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談到為何很多人高考進入大學後墮落了。
確實如此,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終於帶著全家人的期盼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但由於受「竭澤而漁式」價值觀的誤導,自律能力培養的缺失和自我決策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導致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一進校園就忘記了自己曾經艱苦奮鬥的初衷,沒有人強迫著你學習,於是再也不用挑燈夜讀,於是將「學習」二字拋之腦後,缺少了自律和他律的大學生活,墮落,似乎成了必然的結局。
第一、逃課式墮落
在大學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還是乖乖上課,慢慢的,隨著對對環境的熟悉,思想出現鬆動,所謂「沒有逃過課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逐步成為了部分學生心照不宣的逃課法則。哪些課老師管理很鬆,哪些課容易逃且不被發現,什麼時候逃課不容易被輔導員盯上,各種逃課規律被總結。一次偶然的睡懶覺,一次輕微的身體不適,對於意志不堅定的你,便成了逃課的絕佳理由。據光明網報導,「有記者在網上進行問卷調查,71名大學生中,有66人表示自己曾逃過課——逃課比例將近93%」,逃課的理由有千萬種,當逃課成了習慣,你離退學便不遠了。
第二、上課夢遊式墮落
不逃課,不補考總該是好學生了吧,然而,有些學生身在課堂,心卻在遠方,遇到某堂課聽不懂,太枯燥,於是就在教室裡玩遊戲、追劇、聽歌等,放飛自我的玩耍,或者乾脆睡覺。而且,許多老師也不會在乎你的課堂表現,只要你坐在這裡,不說話,不影響別的同學聽課,一般許多老師也不會管你。
第三、遊戲、戀愛式墮落
上了大學以後學業對比高中會比較輕鬆,但是我們不能完全放空自己,部分學生上了大學後就開始沉迷於玩遊戲、談戀愛,學業拋之腦後,考試臨時抱佛腳,對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毫無興趣,沉浸在兩人世界裡,等到畢業的時候才發現後悔莫及,自己什麼都沒有學到。
第四、宅男宅女式墮落
宿舍是一個很容易讓人墮落的地方,上了大學,最可怕的是很多人沒有目標,沒有方向,變得更加迷茫,整天待在宿舍,除了上課就是在宿舍耍手機、睡覺、打遊戲,打遊戲成了和同學聯絡感情的唯一方式,不去運動,甚至連吃飯都叫外賣,周末可以一直不出門,邋裡邋遢,成為了一枚十足的宅男宅女。
第五、常立志式墮落
其實,墮落的人並非不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也經常試著改變,經常給自己立flag,但缺乏堅持的毅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句話說得好「有志者立志長,無志者常立志」,一個走向墮落的人雖然經常給自己樹立各種志向,卻不能堅持,而真正的有志者,樹立了一個志向便會矢志不渝的堅持下去。
逃課普遍化,上課夢遊化,戀愛閃電化,宅男宅女化、立志常態化成了大學墮落的五大表現。
第一、學會給自己樹立目標
90%以上的大學生進入大學時沒有明確的個人目標,導致很多時候大學生迷茫、不知所措,所以,大學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定目標。
定目標前,先要結合一些測評軟體,給自己做一個swot分析,有助於認清自己。
目標可分為短期(一個星期)目標,近期(一個學年)目標,中期(大學四年)目標和長期(未來20年)目標。
目標要層層分解,短期目標要量化、具體、易實現,長期目標表可概念模糊一些(比如:成為某領域著名專家)。
第二、遠離你的溫床——宿舍!!
當你短期內無法樹立明確個人目標時,你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遠離你的溫床。沒事的時候少回宿舍,也別想著在宿舍學習,你很可能學著學著就躺下睡著了,也可能學著學著就打起了遊戲。
可以多去圖書館轉轉,看看書,或者去操場跑跑步。
讀書、健身、學英語,這三條是你在任何迷茫的時候做都穩賺不虧的。
第三、避免過度合群,學會一人獨處
不是說合群不好,有朋友自然是好事,只是不要為了「合群」而「合群」,這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
優秀的人總是佔少數,比起為了合群而合群,不如多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更優秀。
同時,一定要留出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光,一個人的時候是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反思自己的好時機,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真沒什麼可丟人的。
第四、抓住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大一剛進入新的環境,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好時機,所以,一定要養成一些比較好的習慣,比如每周健身的習慣,每天寫日記/學英語的習慣,列計劃習慣,早睡早起習慣……,大一培養的習慣不僅影響大學四年,甚至能深刻影響自己的一生。
第五、趁著有時間把該考的證考了,該學的技能都給學了
像是計算機二級、英語四六級、教師資格證、心理諮詢師、證券從業資格證等等,可以考的話不妨去考一考。
畢竟技多不壓身,說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呢?
關於技能,最基本的office辦公軟體一定要熟,還有ps、pr、ppt、Python等等,有時間也可以學一學。
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要求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體育不合格不能畢業。
長期以來,許多混日子的大學生都期望畢業清考能使自己順利畢業,教育部的規定是要明確告訴這些學生,「高考,只是人生新的起點,大學絕對不是混日子的地方!」
—源葉維明 輔導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