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這句話深刻的解析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
有什麼樣的童年完全取決於遇到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三觀的底色,是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原始能量。
構建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成為這一代父母苦苦思索的話題。
上映於2018年的電視劇《少年派》,講述的是四個正在上高中的孩子的故事。
在他們的四個家庭中,有「高知式」的錢三一家庭,有「單親式"的鄧小琪家庭,更有以「為你好」為由,綁架孩子的林妙妙家庭。
在這部劇中,江天昊的家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健康家庭的範本:
一、健康的原生家庭首先培養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要說這江天昊,在開學時的出場,完全是富二代的標配嗎。
然而,很快的由於父母投資不慎,由雲端跌落谷底,一家人的生計都成了難題。
如果按照一般家庭的套路,父母會用苦情戲給孩子加碼,讓他考個好大學來完成逆襲;或是孩子從此一蹶不振,父母良心不安,但無奈接受。
但是江天昊的家庭卻不是,他的父母坦然面 對不幸,並且用行動告訴孩子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現實。
原來開連鎖酒店的父母,在菜市場擺起了小灘,夫妻兩歡笑如常,沒有半句怨言。
其實生活真的不是戲劇,挫折和壓力隨時存在,具備抗壓能力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怎麼樣,都不會過得太壞,因為即使是跌到谷底,他也有了反彈的能力。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一邊在享受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進步,一邊也在承受著由此而帶來的壓力。
在《第一財經周刊》發布的《都市人壓力調查報告》裡,有30.24%的一天會感受到好幾次壓力,有43.3%的人認為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已經大到讓自己吃不消。
當壓力不能變成動力時,壓力感就會滋生習慣性的行動逃避,當可預料的失敗成為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時,人生就會陷入低谷狀態。
因此,作為原生家庭的父母,教會孩子接受失敗,接受現實才是人生的大課。
二、家庭成員間的順暢溝通,比父母恩愛更重要。
和諧的父母關係不是表白,也不是所謂的家儀式感。
情人節的大餐,生日的隆重,520的表白,都抵不過父母在家裡好好說話,來得重要。
健康的原生家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待厄運的不推卸責任,不埋怨對方;
而和諧的夫妻之間不是因為口頭上的表白,而是取決於行動上的默契。
江天昊的父母就做到了這一點,厄運面前臉上沒有怨氣,心中沒有過節,用實際行動告訴江天昊幸福不過就是平淡中的擔當,平常中的知足,平靜中的守望。
一個少年成長中,遇到這樣的一個家庭氛圍,遠遠比看他們你儂我儂更有溫度,更有影響,更有面對厄運的底氣。
三、不要把孩子當作家庭唯一的重心。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後,犧牲了自己的所有社交生活,甚至的愛好。日復一日的盯著孩子的成長,事無俱細,結果到頭來孩子很叛逆。
江天昊的父母在謀劃兒子上了大學的未來,不是按照傳統的老路開始為兒子攢錢,買房、娶妻、生了孫子,從此開始當老保姆,而是謀劃著怎麼開始二人世界。
在江天昊想上本地的大學時,江爸媽也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見。
這種不過多幹涉,給孩子成長的空間的做法才是原生家庭最應該的本分。
雖然說孩子是父母愛情結晶,但是養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學會得體的退出,把生活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趁著人生大好,規劃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