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那些事——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2020-09-05 育兒起跑線

相信大家對「原生家庭」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們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生活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通常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可以說,人的一生都繞不過去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因為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因此,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對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至關重要。近年來,原生家庭這個詞頻頻出現在人們視野裡,像《安家》中的房似錦,《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都被認為是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青年女性。房似錦和蘇明玉都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們從小缺乏愛不被愛,毫無疑問,她們的原生家庭帶給了她們很多負能量。



不同於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和豆媽從小都生活在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我們懂得感恩,簡單而又樂觀。我們從不給豆豆太大的壓力,對他也沒有過高的要求。我們只希望他健康平安快樂,讓他的童年生活過得無憂無慮,純真而又美好。快樂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去體驗和學習吧。所以基本上每年的暑假和十一假期,我們都會帶孩子去他的姥姥家。在豆豆3-4歲的時候,我們一起去地裡拔蘿蔔,「爸爸媽媽,快來看,這個蘿蔔最大」,豆豆使勁往外拽,不停著唱著「拔蘿蔔 拔蘿蔔 嗨吆嗨吆,拔蘿蔔,嗨吆嗨吆,拔不動……」整個田間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孩子在老家認識了各種果樹像蘋果樹,梨樹,桃樹,杏樹,山楂樹,核桃樹,柿子樹;豆豆還和姥姥姥爺一起摘西瓜、摘桃子、掰玉米,儘管熱得滿頭大汗他也樂此不疲;豆豆會在草地裡逮螞蚱給小雞吃,餵青菜給小鴨吃,逮知了、玩泥巴、看螞蟻搬家,玩的不亦樂乎……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孩子親近了大自然,同時看到了姥姥姥爺的辛苦。儘管孩子曬黑了,但壯實了,他享受著老家的美好生活,感受到了無比的快樂。我們會儘可能地給孩子提供寬鬆自由的成長空間,讓他盡情地玩耍,在快樂中學習,讓孩子變得更健康,更陽光,更自信。同時我們有責任教會孩子勤勞善良,堅強獨立和樂觀向上,因為這才是伴隨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品質。

此刻,外面蟬鳴聲聲,我的耳邊響起了羅大佑的那首懷舊歌曲《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而我又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相關焦點

  • 如何為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個人都想要成為愛孩子的好父母。但除非我們非常幸運,是由真正懂得如何做父母的人撫養長大,否則我們就需要成為比他們更好的父母。重塑新的家庭相處模式,這是一個決定,更是一次行動。沒有人是完美的,無論我們的父母多麼努力,依然多少會在我們的成長中帶來一些傷痛,我們帶著這些傷痛建立新的家庭,唯有勇氣、智慧和刻意練習新方法,才能為我們的孩子創建更好的家庭。
  • 原生家庭怪圈:莫讓孩子一生都在療愈童年
    無論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還是《不完美的她》中的林緒之,都講述著那些遭受過原生家庭傷害,想要擺脫原生家庭影響的青年女性。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熱播,整部劇聚焦原生家庭,主要講述了林緒之(周迅飾)撕開過去,尋找真相,守候愛與希望的故事。
  •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原生家庭
    而另外一個同朱朝陽情況相似的同學葉馳敏,同樣的父母離異,他的父親是一個警察,雖然工作很忙,還是會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寫作業,一起看她喜歡的電視劇,哪怕家長會趕不到遲到都會去參加。所以類似的兩個家庭,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性格也截然不同。
  • 請做個科學育兒的家長,給孩子溫暖的原生家庭,讓孩子快樂成長
    阿德勒說,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童年都是在哪裡度過的呢?都是在原生家庭裡面。好的童年,好的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充滿了愛和溫暖,父母懂得科學教育孩子,父母努力奮鬥給孩子創造一個富裕的家。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成長,身心都很健康。
  • 「很抱歉,我有一個不快樂的原生家庭。」
    那是一個普通的晚上,我的室友老鮑結束了來大學兩個月和她家裡的第九次吵架,這次她沒有流淚。吵架的起因很簡單,她網購酸辣粉的事被家人通過拼小圈發現了。她大舅、二舅、親媽,電話微信輪番轟炸,各種貶低之語紛紛到來。仿佛她犯了什麼十惡不赦的過錯。
  • 那些被原生家庭毀掉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出生長大的家;另一個是我們長大後結婚成家,重新組建的家庭。其中第一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又變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 孩子長大什麼樣,完全是童年生活的縮影,原生家庭的映射
    原生家庭這個詞語能夠流行,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明白自己長大後的所作所為,其實都可以從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也即被原生家庭所影響。成長在這種原生家庭裡的孩子,從小就沒有主見,長大後也沒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唯"媽"首是瞻,當然就很難像正常人一樣戀愛結婚了。這就是原生家庭影響人格發育的極好例子,當然了,不同的原生家庭,也會造就出孩子不同的人格,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
  • 健康的原生家庭模板
    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深刻的解析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有什麼樣的童年完全取決於遇到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三觀的底色,是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原始能量。構建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成為這一代父母苦苦思索的話題。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看得很多人憤懣不平,我們接受不了的,不止劇中不斷壓榨女主的母親形象,還有這種嚴重違反我們常識的情況:本應呵護孩子的母親為何成了「吸血鬼」?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
  • 讓孩子有一個快樂健康科學的童年並不難
    今天兒童節,祝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健康成長!孩子本都該是天真爛漫的,單純可愛歡樂的,看著現在的孩子,本應該是非常幸福,因為現在的孩子成長在好年代、好歲月,大多孩子有舒適的經濟條件、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更方便的學習渠道,人們總說,現在的孩子真聰明。當看到一些孩子不缺經濟,但卻不快樂的時候,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不禁讓人心生感觸。
  • 原生家庭與幸福童年,這兩者相加,能影響孩子的後半生
    還存在,這說明原生家庭留給我們精神上的烙印並不是隨著我們身心健康而痊癒的,它們往往隱藏在更幽深的角落,當你以為自己已經成長為一個足夠擔當的大人時,再跑出來狠狠地刺你一刀。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這其實也就是說原生家庭對童年時期的孩子產生的影響會持續他們的一生。
  • 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心理學表明,親子關係,是孩子建立的第一個社會關係,它對孩子以後建立其他社會關係、情感以及認知有深遠影響。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你的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癒。或許這位母親之前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通過嚴厲又不近人情的打罵教育,難道原生家庭中,不被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一定成為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 讓孩子遠離原生家庭之殤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所說:「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悲慘的童年經歷,長大後再怎麼成功、美滿,心裡都會有個洞,充斥著懷疑、不滿足、沒有安全感……不論治療身體還是心理上的疾病,都應考慮患者童年發生的事。那些發生於童年時期的疾病是最嚴重、也是最難治癒的。」
  • 原生家庭那些事!
    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按字面意思理解: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家庭」是怎麼來的呢?人類因為生存和延續生命需要與別人之間情感聯結達成合作,愛情和婚姻實際也是感情聯結和合作的關係。因為兩種關係組成了一個小集體——叫家庭。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也都有缺陷。
  • 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一個窮怕了的人,即使後來靠自己的努力過上了不錯的生活,依然改不了摳門的習慣。一個從小就目睹了父母失敗婚姻的人,即使遇上靠譜的另一半,對結婚這件事也還是免不了擔憂。一個成長過程中總是被忽視的人,即使在某個領域有天賦,也會因為自卑,不敢掌握話語權。你被什麼傷害過,就恐懼什麼。
  • 從《以家人之名》,看原生家庭那些事
    近年來,原生家庭這個詞,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從之前熱播的《歡樂頌》,《都挺好》,到今年大火的《以家人之名》,都是在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原生家庭對人生的影響,那麼,究竟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 原生家庭是軟肋也是鎧甲:走出童年創傷,是老天交給我們的功課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心理學相關研究也早已發現,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尤其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深遠影響。童年時期,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與愛,孩子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即便成年後遭遇挫折,他們也能從溫暖的童年中汲取力量,應對挑戰。但是反過來,童年時期,如果孩子沒能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甚至遭受過傷害,那麼這些童年創傷將有可能伴隨孩子的一生。
  • 看了超500個案例發現: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父母都做對這3件事
    看了超500個幸福案例,發現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不是不打罵孩子,不是轟轟烈烈的刻意為之,不是毫無底線的順從和溺愛,而是父母普遍都做對這3件事。 回歸原生家庭的問題,性格開朗的父母,大多數都會情緒穩定,不會喜怒無常。 父母喜怒無常,對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不幸的,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事情,這個炸彈被引爆,自己會被燒得體無完膚。
  • 父母想走出原生家庭的循環,讓孩子幸福,需要這樣與童年和解
    聽這位媽媽一說,我明白了為什麼孩子沒有多喝水,媽媽就會想打孩子了。她是在重複她童年時讓她感到痛苦的行為。一、父母的行為受到童年的影響。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模仿當年父母的行為。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