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學改名了嗎?教育部正式發文:規範高校名稱

2020-09-16 秦助學

教育部發布高校命名最新規範

日前,為進一步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暫行辦法》適用於發布之後的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高等職業學校(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專科層次職業學校)以及高等專科學校的命名事項。

《暫行辦法》強調,高等學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範,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層次、規模、類型、學科類別、教學科研水平、隸屬關係、所在地等確定名稱,實行一校一名制。

《暫行辦法》對高等學校名稱中使用地域欄位、學科或行業欄位、英文譯名等提出明確規範。不得冠以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和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不得冠以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省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學校可以使用省域命名,其他學校確需使用省域命名的,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把關,但須在名稱中明確學校所在地。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其他組織或個人擁有的商標、字號、名稱等,不得使用國外高校的中文譯名和簡稱。農林、師範院校在合併、調整時,原則上繼續保留農林、師範名稱;避免出現多個學科或行業類別並存的現象,原則上不超過2個;使用相同學科或行業欄位時,在省域範圍內應具有區分度。英文譯名與中文名稱保持一致,學校中文名稱中含有特殊含義的欄位,可以使用音譯。

《暫行辦法》強調,高等學校名稱原則上不得以個人姓名命名。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其他高等學校曾使用過的名稱。由獨立學院轉設的獨立設置的學校,名稱中不得包含原舉辦學校名稱及簡稱。高等學校應保持名稱穩定,原則上同層次更名間隔期至少10年。

高校更名已成熱潮

30年來,中國大學的改名熱潮一直未斷。

1981~2010年,全國79%的高校已經改了名或合併除了名;2012~2017年,有超過200所高校更換了校名:其中2012年有30所,2013年有51所,2014年有36所,2015年有72所,2016年有39所,2017年有46所申請,2018年5月批准了40所。

中國大學改名潮已經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地,非常痴迷、非常執著。根本原因在於「以名取校」的思維定勢——往往一個好的校名即可收穫招生「紅利」,學校升格帶來的是行政級別的提升,教育經費的增長。

其次,學生的期許成了一個不可否認的外在推手。填報志願報大學、選專業時,家長和孩子都普遍有名校心理、面子觀念,認為好大學必有好名字,對「大學」和「學院」鮮明的分級意識導致很多人誤以為專科生才讀學院。

同時,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高校為了迎合這種心理,稍微換一個花哨好聽、時尚流行的名頭也確實可以唬到不少學生。

於是,從學院更名大學,即便是辦學質量沒有提高,招生時的錄取分數也會提高十幾分。這樣一來,高校更名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招生。

因此大學改名成了最快捷的方式。

浩浩蕩蕩的改名史

網絡上流傳著一個段子——西北某地一考生,矢志從醫。第一年高考,考上了瀘州醫學院,到校一看發現不滿意,果斷返鄉復讀。第二年考上了四川醫科大學,到校後傻眼了,發現還是瀘州醫學院,於是又復讀一年,更加刻苦努力。第三年高考,成績更加優異,考上了西南醫科大學,但這名考生崩潰了,原來自己考上的還是瀘州醫學院。這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牽涉到的是「瀘州醫學院更名事件」。

其實,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多年來,中國高校更改校名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的新鮮事。細數中國高校的發展變遷,簡直就是一部浩浩蕩蕩的「改名史」。

1981~2010年,全國79%的高校已經改了名或合併除了名。2012~2017年,有超過200所高校更換了校名。在教育資源大省江蘇,2017年時江蘇共有77所本科院校,而自1981年後,沒改過名的只有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和南京體育學院3所院校。

中國高校的改名熱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在此之前,中國高校的命名多參考前蘇聯的模式,校名多為「地名+專業」,比如,前蘇聯的「莫斯科鋼鐵學院」,歸前蘇聯冶金部管轄,我國建國以後參照了前蘇聯的這個模式,設立了一個冶金部,它的直屬學校「北京鋼鐵學院」便是仿效前蘇聯的結果。

1978年後,由於體制調整,上一級管理機構變更後下屬院校相應改名,如第一軍醫大學退出軍隊序列後,改名為南方醫科大學。

中國高校真正掀起改名熱潮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正值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啟動,多所「學院」改名為「大學」。比如,1993年,中央民族學院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1994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1999年後,隨著我國大學的擴招,大學日漸從「精英教育」變為「大眾教育」。為了爭奪優質生源,高校的改名更是屢見不鮮。

缺「鋼」少「糧」的同時也有絕唱

數據表明,2010年之前的三十年,全國79%的高校改了名或合併除了名,高等教育進入「大幹快上」的跨越式發展階段,最近十年兩百多所高校完成更名。

有些學校強強聯合,比如原北京醫學院,曾經是全國10所重點建設大學之一。2000年4月3日,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併,北京醫科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再比如,創建於1956年的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曾參與國徽和當時十大建築的設計,實力逆天,1999年11月20日,正式併入清華大學。

不得不說,高校合併,對於高校排名競爭力來說,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很多學校的更名,是通過最終極的合併方式得以實現。

客觀來說,這種通過規模和數量的堆積,並不必然會導致學術水平的提高;學校排名靠前,並不必然意味著教育質量會改善,但有可能會導致浮誇之風的出現。

比如,一些院校,過分追求排名,過分追求論文數量,過分貪大求全,弄虛作假,好大喜功,大搞形象工程,追名逐利現象無處不在。

當然,更名以後品牌打響的學校也同樣不在少數。

中國計量大學,算得上我國高校更名的「專業戶」。學校成立之初為杭州計量學校,後來學校不斷的升級,不斷的更名,從計量學校,到杭州計量測試專科學校,再到杭州計量專科學校,中國計量學院,以及現在的中國計量大學。多次升級,多次更名,學校從專科成為了二本,成為了現在的一本高校。

現在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許多考生的求學聖地。然而你能想到學校的原名嗎?也許有人會說是南京信息工程學院,也許有人會說是南京工程學院。然而這些都不是,學校原名為南京氣象學院。即使學校已完成更名多年,學校最強的專業依然是大氣相關的專業。

理性看待改名熱潮

高校改名潮幾乎每年都會湧現一次,據統計,過去20多年中,在2000多所公辦高校中,有將近一半高校改過名字。專科升格為本科,「學院」改名 為「大學」,把校名中的「農業」「煤炭」「鐵路」「地質」等字眼去掉,改名「科技」「理工」等,總之是向層次更高、地域範圍更大、學科門類更廣、類型更強 的方向來改。「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經驗,至少在中國高校中不適用。

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學校知名度,讓學校以及師生更有面子,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投入,吸引優質的生源,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情。不過,改名也有改名的煩惱,比如瀘州醫學院更名的歷程就一波三折。當然,更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積極的,有些學校幾經周折改名之後,得不償失,影響力反而變弱了,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來。

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精神不僅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而大學精神的本質特徵可以概括為:創造精神、批判精神、社會關懷精神。

一所大學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早已和學校的辦學理念、治學風格緊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使學校與其辦學歷史和辦學理念形成割裂。

我們需要正視的是,什麼樣的大學,才是我們需要的大學,什麼樣的精神,才是我們需要的大學精神,這或許才是破解浮華之困的解藥。

end

編輯:桑辰

審核:秦大叔

版權說明:該文章綜合自中國教育部、西部網、康康看世界、首席官等。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行為請原創作者通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規範高校名稱! 大學「瘋狂」改名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依據規定,高等學校名稱中使用地域欄位,原則上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家」「國際」等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也不得冠以「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
  • 教育部規範高校名稱!大學瘋狂改名,務必看清"前世今生"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依據規定,高等學校名稱中使用地域欄位,原則上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家」「國際」等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也不得冠以「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
  • 教育部發布緊急通知,規範高校名稱!大學「瘋狂」改名,務必看清...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 依據規定,高等學校名稱中使用地域欄位,原則上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家」「國際」等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也不得冠以「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
  • 教育部又發文,高校名稱不能亂改,有幾個高校逃過一劫
    《關於「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規定了高校名稱等限制,這不,2020年教育部又又發文規定了。》(簡稱《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規範各類高校命名,咱們來看看有哪些限制,已經曾經逃過限制的高校。
  • 教育部發文規範大學校名「改名熱」是該煞一煞了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依據規定,高等學校名稱中使用地域欄位,原則上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家」「國際」等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也不得冠以「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筆者以為,教育部的規定十分有必要,高校不思提高辦學質量,卻在起名字、改名字上大做文章的風氣早該煞一煞了。
  • 教育部發文規範大學校名,「改名熱」是該煞一煞了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依據規定,高等學校名稱中使用地域欄位,原則上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家」「國際」等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也不得冠以「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
  • 大學花式「取名秀」遭遇終結 教育部發文規範高校命名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按照《暫行辦法》, 高校名稱中使用的地域、學科或行業、人名等均受到嚴格限制。在此之前,《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僅規定,校名不冠以「中國」、「中華」、「國家」等字樣,不以個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 教育部規範大學命名規則 那些熟悉大大學改名後會怎麼樣
    最近,教育部發了個通知,為了那些打擦邊球以及野雞大學不再混淆視聽,今後大學起的名字要規範,不能隨意了。這個意思就是以後不能叫華南醫科大學這類的地區或帶國體的名稱了。這個意思是大學名字中,不能甲地的學校起一個乙地的名稱,比如在桂林的大學,偏偏起一個南寧科技大學,省屬的高校可以按照省級名稱其,比如廣西理工大學,這個大學在廣西任何一個城市都行。3、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其他組織或個人擁有的商標、字號、名稱等,不得使用國外高校的中文譯名和簡稱。這個就是說不用像以前那樣,起產品名字、音譯過來的名字等。
  • 教育部發布高校最新命名規範,這些混淆視聽的大學你知道嗎?
    最新命名規範大致內容據教育部官網,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主要是強調了,高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範。2.不得冠以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3.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其它高校曾使用過的名稱。新成立高校的命名、現有高校的更名、合併院校的重新命名等將遵循最新規範。
  • 「輕鬆閱讀」教育部正式發文!高校命名,這些詞不能用…
    教育部正式發文!高校命名,這些詞不能用…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綜合教育部網站、人民網等;學術志(ID:xueshuzhi001)微信平臺編輯:周悅據教育部官網,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
  • 教育部正式發文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
  • 教育部正式發文!高校命名,這些詞不能用……
    高考資訊·指導雜誌大學、專業、學科、志願、勵志……那些事兒關注據教育部官網,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高等學校使用英文譯名,應遵循以下規範:(一)英文譯名與中文名稱保持一致。(二)學校名稱為「大學」的,對應的英文翻譯為「university」。
  • 教育部正式發文!高校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字樣、及個人姓名命名
    日前,為進一步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教發廳〔2020〕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為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教育部正式發文!高校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字樣、個人姓名命名
    日前,為進一步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的通知教發廳〔2020〕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
  • 教育部發文高校命名規範來了,不得冠以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近年來,不少高校」名不副實「的現象已經給要報考志願的考生帶來了不少麻煩,所以,近期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頒發了《高等院校命名暫行辦法》,對高校的命名進行了不少規範。暫行辦法中強調了幾點值得注意,比如高校名稱不能冠上學校所在的城市之外的地域名、農林和師範類院校合併後還要繼續保留農林師範類的名稱,高校名字也要區分大小寫等等。
  • 教育部正式發文!高校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字樣、不得以個人姓名命名
    每天早上6點30獲取一手教育熱點日前,為進一步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以下為通知全文:「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的通知教發廳〔2020〕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為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現印發給你們
  • 教育部發文規範高校命名,以此為準繩,川北醫學院將會如何更名
    教育部發文規範高校命名,以此為準繩,川北醫學院將會如何更名近期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對大學、學院、高職等學校的命名事項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暫行辦法》對高等學校名稱中使用地域欄位、學科或行業欄位、英文譯名等提出明確規範;強調高等學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範,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
  • 高校命名規範來了,你的學校名字符合標準嗎?
    日前,為進一步規範高等學校命名工作,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適用於發布之後的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高等職業學校(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專科層次職業學校)以及高等專科學校的命名事項。
  • 高校改名有規矩了,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的通知,對高等學校的命名,改名立了規矩。今後,大學改名就沒有那麼任性了。比如,「中華」「中國」「國家」「國際」「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字樣以後就不允許出現了在新的校名中了。名字中已經含有這些字樣的高校不會受到影響。
  • 教育部規範高校命名,這類院校該如何命名?
    教育部發布一則消息:「教育部規範高校命名,不得冠以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高校設置工作實際,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並正式印發。《暫行辦法》適用於發布之後的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高等職業學校(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專科層次職業學校)以及高等專科學校的命名事項。《暫行辦法》強調,高等學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範,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層次、規模、類型、學科類別、教學科研水平、隸屬關係、所在地等確定名稱,實行一校一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