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微信讀書是如何讓人上癮的?

2020-12-1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作者利用《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書中的知識對微信讀書進行分析,一方面是了解微信讀書到底做了什麼,讓自己如此上癮;另一方面是通過案例分析將「上癮」模式在腦海中加固。enjoy~

二手最近迷上了微信讀書,上下班的地鐵上,吃飯中,甚至是去個洗手間都要打開微信讀書看一會,曾經用來漫無目的刷微博、刷新聞的零碎時間,現在都被微信讀書慢慢地佔據了。

△ 《上癮》結構圖

二手拜讀了《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下文簡稱《上癮》)一書,利用書中的知識對微信讀書進行分析,一方面是了解微信讀書到底做了什麼,讓二手如此上癮;另一方面是通過案例分析將「上癮」模式在腦海中加固。

△ 上癮模型

《上癮》指出,一個產品要想讓用戶上癮,必須要經過四步: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這四個步驟就是作者提出的上癮模式(上圖所示)。全書也是圍繞著這四個關鍵步驟進行分析。

一、觸發

新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平臺,而「觸發」就是促使你做出行為改變的根基。觸發分為外部觸發和內部觸發。

1. 外部觸發

外部觸發通過發出行動召喚來暗示用戶,這是打造習慣養成類產品的第一步。微信讀書更多使用的是人際型觸發和自主型觸發。

△ 微信中周排行榜總結和活動分享頁面

二手做了一個小調研,很多使用者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朋友轉發進入微信讀書。微信讀書的產品定位是社交+閱讀,如果我們分析可以發現微信讀書很注意分享功能。其中很多的內容都是可以微信朋友圈的,例如:周排行榜總結、好書免費領、限時贈一得一、書架(所有書可以朋友圈)、好友排名等;還有一部分支持微信讀書的想法,例如:精選話題、分享想法、書籍評價等。

人際型觸發可以引發企業經營者和投資人所渴望的「病毒式增長」,有時是因為人們總是願意把自己心儀的產品和大家分享。

△ 微信讀書 push 信息和桌面 icon

自主型觸發在用戶的生活中確確實實佔有一席之地。微信讀書在手機上面的圖標,每天的 push 等,只要用戶安裝並註冊了微信讀書,微信讀書就可以把話題,每周的讀書情況等信息 push 給我們,我們每天都可以接收到這些信息,自主型觸發以驅動用戶重複某種行為為重點,目的是讓用戶逐漸形成習慣。

使用外部觸發僅僅是邁出的第一步。各種類型的外部觸發都只有一個終極目標,那就是驅動用戶進入上癮模型並完成餘下的循環步驟。當驅動他們經歷一整套循環之後,外部觸發將不再發揮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武器:內部觸發。

2. 內部觸發

內部觸發通過用戶記憶存儲中的各種關聯來提醒他們採取下一步行動。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是一種威力強大的內部觸發;正面情緒同樣可以成為內部觸發。但是怎樣找到這個「情緒」,這裡我們可以使用豐田生產系統中被大野耐一稱為「5問法」的著名方法。舉個例子:

二手為什麼使用微信讀書?答案:利用零碎的時間讀書。

為什麼要利用零碎的時間讀書?答案:工作很忙,讀書時間有限。

時間有限,為什麼要讀書呢?答案:想要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

為什麼要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呢?答案: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有助於職業發展。

為什麼要在意這一點?答案:因為二手害怕被行業淘汰。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

現在我們得到了最終的答案,焦慮和恐懼是二手身上最強大的內部觸發。對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這是自我實現需求。

△ 微信讀書年齡分布和消費能力數據

二手是微信讀書的核心用戶嗎?根據易觀萬像的數據反推,微信讀書用戶中性別差異不大,超一線城市、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佔了73%。他們大多是24歲到40歲的學生、職場人士,具備中高消費能力。因工作或者學習需要,有不斷提升自己的需求和主動學習的意識。二手正好處在這個區間,所以微信讀書在設計產品時,更多考慮的是減輕這個群體用戶的焦慮和恐懼心理。讀書對他們而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當然也不是純粹作為娛樂消磨時間,他們也會注重書籍的質量。這也就決定了微信讀書裡會以通識性出版圖書為主,較少網絡文學。

外部觸發可以培養習慣,內部觸發可以讓用戶變成產品的鐵桿粉絲。

二、行動

第一步觸發,是為了提醒用戶採取下一步行動。書中介紹了福格行為模型,用公式呈現即 B = MAT。B 代表行為,M 代表動機,A 代表能力,T 代表觸發。要想使人們完成特定的行為,動機、能力、觸發這三樣缺一不可。如果想讓用戶行動更容易產生,觸發要明顯、行為要簡單、動機要合理。

1. 動機

人類行為不外乎三種核動機的影響:追求快樂,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懼;追求認同,逃避排斥。

上文「5問法」中,最終得到的答案「焦慮和恐懼是二手身上最強大的內部觸發」。所以二手已經有了打開微信讀書的動機。用戶打開應用的理由有千千萬萬,但是如果運用「5問法」得到的最後答案符合上述以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用戶就會存在行動的動機。

2. 能力

時間、金錢、體力、腦力、社會偏差、非常規性等六個因素會對用戶的能力產生影響。

△ 其他應用同微信讀書的使用途徑進行對比

將其他應用同微信讀書的使用途徑進行對比(如上圖),其他應用從打開應用到閱讀,一共需要7個步驟,微信閱讀只需要3個步驟,有效的縮短時間成本。

△ 好友正在閱讀的書界面

微信閱讀的產品定位是社交+閱讀,所以用戶在打開微信讀書的時候,並不是直接進入書城頁面,而是開始瀏覽好友正在閱讀的書,微信讀書上面的好友基本都是從微信而來,微信本身就是基於熟人的社交,所以好友正在閱讀的書籍會對用戶產生一定影響,這也防止了用戶進入首頁後漫無目的瀏覽和費力的尋找,有效的減少用戶的體力成本和腦力成本。

△ 試讀頁面

微信讀書提供了試讀的功能,一本書可以先閱讀一部分,如果用戶喜歡再進行購買,這也減少了用戶的金錢成本,不會浪費金錢來購買一本不喜歡的書。

將簡化使用過程作為設計宗旨,這有助於減少摩擦,消除障礙,推動用戶跨越福格所謂的「行動線」,採取下一步行動。

3. 啟發法

上面提到的方法都是用戶在做出理性選擇時考慮的因素。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研究,人類行為並不一定總是遵照理性模式。舉個例子,商品價格下調時消費者的購買會增加,利用上文福格的公式就是下調價格,降低了金錢成本有助於提升人們購買商品的能力,雖然這具有普遍性,但是依然存在例外。

啟發法有助於企業通過非常規的途徑來刺激用戶的動機,減少「意外」的發生,提升用戶對產品的使用能力。啟發是指我們的大腦利用過往的經驗,在對事物做出判斷的過程抄了近道。微信讀書主要應用了環境效應、錨定效應和贈券效應。

(1)環境效應

思維會根據我們所處的環境,在短時間內做出快速的判斷,然而,這些判斷有時候並不準確。

打開微信讀書的時候,發現功能會推薦好友正在讀的書,二手書架中的很多書都是根據這個推薦選擇的,有些朋友專業造詣很高,在二手心裡,他們讀的書肯定是好的,一定要跟上他們的腳步,如果相同的書換一種方法推薦給二手,或者這些書只是在書城展示的話,二手就很難注意到它們的存在。

△ 想法功能頁面

想法功能也是一個例子。想法是用戶 UGC,其中不乏一些 KOL,如果某 KOL 在想法平臺給一本書打了五星好評,並配上了讚揚的內容,或者某位好友轉推的某位 KOL 的推薦,那麼對於用戶的行動來說肯定是有影響的。

(2)錨定效應

△ 微信朋友圈中轉發的免費領書頁面

人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往往只被某一方面的信息所吸引。舉個例子,我們更容易被促銷招牌所吸引,事實上這些都是商家的促銷手段,可能這些商品並沒有比其他商品便宜多少,也有可能這些商品我們根本不需要。不久前,微信讀書有一個活動在朋友圈刷屏——免費領書,二手也認領了,但是幾個月過去,二手還是沒有看。例如微信讀書中的限時免費,限時打折等,都可以吸引用戶跨越「行動線」。

(3)贈券效應

△ 贈券效應在微信讀書中的體現

為了鼓勵顧客消費,零售商會給他們發放穿孔卡片,當打孔達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給顧客發放獎品。贈券效應說明,當人們認為自己距離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完成任務的動機會更強烈。微信讀書中也發現了贈券效應的蹤跡,當用戶讀書讀到一定頁數的時候,書頁左上角會出現這本書閱讀了30%、閱讀還需要的時間和一句鼓勵的話。微信讀書書頁中也有功能顯示現在所讀的頁面處在全書的什麼位置,這些功能都在促使用戶做出接下來的行動。

三、多變的酬賞

上癮模型的第三個階段叫作「多變的酬賞」。在這一階段,你的產品會因為滿足了用戶的需求而激起他們更強烈的使用欲望。多變的酬賞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社交酬賞,獵物酬賞,自我酬賞。在微信讀書中應用了社交酬賞、獵物酬賞和自我酬賞三種。

1. 社交酬賞

所謂社交酬賞,是指人們從產品中通過與他人的互動而獲取的人際獎勵。

△ 想法頁面中來自朋友的點讚、評論和通知頁面中朋友對讀書時長的點讚

微信讀書的想法功能中,用戶可以發表對書中內容的感想和對書的評價,好友對內容進行轉發,點讚和評論。對於內容提供者來說,他們的酬賞來自別人的點「贊」。點「贊」和發表評論是對這些內容提供者最好的肯定,正是在這種酬賞的激勵下,他們才會繼續寫下去。

2. 獵物酬賞

所謂獵物酬賞,是指人們從產品中獲得的具體資源或信息。

△ 書城頁面中多變的信息流

人們追逐資源,追逐信息,其執著程度不亞於追逐獵物的獵人。改版後的微信讀書書城頁面,增加了更多的書籍分類,整個頁面的「信息流」更加豐富,源源不斷出現在滾動屏幕上的信息就像獵物一樣讓人不停追逐。有時,用戶會看到一本很想讀的書,而有時又看不到。但是為了繼續這種狩獵體驗,他們會不停地滑動手指,目的就是追尋多變的酬賞。

3. 自我酬賞

所謂自我酬賞,是指人們從產品中體驗到的操控感、成就和終結感。

四、投入

要想讓用戶產生心理聯想並自動採取行動,首先必須讓他們對產品有所投入。

△ 我——編輯個人資料界面中的宜家效應

△ 微信讀書在中國和美國的 APPAnnie 評分

口說無憑,二手收集了 APPAnnie 的數據,在參與評分人數最多的中國和美國,微信讀書當前版本和所有版本的評分均是4.5,其他國家分數甚至達到5.0分滿分,分數最低的韓國,也有4.0分。二手整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反饋。

讀書時長兌換書幣,限時免費,限時特價,限時贈一得一等活動,用戶評價很高,能激發用戶的閱讀行動。這對應了 B=MAT 中,少花錢有助於激發用戶的行動能力,這也符合啟發到感知中的錨定效應和贈券效應。

△ APPAnnie 中用戶的評價

社交屬性,很多用戶是被周邊朋友推薦,喜歡上了微信讀書。並漸漸養成了讀書習慣,填充了碎片時間,也因此自我滿足,最終也會推薦給自己的朋友。這也是社交酬賞的作用,根據馬斯洛需求層級,用戶不僅滿足了社交需求,也達到了自我實現需求。

△ APPAnnie 中用戶的評價

使用流暢,幹擾少,沒有廣告等信息打擾。

△ APPAnnie 中用戶的評價

用戶對於侵犯自己的隱私,絕對是0容忍,這也是我們文中提到的,要保障用戶的自主權,避免用戶的「逆反心理」。

△ APPAnnie 中用戶的評價

六、總結和建議

根據用戶反饋和自身體驗,二手感覺微信讀書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改進:

增加書籍。現在很多用戶反映書籍太少,很多書找不到。

保護用戶的隱私,給用戶更多的選擇權利,微信讀書一直在尋找社交與隱私的平衡點,這從微信讀書的版本迭代信息中可以看到,希望微信讀書可以做的更好。

以上是二手的個人見解難免有所偏頗和局限,感謝大家閱讀,如有問題隨時歡迎討論,如有欠周全的地方,請見諒。

參考資料:

《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作者:尼爾·埃亞爾、瑞安·胡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相關焦點

  • 揭秘悄然流行的「笑氣」:濫用可致人上癮、癱瘓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題:揭秘悄然流行的「笑氣」:濫用可致人上癮、癱瘓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炳坤 宋玉萌  「笑氣」,化學名稱一氧化二氮,原本是一種用於醫療麻醉和甜品加工的氣體。近期隨著多人過量吸食後上癮、癱瘓的案例曝光,讓它備受公眾關注。
  • 如何在Kindle上使用微信讀書?
    IT之家1月24日消息 2019年末,微信讀書相繼上線了微信讀書網頁版與墨水屏版。其中,微信讀書墨水屏版僅支持系統版本為Android 4.4及以上的墨水屏設備,並不支持Kindle。那麼如何在Kindle上使用微信讀書呢?
  • 如何用好微信讀書APP?
    可市面上閱讀類的應用很多,大大小小也試了不少,比如網易蝸牛閱讀、百度閱讀、藏書館等,最終留在手機裡的也只有騰訊出品的「微信讀書」。而我這個人有個習慣,一旦深度使用一款工具,就一定要把它挖個底朝天。所以今天,我要把自己挖掘到的微信讀書使用方法,總結成文,分享給大家。
  • 如何用好微信讀書APP|閱讀利器
    微信讀書+Kindle如果你不喜歡電子屏幕閱讀,你可以在Kindle上使用微信讀書網頁版。具體步驟如下:使用kindle有兩個缺點:1.iPad+微信讀書 :筆記利器儘管可以用Kindle閱讀,大部分時間我用iPad閱讀。因為微信讀書有護眼模式,配上鍵盤,是我最喜歡的閱讀姿勢,對我來說閱讀1-2個小時絕對沒有任何不適。用iPad最好的功能是分屏(太老的iPad沒有分屏功能),實現閱讀筆記同步進行,如圖。
  • 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別著急,「上癮模型」有效幫助家長解決問題
    其實對於孩子不愛讀書的這種行為,父母也不用太過於著急上火,利用"上癮模型"可以有效地解決這種問題。"上癮模型"的定義所謂"上癮模型"主要是指人們對於一個事物,從接觸到上癮的四個步驟。·著迷這一步就達到了我們想要的上癮效果,一般集中在對於這個事物具有好感,且有深入探索的興趣,再經過長時間的接觸,那麼人很容易會因此而上癮,促使你不斷地去嘗試。由此可得,人們對於某樣事物著迷,從來不是突然間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微信讀書,不僅僅只是讀書
    當微信紅包、微信支付、微信公眾平臺等一系列優質的服務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時,微信讀書APP作為基於微信關係鏈的官方閱讀應用,也逐漸登上網際網路的舞臺,出現在大眾視野。早在微信讀書推出以前,多看、掌閱等閱讀類產品已經布滿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微信讀書APP如何另闢蹊徑,打造自己的產品特色,吸引更多的用戶呢?
  • 微信讀書的分享體系
    編輯導讀:隨著電子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在手機上閱讀,因此電子閱讀產品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巨頭的身影。如何運營好一個電子閱讀產品,分享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本文作者以微信讀書為例,分析其分享體系,希望對你有幫助。一、【案例簡述】拆解微信讀書的轉介紹玩法。
  • 孩子沉迷讀書無法自拔?警惕,這是「讀書上癮」,孩子成癮難戒除
    關注:「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而這種成癮行為,會引發人格障礙,讓孩子形成「成癮性人格」。 而成年後,擁有「成癮性人格」的人,容易放縱自己的行為,不受法律約束,嚴重者,還會走上極端途徑。 所以,作為家長,要警惕孩子沉迷讀書的行為,因為過於沉迷讀書帶來的「成癮性人格」不僅不會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反而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 微信讀書如何一直免費閱讀 免費獲取無限卡方法攻略
    微信讀書如何一直免費閱讀?微信讀書的用戶都知道可以利用無限閱讀卡進行免費讀書體驗,那麼這個無限卡要怎麼獲得呢?今天小編就將為大家帶來關於微信讀書如何一直免費閱讀?無限卡免費獲取方法攻略,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手機為什麼讓人停不下來?揭秘手機上癮的機制!
    我打開微信,原本只是想消磨幾分鐘,可是當過去了一個小時之後,我發現我的手指仍然在手機屏幕上。我們的手機似乎有著某種如罌粟花般的魔力,讓你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在過去,人們瀏覽網頁時需要點擊翻頁並且等候稍許才能進入下一頁,然而現在所有的科技產品,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抖音都不是這樣。
  • 競品分析丨微信讀書如何趕上掌閱iReader
    筆者身為微信讀書的重度用戶,初寫競品分析就以微信讀書為分析對象,以掌閱iReader為競品,從產品概況到功能流程,多維度分析對比兩款讀書產品,為微信讀書提出了相關建議。
  • 微信讀書,讓閱讀不再孤獨
    閱讀過程中,有很多瞬間想跟趣味相投的人進行交流,以書會友,但是部分用戶不想社交,對自己的閱讀內容私密性有較強的需求。用戶每天面臨著各種誘惑,因而專注讀書需要一種激勵制度,或物質層面贏得獎勵或精神層面贏得榮譽。在特定場景下,用戶想釋放雙眼用聽書的方式來獲取知識。2.
  • 菸酒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揭秘菸酒怎麼影響人腦功能
    ­  菸酒為何使人上癮?中國科學家領銜國際團隊揭示菸酒影響人腦功能  ­  新華社上海1月10日電(記者郭敬丹、吳振東)香菸與酒精究竟如何影響人的大腦和健康?近日,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揭示了吸菸與飲酒具有的不同神經環路機制,即使是少量菸酒也會對人腦具有相反的影響:吸菸人群對負面刺激更不敏感,而飲酒人群對正面刺激更加敏感,這可能是菸酒致人上癮的重要原因。­  近日,該研究成果以《吸菸腦連接減弱與飲酒腦連接增強》為題,在線發表在生物醫學領域權威期刊《eLife》上。
  • 微信搶紅包輸千萬:有趣又容易上癮(圖)
    微信搶紅包輸千萬:有趣又容易上癮(圖)】通過微信紅包、下注賭博的遊戲,秦先生本以為就是玩玩而已,誰知最後卻輸掉了上千萬資產,確實是悔不當初!2016年,秦先生被一個陌生人拉進一個下注搶紅包的微信群,平時就喜歡玩點股票、期貨的秦先生心動地註冊了會員,並開了帳戶。秦先生:也是平時空閒時間多,加上玩期貨被套牢了無聊,想打發時間,最開始是小賭。要說下注搶紅包這個「遊戲」,的確是有趣又容易上癮。
  • 微信推出「微信讀書電臺」小程序:專屬個性化電臺-微信,讀書電臺...
    時間碎片化越來越嚴重,很多人忙得要死沒有時間看書,這時一款聽書App就顯得很合適了,可以在上下班路上邊走邊聽。日前,微信就上線了一款可以用耳朵「讀書」的小程序——微信讀書電臺。此外,「微信讀書電臺」小程序可以直接在微信中打開與播放,退出後仍可繼續播放音頻,再也不用來回切換。用戶還可在微信讀書電臺小程序看到他人的點讚與評論,一鍵分享小程序,好友可以直達你在聽的節目。
  • 產品分析報告丨微信讀書,閱讀社區如何留住用戶?
    最近,微信讀書頻頻刷爆朋友圈,將閱讀與社交進行結合,依靠微信的關係鏈吸引了一大批用戶。如何能夠將兩者更好的融合,留住更多的用戶,筆者將進行仔細分析。另外,生活中不知道對方都喜歡閱讀的人,可能藉此知道彼此的愛好,有利於情感的建立。閱讀+社交正是將共同讀一本書的人聚集在一起,不存在找不到看同一本書的人。愛看書的人雖然很少,但看書的人其實還是很多的。讀書的人大概分兩類:一種是炫耀知識,另一種是取悅自己;而取悅自己的也分兩種:一種是感動自己的人,另一種是真正獲取知識的人。
  • 動機科學:如何設計出讓人上癮的產品?
    編者按:對於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產品,每一個設計師來說,如何創造出令人愉悅的產品是獲得成功的根本性問題。本文作者Jeff Davidson在「How to Design an Addictive Product」一文中從理論發現出發,講述了人類行為的本能特徵。 大多數人認為設計是為了使某種東西更實用、更直觀、更舒適、最終更令人滿意。
  • 《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生活,需要平衡
    我是一隻捧書的喵~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作者(美)亞當·奧爾特,本書是全面揭秘和解決「行為上癮」的奠基之作,以大量的科學研究為基礎,描述了商業公司利用各種各樣的原理設計出誘人的高科技產品,引導我們「上鉤」。要重獲生活的掌控權,就要先揭開這些「鉤子」的面紗,為什麼我們會上癮?要如何解決上癮的問題?看完書也就得到答案了。
  • 如何讓你的奶茶店對顧客「上癮」,最偉大的商業模式是「上癮」!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個話題,有一點包含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範疇,如果能夠讓顧客對你的奶茶店產生「上癮」的這麼一個行為,那麼你還愁沒生意嗎?首先我們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東西能讓人上癮呢?有煙、酒、毒品、賭博、遊戲、還有那些小視頻APP,等等,這些產品都能讓人上癮,而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是不是都是巨賺錢的公司?
  • 微信讀書平臺如何設置平臺和作者的收入分成規則?
    前言本文為【不二PM】小夥伴針對話題 #若以微信讀書平臺為例,用戶開通會員,一個月15元,三個月50元,6個月98元,12個月168元。會員享有的福利是:①每天領取60書幣(1書幣=1元)②購買付費小說8折優惠③免費享有100部付費小說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