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樹林溼地上演的精彩故事,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園長講給你聽!
你知道深圳灣的明星鳥黑臉琵鷺嗎?為什麼每年冬半年它們會出現在深圳灣?黑臉琵鷺的「人口普查」如何進行?越來越多的珍稀物種出現在深圳意味著我們的環境真的變好了嗎?本周,2020福田文明學院重磅推出經典課第六課,請來紅樹林基金會發起人、終身榮譽理事,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園長孫莉莉,一起探秘紅樹林溼地,課程預告和參與方式往下看!
-
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2020年9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申報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申請。該項目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沙尾村,項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紅樹林4.3公頃。項目定位為溼地生態修復,主要通過治理外來紅樹植物,以降低其對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溼地和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內鄉土紅樹的影響,減緩外來紅樹在深圳灣擴散,限制其對深圳灣灘涂的持續侵佔,為冬季候鳥提供更多的棲息空間。
-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來了!方案設計國際招標
8月18日,住建局官網發布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方案設計及建築與景觀專業初步設計國際招標公告,打造具有獨特意義的深圳城市文化新名片。項目規劃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95萬平方米(其中博物館主體建築3萬平方米,配套停車場、園林及小型商業建築0.95萬平方米),配套景觀面積約9.2萬平方米。
-
世界博物館日,絲路視覺出品紅樹林科普館喚醒溼地保育意識
科普展館:喚醒溼地保育意識紅樹林沼澤屬於濱海溼地的一種,是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交錯的過渡地帶,孕育了豐富的生態多樣性。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擠佔了大量溼地——在過去的50年,中國已經失去了73%的紅樹林。紅樹林的保護需要公眾的支持,科普教育則是社會化保育的重要一環。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位於紅樹林生態公園內,讓每一位來公園遊玩參觀的市民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與科普知識近距離接觸,開啟紅樹林保護之旅。
-
深圳八大溼地公園之一:福田紅樹林溼地公園
福田紅樹林溼地公園位於福田區廣深高速公路以南,東臨新洲河,南面為深圳灣,西部與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緊密相連,北挨沙嘴村,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最近距離僅300米,佔地面積約38公頃,是深圳灣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集「科普教育、海濱文化、自然景觀、休閒遊覽」各種功能為一體的公園。
-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設計方案呼之欲出
來源:讀特12月10日,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設計方案及建築與景觀評審結果公布,3家中標單位的效果圖也正式發布。「紅樹」作為深圳的市樹,是深圳精神的一個文化象徵。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是國家林草局與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設的國家級博物館,依託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設立,將建成為集紅樹林生態保護、陳列展覽、收藏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與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大型專題類自然博物館,是深圳市未來重要文化及公共服務設施之一。該館的設計方案及建築與景觀初步設計於今年8月啟動國際招標。
-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方案設計三選一即將出爐,你希望是哪個?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位於福田與南山兩區交界,選址未來即將修建的「塘朗山-安託山-竹子林-深圳灣」南北貫通山海連廊與深圳灣濱海休閒帶的交匯處,緊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圳灣公園、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華僑城及福田交通綜合樞紐等重要的城市設施與特色片區。
-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都市實踐公布入圍方案『起伏建築』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是國家林草局與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設的國家級博物館,依託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設立,將建成為集紅樹林生態保護、陳列展覽、收藏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與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大型專題類自然博物館,是深圳市未來重要文化及公共服務設施之一。該館的設計方案及建築與景觀初步設計於今年8月開展了國際招標。
-
深圳灣公園,不可不去的海邊景點!
就範圍而言,從僑城東路濱海生態公園起沿濱海大道到沙河西路,再沿沙河西路南下接望海路過深圳灣公路大橋延伸到海風運動廣場(靠近中心路),是一個曲折狹長的海邊部分。交通方面,最東邊的僑城東地鐵站,最南端的灣廈地鐵站,及中間的多個地鐵站都可以切入,隨個人方便和喜好。
-
深圳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記者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期發布了《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更令深圳人高興的是,深圳福田紅樹林入列名錄。▲福田紅樹林。深圳晚報記者寧傑文 攝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國家重要溼地確定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此次入選的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溼地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沿海岸線長約9公裡,總面積367.6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52.7公頃,與香港米埔紅樹林溼地一水相隔,共同組成了深圳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
-
深圳灣 人居鳥棲兩相宜
人民日報訊:一邊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都市,一邊是綠蔭環繞、百鳥翔集的溼地。寸土寸金的深圳,用繡花功夫為越冬候鳥提供了一片棲息的「安樂窩」。 深圳是候鳥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澳大利亞這條線路的重要「中轉站」和「加油站」,每年冬季都能吸引近200種、10萬多隻的鷺、鷗、雁、鴨等聚集歇腳。
-
深圳溼地公園景真美,不看後悔
深圳市民今後休閒又多了一個好去處,因為深圳寶安西灣紅樹林溼地公園8月22日正式開園了。 而近日在深圳市溼地公園掛牌專家評審會上,深圳還有7家公園達到溼地公園要求,包括深圳灣公園、海上田園、華僑城溼地、福田紅樹林公園、東湖公園、洪湖公園和中心公園。這些地方大家都去過了嗎?如果沒有,現在就先跟小編走進去看看吧!
-
溼地公園成「美麗深圳」新名片
在該協會完成的2019年深圳灣鳥類調查中,2019年共錄得鳥類168種,其中極危鳥類黃胸鵐1種、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等4種、國家級保護鳥類白肩雕等16種。而作為國際重要溼地生物多樣性的典型指標,水鳥的種類和數量2019年達72種4萬多隻,均創近5年監測數據新高。
-
又一近危鳥類羅紋鴨現身深圳福田紅樹林
12月7日,記者從廣東省內伶仃福田自然保護區獲悉,在近日的鳥類普查中,一隻「候鳥稀客」——雄性羅紋鴨現身福田紅樹林保護區,上一次深圳觀測到這種候鳥還是在2018年3月。▲一隻雄性羅紋鴨現身福田紅樹林。福田紅樹林保護區供圖。
-
2020年國慶假期去深圳灣公園需要預約嗎
2020年國慶假期去深圳灣需要預約嗎不需要。深圳灣公園免費開放,不需要門票,也不需要預約,直接前往遊玩即可深圳灣公園深圳灣公園位於深圳市西南部深圳灣沿岸,東起福田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西接望海路,南至深港跨海大橋,北靠濱海大道,與人才公園、沙河休閒帶、西延段無縫銜接。
-
深圳紅樹林魚肥鳥兒多!每年有近百種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
2020 年 6 月 8 日是第 12 個世界海洋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 " 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 "。紅樹林、珊瑚礁與海草床作為海洋三大典型生態系統,是具有強大功能的濱海溼地,起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抵禦風浪、保護海岸、降解汙染等作用,又有 " 海岸衛士 " 的美稱。
-
最大免費景點深圳灣公園,可騎車觀景,還可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
深圳免費景點公園有很多,最大是深圳灣公園。從福田紅樹林到深港跨海大橋,都是一到靚麗的風景。有海岸線走道,可以騎自行車,散步。不同的時間段有不一樣的美,紫霞萬丈。歷時8年規劃設計建設的深圳灣公園,不僅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集休閒娛樂、健身運動、觀光旅遊、體驗自然等多功能活動的區域,更成為展現深圳現代濱海城市魅力和形象的標誌。
-
你知道什麼是紅樹林嗎?
你知道什麼是紅樹林嗎?、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由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溼地木本生物群落。紅樹林有什麼作用?1.生態效益,它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2.海岸衛士,它有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3.藥用價值,紅樹林的工業、藥用等價值很高。例如,木欖和海蓮類的果皮可用來止血和製作調味品,根能榨汁,生產亞洲女性經常使用的名貴香料。
-
溼地公園成"美麗深圳"新名片 每年10萬餘只候鳥在深越冬
在該協會完成的2019年深圳灣鳥類調查中,2019年共錄得鳥類168種,其中極危鳥類黃胸鵐1種、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等4種、國家級保護鳥類白肩雕等16種。而作為國際重要溼地生物多樣性的典型指標,水鳥的種類和數量2019年達72種4萬多隻,均創近5年監測數據新高。
-
深圳旅遊免費景點攻略,(紅樹林)
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始建於1999年,於2000年12月份正式向公眾開放,面積約20公頃左右。原址是深圳灣北部灘涂地,是為建設濱海大道填海造陸而成,深圳市政府為了保護紅樹林,將原規劃穿過紅樹林的濱海大道,北移200多米,並將其西面已填海的路基改造建設成今天的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