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原生家庭模板

2020-09-10 曉青

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這句話深刻的解析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

有什麼樣的童年完全取決於遇到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三觀的底色,是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原始能量。

構建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成為這一代父母苦苦思索的話題。

上映於2018年的電視劇《少年派》,講述的是四個正在上高中的孩子的故事。

在他們的四個家庭中,有「高知式」的錢三一家庭,有「單親式"的鄧小琪家庭,更有以「為你好」為由,綁架孩子的林妙妙家庭。

在這部劇中,江天昊的家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健康家庭的範本:

一、健康的原生家庭首先培養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要說這江天昊,在開學時的出場,完全是富二代的標配嗎。

然而,很快的由於父母投資不慎,由雲端跌落谷底,一家人的生計都成了難題。

如果按照一般家庭的套路,父母會用苦情戲給孩子加碼,讓他考個好大學來完成逆襲;或是孩子從此一蹶不振,父母良心不安,但無奈接受。

但是江天昊的家庭卻不是,他的父母坦然面 對不幸,並且用行動告訴孩子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現實。

原來開連鎖酒店的父母,在菜市場擺起了小灘,夫妻兩歡笑如常,沒有半句怨言。

其實生活真的不是戲劇,挫折和壓力隨時存在,具備抗壓能力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怎麼樣,都不會過得太壞,因為即使是跌到谷底,他也有了反彈的能力。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一邊在享受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進步,一邊也在承受著由此而帶來的壓力。

在《第一財經周刊》發布的《都市人壓力調查報告》裡,有30.24%的一天會感受到好幾次壓力,有43.3%的人認為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已經大到讓自己吃不消。

當壓力不能變成動力時,壓力感就會滋生習慣性的行動逃避,當可預料的失敗成為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時,人生就會陷入低谷狀態。

因此,作為原生家庭的父母,教會孩子接受失敗,接受現實才是人生的大課。

二、家庭成員間的順暢溝通,比父母恩愛更重要。

和諧的父母關係不是表白,也不是所謂的家儀式感。

情人節的大餐,生日的隆重,520的表白,都抵不過父母在家裡好好說話,來得重要。

健康的原生家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待厄運的不推卸責任,不埋怨對方;

而和諧的夫妻之間不是因為口頭上的表白,而是取決於行動上的默契。

江天昊的父母就做到了這一點,厄運面前臉上沒有怨氣,心中沒有過節,用實際行動告訴江天昊幸福不過就是平淡中的擔當,平常中的知足,平靜中的守望。

一個少年成長中,遇到這樣的一個家庭氛圍,遠遠比看他們你儂我儂更有溫度,更有影響,更有面對厄運的底氣。

三、不要把孩子當作家庭唯一的重心。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後,犧牲了自己的所有社交生活,甚至的愛好。日復一日的盯著孩子的成長,事無俱細,結果到頭來孩子很叛逆。

江天昊的父母在謀劃兒子上了大學的未來,不是按照傳統的老路開始為兒子攢錢,買房、娶妻、生了孫子,從此開始當老保姆,而是謀劃著怎麼開始二人世界。

在江天昊想上本地的大學時,江爸媽也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見。

這種不過多幹涉,給孩子成長的空間的做法才是原生家庭最應該的本分。

雖然說孩子是父母愛情結晶,但是養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學會得體的退出,把生活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趁著人生大好,規劃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示範!

相關焦點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教你如何停止原生家庭代際創傷輪迴
    因為,成年的我們正一邊努力治癒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創傷,一邊正掙脫原生家庭對於所經營的小家庭的無形控制。 很多小家庭面臨的問題是哪怕你已經搬離了原生家庭,可是原生家庭還像一根無形的線牽引著你的生活,你會發現你正無意識地用最討厭的父母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知道這種方式對待孩子不好,可你卻無法阻止,也不知道如何去阻止,這就叫原生家庭代際創傷的輪迴。
  • 如何為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
    好父親的導師裡克·詹森又一力作《稱職的父母:如何為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隆重出版!這部給萬千美國家長帶來改變的著作,將會為你的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由三有成長聯合創始人鄭淑麗導師傾情譯介內容簡介受原生家庭困擾的人,常常會陷入到代際循環的「怪圈」中,他們下定決心要避免的行為和習慣,往往會依然出現在孩子的養育當中,並對他們未來的生活產生影響。本書是關於自我治癒、做出改變、打破怪圈的故事。作者和他的妻子不幸的童年經歷,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認知習慣。
  • 原生家庭那些事——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相信大家對「原生家庭」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們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生活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通常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可以說,人的一生都繞不過去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因為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因此,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對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至關重要。
  • 孩子,是療愈父母原生家庭創傷的人間天使
    接連幾天都收到多位朋友的傾訴求助,雖然他們的遭遇多少有些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導致了緊張的親子關係。覺得有必要就當前親子關係和父母原生家庭的關係做些梳理,希望能讓更多的朋友們因此而受益。我們與外界建立情感連結的模板均來自於對父母情感連結的模板複製。所以與父母情感連結的模板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我們處理對外人際關係的能力和反應機制。為何家會傷人孩子,一個生理心理上都稚嫩無比的生物個體。同時又是被人為的賦予了太多期望的高期望值目標群體。
  •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是一個健康幸福的原生家庭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健康幸福的原生家庭。在這個家庭裡面,父親不缺位,母親不錯位。父親的情商決定了家庭的幸福和甜蜜。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父親的情商越高,家庭越有溫暖。溫暖有愛的原生家庭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更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 因為原生家庭……,所以我現在……如何降低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原創 照見心理工作室 心理小廚Plus其實很推薦那些受到原生家庭困擾的同學們閱讀阿德勒的。並不是說,阿德勒的理論是金科玉律,而是說他在看待問題時的視角,值得我們借鑑。
  • 初為父母可能不完美,原生家庭的傷害應該就此停止了
    所以,說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有好鄰居、好朋友、好愛人,來溫暖,來鼓勵,幫助你走出陰影。更多人的很多年都無法擺脫它帶來的陰影,儘管奮力掙扎,最終還是會沉溺下去。說到原生家庭,最近一段時間的話題似乎越來越多,有關於關於原生家庭的小說,也有關於它的電視劇,它的問題受到很多人關注。尤其是父母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家庭教育的方式。
  • 原生家庭對人格的建構
    1月13日 · 心理問答達人 心理領域創作者如今隨著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家庭育兒越來越重視!一、原生家庭是指孩子從出生直到成人後組建起自己的家庭之前生活過的家庭。原生家庭塑造了一個人的性格和人格基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每個原生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只是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而已。當然我們知道那些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有害,儘量避免而己。
  • 超越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模式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家庭內部的運行機制,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在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模式,我們到底在原生家庭中都扮演了什麼角色呢?這是兩種類型的角色,卻是同一個人扮演的,就會使家庭關係陷入了負面的交流之中。實際上,無論是「功能過度者」,還是「功能不足者」,他們互相依賴,都沒有超越原生家庭,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你的出生是你的宿命,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你的原生家庭是伴隨你一生成長的,它根深蒂固,不論是身在何處,它都是一生最難以擺脫的存在。原生家庭,不論從外面看如何美好,令人羨慕,它的內裡都藏著或多或少的痛苦和傷害。了解原生家庭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治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傷。在這一點上,《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給了我們方法。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枷鎖,想要斬斷,就從學會和父母對峙開始
    有位名人曾說過,「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帶來的影響也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的經典語錄中,有這樣一則名言:「父母要想培養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營造一個輕鬆和睦的家庭」。
  • 《超越原生家庭》生命中與原生家庭相關的坑,都無法超越嗎?
    《都挺好》《小歡喜》再次把原生家庭的影響推上了全民熱議。但原生家庭就一定是決定因素而不可超越嗎?其實,原生家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幫我們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鼓勵我們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就是「做自己」,並且同時與別人保持親密關係。
  • 完美的家庭並不存在—超越原生家庭
    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 媒體、明星、電視劇組成了一股勢力「父母皆禍害」。孩子長大後的種種性格缺陷、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好像都是原生家庭的責任。 那麼,在自己的一生中,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為什麼結婚前要關注對方的原生家庭?
    但是婚姻是終身大事,這不僅關乎兩個人,還關乎兩個家庭是否合得來,是否「門當戶對」,雙方長輩是否都明事理,關乎未來孩子的生活質量。所以必須要慎之又慎。這邊我們建議,在選擇結婚之前,可以多留意一下對方的原生家庭,這可能會是未來兩個人新生家庭的縮影。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有「繼承」和「補償」兩大方面。
  • 完美的家庭並不存在 | 超越原生家庭
    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媒體、明星、電視劇組成了一股勢力「父母皆禍害」。孩子長大後的種種性格缺陷、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好像都是原生家庭的責任。那麼,在自己的一生中,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抱怨,不苛責,重塑健康的依戀關係
    熱播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都有一個讓人窒息的原生家庭,她們都不被母親喜歡,這極大的影響了她們後來的人生。但兩人有著不同的應對模式,樊勝美苦苦掙扎,而蘇明玉絕地重生。第一: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讓原生家庭中的那些傷不再複製粘貼
    2019年曾經有一位杭州大叔,在給自己女兒徵婚的時候,要求「雙親原生家庭,家庭和睦。」這一徵婚條件在當時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原生家庭的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心理創傷,以及由此造成的性格方面的缺陷。
  • 《超越原生家庭》讀書會招募中│看清原生家庭的真相,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本書的目的是揭示原生家庭的內部運作機制,幫助你學會應對原生家庭影響的全新方法,擺脫過去原生家庭遺留的問題,從而在新家庭中過得更加幸福快樂,讓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長。  有人選擇按照父母的意志做事,有人成為了叛逆者,有人選擇與原生家庭劃清界限,也有人選擇用不同的方式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本書揭示了原生家庭的運作機制,幫助我們看清原生家庭的真相,從而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原生家庭是什麼?
    隨著心理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更多的人熟知(雖然不全是正確的認知,但是畢竟要有個過程),「原生家庭」的概念深入人心。原生家庭是什麼?我做個類比你就知道了:「原生家庭關係,原生親戚關係,原生親家關係」,「原生班級關係,原生年級關係,原生學校關係」,「原生小組關係,原生部門關係,原生公司關係」。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好像明白了點什麼?包括原生家庭在內的各種關係,其實都是「原生環境」關係。在職場被PUA,是你太弱了。在學校被PUA,是你太弱了。在家庭被PUA,同樣是你太弱了。
  • 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原生家庭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原生家庭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愛,那就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愛;如果原生家庭沒有給自己太多的錢,那就自己努力賺錢;如果原生家庭讓自己變得自卑,那就一點點學著變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