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明家庭的全家福。
江鏡明和賴雲蘭兩人的全家福。
女兒張玉蓮為司彥平塗口紅。
攝影師為老人拍攝。
曾經,我們穿著節日盛裝,帶著相互祝福,一大家子走進照相館或坐在家門口,伴隨著攝影師的熱情招呼和一聲「茄子」,相機清脆的咔嚓聲響起,於是一瞬定格,從此珍藏。全家福記錄了一個家庭所有成員的此刻影像,留下了老人慈祥的面孔,留下了我們當年的風發,留下了孩子們幸福的微笑。
對於強調團圓、和諧的中國人來說,一張全家福,就是定格了家庭成員的永恆大團圓,以及很多隨著時間流逝但值得珍藏的美好回憶,意義非同尋常。
「來,婆婆,眼睛看這兒,笑一個!」「對,全部看鏡頭,保持微笑。」隨著相機的「咔嚓」聲,92歲的司婆婆笑容愈發燦爛,一家人的幸福笑臉瞬間定格。1月22日,聽說攝影師今天要登門拍全家福,司婆婆一早就開始梳頭打扮。雖然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婆婆依然精神矍鑠,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1月22日起,金牛區營門口街道開啟「最美營門·幸福生活」全家福公益拍活動,邀請攝影師為30名轄區老人免費拍攝全家福。「照片拍好後,我們還會將照片列印出來用相框裝好,挨家挨戶贈送給老人。」營門口街道綜合文化中心主任劉曉紅說。此次活動在新春來臨之際為轄區老人們送上了一份特別的「文藝年貨」。無論時光流轉,歲月變換,我們始終對家的溫馨孜孜以求,優良家風也通過全家福代代相傳。
92歲的司彥平性格開朗,為人和善,是家中的「老福星」。1月22日,聽說攝影師要登門拍攝,樂得像個孩子一樣唱起了歌,還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第一次塗上了口紅。司婆婆雖年過九旬,但身體很硬朗。據她的女兒張玉蓮說,司彥平20歲出頭時,丈夫在一場戰役中與她分散,後來她在一塊墓碑上看見了丈夫的名字,便以為丈夫已戰死。堅強的她沒有另嫁,也沒有叫苦,獨自一人生活了十餘年。直到30多歲,她通過部隊消息得知當年死的不是丈夫,而是跟丈夫同名同姓的人。1954年,兩人相隔十餘年後終於相見,1955年大女兒出生……此後,夫妻二人再也沒有分開。
如今,司婆婆膝下已是兒孫滿堂,拍完全家福,她激動地看著攝影師,一個勁兒地點頭。「老媽年輕時一個人過得辛苦,常常教育我們做人要堅韌堅強,才能笑對人生種種坎坷。家裡的全家福很少,因為大傢伙兒都沒這個習慣。今年街道上門為我們服務拍照,也為咱們一大家子留下了紀念,實在是非常感謝!」張玉蓮說道。
在營門街道銀桂橋社區,有一對相差15歲的夫婦,丈夫江鏡明90歲,妻子賴雲蘭剛滿75歲。江爺爺與賴奶奶是丁克家庭,雖缺少了天倫之樂,但兩位老人相互扶持、彼此珍重,過著細水長流的幸福日子。
1986年,兩人經人介紹認識,半年後便領證結婚。30多年來,兩人很少拌嘴,互相遷就互相商量。「我性格急,要毛躁些,他就要勸我,喊我莫生氣,傷身體。」賴雲蘭說。賴奶奶與江爺爺一起將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做飯燒菜,洗碗洗衣、打掃房間這些生活瑣事兩人都是輪著來,夫妻間不用計較這麼多。」江鏡明笑著說。
兩人還有共同的愛好,喜歡出去「轉耍」。只要不下雨,兩位老人都會去趕場、逛公園。近年來由於身體原因,江鏡明不能長途跋涉,他們便在周邊遊玩:溫江、新都、郫都……到處都有他倆的足跡。1月20日,他們才去了唐昌的崇寧公園玩。「老伴最喜歡去的還有『媽媽農莊』,從青白江坐兩塊錢的公交車到灌縣,再走一段距離就到了。2015年,成都到都江堰的動車開通時,還去都江堰玩過幾次……」江鏡明回憶道。自賴雲蘭退休以來,15年的時間裡,兩位老人每天都要出去「轉耍」,或遠或近,攜手走過的路成了他們愛情細水長流的見證。
1月22日下午,攝影師登門為劉生明拍攝了全家福。劉生明今年92歲,老伴鄭宣良今年89歲,兩人退休前都是軍人,從事科研工作。在他們的薰陶下,如今四個子女中有三位都成為了光榮的軍人。
兩位老人一輩子都為國家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對子女們的要求也格外嚴格,「父親一直對我們進行著傳統、正直的教育,遵紀守法是基礎,還教導我們不管是做事還是待人都要嚴謹、認真。」劉生明子女說道。在父母的影響下,兄弟姐妹一直都團結互助、為人正直。在日常生活中,兩位老人數十年保持著高精神低物質的習慣,在生活中節儉自律、重視閱讀、充實自我。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最近,劉生明正在閱讀中美關係相關書籍,並作了厚厚的筆記。兩位老人秉承著不麻煩他人的原則,獨自生活、照顧自己,高齡仍然有著強健的體魄,讓子女們無後顧之憂。
一張全家福,有凝聚家人的作用。將全家福掛在家中,看著幾代同堂的溫馨場面,整個家庭就充滿溫暖、和諧與快樂。尤其是當孩子們都長大了,離開家的時候,每當看到這幅溫情的家庭照,父母就不會有失落的空巢感覺;而離家的孩子,也因為這張照片,想起要常回家看看。
據悉,此次活動開展前,街道廣泛搜集社區高齡老人信息,共搜集到17位90歲以上老人資料。他們中有的參過軍、打過仗;有的是軍人之家,家風嚴謹;有的四世同堂,家庭其樂融融……每一個家庭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陪同拍攝全家福的這幾天也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以前家裡每年父親都要帶我們去照相館照全家福,那是一年裡的一件大事,很有儀式感,團團圓圓、齊齊整整,站在相機前更有『一家人』的感覺。去年,我家中親人離世,家裡缺了一角,我才體會全家福深沉濃厚的情感和意義。」劉曉紅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古時稱百歲為『期頤之年』,隨著歲月的流失,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我們希望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老人們留張照片、鎖住回憶、帶來幸福。在新春來臨之際,祝願天下的老人都能頤養天年,越活越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