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

2020-09-03 童書媽媽小麗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個人都想要成為愛孩子的好父母。但除非我們非常幸運,是由真正懂得如何做父母的人撫養長大,否則我們就需要成為比他們更好的父母。

重塑新的家庭相處模式,這是一個決定,更是一次行動。沒有人是完美的,無論我們的父母多麼努力,依然多少會在我們的成長中帶來一些傷痛,我們帶著這些傷痛建立新的家庭,唯有勇氣、智慧和刻意練習新方法,才能為我們的孩子創建更好的家庭。

更好的父母=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世界,你想要為你自己和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嗎?好父親的導師裡克·詹森又一力作《稱職的父母:如何為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隆重出版!

這部給萬千美國家長帶來改變的著作,將會為你的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由三有成長聯合創始人鄭淑麗導師傾情譯介!

在這本書裡講述的措施實行起來需要勇氣和毅力,它們不是為缺乏勇氣的父母準備的。請邁出一步,並堅持下去吧——你會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擁抱更好的世界!

精彩書摘,先睹為快

為什麼有些成長背景不好的人成為了過著自我摧殘式生活的受害者,而另外一些有相似背景的人卻過著健康、快樂、富有成效的生活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掌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由的意志。我們可以做出決定,是讓過去掌控我們,還是不管過去有多麼痛苦,我們都要自己掌控生活。毫不誇張地說,我們能決定自己的生活是快樂還是痛苦。

你現在拿起這本書,是因為你知道,是時候該放手過去,以便可以開啟愉悅、滿足和快樂的新生活了。最重要的是,這樣你就可以打破世代延續的模式,這些模式可能很容易把你童年的經歷在你孩子身上重演。我希望,書中那些關於其他家庭的描述,以及提到的那些原則,能讓你開啟這場你和你家庭的治癒之旅,你也會因此成為對世代傳承模式作出改變的人。

童年時期遭受的虐待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怎樣的影響?首先,我們會把錯誤的羞恥和內疚轉嫁在自己身上。我們為什麼要為遭受的虐待而責備自己,卻不是把責任推給應該為此負責的人呢?

由「有毒」的父母撫養長大的人有著驚人的相似症狀:自尊受到傷害,進而導致自毀行為。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不值得被愛,以及能力不足。有意或者無意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因為父母的虐待而責備自己。「對於一個無法保護自己、需要依賴他人的孩子來說,因為自己做了『壞』事並引得爸爸發火而感到內疚,要比讓他去接受爸爸——那個保護他的人——不值得信任這一可怕事實,要更容易一些。」對孩子來說,虐待是否產生影響的唯一決定因素,就是他是否認為自己要為父母的行為負責。


曾經遭受過虐待的人往往會以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世界,而且還帶著極端的想法。這會造成一種「總是」或「從不」的心態,對他人持懷疑態度。舉個例子,一個遭受過虐待的孩子可能會這樣想:爸爸虐待了我。爸爸是一個男人。那麼男人不值得信任。或是在夫妻關係中,一位妻子可能會這樣想:他衝我發火了,所以他不愛我了。之後,他們會在生活的各種情形中都帶有這種心態,即使他們對此沒有明確的意識。


內容簡介

受原生家庭困擾的人,常常會陷入到代際循環的「怪圈」中,他們下定決心要避免的行為和習慣,往往會依然出現在孩子的養育當中,並對他們未來的生活產生影響。

本書是關於自我治癒、做出改變、打破怪圈的故事。作者和他的妻子不幸的童年經歷,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認知習慣。他們通過深入了解、心理諮詢、尋找生活中的導師和勇敢面對施虐者等措施,最終擁有了幸福生活。他們治癒了自己童年的創傷,並為孩子創建了健康的原生家庭。


書籍目錄

第1章 當父母不稱職時
第2章 過去的經歷如何影響我們對孩子的養育
第3章 治癒我們的創傷
第4章 治癒的四個步驟
第5章 治癒我們的情緒
第6章 新的養育策略
第7章 好孩子,壞孩子
第8章 關於健康親密關係的練習
第9章 女性:你為什麼重要
第10章 男性:你為什麼重要


為什麼推薦這樣一本書?

★更好的父母=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世界
★稱職的父母應當做到的事,裡克·詹森一一告訴你
★你想要為你自己和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嗎?你想成為愛孩子的好父母嗎?只要你想,這本書就能幫到你
★除非我們是由真正懂得如何做父母的人撫養長大,否則我們就需要成為比他們更好的父母。
★重塑新的家庭相處模式,勇敢做出決定,立即付出行動。
★先帶領讀者認識專業諮詢、深入理解、指導以及原諒他人的重要性;然後帶領大家獲得治癒、變得強大。
★這本書不是為缺乏勇氣、不敢打破代際循環的「怪圈」的父母準備的。

讀者對象

  • 希望通過學習可以為孩子創造幸福生活的父母
  • 熱愛傳播家庭教育的人
  • 正面管教講師、鼓勵諮詢師
  • 心理學愛好者


作者介紹

作者:裡克·詹森

暢銷書作家、演講家及企業家

「更好的父親」組織創辦人

該組織旨在交流傳授如何成為好父親,使其更能融入家庭生活,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關係。很多人被他的理念所激勵,生活發生了改變。出版暢銷作品有《媽媽如何幫助青春期男孩》(That’s My Teenager Son)、《那是我的兒子》(That’s My Son)、《更好的爸爸爸,更強的兒子》(Better Dads Stronger Son)


譯者:鄭淑麗

三有成長聯合創始人三有成長幸福家校學院院長國際認證鼓勵/婚姻鼓勵諮詢導師國際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導師國際認證阿德勒遊戲力家長導師國家註冊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生《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中文譯者

《稱職的父母:如何為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中文譯者阿德勒心理學會(NASAP)會員國際阿德勒夏令營ICASSI首批中國教員


鄭淑麗老師曾有多年國際高端人才招募的工作經驗,因工作需要,對人的性格、特質、才能有研究與心得。鄭淑麗有兩個女兒,因對兒童教育的熱愛轉而深入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至今已有上百場家長講座和學校講座的講授經驗,並多次為國際正面管教高級導師做現場翻譯。她已經成功地把正面管教引進幾十所小學和幼兒園,受到學校校長、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在正面管教的課堂裡,鄭老師善於傾聽、觀察、引導學員,是學員良師益友。

鄭淑麗翻譯的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博士的著作《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於2017年在中國正式出版。

相關焦點

  • 健康的原生家庭模板
    這句話深刻的解析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有什麼樣的童年完全取決於遇到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三觀的底色,是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原始能量。構建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成為這一代父母苦苦思索的話題。
  • 原生家庭,如何做一個孩子愛戴的好爸爸?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近年來,原生家庭這個詞頻頻出現在人們視野裡,《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都被認為是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青年女性。人們越來越能感受到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日益劇增。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丨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
    在愛的家庭裡長大的方一凡,外向開朗,和誰都願意分享快樂;被單親母親的打著「愛」的旗號管理得一絲不苟的喬英子,不快樂到患上了抑鬱症,差點兒跳河身亡;一直是被舅舅寵愛著長大的季楊楊面對忽然空降回到身邊的父母,滿是小心翼翼和牴觸。這就是典型的原生家庭印記的影響下的孩子身上的具體表現。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丨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
    原生家庭就像一個舞臺,每個人都被分配了特定的角色,按照這個家庭裡的規則出演自己的角色,人們的成長軌跡中許多人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成長為這樣子的原因,而在英國兒童心理學家、關係精神分析學家、作家奧利弗·詹姆斯看來,我們如果可以探究家是怎麼影響我們自己一生的,我們就可以避免將自己限制在家的外殼之中,讓我們自己的命運不被鎖定在家庭賦予的基因密碼之中。
  • 原生家庭那些事——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相信大家對「原生家庭」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們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生活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通常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可以說,人的一生都繞不過去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因為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因此,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對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至關重要。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12月23日,未來春藤邀請趙倩Eva老師為春藤的家長們帶來一堂《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直播講座。 先來說一說原生家庭和新家庭有什麼不同。 原生家庭就是我所在的家庭,我和父母所在的家庭就是我的原生家庭。 接下來我跟先生結婚,有了兩個孩子,這個家庭對我而言是個新家庭,而對我的兩個孩子而言是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如何活出自我,走出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困擾?
    在蘇珊的書中,作者是這樣定義的,傷害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情感傷害,或者是身體傷害,會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孩子所遭受的痛苦,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這種傷害型的父母,即使到了孩子成年之後,大多並未收斂,在這種有毒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又如何能夠健康的生長?
  •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是一個健康幸福的原生家庭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健康幸福的原生家庭。在這個家庭裡面,父親不缺位,母親不錯位。父親的情商決定了家庭的幸福和甜蜜。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父親的情商越高,家庭越有溫暖。溫暖有愛的原生家庭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更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 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原生家庭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好的童年不是一味的保護,溺愛,而是經歷挫折與磨難
  • 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或許這位母親之前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通過嚴厲又不近人情的打罵教育,難道原生家庭中,不被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一定成為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就像這本治癒溫馨的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所說,「重要的不是他們的反應,而是你的回應。」
  • 不要讓你的孩子憎恨自己的原生家庭
    ,都不能忘了:現在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為了將來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不會對自己的原生家庭心生怨恨,也為了他失敗後不會有理由將責任全部推給原生家庭,更為了孩子的未來不會遭受我們遭受過的傷害。現在,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是至關重要的。
  • 依戀類型測試: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該如何治癒原生家庭傷害?丨原生家庭測試
    全球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會影響每個人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
  • 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對人生的影響?
    在朵拉陳《走出原生家庭創傷》中提到,任何父母對子女並非出於滋養和愛護的言行舉止,或者任何父母讓子女為自己的天性而感到羞恥的做法,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原生家庭之傷」。
  • 給孩子怎樣的原生家庭?
    什麼叫原生家庭?就是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就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有遺憾或者痛苦,而這種在原生家庭受過的傷害,是會跟隨著我們長大,甚至到老。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究竟有著怎樣的毒,腐蝕了孩子幸福的本能
    演員劉玉翠,受家庭的影響,直言只相信愛情不相信婚姻,面對與自己相戀長達20年男友的求婚,她還是無法戰勝內心的恐懼,如今五十多歲的她仍是單身一人。原生家庭究竟是有怎樣的毒,腐蝕了孩子獲得幸福的本能,在《原生家庭》中我找到了答案。
  • 原生家庭影響孩子的一生,想要讓孩子健康長大,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前言:「原生家庭」這個詞,大家肯定是聽過無數遍了,這種家庭中的小孩子,多少都會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據育兒專家研究的數據表示,75%以上的原生家庭的孩子,無論是在學校中,還是參加工作之後,都很難融入人群中去,可見這種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感染,有多麼的可怕。
  • 讓孩子遠離原生家庭之殤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人類都有重複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無論這種情感痛苦與否;另一方面也因為在家庭中形成的固定行為模式,會使問題行為出現頻次變高,即行為模式的代際傳遞。因此,解決原生家庭問題對家長來說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
  • 幸福奶茶心理沙龍第39期《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到底意味著什麼?12月10日晚上,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省心理健康教育A證教師厲瓊老師在永嘉錢塘世紀大酒店城市書房,主講幸福奶茶心理沙龍第39期《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現場座無虛席。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看得很多人憤懣不平,我們接受不了的,不止劇中不斷壓榨女主的母親形象,還有這種嚴重違反我們常識的情況:本應呵護孩子的母親為何成了「吸血鬼」?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