之後,我們除了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之外,其他方面是否比以前更加好了呢?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有時候,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前幾天突然在高中的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這十八個字,我看了一個小時。在這一個小時裡好像什麼也沒做,好像回憶了自己的青春。我還記得當年最喜歡校門口的那家烤肉店了。於是立志長大以後一定要開一個成功的烤串店。還記得在抽屜裡夾在書裡的一片篇小說。
  • 我們走得太遠,不能忘了為何出發
    今天帶來的美文是——我們走得太遠,不能忘了為何出發我知道,生活越接近平淡,內心越接近絢爛。經歷了世事的智者,終於領悟到,太過用力太過張揚的東西,一定是虛張聲勢的。而內心的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它更乾淨、更純粹,更接近那叫靈魂的地方。
  • 紀伯倫: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對安逸的欲望扼殺了靈魂的激情,而它還在葬禮上咧嘴大笑。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再遙遠的目標,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裡醒著,一個在光明中睡著。
  • 我們走得太遠,遠得無法回頭
    我說,現在天一黑,前樓後樓都是滿滿的燈火,就從沒見過小區住得這麼飽滿過。父親說,不就得這樣嗎?小區滿著,房子都活了。哪像疫情之前,天黑得再透,也看不到有幾家人回來,冷冷清清的,沒多少人氣。我說,這是防範疫情的需要啊,現在有多少人已經待不住了。
  • 我們走了太久,以至於忘了因為什麼而出發
    爺爺97歲高齡了,我雖然是他最愛的孫子,,我一直是他的驕傲,可是我卻是離他老人家最遠、看他最少的一個。哥哥弟弟都在老家,都能隨時的看到和照顧他,我卻不能照顧他。今年39歲,已是不惑之年。長期的高壓、熬夜、頻繁的差旅、油膩的快餐,我認為逐漸的掏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力,人生70古來稀,那是對平常人,可對我們生活在高鐵,飛機、地鐵上的銷售人員,70年的生命可能真是很奢侈。前面多年為了能多賺一些透支了生命,拿著生命去換取每一分錢。39歲似乎已經是半生已過的年齡了。
  • 因為我們走得太匆忙忘了來時路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著名詩人、畫家紀伯倫的詩曾經說過的一句經典: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原句如下:We already walked too far, down to we had forgotten why embarked。出自《先知》。其實,生活在中華大地的每個中國人,請問有哪個人敢說自己不是國家的孩子?
  • 別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致所有的人)
    人生的旅途,有喜有悲;生活的付出,有成有敗!永遠不要因為你走得太遠,而去忘記你當初為什麼要出發。有時候,人越走越遠,當面對著更多的迷茫與坎坷時,往往最容易丟失一開始最初的信念。別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人生在世,有失去就會有得到,永遠不要因為你擁有了什麼,而又去拋棄什麼。
  • 不二林: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紀伯倫曾經寫過一句詩,用於描述趙雷的《無法長大》專輯再合適不過,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雷子寫過一些專輯,我從《十九歲》認識他,但是沉淪於《無法長大》。因為我也是一個只想過生日不想長大的孩子,雷子也是那樣一如少年模樣,無法長大。
  • 「閨蜜」這兩個字,太沉重,以至於我們越走越遠
    那是在告訴我們,人都是在慢慢成長的時候對其他人的戒備心也越來越重了。想起初見她的時候,覺得這個女孩看起來很好,應該也很好相處吧。至於我們是怎麼成為好朋友的我已經不記得了,高中時候的我們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上廁所,一起逛街。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知道她和別人說我只是她的朋友,而不是閨蜜。因為她有一個從小時候玩到初中的閨蜜。
  • Nokia 808:有些人覺得我們已經走得太遠
    科技博客gizmodo對諾基亞成像技術的項目總經理達米安·丁寧(Damian Dinning)進行了採訪,下面讓我們一起探尋這款手機是怎樣的不可思議吧。據悉,已經正式確認諾基亞將考慮把808 Pureview的成像技術推進到其它諾基亞設備(如Windows Phone 7)上,丁寧說:「怎樣把這些特徵融合到每臺設備上可能會不同,但是我們每次將看見同樣的元素。」
  • 我們都太過用力的抓住過去,以至於現在還無法釋懷
    我們都曾害怕自己醉在了追夢的路上,可惜卻忽略了夢裡的彼此,你的離開可能是我們都不曾想過的事實,我的那一刻的冷漠是我也無法預知。我們都曾想會遇到更好的人,那個人會更加接近我們的理想生活。可能是離開的時候我們太過於乾脆,以至於現在我們還無法釋懷,也可能是我們曾經愛的太過用力,以至於我們已經失去了愛別人的本能,我們都曾以為我們會有更多的熱情去迎接新的戀情,卻不知因愛的太過濃烈,所有其他的愛都太過淡而無味。
  • 唐玄奘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結果唐僧位居前列,說他膽小懦弱,還無數次冤枉捨命救他的孫悟空……可當物道君翻閱過史料後發現,我們對唐玄奘的誤會太大了。他不但不軟弱愚蠢,還為了西行取經的心願,賭上性命,畢生奮鬥。他的人生經歷,簡直可以為這幾天高考的學子們打勁:路途雖苦,只要有信念,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 走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那我們究竟該怎麼著?
    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那我們究竟該怎麼著?感情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有的人的感情就只能夠維持在陌生人的狀態。有的人可以拉近一步成為朋友,有的人則可以成為你生命中最為重要的那個人,陪你走過人生的每個路程。
  •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再好的關係,也不能走得太近,尤其是親戚。親戚,不能住得太近我們中國有句老話: 親戚遠來香,鄰居高打牆。意思是,親戚住得太近,關係就不會處得太好。越是遠道而來的親戚,越是相見甚歡。即使居住相隔一面牆的鄰居,也要把牆打得高高的,以免相互之間不必要的摩擦。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關係越好,走得越近,越容易產生矛盾。我說個我家的故事。我們家和舅舅家是上下樓。小的時候記憶中,我媽和舅媽平時在一起有說有笑挺好的,吃喝不分。
  • 績點內外:我們因何內卷,又何以自由?
    從照片背後我理解的作者邏輯是,現今高校已經遠不如當年那麼好。當年大家會去貧困山區調研,找不到工作會自謀生路擺攤,用以前的事跡來貶低當下。這就如同中國傳統文人在文章中的借古諷今,他們通過標榜堯舜禹這種上古時代的美好,來貶損當政者各方面的弊病。實際上他們所描述的過去的時代並沒有那麼美好,這只是筆者想像出理想化的美好, 比如法律制度、經濟制度,在八十年代都有許多問題,未必好於現在。
  • 《忽而今夏》章遠太愛何洛了,以至於全部的愛甚至運氣都給了何洛
    《忽而今夏》章遠太愛何洛了,以至於全部的愛甚至運氣都給了何洛《忽而今夏》雖然完結都有3個多月,但是總想每隔一段時間去看看,每看一次就想哭一次。每看一次就能更加懂得章遠對何洛骨子裡的愛,這樣深愛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又存在多少呢?
  • 讀書使我們不至於偏離作為人的本性太遠
    讀書,究竟又能帶給我們什麼?堅持讀書,至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一)一個人,不至於偏離作為人的本性太遠人,從遠古走來,學會吃熟食,穿獸皮製作的衣服,知道了羞恥,學會了本領,融入了社會生活中去,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會製造工具,人有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會思想,有智慧,可以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