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2020-12-20 淼淼追劇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對安逸的欲望扼殺了靈魂的激情,而它還在葬禮上咧嘴大笑。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再遙遠的目標,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裡醒著,一個在光明中睡著。我是烈火,我也是枯枝,一部分的我消耗了另一部分的我。

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東西給我,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東西也給了我。孩子其實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生,卻並非從你們而來。除了通過黑夜的道路, 人們不能到達黎明。應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因為廊柱分立才能撐起廟宇。橡樹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陰影中生長。

你背朝太陽,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長,只是去修行;一切才真正開始!我深愛著這個世界,世界也如此深愛著我,因為我所有的微笑都掛在她的唇上,而她所有的淚水都積於我的眼中。

記憶是一種相聚的方式,忘卻是一種自由的方式。樹木是大地寫在天幕上的詩。我們將樹木伐下來做紙,記錄下我們的空虛。真正的好人是,他和所有那些被大家認為是壞人的人在一起。年少時特別喜愛紀伯倫,他用非常美麗的語言來表達了非常透徹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語錄偵探|我們走得太遠,忘了紀伯倫是怎麼出發的
    兩本書中都有陳虻經常說的句子「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而這個句子旋即被眼尖的讀者挑出,置於網絡傳播的洪流。在《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陳虻,我們聽你講》的前言部分,徐泓寫道:「正如陳虻多次引用的卡裡·紀伯倫那句名言:不要因為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有時候,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前幾天突然在高中的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這十八個字,我看了一個小時。在這一個小時裡好像什麼也沒做,好像回憶了自己的青春。我還記得當年最喜歡校門口的那家烤肉店了。於是立志長大以後一定要開一個成功的烤串店。還記得在抽屜裡夾在書裡的一片篇小說。
  • 紀伯倫: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黎巴嫩詩人:紀伯倫0101雖然總體而言,付出總會有回報,忙碌總比清閒好,但是,大多數時候忙完一圈之後,我們除了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之外,其他方面是否比以前更加好了呢?我們是否應該停下來,慢下來,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嗎?
  • 不二林: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紀伯倫曾經寫過一句詩,用於描述趙雷的《無法長大》專輯再合適不過,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雷子寫過一些專輯,我從《十九歲》認識他,但是沉淪於《無法長大》。因為我也是一個只想過生日不想長大的孩子,雷子也是那樣一如少年模樣,無法長大。
  • 我們走得太遠,不能忘了為何出發
    嗨,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每天都會發布原創美文故事,喜歡的話不要忘記關注哦~聲明:本文為獨家首發原創, 禁止任何轉載。今天帶來的美文是——我們走得太遠,不能忘了為何出發我知道,生活越接近平淡,內心越接近絢爛。經歷了世事的智者,終於領悟到,太過用力太過張揚的東西,一定是虛張聲勢的。而內心的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它更乾淨、更純粹,更接近那叫靈魂的地方。
  •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簡單的生活
    想起紀伯倫所說的那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是啊,我們在城市中已經走得太遠了,走的老眼昏花步履蹣跚,走掉了自己的愛人和曾經的那個她。有時候我就是在想,我們為什麼要這個世界上這麼艱難的活下去?答案我追尋了好多年,但是依然不曾尋覓到。
  • 唐玄奘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結果唐僧位居前列,說他膽小懦弱,還無數次冤枉捨命救他的孫悟空……可當物道君翻閱過史料後發現,我們對唐玄奘的誤會太大了。他不但不軟弱愚蠢,還為了西行取經的心願,賭上性命,畢生奮鬥。他的人生經歷,簡直可以為這幾天高考的學子們打勁:路途雖苦,只要有信念,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 別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致所有的人)
    永遠不要因為你走得太遠,而去忘記你當初為什麼要出發。有時候,人越走越遠,當面對著更多的迷茫與坎坷時,往往最容易丟失一開始最初的信念。別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人生在世,有失去就會有得到,永遠不要因為你擁有了什麼,而又去拋棄什麼。人最難得的其實還是一份堅守的初心。有一些困難只是暫時的,縱然多次跌倒也不要讓它成為阻礙自己成長的理由。
  •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不知道生活因何而出發
    一味匆匆埋頭趕路,卻忘了路在何方。常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類的感慨,言語中隱隱流露出對物資貧乏時代的懷念,似乎那時的社會風氣才是淳樸的。難道是我們的經濟達了,我們卻開始懷舊了?南京「彭宇」案,鄭州「李凱強」案的頻發,使人們在路遇老人摔倒扶與不扶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面對倒地老人,我們沒有伸出援助之手,而是在權衡再三後選擇默默離開。
  • 紀伯倫:打動人心的5句話,「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不過這並不要緊你,因為他有有個好的母親。而紀伯倫也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一個作家,他還是一個畫家,他的畫作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同時,紀伯倫也是東方近代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紀伯倫作品中的五句話,從這五句話中,我們就能對紀伯倫的思想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同時,也希望這五句話能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啟示 。
  • 艾莉絲的選擇:不要忘了為什麼出發,也不要忘了為什麼要離開
    但是,我們常常做著做著,就偏離了自己的終點和最初的目標。所以,在做事的過程中,時不時地調整自己的行動以契合最終的目標就變得很重要。要經常提醒自己,不要走著走著,忘記了初心,忘記了自己為什麼要出發。我進一步想到,不要忘記出發時的心情很重要,同時,不要忘記離開時的心情也很重要。
  • 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這十句名言: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認識了紀伯倫,因為這些句子,都是出自紀伯倫之筆。紀伯倫是黎巴嫩著名的作家、畫家、詩人,他被稱為黎巴嫩文壇驕子,他也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我曾經讀過紀伯倫的《沙與沫》和《淚與笑》這兩本書,這是兩本散文詩集,收錄了紀伯倫的一些散文詩。我當時讀的時候,覺得書中文字,真是世間最美的文字。
  •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再好的關係,也不能走得太近,尤其是親戚。親戚,不能住得太近我們中國有句老話: 親戚遠來香,鄰居高打牆。意思是,親戚住得太近,關係就不會處得太好。越是遠道而來的親戚,越是相見甚歡。時間久了,又都想念之前的好,那些不愉快的小事,似乎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人與人之間,離得太遠,關係容易淡;走得太近,又會生出許多是非恩怨。距離產生美,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好方式。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了,忘了我們的根在哪裡,飄著的人有勇氣回頭嗎
    一意孤行的盲目的堅持著己見,原以為腳踏實地就能換得的成就感總是擦肩而過。春天的晨露滋潤著萌動的整裝待發的萌芽,無論風裡雨裡,擋不住迸發的前進動力。背起你的骯髒行囊,去往滿是汙濁的都市,糜爛在風花雪月中是當下最好的躲避現實的方法。一步一步的爬向內心作祟著模擬的高度,遠方的路無盡頭,背後的故土已落入風中。不要因為走的遠了,忘記自己的根在何方。
  • 新東方在線王江濤:從未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何出發
    日子苦,也沒怎麼賺到錢,但在重慶的一年半時間裡,他和妻子卻過得很開心。隨著重慶新東方在當地的招生情況逐漸變好,王江濤在新東方立住了,妻子也從普通的教務人員,做到教務主管。  為什麼要這麼賣命?王江濤提到了一個詞——「狂熱」。
  • 新東方在線王江濤:從未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何出發
    日子苦,也沒怎麼賺到錢,但在重慶的一年半時間裡,他和妻子卻過得很開心。隨著重慶新東方在當地的招生情況逐漸變好,王江濤在新東方立住了,妻子也從普通的教務人員,做到教務主管。  為什麼要這麼賣命?王江濤提到了一個詞——「狂熱」。  王江濤熱愛道教是出了名的,連學生都稱他「道長」。
  • 因為我們走得太匆忙忘了來時路
    她的理由很簡單卻又很硬核:「我們家受惠於國家,我是國家的孩子。當國家有難,我理應支援。」3月12日,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洪山區防疫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的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清點來自全國各地的戰「疫」物資。一個來自河北省邢臺縣的薄薄包裹,並不起眼,裡面裝著疊得整整齊齊的10隻獨立包裝外科口罩。物資保障組工作人員楊喆介紹,與10隻口罩相伴的,是一份摺疊起來的手寫信。
  • 我們走了太久,以至於忘了因為什麼而出發
    爺爺97歲高齡了,我雖然是他最愛的孫子,,我一直是他的驕傲,可是我卻是離他老人家最遠、看他最少的一個。哥哥弟弟都在老家,都能隨時的看到和照顧他,我卻不能照顧他。今年39歲,已是不惑之年。長期的高壓、熬夜、頻繁的差旅、油膩的快餐,我認為逐漸的掏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力,人生70古來稀,那是對平常人,可對我們生活在高鐵,飛機、地鐵上的銷售人員,70年的生命可能真是很奢侈。前面多年為了能多賺一些透支了生命,拿著生命去換取每一分錢。39歲似乎已經是半生已過的年齡了。
  • 讀柴靜《看見》 不要離自己的初心太遠
    許久前與一群朋友共讀柴靜的《看見》一書,序言裡,柴靜提到了陳虻送他的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感觸特別深。我時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大部分人一開始的時候也是鬥志昂揚、意氣風發,一心追求與自己喜歡的人結伴同行,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經歷了人生的幾個十字路口之後,因為生活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漸漸地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自己晃過神時,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熱血與激情。人生路漫長,走幾步就可能遇到分叉路口,太多的選擇麻木了我們的思想。
  • 【媒體】走的太遠,莫忘初衷
    相比行長降薪,普通員工更關心自己的「奶酪」。很多人擔心,五大國有銀行本來工資就比中小銀行低,要求又比他們嚴,降薪會加速人才向其他銀行流失。我們不妨回到薪酬改革的初衷來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真正體現社會收入分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