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2021-02-13 健客心理健康


你是否知道人格分裂是什麼?多重人格是什麼?而所謂的精神分裂又是什麼?這三者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區別?所以在今天這篇文章裡,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這三種疾病究竟都是什麼,而他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區別。

如果你看過《致命ID》這部電影,我想你會接觸到一個詞,就是人格分裂。電影裡的主人公分裂出來了11個完全不同的人格,每一個人格都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具有其特有的的氣質,邏輯思維,情感認知等等一系列的特點。可以說如果這11個人格如果不是同時出現在了一個身體身上,那麼這11個人格就會是11個截然不同的個體。

但是如果我問你,電影裡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麼?也許你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分裂」這兩個答案,但其實,主人公患有的精神疾病並不是所謂「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而是一種名為「多重人格」的疾病。


什麼是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分裂的其實不是人格,而是將痛苦的體驗或回憶,與我們的意識層面剝離開來,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這一目的。

比如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經歷過十分痛苦或者可怕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會造成一個人的抑鬱,焦慮,或者長時間處於驚恐與焦慮當中。這個時候,因為外界因素對精神層面造成了過大的困擾,人類出於自我防禦機制,就會將事件的記憶和事件所帶來的情感剝離出自己的「意識層面」。

也就是說作為人格分裂的患者來講,他將如同「失憶」一般的完全「忘記」事件的全部體驗,以及事件的內容過程,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導致精神層面的痛苦及異常。

這一系列的後果所直接體現出的症狀則是以下幾點:

(1)意識恍惚或持續的意識朦朧狀態;

(2)外界感知變得遲鈍,運動行為減少,思維變的呆滯;

(3)情感淡漠,心境抑鬱;

(4)出現睡眠障礙或產生痴呆樣的行為表現

總結一下就是:對於人格分裂而言,它特指的是「事件認知」與「意識層面」的剝離,而導致的「自我認同缺失」繼而導致患者情感與軀體反應的失常,而不是同時分裂出「多個人格」。


什麼是多重人格?

前面我提到過《致命ID》這部電影,當中的主人公患得的精神疾病就是所謂的多重人格。簡單的說,多重人格就是一個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人格。

通俗的講就是一個身體同時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來使用,而每一個「人」實質上就是一套完整的「人格系統」,這套「人格系統」裡包括了智力因子,個人經歷,先天氣質,性格特點,性別認知,思維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如果有足夠多的身體來盛放這些「人格系統」,那每一個「人格系統」都可以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截至到目前,對於多重人格的病因仍然尚未有一個肯定的說法,目前較為主流與常見的理論是:多重人格的產生主要是由於童年時期的精神創傷,多發於四歲以前,症狀的體現多在六到七歲左右,如果不能在早期及時的幹預治療,這種障礙一旦形成,則是終身無法治療的精神疾病。


什麼是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的情感認知,邏輯能力,感官認知,思維的完整性,行為和意識的連貫性出現了嚴重的病態反應,並出現了嚴重的損害。在精神疾病的分類當中,精神分裂是一種重性的精神疾病。

對於精神分裂患者而言,常見的病理症狀有以下幾點:

(1)由於情感認知的混亂而帶來的情感淡漠,易激惹,抑鬱或者焦慮等等的病態情感;

(2)由於邏輯與思維能力的受損,而表現出的妄想症狀(比如被害妄想、關係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誇大妄想、非血統妄想等),聯想障礙(比如思維過於發散,過於抽象化,如問患者「你吃了沒」患者會回答「今天的天氣不錯」,問患者茄子是什麼,患者會回答「是一種罪惡」);

(3)由於感官認知障礙而導致的各種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其中幻聽最為常見);

(4)意識和行為的障礙(比如離群獨處,無法與人溝通,行為被動,無法自主照理生活,對事物的興趣感缺失等)。


目前而言,DSM5(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裡對於精神分裂的分型標準主要有: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殘留型,與未分化型。雖然分型不同,但是治療原則都是以藥物介入治療為主,對於藥物治療無效或者療效不佳的患者,輔以物理治療。

總而言之,精神分裂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精神疾病,雖然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導致精神分裂症狀的主要因素,與大腦本身的病變有著密切的聯繫。

以上就是人格分裂,多重人格,與精神分裂的介紹,相信你讀完這篇文章後能夠大致區分這幾種疾病的不同,以及對這幾種疾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特別推薦】

患上精神病不僅對自己危害大,還危及到周圍的人群。家屬及病人要正視它,並及時就醫!

奧氮平:精神分裂患者首選,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重度躁狂發作。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立即獲得!


【陳虎醫生微信個人號:a18566153671,想諮詢更多專業意見,請搜索微信號添加】

尋求文章推廣、廣告合作請與我們微信聯繫!秦女士微信號:muziwh

相關焦點

  • 多重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大致可分為兩類:心因性失憶症(Psychogenic Amnesia)和多重人格症。    心理性失憶症:反應性精神病是指一種在嚴重或持久的精神創傷下引起的精神障礙。    大多數的精神分析認為人格分裂實質是心理過程的分離,一部分行為和經驗被單獨保持,彼此之間沒有交流,後繼的人格通常能意識到主體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為客體(「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為主體(「我」),當分離尚未全面時,主體人格還有可能意識到另一種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種人格看作為「他」、「她」或「它」。
  • 精神分裂是多重人格嗎?一文帶你了解兩者區別
    "很多人一說起精神分裂症時,總和多重人格聯繫到一起,那這兩種疾病是一種疾病嗎?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精神分裂症是多重人格嗎?   但是多重人格患者,往往精神異常的表現不是很明顯,比如:患者的思維正常,情感協調,沒有明顯的言行紊亂,但是患者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表現出不同的人格。
  • 多重人格難道就是人格分裂嗎?人格和分裂到底有怎樣的關聯?
    人格分裂的學名其實叫解離症也就是間歇性人格分離,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從精神層面上解離從而來保護自己,也因為這樣失去了自我的整體性。人格分裂其實是一個統稱,還分為兩大類:心因性失憶症以及多重人格症。
  • 變態心理學:精神分裂與人格分裂?別再混為一談!
    你說他們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序章?你錯了。我們常常聽到精神分裂與人格分裂二詞,二者有相像之處,誤導了許多人將其混為一談。本文將以專業角度告訴你:二者的區別!01.精神分裂心理學講,正常人的 知、情、意 三者相互協調、適應。即人的 認知、情感、意志 三者。其間互不協調,則患者對正常事物產生歪曲的理解和認識,行為荒誕怪異,脫離現實,繼而出現精神分裂症狀。
  • 精神分裂=解離性身份認知障礙(多重人格)?
    然而解離性身份認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即我們常說的多重人格,是解離性障礙(dissociative disorders)中的一種,是指同時存在至少兩個不同人格輪流控制這個人的行為,通常伴隨著記憶缺失或不對稱。這些人格可以擁有不同的名字,性格,甚至是國籍,性別,性向,年齡以及經歷。
  • 人格分裂≠精神分裂 你知道嗎?
    人格分裂:主要表現為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格,每個人格都有自己獨特的記憶,行為,思想以及情感。這些人格交替出現,反覆控制患者的行為。人格分裂就像是一個身軀裡住了好幾個靈魂,分期主宰身體。精神分裂症:這裡的分裂是指患者的感知覺受到了嚴重的損傷,會產生幻聽,幻視,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自知力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以至於生活不能自理,一般還會有妄想的產生。精神分裂就是清醒的肉體載著一個做夢的靈魂,他能聽到、看到、感受到、並相信真實的環境裡不存在的事物。讓別人看來就是脫離現實、瘋瘋癲癲、舉止怪異、胡言亂語等等。
  • 人格分裂的原因 治療人格分裂的方法有哪些
    人有七情六慾生老病死,所以人生病是常有的事,但人生病有兩種一種是身體疾病、一種是精神疾病。今天小編就要介紹一下人格分裂的相關知識。人格分裂的原因有哪些?人格分裂的症狀又有哪些呢?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很關心的吧,那麼就請看下文吧。
  •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精神分裂電影≠人格分裂電影?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酵,「精分片」的意義逐漸被解構,影評人的這次有心調侃,卻讓一大批以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為核心情節的電影張冠李戴,成為約定俗成的「精分電影」,希區柯克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成了精分電影的祖師爺。
  • 《致命ID》: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與精神分裂的區別和聯繫人格分裂,學名上稱「解離型/間歇性人格分離,別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其臨床症狀特點和病程經過與創傷體驗有密切關係人格分裂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版本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後來改名為解離性身份疾患。人格分裂即一個人具有多種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通俗地理解就好像是「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與它有何關係?
    人格分裂,分裂的其實不是人格,而是將痛苦的體驗或回憶,與我們的意識層面剝離開來,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這一目的。比如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經歷過十分痛苦或者可怕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會造成一個人的抑鬱,焦慮,或者長時間處於驚恐與焦慮當中。
  • 精神疾病的誤區|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一文教你大致區分這幾種疾病!
    人格分裂,分裂的其實不是人格,而是將痛苦的體驗或回憶,與我們的意識層面剝離開來,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這一目的。比如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經歷過十分痛苦或者可怕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會造成一個人的抑鬱,焦慮,或者長時間處於驚恐與焦慮當中。
  • 見過人格分裂,但是沒見過像張一山這樣的人格分裂!
    事實上呢,人格分裂這回事是真有的,並不是胡說八道空穴來風的,每個人都有潛在的人格分裂傾向。連明星們也扎堆人格分裂,比如潘粵明關於人格分裂,這是電影最愛的題材了,比如《致命ID》、《禁閉島》、《黑天鵝》、《雙重人格》,更不用說大名鼎鼎的《分裂》,講的都是分裂人格,算是大熱門題材。特別是《分裂》,24種人格,居然還有野獸型人格,這就足夠驚竦了!
  • 「N號房」疑犯有雙重人格?精神分裂?5大成因造成多重人格障礙
    「N號房」事件是指疑犯利用即時通信軟體Telegram,開設多個聊天室(韓國人以「房」稱為聊天室),共享非法拍攝的性剝削視頻和照片。韓國專家及部分網民認為疑犯「博士」患有雙重人格,究竟什麼是雙重人格?雙重人格是精神分裂症?為什麼會形成雙重人格?
  • 人格分裂是真的「分裂」了嗎?
    試想,一般人意識到自我是一個「我」,而對解離性人格障礙患者則意味著「我們」,這麼多「自我」該如何相處?解離性人格障礙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此時原本的人格對於這段時間是有意識也有記憶的。分
  • 人格分裂測試 人格測試題
    人格分裂是什麼意思?你是否存在人格分裂。
  • 『失序的人格』第三章分裂型人格1
    分裂型人格疾患和精神分裂症的正向症狀(posi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有許多部分的重疊,而類分裂人格疾患(schizoid personality) 就和精神分裂症的負向症狀(negativesymptoms) 有比較多的重疊(詳細的解釋請看類分裂人格疾患的章節)。
  • 多重人格障礙探秘
    本書是心理學的最後一塊隱秘,講述了各種重口味心理現象,如多重人格障礙、特定精神分裂、戀童癖、戀物癖、露陰癖、性慾倒錯、特定對象恐懼症等。一個肉體能裝下幾個靈魂?你最早接觸「多重人格」一詞是在什麼時候?我回想了一下,就是希區柯克的那部1960年的黑白老片——《驚魂記》。
  • 他們居然有幾十種人格,嚇得我都分裂了!
    多重人格(DID):殺了我,治癒我去年張一山主演的電視劇《柒個我》掀起了不小的火花,張一山跟原版《殺了我,治癒我》中的池城一樣,一人把所有角色全部包攬,完全翻轉於全部角色之間。我們不僅看到了張一山分裂七角的炸裂演技,更看到了一個具有多重人格的飽滿人物形象。話說,這多重人格分裂的劇情一向是影視劇偏愛的題材,尤其是一些懸疑驚悚劇,彎彎繞繞了半天,最後來個意想不到的驚奇結尾,你看到的都不是你看到的,你以為的都能超過你以為。
  • 致命ID:「人格分裂」的臺灣
    臺灣民間會如此反應並不稀奇,尤其當中美之間的對抗漸趨白熱化時,選擇站隊美國,一齊對中國大陸以及讚揚其防疫成果的WHO做出抵制,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決定。儘管從紀錄上來看,美國實在稱不上是個信用良好且可靠的隊友,但在特殊的冷戰背景和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下,臺灣人若對統一尚有排斥,「親美」似乎是個必然且必要的選擇。
  •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人格」嗎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24個比利》這本書,該書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作品。 《24個比利》使得多重人格症這種罕見的心理疾病為眾人注目。後來他經過徹底的精神檢查,發現他患有多重人格。包含原本的比利,共有24個人格在他體內。最後他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5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比利也是美國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罪犯。我們會想,為什麼比利會患有多重人格?多重人格又是因為什麼而造成的呢?多重人格的具體表現又是什麼呢?該怎樣去治癒這種心理疾病呢?帶著這些疑惑,我們繼續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