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瑞安人,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為既有醫生的果敢幹練,又有「大家長」的細心周到,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張爸」。小編特地和張爸取得了聯繫,經他許可,節選更載張爸主編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一書,為瑞安市民、海外華人華僑和返工返崗人員提供權威指導。快來看張爸如何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
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什麼時候需要戴口罩?
戴口罩 疫情期間,與人碰面、到公共場所、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場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等時,均建議戴口罩。
不戴口罩 獨處或在空曠場所,可以不戴口罩。
應該戴哪種口罩?
對於一般公眾(醫務工作者或疫情相關工作人員除外),建議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醫院、機場、火車站、地鐵、地面公交、飛機、火車、超市、餐廳等)和警察、保安、快遞等從業人員,以及居家隔離及與其共同生活人員,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者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不推薦使用紙口罩、活性炭口罩、棉紗口罩和海綿口罩。
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一次性醫用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的正確使用方法如下:
1.鼻夾朝上,外層深色面朝外(或褶皺朝下)。
2.上下拉開褶皺,將口罩覆蓋口、鼻、下頜。
3.將雙手指尖沿著鼻梁金屬條,由中間至兩邊,慢慢向內按壓,直至緊貼鼻梁。
4.適當調整口罩,使口罩周圍充分貼合面部。標準的外科口罩分3層:外層有阻水層,可防止飛沫進入口罩;中層有過濾層;近口鼻的內層用於吸溼。
可以用帶呼吸閥的口罩嗎?
可以 普通人群可以,因為戴呼吸閥的口罩可以保護佩戴者。
不可以 疑似病人或確診病人不應佩戴有呼吸閥的口罩,因為呼吸閥不能阻擋佩戴者的飛沫向環境中傳播。
口罩可以用多久?必須用一次性的嗎?
對於一般公眾,在沒有接觸過患者或可疑感染者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清潔程度適度延長使用時間,酌情重複使用,但應注意專人專用,佩戴前按規程洗手,佩戴時避免接觸口罩內側。
一旦口罩被飛沫或其他汙染物汙染,或者口罩變形、損壞、有異味時,應立即更換口罩。
重複使用的口罩如何保存?
如需重複使用口罩,可將其懸掛在潔淨、乾燥的通風處,或者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
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醫用標準防護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其他非醫用口罩按說明書處理。
如何丟棄使用過的口罩?
普通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使用後裝入塑膠袋密封,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
疑似病人及其護理人員用過的口罩,按照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處理完口罩後要清洗雙手。
孕婦、兒童如何選擇口罩?
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
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其臉型小,應選擇兒童防護口罩。
老年人及其他疾病患者戴口罩不適怎麼辦?
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佩戴口罩後可能有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
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戴手套?
不需要 一般公眾,日常生活中勤洗手就可以了。
需要 醫護人員、密切接觸者、乘務員等在人流密集場所工作者,應戴手套,以減少接觸傳播的風險。但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手衛生,還是要勤洗手。
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佩戴護目鏡?
不需要 一般生活及工作中,做好手衛生就足夠了,如勤洗手,特別是不用髒手揉眼睛,不需要佩戴護目鏡。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