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沒有動力?我有四支「讀書興奮劑」

2021-02-19 章魚讀書

在我收到的關於閱讀的問題中,排名最高的就是如何讓自己更有動力讀書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非常想讀書,但是就是缺乏動力,讀不下去。

其實我並不算一個有毅力的人,事實上還很懶惰。但是 2013 年至今,我在每年加班超過 200 天,平均每天工作 10 個小時以上的情況下,讀了超過 500 本書。

因為我有四支「讀書興奮劑」。當我的閱讀缺乏動力的時候,我就會用下面這四個方法。

明確我的目標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最根本的驅動力來自於哪裡?是目標

當你沒有目的地的時候,你也就沒有動力走向遠方。「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聽起來真的很讓人熱血沸騰,可是接下來,當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應該向東還是向西。

於是,太多的人,就停在這第一步上了。

當你真的把那麼大的世界描述出來,變成非洲草原的羚羊,北極圈的極光,獅身人面像,百老匯的演出,當你的願景越具體,你也就越容易踏上旅程

讀書也是一樣,很多人的誤區就是帶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來讀書,卻沒有一個明確的願景,那麼自然就沒有驅動力。

我會時常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希望從書中獲得什麼?

我希望讀書幫助我成為怎樣的人?

我希望藉助書籍幫我解決哪些問題?

我希望在書中發現怎樣更有趣的世界?

當這些問題的答案越清晰,我就越知道要讀什麼書,要怎樣讀,自然也就更有動力。

多重目標疊加

阿菲是我在「在行」上一個學員,一個做網際網路創業的 90 後女孩,研發了一款情感諮詢類的 APP。

有一天她問我:「章魚老師,有哪些兩性情感類的經典書籍,能不能推薦幾本給我?」

我諮詢了這個領域優秀的老師之後,給她開列了一個 10 本書的書單。

她拿到書單之後,花了 3 個月的時間,做了 5 件事情。

第一件事,她仔細閱讀了這10本書,做了非常翔實認真的讀書筆記。

第二件事,她把這10本書和自己的筆記拍成照片,發到朋友圈裡,成為自己小夥伴中最認真讀書的那一個。

第三件事,她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的思考和書中的精華發到微博上,獲得了一票轉發和粉絲。

第四件事,她在知乎上用自己從書中學到的知識為大家解答情感類的問題,獲得了很多贊同和關注,同時建立起自己的專業度。

第五件事,她藉助在知乎和微博上獲得的粉絲,她又推廣了自己的新推出的APP,因為之前建立的專業度,所以實現了不錯的導流效果。

這些事情讓她實現了 5 個目標:

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獲得了朋友的讚美

獲得了網友的關注

建立了自己的專業度

推廣了自己的產品

這是一個教科書般的例子,可能任何單一的目標都不足以讓阿菲投入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讀書,但是當多重目標疊加在一起,就讓她有了巨大的驅動力

感謝網際網路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崛起,在今天,讀書不只可以豐富自己,還通過書中的知識,幫助他人,建立自己的影響力,甚至成為自己的職業乃至終生事業。

當你想清楚這一點之後,為自己的閱讀賦予多一些目標,你就會有多一些的動力。

豐富輸出方式

我們常常把書比喻成「精神食糧」,實際上確實很多讀書的道理和吃飯的道理是相通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用輸出帶動輸入」。

不少朋友都希望自己擁有健康的身材,男生希望擁有八塊腹肌,女生希望擁有馬甲線。想要健美的身材,當然離不開營養,問題是吃牛肉或者吃蛋白粉,是吃不出八塊腹肌的。最佳的方式是鍛鍊,跑起來,練起來,然後在運動量的帶領之下為自己補充營養。

讀書也是如此,如果只有輸入沒有輸出,那麼你也像是幻想吃牛肉吃出八塊腹肌一樣,根本不可能。

單一的鍛鍊方式會讓人難以堅持,天天跑步或者天天舉鐵都容易讓人厭煩。讀書的時候也一樣,所以,你需要豐富自己的輸出渠道。

我盤點了一下自己輸出方式,有 5 大類,10 個平臺。

文字:頭條號、微信公眾號、微博

問答:頭條問答、知乎、分答

語音:知乎Live、得到(具體內容暫時保密)

面對面交流:在行

終極輸出:寫書(明年出版)

這樣豐富的輸出方式並不會讓我覺得應接不暇,反而單一的輸出才最沒有動力,連著寫三篇文章,連著回答五個問題,連著和十個人見面,我都沒法堅持。但是當選擇豐富起來之後,我發現我就更有動力去完成。

而這些輸出方式的背後,都需要巨大的閱讀量支撐,每天我就像是一個跑完馬拉松或者在健身房泡了一天的人,自然就需要補充營養,自然就帶動了我的閱讀。

乾脆把書送出去

2016 年,我在朋友圈裡送出去了 60 本書。其中有一半的書,在我發朋友圈的時候,還沒有開始讀。

最開始,我只是送自己讀完的書。而隨著買的書越來越多,望著堆積如山還沒有開封的書,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讀書的速度可能永遠無法趕上自己買書的速度。

反正有的書可能永遠都不會讀,那麼放在手裡也是浪費,於是我挑了一本還沒有開封的書,在朋友圈裡宣布要把它送出去。

一分鐘之內,就有一位身在外地的朋友留言,想要這本書。我本來是打算當天就把這本書寄出去,但是突然我發現當這本書從「我的」變成「他的」,我突然開始不舍了,一個小小小小的聲音在心裡說:要不要試一下,再讀一遍?

於是我告訴我的那位朋友,這本書要下周才能寄出。沒想到,我從晚上九點看到凌晨兩點,一晚上就看完了。

當一本書的所有權發生改變之後,就會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這就像你在一個城市生活的四年,可能每個周末都宅在床上,但是當你意識到自己要離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的時候,你反而才開始走遍這個城市的名勝古蹟。

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現在我會有意識的利用這種「離別心態」。在準備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就會在朋友圈宣布,一周後,我要把這本書送出去。接下來再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會更加認真和仔細。

在茶道裡,有所謂「一期一會」的說法,是指我們抱著一生中只有一次品味面前這杯茶的心態,就會更好的品味茶中滋味。

這種先送後讀的讀書方法,大概就是閱讀中的「一期一會」吧。

以上這四條,就是我為自己的閱讀尋找動力的方法,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章魚讀書|陳章魚出品

微信ID:zhangyu-dushu

做更聰明的讀書人




蘋果用戶讚賞通道


相關焦點

  • 20 個提升你讀書動力的小技巧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非常想讀書,但是就是缺乏動力,讀不下去。整理了 20 條能夠提升讀書動力的小技巧,這些方法雖然沒有那麼系統,可是都簡單易上手,看完就可以實踐。每次你缺少讀書動力時,就可以從裡邊挑出一兩條來試一下,很有可能有神奇的效果。
  • 人醜應該怎麼讀書——功利性讀書指南
    很多人都聽過知乎上的一句金名:人醜應該多讀書,這句話的原作者是@陳章魚 ,他是知乎上閱讀方面的達人之一,出了一本知乎鹽系列電子書《紙上得來:知乎陳章魚自選集》,今天他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閱讀觀點:他最近剛在知行上出臺,如果哪位在北京的讀者,有閱讀方面的問題,可以考慮當面請教一下。
  • 「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來看看網易蝸牛讀書的寫書評功能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書籍問答專區,你問我答碰撞真知灼見。精品書籍分類,優選新知出版好書。閱讀器個性化設置,用你喜歡的排版認知讀書。特性:「每天送你一小時」國內首款按時間付費的閱讀app,助你養成每日讀書習慣。「海量優質出版書」提供理想國、上海譯文、果麥、磨鐵等優質出版專區好書。
  • 「繪本推薦」《我喜歡書》讓孩子愛上讀書
    它就是《我喜歡書》裡那隻愛讀書的小猩猩。《我喜歡書》你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說起它的作者你一定知道,他就是《我爸爸》、《我媽媽》、《大猩猩》等經典繪本的作者安東尼·布朗。安東尼的繪本故事,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善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兒童內在心聲,《我喜歡書》中並沒有複雜的文字,也沒有繁複的繪畫技巧,卻令人印象深刻。
  • 用「費曼技巧」來教自己讀書
    究其原因,還是我在讀書時為了追求速度而不懂得該慢的時候慢下來。即使我過去每年讀完一兩百本書,也因為沒有真正讀懂而感到痛心,更為平時讀完書僅僅淺加工,導致有話說不出、有想法寫不到位而難過:我在閱讀上吃過太多虧了!試想,倘若一個人匆匆讀完一本書卻沒有停下來思考,每天快速讀完兩三本書又有什麼意義?
  • 學習方法 如何做「讀書筆記」收穫更大?
    看書時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嗎?你在平時閱讀過程中,有沒有使用好的筆記方法讓書本發揮更大的價值呢?今天向各位推薦幾招:直接在書上做讀書的批註會非常直觀。勾畫你有感觸的語句,直接批註上你的想法和體悟,這樣下次再翻看書籍時,非常容易識別書中精華和重點,也可以基於上次的閱讀體會提出更深入的見解或引入更多的視角。在用這個方法讀書時,有個很重要的前提是賦予符號固定的含義。
  • 「讀書破萬卷」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沒數過自己讀的書,應該不到一萬本。不過……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讀書報告|我2月份讀過的10本書
    是基於我自己過往的經歷、經驗、知識儲備去寫的某本書是否對我有意義,有價值。所以它叫「讀書報告」,而不叫「書單推薦」。 >:3感受:因為經常會有胖友留言問我:「看別人做事情都特別自律,特別有勁頭,但我就是找不到自己做事的動力,教主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嗎?」
  • 「我勸你有空多讀書」用日語怎麼說?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勸你有空多讀書」用日語怎麼說?漢譯日的句子中,在表達勸誘、請求、允許的時候,我們常常使用「よう」「ほしい」來翻譯▼這個句子本身比較簡單,但比較有趣的是在原句「我勸你有空多讀書」中的「你」,既是賓語,又是主語。
  • 現在不讀書,將來還會輸!
    真誠做人古有明訓「讀書明理」、「知書達禮」,現在都是先要人多讀書,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當能變化氣質」。讀書是學問,做人也是學問。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如果心裡想的很齷齪,很難不形之於外,自然就容易露出馬腳,所以要好好讀書、真誠做人,「怎樣讀書,如何做人」,是知識分子永恆的課題。
  • 讀書有什麼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定會有用
    於我而言,不是文憑,不是考證,也不是女朋友。而是讀了300本書。 大學期間,有一次我正打著檯燈在宿舍看書。對鋪的哥們突然把頭伸過來,略帶嘲諷的看著我說:「你天天讀書,也沒見你讀出個名堂,有啥用啊?」一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而且也真的不知道具體答案。
  • 日本初高中生「早上讀書」作品排名發表,初中生最愛「刀劍神域」
    日本初高中生「早上讀書」作品排名發表,初中生最愛「刀劍神域」 動漫 178ACG ▪
  • 讀書的正確方式方法
    然後在我看完《增長黑客》和《精益數據分析》之後(這兩本書是路人甲推薦的,在這裡也向對數據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強推一下),我接著看《美德的起源》時,是我感冒最重的兩天,就在狀態最不好的時候,我看這本書都變成了:這個點我同意;引用這個人的話我覺得不對;老外太土,囚徒困境的破解方法就是孔子說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嘛。
  • 我的讀書報告|2021年1月份
    (靜靜也行)2021年的第一期讀書報告來啦!不知道「讀書報告」是什麼活動的胖友請戳這個連結🔗。以下是我今年1月份的讀書報告。書名按閱讀順序排列,每本書的報告裡包含了「書名、作者、書籍類型、評分、我的感受」等。提前聲明:每本書的讀書報告都是以我個人感受為主的哈,不屬於客觀評價。
  • 用Kindle讀書 用什麼做筆記?
    而我們常用的 Kindle 雖然也能做筆記,但卻僅限於在文中標註,電子墨水屏囿於其刷新率的問題,打字體驗堪憂……那麼,紙質書電子化的今天,有沒有方法讓我們也能「電子化」讀書筆記呢?數位板:讓 PC 變身高精度筆記本其實很多極客都只是在家固定或辦公室之時,才會細細地品一本書,為之做批註,寫感想,而且其中使用電腦進行閱讀的也大有人在。
  • 如何鼓勵孩子讀書?如何鍛鍊右腦開發?
    如何鼓勵孩子讀書?讀書不僅能活化大腦、鍛鍊右腦開發,孩子也能在吸收知識後發覺自己的渺小而變得謙卑,強化學習的動力充實自我。讀書可謂好處多多,但如果孩子對讀書沒興趣,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爸爸媽媽請放心,只要掌握3個原則,搭配引導技巧,簡單就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致,一起來看看。
  • 讀書是師生成長的動力
    ◆ ◆ ◆  教師將與書終生相伴,熱愛讀書是教師的必要修養。我們那個年代只有與書為伴,讀書是我們成長的動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讓校園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新教育實踐中我以閱讀成長師生。01▼上個世紀物資匱乏的時候,精神成為發展前進的動力,書籍就成為理想豐滿的載體。當朝陽升起,行走在上學路上時,看到白雲浮動,想像如詩句般流動的河流、薄霧、流光,心中有了夢,有了向前進的動力,有了激動的理想。
  • 經典的教誨我們沒有依教奉行怎麼解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
    確實我們是染汙太嚴重,無明心垢太嚴重,雖然佛光天天照,讀一遍就是照一次,我們心裏面的染汙,好像沒減少,智慧沒有開。這原因是什麼?是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不是佛光不靈,我們迷得太深,讓佛光透不過去,我們被照的這些眾生居然沒有感覺。所以經典的教誨,我們沒有能夠依教奉行,原因在此地。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解決的方法,古人說過,我們要相信,那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 我從不輕易認輸,直到陪孩子讀書
    行,那咱就試著理解吧:「這飛花我暫且能夠理解哈,落葉飛花。那雪蛙是什麼東西?」「東北的蛤蟆。」「東北的蛤蟆那叫雪蛤!那這青鳥呢?」「北大青鳥!」結果——「要做50個燈籠,我每天最多可做8個,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娃小小的眼睛裡裝滿了大大的疑惑:「我每天做8個,這個『天才』一天能做多少個?」
  • 揭秘:微信讀書是如何讓人上癮的?
    本文作者利用《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書中的知識對微信讀書進行分析,一方面是了解微信讀書到底做了什麼,讓自己如此上癮;另一方面是通過案例分析將「上癮」模式在腦海中加固。但是怎樣找到這個「情緒」,這裡我們可以使用豐田生產系統中被大野耐一稱為「5問法」的著名方法。舉個例子:二手為什麼使用微信讀書?答案:利用零碎的時間讀書。為什麼要利用零碎的時間讀書?答案:工作很忙,讀書時間有限。時間有限,為什麼要讀書呢?答案:想要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