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0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一本書是《看見》,書名簡單的兩個字,卻蘊含了不簡單的道理,書內記錄了21世紀初的十年間重大的公共事件,如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藥家鑫事件等,《看見》可以說是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更是記載柴靜個人的心路歷程的白皮書。看這本書時,感覺她是用心在寫書,書中有很多故事,有的曾經是社會熱點,有的已經稍久遠去,或過於細小的不值一提,但在書中都呈現出他的原貌。讀來讓人有特別真實的感覺。但心裡卻有一種說不清的滋味,這本書看得很沉重。
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面對形形色色網絡信息,我們又是否能像柴靜一樣去關注真相,關注事件本身,面對社會又是否能多一份理智。像書中講到的許多新聞事件,像華南虎事件、虐貓事件,當時的人們在看到新聞報導後是熱議紛紛,網友的批判聲也能壓過新聞的本身,然而看過這本書後,有人會後悔曾經的妄下論斷,也有人會因為刺痛的傷口而開始謾罵。而我學到的是在許多事情發生的面前,不必急於下結論,發表意見,很多時候眼見不一定為實,換一個角度或許你會發現缺口。對真相的拷問與挖掘,理智對待我們所見的不公,也許是我們該學會的一種能力。
客觀公正是這本書的首要特點,結合我們的工作特性,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一條核心主線。客觀公正是司法活動的靈魂和生命,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是司法機關辦理案件的依據。這時刻提醒著我自己要堅持原則、堅守底線。
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應該是我剛畢業,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投身到鄉鎮基層工作的那一年。偶然間在農家書屋接觸到這本書,便被這本書序言裡的一句話吸引住了,序言中說到「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這句話給我的觸動非常大,給迷茫中的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並一直勉勵著我自己一路走來,不管自己身處何處,都要記得來時的路。
作為一名青年幹警,我一直要求自己牢固樹立廉潔自律意識,嚴格遵守黨紀黨規,不斷強化自我約束,在工作、生活和學習方面高標準、嚴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在任何時候經得起糖衣炮彈的攻擊,才能真正做到客觀公正,實現公平正義。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是我送給自己的八字箴言,我希望能像書中所說的,永遠不會忘了自己為何出發。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會以一顆初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原標題:《「讀書分享專欄」第三期 讀《看見》心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