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小時的視頻我都聽完了,張醫生的話聽了讓人踏實」「黑眼圈也蠻好看的,鎮宅之寶,真想列印出來貼在大門上」「您黑眼圈又重了,要注意休息啊」……
26日晚,在看完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與4位在美留學生代表以及華僑華人連線對話的直播後,一些網友以轉發和評論的方式在微博上表達了對「張爸」的心疼。
隨著全球疫情的不斷發酵,各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不斷升級,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張文宏教授近期參與了多項越洋交流,分享抗擊新冠疫情中的「上海方案」。記者梳理了他近日的部分「時間表」和「行程單」,記錄他積極參與全球攜手抗「疫」的行動。
——3月17日,連線德國,為海外同胞防範新冠病毒支招 17日,受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館的邀請,張文宏教授以視頻連線方式為在德同胞舉辦專題講座。在系統介紹新冠病毒的特點、危害之後,詳細解讀了德國防疫政策,並具體到如何在吃飯、社交等活動中防止密切接觸帶來的風險。會上,也解答了同胞對於「生病後的風險」「能否預判疫情高峰何時到來」等問題。講座受到在德同胞廣泛、熱烈的歡迎,給漂洋在外的華人傳遞了溫暖。
——3月25日上午,與美國同行在線分享抗疫臨床經驗 25日上午,張文宏教授參加了由北美華人醫藥協會及復旦校友生物健康科技產業聯盟聯合籌辦的中國抗疫經驗分享會。這次參加線上會議的人數超過一萬,聽眾主要是在美醫護人員以及研發人員。張文宏教授向美國和全球介紹中國抗疫的上海經驗,並與助手艾靜文醫生一起,回答了同行們提出的關於新冠肺炎近20個問題。會上,張文宏教授還充滿信心地表達了自己對美國和全球抗疫前景的肯定,同時也提出自己的建議。此次會議收到不少在美醫護人員的正面反饋,會議之後參會人員的英文筆記也被不斷分享。
——3月25日下午,與全球大咖在國際網絡研討會上攜手「科技戰疫」 25日下午,張文宏教授參與了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起,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智庫與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共同主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協辦的「科技戰疫」國際網絡研討會,與來自中、美、英、法等國的國際科學家,抗疫院士等16位重量級大咖一起,探討全球「科技戰疫」,在疫情防控、臨床診療、藥物疫苗研發等方面展開交流。本次會議在全球跨地區、跨領域的合作中起重要促進作用,得到了與會中外大家的一致好評。
——3月26日晚,心繫在美華人華僑,解答疑惑,緩解焦慮 26日晚,受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在線上與4位在美留學生代表以及華僑華人直接對話,交流抗疫問題。對華人華僑們提出的「如何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為什麼美國年輕人的感染率那麼高」「病毒是否會通過空氣傳播」等問題作了明確的解答。而就「留學生現在要不要回國」的問題,張文宏提出或許這是個「圍城」,其換位思考式的建議給了留學生們很大的幫助。
此次線上對話結束後,張文宏還收到了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專程致信感謝,「非常感謝您接受我使館的邀請,在線同在美留學生、華僑華人就抗疫問題進行長時間對話。您的科學態度、務實精神、基於專業知識又『接地氣』的解說,對於大家全面認識問題、做好有效防範、避免不必要恐慌,都極其有益、十分及時。」
與在美留學生進行連線後,張文宏教授回到上海宿舍時已是半夜12點;27日一大早,他準備了由上海科協組織的研討會的發言內容、28日要進行的12個國家防控經驗交流的課件後,就立刻到病房裡查房;中午,又從離市區數十公裡的上海金山,趕到研討會現場。
——3月29日,即將與國內外頂級學術大咖「面對面」 在27日上海市科協舉行的會議上,張文宏透露,受鍾南山院士邀請,他將參加一場國際會議。「在全球醫療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阻止重症病人向危重症的轉化;這也是我們上海的經驗,我會在會上進行介紹。」
「未來會怎樣,我很難預估,這個病毒非常狡猾,流感暴發很厲害、症狀很輕,SARS症狀很重但傳播力沒那麼強,這個病毒正好介於其中,傳播力很強,又有大量的無症狀攜帶者,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難對付的病毒之一。」張文宏說。
29日,張文宏教授將與國內外頂級學術大咖一起,就歐洲、美國、亞洲新冠疫情進行跨國交流、討論。 張文宏說,下一步他的工作重點,第一還是要抓臨床的救治,現在上海輸入病例還有不少,現在就是要在前期的基礎上,把上海的防控救治做成「銅牆鐵壁」;第二點是把中國前期積累的經驗,向全球做介紹,共同戰「疫」。(記者袁全 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