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報告2020的數據顯示,繼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下降200萬後,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萬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根據趨勢估計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時期進入負增長。
面對嚴峻的少子化老齡化趨勢,專家提出了「先放開三胎」的建議。這一建議的提出,就像一滴水滴進了熱油裡,線上線下都炸開了鍋。
「我可能又要被催生了。」同事今天上班的第一句話,就充滿了無奈和挫敗。「我這才剛生完二胎回到工作崗位沒多久,這麼快就要開放三胎了嗎?我真的不想生了。」我一邊刷著微博評論,一邊聽著已婚已孕同事們的討論。
「我真的不想生三胎。」
有一胎才有二胎,有二胎才能生三胎。但是生完二胎的媽媽們,真的不想再生了。
即使面對如此高昂的培養成本,在二胎政策出臺之後,很多媽媽們依舊選擇生二胎,很大的因素是想要讓孩子能夠在有兄弟姐妹陪伴的環境中成長,避免獨生子女的孤獨和壓力,同事也常常調侃自己「練了一個小號」,在辦公室裡分享大寶小寶和諧友愛的相處趣事。
但是對於三胎,至少我們辦公室的女同胞們非常牴觸。按她們的說法,養兩個孩子已經很吃力,實在是沒有精力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去養育第三個孩子,更別說她們剛生完二胎沒多久,馬上緊跟著生三胎的話,只能被迫放棄事業回歸家庭了。但是只靠老公一個人,真的支撐得起家庭開銷嗎?
在這場討論中,女同胞們達成了不生三胎的共識。
「為什麼都在催我生?」
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2016年開放的二胎政策實際上滋生了新的離婚危機。而一旦放開三胎,新的離婚危機會更加凸顯。
對於公公婆婆而言,生孩子更多的是「生養」,把孩子就是拉扯大就行,過了18歲以後就得靠自己,在他們的觀念裡,生孩子是一件不需要有太大負擔的事情,家裡兒女雙全、人丁興旺,熱熱鬧鬧的挺好。
但是對於80、90後的父母而言,生孩子更多的「培養」,從胎教、幼教到各種各樣的校外補習班,從母乳哺育、進口奶粉到學區房、代步車,甚至是孩子以後結婚要用到的車子房子,每一筆都是不小的開銷,要知道90後們已經把孩子叫做「四腳吞金獸」了。
兩方巨大的認知差異直接導致的後果是,即使媽媽們不想生,來自父母的催生依然無法避免,最後往往只剩下媽媽自己承受著催生的巨大壓力。
「我沒有了自己的空間。」
生完孩子生活裡最大的變化就是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媽媽休產假期間需要小心翼翼地照顧孩子,精神和身體都長期處於較為緊繃的狀態,即使回到工作崗位,這樣的狀態也不會得到太多的緩解,下班後所有的時間都會被孩子佔據。
試想一下,如果你生的是三胎,你可能已經不太想回家了。
在電視劇《安家》裡,海清飾演的宮蓓蓓,是一個即將生下二胎的高知分子,和父母一家五口蝸居在50多平米的一室一廳裡,在買房的時候,她說,我很久沒有看過天空了。宮蓓蓓想要的新家,有一個能夠讓自己獨處的空間。
「我手機裡現在是什麼軟體都不敢放在桌面上,都是放在堅果隱藏、應用隱藏大師這種APP裡藏著玩,生怕孩子趁我不注意拿手機玩的時候,接觸到一些不好的東西。」生了孩子以後,安心地玩會兒手機似乎都是一種奢望。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生三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