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這張照片拍攝於
四川金堂籍抗美援朝老兵鄭洪興家中
圖中四位軍人
身穿軍裝,舉手敬禮
看似普通的照片
它的背後藏著老兵鄭洪興
盼了十多年的心願
鄭洪興
1950年進入朝鮮戰場
曾在執行一次戰鬥任務時
被炸彈掀起的石頭擊中胸部負傷
如今已經90歲的鄭洪興
每當回想起那段烽火歲月
總說「我不後悔當兵」
同時,他也鼓勵兒孫參軍報國
鄭洪興一家三代五口人中
有四個都曾經或正在當兵
也因如此
家人聚少離多,團聚成了奢望
看著兒孫紛紛踏上軍旅之路
鄭洪興越發想照一張軍裝全家福留念
但為了不影響孩子在部隊安心服役
他在十多年前提過一次拍全家福的事後
再沒直接向家人提及
他說:
一家團圓哪有祖國安定來得重要
隨著鄭洪興年事已高
他的女兒鄭錦迫切感到這個心願
必須儘快實現
今年4月
在金堂縣人武部與部隊的支持下
鄭洪興的外孫
特地被批准返鄉探親
老人一家終於團聚
拍下了這張軍裝全家福
這張三代軍人來之不易的合影
疊加著無數軍人家庭的影子——
「一家不圓萬家圓」
全家福
是一個家庭的紀念
相聚一刻
是人們追尋幸福的記錄
然而有些全家福
總是很特殊
這是一張拍攝於1958年的全家福
畫面中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幸福感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但誰也不曾知曉
這是一張分別前的合影
那年8月的一天
照片中的男主人公
是兩彈元勳鄧稼先
被委派給國家「幹大事」
這件大事需要他保密
而他心裡最清楚
這是要造原子彈啊
孩子還這麼小
他不忍心讓妻子獨自撐起這個家
但他不得不這麼做
他只告訴妻子
「我要調動工作了!」
你要去哪?去幹什麼?郵箱號是多少?
鄧稼先隻字不說
他叮囑妻子
「這個家以後就託付給你了!
我的生命,
就獻給將來要做的這個工作了,
如果做好了這件事,
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
就是為它死也值得。」
為了國家的強大
一位34歲的年輕人
就這樣告別了妻子
還有4歲的女兒和2歲的兒子
隱姓埋名、義無反顧地走進大漠荒煙
這一別
就是整整28年聚少離多
林俊德夫人黃建琴抱著林俊德的英模掛像,和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一起在巨幅油畫《胡楊樹》下,補上了一張全家福。
隱姓埋名五十載的林俊德院士
在病情危急時仍不忘工作的一段畫面
感動了無數人
他是院士也是將軍
一輩子隱姓埋名堅守在羅布泊
參加過我國所有的核試驗
在生命最後時刻仍不忘工作
林俊德院士有很多
令人震撼和感動的事跡
但他沒有一張
「齊全」的全家福
在他去世後
他的妻子和孩子們
抱著他的英模畫像
補上了一張特殊的「全家福」
這是一張被合成的全家福
原始照片曾被吳秀真親手剪掉
1950年丈夫馮世傑帶著一腔熱血
奔赴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留下妻子吳秀真一人
照顧他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
而馮世傑這一去就再也沒有消息
一年多杳無音信
吳秀真覺得丈夫不要這個家了
一氣之下把丈夫離開前
一家三口照的最後一張照片
剪去了一半
一年後吳秀真才得知
丈夫並非拋棄妻子
而是光榮犧牲了
但遺骸和安葬地下落不明
68年來吳秀真沒有一刻
停止尋找丈夫的安葬地
她最大的心願就是
丈夫魂歸故裡
今年春節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
家人終於在朝鮮的志願軍公墓上
找到了馮世傑的名字
收到消息的那天
吳秀真哭了一個下午
藉助影像技術
大家為老人補全了殘缺的「全家福」
周忠燕母子與丈夫所在部隊官兵合影,特意擺上丈夫穿過的舊軍裝。
今年3月
一篇小學生作文令無數網友淚奔
江蘇揚州小學生胡博文在作文中
「揭秘」媽媽隱瞞了他十年的「秘密」:
「爸爸犧牲10年,媽媽瞞了10年」
原來早在十年前
胡博文的父親胡永飛為救戰友
在雪域高原壯烈犧牲
那一年胡博文才16個月大
那時起
媽媽周忠燕便和家人、老師約定
向孩子隱瞞爸爸去世的消息
直到去年胡博文10歲
周忠燕帶兒子到烈士陵園
告訴了他真相
清明節前夕
在西藏軍區及當地有關部門的協調下
周忠燕帶著兒子胡博文
從揚州趕到西藏邊防
在胡永飛犧牲的地方祭奠追思
並留下了特殊的「全家福」
2016年6月1日凌晨
中國駐馬利共和國維和部隊
遭遇恐怖襲擊
申亮亮不幸犧牲,年僅29歲
入伍11年
申亮亮回家的時間屈指可數
連一張全家福都沒照過
他答應母親維和回來
要好好照一張全家福
但這個承諾最後還是落空了
申亮亮犧牲後
母親找人把他的照片合成了上去
他們終於有了一張特殊的全家福
每逢佳節
萬家團圓之時
總有那麼一群人
堅守崗位、守護在我們身邊
親人相見是幸福的
但有時候
有些人只能用這種方式「團圓」
新兵李騰
在拉練回來後
與「家人照片」拍了一張全家福
女兵彭薇
每年都會和父母拍一張合影
今年不在家過年
但合影不能缺
她拜託班長ps了這張照片
並寄送父母
傳達思念
全家福照片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
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
但是對於很多家庭來說
特殊又珍貴
正是這些特殊「全家福」
背後的無私奉獻
才有他人
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小靈象
編輯:李響
編審:任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