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帶來的那些痛:刺眼又「平常」

2020-08-29 原來是張大俠呀

如果說環境可以影響一個人,那麼原生家庭就可以塑造一個人。

有了老二之後,我才意識到在原生家庭裡給我帶來的影響。它總是在潛意識裡無形的影響著我,影響著我的性格,我的思維,我的情緒等等……

前兩天買的書,今天收到了。

  • 書裡有段話我印象深刻:中國人為什麼好面子? 因為我們還是在孩子的時候是沒有面子的,父母怎麼做都是對的,父母肆無忌憚的否定我們,怒吼式的攻擊我們,於是,長大了,有力量有力氣了,就會過度捍衛自己的面子。

想想也是,為什麼有的女孩子這麼「好騙」? 有時候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不應該是這樣的,但還是經不住對方甜言蜜語的哄騙再次妥協。

家暴就是典型的例子,誰都知道打人是不對的,都知道家暴只有0次和n次,但還是原諒對方,甚至多次家暴多次原諒,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

被家暴者,從小就生活在缺關愛的原生家庭,長期得不到認可,關心,愛護。以至於長大了,別人稍微對她點就滿足,並心存感激。乍一看是善良,其實是愚善,這種善良一文不值,甚至還有點貶值。

很多人很難將現在發生的事情跟原生家庭扯上關係,更多的是在當下找原因,因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孝道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並且根深蒂固的存在著。

在我的理解裡面,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像是顆深水炸彈,平時看不出什麼異常,一旦觸碰到引爆點,就是爆發式的爆炸。

回顧我人生的前28年,以前做了很多荒唐,不可理解的事情,現在想想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希望這本書能治癒我的性格缺陷,給我想要的答案,更希望能給孩子重塑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別重蹈覆轍,別再讓原生家庭的傷害無形中的影響下一代。

拒絕做操控型父母,拒絕做言語虐待型父母,以上是今天的感悟。

今日話題:你的原生家庭幸福嗎? 你覺得原生家庭給你帶來負面影響了嗎?

歡迎留言交流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狗13》為何觸動了我們:原生家庭或是孩子一生的痛
    突然之間,原生家庭這個詞語火遍各大網絡社交平臺,就好像所有的人在一夜之間就突然覺醒了,大家不斷探討分析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巨大。那麼,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呢?有人曾經說過,原生家庭就像是一面鏡子,在這片鏡中映射出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父母是沒有辦法選擇的,每一個孩子在出生後就伴隨著父母成長,孩子在成年之前,他(她)們的言論行為以及意志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父母的影響,這種影響或許是正面的又或許是負面的,很少有孩子能夠逃避這種影響。無論孩子是接受還是抵抗,原生家庭所帶來的一切仍然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 那些被原生家庭毀掉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出生長大的家;另一個是我們長大後結婚成家,重新組建的家庭。其中第一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又變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 不要責怪那些過年不想回家的人,原生家庭的痛,讓他們不想回家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原生家庭對這位朋友的影響,「原生家庭」這四個字,似乎天生就帶有一種疼痛感,那是一種我們無法自行選擇的痛,而它帶來的那些創傷或許是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治癒的。一項關於原生家庭創傷的普及程度和類型方式的調查表明,18-29歲年齡段的人群裡,有81.8%的人都表示曾經遭受過家庭帶來的創傷,且大多數源於父母。有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當父母自顧自的宣洩著自己的壞情緒時,有可能已經給孩子的人生埋下了不好的種子。
  • 原生家庭給一個人帶來的傷害是什麼樣的?
    二十年前,曉芳弟弟的意外溺亡讓她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蒙上一層陰影。父母隱隱將小兒子的溺亡怪在曉芳頭上,認為她沒有照顧好弟弟,並且又從同宗的親戚那裡過繼了一個男孩子過來做兒子。過繼來的弟弟長大後,家裡的房子也都是弟弟的,沒有曉芳的份,曉芳一直耿耿於懷,覺得父母太偏心,畢竟自己才是親女兒。因此多年來和父母感情一般,基本沒有什麼交流。
  • 案例分享——原生家庭的痛和療愈
    回答開始模糊:父母在農村,家庭情況不好,只想逃離。因為是免費諮詢,沒有開通語音,沒有再深挖,但是可以感受到小張內心對原生家庭的恐懼。「原生家庭」這個詞大家都熟悉了,也知道很多問題都源於原生家庭,有的人需要終身來與之和解。而和解的道路不僅僅是看書學習,自我療愈,更需要來自於朋友和現實生活中的關懷和愛。
  • 《原生家庭》:如何活出自我,走出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困擾?
    家庭分為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新生家庭是結婚之後自己所組建的家庭其中,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最大,甚至是影響了一生。在原生家庭當中,孩子傾聽父母的言談,觀察父母的舉止,並且模仿父母的行為。他們接觸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參照標準,於是,在家中獲取的關於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當做普世真理,深深銘刻於心。
  • 《狗十三》:原生家庭帶來的疼痛,註定是一場失敗的逃亡
    沒有任何一個家庭是完美的,我們所說的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不只是表象化,更普遍的是,大多父母以愛的名義粗暴地跨過界限,想要用自己狹隘的格局將子女塑造得「完美」,卻只能帶給孩子孤獨、自卑與焦慮。我們常常發現,太多抱怨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人,在不知不覺間遺傳了這種傷痕累累的相處模式,複製到自己未來的家庭生活中。
  • 原生家庭能給一個人帶來什麼
    大多數人都認為離異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這也是很多殘破不堪、名存實亡的婚姻之所以還在苦苦支撐的原因。 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一個出自殘破不堪、名存實亡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實際上,他們成年後的心理創傷,遠大於那些離異的家庭。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創傷終身難以治癒。
  • 接納自己,放下原生家庭的痛
    愛情博士黃維仁曾說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和他的親密關係的影響是深遠的,而且是不容易被覺察到的。」 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是極為相似的,婚姻家庭有嚴重問題的往往都來自於原生家庭。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想,如果我們的父母不是那樣相處的,如果他們對我不是那樣的,那我可能會更幸福一點。但往往是我們越去抱怨我們卻越是痛苦。
  • 電視劇《都挺好》大結局:原生家庭之痛,你真的能原諒嗎?
    近來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通過戲劇化的表演老蘇家的家庭生活,觸及到了許多人的痛點。許多人不禁開始反思,原生家庭真的決定了一切嗎?對於這個話題,導演簡川訸也談及了自己的想法:「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是一生都很難改變的。要正確面對過去的積怨,不能迴避,更不能躲避。
  • 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女孩兒……
    該節目聚焦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容貌焦慮、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等當代女性生存痛點,向社會發出女性真實的聲音。由於第一集《許願》中,楊紫的精彩演繹,在微博重掀對原生家庭的討論。楊紫飾演的是一個叫小雨的女孩兒,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她從小到大經受著來自原生家庭的傷痛和被控制,令她窒息到想要逃離。這種狀態更讓她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理解,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也同時影響著她的生活。所以她決定在自己26歲生日的這天,跟媽媽說出在心裡積藏已久的話。
  • 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感
    很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成年以後的憂鬱和壓抑,內心難以填滿的空洞,缺失的安全感,大概率來自於幼年時期原生家庭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在發展心理學裡面,對於成長階段的研究相當有意義,我們發現一個人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要面對的任務。如果在過去被傷害,那麼在未來人生的階段裡,那些心理傷疤就成了你現在抑鬱的根源。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原生家庭的痛,沒經歷的人不了解
    什麼是原生家庭?其實人這一生會有屬於自己的兩個家庭,一個是和自己父母在一個的家,這就是所謂的原生家庭;而另一個則是成年後走入婚姻後組成的新家,也是以後我們孩子的原生家庭。對於原生家庭也是這幾年頻繁出現在大眾視線中的字眼,它的出現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百分百的愛,但是卻會有百分百的傷害。
  • 原生家庭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相信大家對原生家庭這個字都不陌生,很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長大,是幸運的。可也有這樣一類人群,從小就收到了家庭的傷害,對他們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以至於在外來的人際交往中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對孩子進行毆打、語言暴力、夫妻感情的不和發洩在孩子身上等等。沒有過分的只有更過分的。
  • 躲過了樊勝美的媽,迎來了房似錦的娘,原生家庭的痛何時是個頭?
    「養育之恩大於天」,有多少人聽著這句話,受著原生家庭的苦!2017《歡樂頌2》再一次火遍了全國,要說令人難忘的角色,「樊勝美」可以算一個,因為她有一個「吸血鬼」的媽媽和一個不學無術的哥哥,不管她多辛苦,也換不來母親的一點關心。
  • 對不起,從來就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剩下的60%環境因素都可以認為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呢?事實上,人格心理學家又把環境因素細分為:共享環境與非共享環境。但凡對DSM-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有所了解的人會發現,裡面收錄的關於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創傷,其實是那種非常暴力和可怕的虐待,而對於多數家庭而言,父母還不至於壞到如此地步。但即便如此,也依然無法阻止原生家庭理論的流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用「一輩子的痛」來形容也不為過!
    我恨不得永遠都沒有見過她,有她沒她都一樣……」她說完,我那個心裡痛的,可是,我真的不敢抱著她,因為我怕她覺得自己會更加可憐,我依舊像平常那個樣子,語重心長的跟她講,她跟很多很多孩子比起來已經是非常幸福了……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不幸的痛,到底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主要取決於成年人,而受這樣的」不幸「危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原生家庭的」痛「往往使孩子深受其害。《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不幸的痛
  • 健康的原生家庭模板
    這句話深刻的解析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有什麼樣的童年完全取決於遇到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三觀的底色,是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原始能量。構建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成為這一代父母苦苦思索的話題。
  • 心理學:穿越原生家庭之痛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的性格。在現在這個年代,子女都說自己的性格缺陷、生活不幸都是拜原來家庭所賜,甚至都四、五十歲的人了,依然涕淚交織的訴說對父母親的愛恨情仇。難道父母真的都是禍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