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攝影家協會供圖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餘如波)全民攝影時代,拿起手機或可攜式數位相機,普通人也能隨時記錄生活點滴。戊戌新春將至,朋友圈裡,自然少不了全家福等新年照片的蹤影。不過對於大量攝影「小白」而言,如何才能從「春節攝影大賽」中脫穎而出?本報記者特邀從事全家福拍攝的攝影師、關注春節題材攝影的批評家,暢聊如何才能拍出最靚新年照。#SplitPageHere#
四川省攝影家協會供圖
細節入手,「菜鳥」也能拍好全家福
「一,二,三,茄子!」這樣的合影經歷,相信不少人都有過。不過在四川省攝影家協會網編輯部副主任陳力看來,想要拍一張品質上乘、具有紀念意義的全家福或者新年照片,這樣的方式很可能適得其反。
自從2012年省攝協啟動「最美全家福」惠民活動以來,陳力長期投身於此,積攢了大量全家福拍攝經驗。
「拍好一張全家福,一定要注重情感表達,抓住被拍攝對象過年的情緒。這樣的照片才生動,才能打動人心。」陳力說,傳統的合影中人們通常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全家福顯然並非如此。攝影師應注重調動情緒,用聊天甚至調侃等方式讓人放鬆,抓拍其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開個玩笑,講個笑話,消除緊張感和距離感。」
拍攝過程中,陳力建議攝影師使用三腳架、快門線,這樣可以最大程度解放肢體和面部,與對象充分交流互動。他還表示,如果使用手機拍攝,同樣應在完成構圖後將視線轉向對象,隨機抓取動人瞬間。
「即使是攝影菜鳥,只要稍微注意一些小細節,就能提升照片的品質。」陳力舉例道,「拍攝敬酒等場景,不妨站上凳子之類的高點,採用俯瞰視角往往效果更好。」他還指出,室外拍攝應避免頂光、逆光,室內拍攝則應將人臉置於受光處,必要時可採用檯燈等光源補光。
除了精進技巧,攝影還貴在堅持,新年照片同樣如此。陳力建議有條件的攝影者,可以數年乃至數十年堅持拍攝,這樣不僅能構成一部家族史,還能從住房、家居、服飾等變化窺探社會變遷,留下珍貴史料。#SplitPageHere#
四川省攝影家協會供圖
除了「甜」,鏡頭裡還可以有這些
春節期間的人群流動、親友團聚、文化習俗等,一直是人們關注和用鏡頭記錄的重點。不過攝影評論家許華飛認為,以「過年」為主題的攝影作品,通常難以讓人產生深刻印象,也少有膾炙人口的「名家名作」。
「鞭炮、年夜飯、春聯、紅包、廟會,還有一堆一堆的燈籠,一堆一堆的笑臉,一堆一堆的大紅色。總之,就是不惜一切去表達喜悅。可是喜悅之外呢?」許華飛說,如果把情緒比喻成味道,「喜悅」對應的無疑是「甜」,而「甜」則是容易讓人生「膩」。
如何不落俗套?許華飛認為,應重點關注「非正常狀態下迸發的真實人性」。「過年的七天裡,社會的豐富性被調動起來,全部進入同一個場域。這裡面的無數關係,無數差異,無數碰撞,都可以作為拍攝題材。」
許華飛首先列舉了城鄉之間的人口遷移。對於城市而言,一邊是車變少了,路通暢了,噪音弱了;另一邊則是飯店關了,超市歇業了,東西不好買了。對於鄉鎮和農村,人們帶回了新玩意兒、新氣象,帶回了熱鬧,但也帶回了喧鬧和混亂。「這種高興和彆扭夾雜,熱鬧連帶著混亂的感覺,是不是好題材?」
一年不怎麼見面的親人,觀念和習慣已經大不相同,加上兒媳、女婿的存在,還有不熟悉、不認同傳統的孫輩……面對「不順眼」,無論包容、融合,還是衝突、逃離,都是值得關注的生活點滴。「春節是個豐富、多元、五味雜陳的體系,年輕一代逐漸的溫和、釋然和有意無意的配合,是其中最動人的部分之一。」許華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