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前與一群朋友共讀柴靜的《看見》一書,序言裡,柴靜提到了陳虻送他的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感觸特別深。我時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
改變了我們模樣
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
我有過夢想
一年多前,我參加一個培訓課程,課程上,老師讓學員們兩人一組,就幾個問題展開分享。
問題一:你是誰,從哪裡來?
問題二:你要去哪裡,做什麼?
問題三:近三年你做了些什麼?
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在聆聽他人的分享時,他們對夢想的執著,對事業、生活的熱情能激起我對未來的憧憬。
當自己分享的時候,內心是澎湃的,有關於夢想的能量再次被點燃。那一刻,我清楚地感知著自己的夢想與行動。
而讓我訝異的是,在集體的分享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沿著自己的初心在前行。大部分人一開始的時候也是鬥志昂揚、意氣風發,一心追求與自己喜歡的人結伴同行,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經歷了人生的幾個十字路口之後,因為生活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漸漸地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自己晃過神時,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熱血與激情。
人生路漫長,走幾步就可能遇到分叉路口,太多的選擇麻木了我們的思想。下個路口,當我們不太清楚該如何選擇時,不煩問問自己:「我是誰,我現在在什麼地方,將要去往哪裡?」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找我聊天,曾經很好的朋友,自從升職後變了一個人,好陌生。
雖然她也理解朋友,一是升職後工作上的瑣碎事情多,二是快當爸爸了生活壓力大。但即使是這樣,也說服不了她接受朋友的轉變。與其說她生朋友的氣,我更覺得她是在心疼朋友,為他著急。
以前我們幾個常在一起吃飯聊天,有共同的話題,有相同的志向,也會就某一個話題展開激烈的討論。現在,我們當中,有的人升職了,有的人離開了,好比曲終人散,大家各自有了自己要走的路,各自踏上各自的另一段人生旅程。
那些我們曾經共同的目標碎成幾塊,每人領走一小塊。有人會選擇把它再繪製完整,有人會選擇珍藏起來,有人會選擇捨棄它重新來過。如何選擇,沒有對錯,只願大家彼此珍重,不要離自己的初心太遠。
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任歲月風乾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時光荏苒,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一定會有人把夢想活成現實。
朋友A和朋友B相識於一場青年歌唱比賽,那時他們還是高中生。此後,他們上不同的大學,從事不同的工作,雖有聯繫卻沒有太多的交集。十年後,他們因為相同的興趣——音樂,再次走到了一起。他們成立歌唱組合,一起創作音樂,出專輯。
音樂讓他們找到發洩熱情的地方,但沒有影響他們原來的工作和生活。有人說,他們成立歌唱組合卻又不專注於創作,他們不以為然。
音樂是他們的興趣,他們並不想借音樂成為明星,而是享受音樂創作過程中收穫的點滴快樂,這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即使不能全身心地活出理想的生活,能擠出一點時間去實現生活的理想,也算是活出真我了。
時間一直向前,我們還會面對更多的選擇,無論走了多久,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