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綠色秦嶺

2020-12-22 人民網

朱䴉 夏永光攝

桑農採摘桑葉 許 兵攝

野生大熊貓 雍嚴格攝

石泉縣的工人挑選蠶繭 許 兵攝

旬陽縣水泉坪千畝油菜花田 劉曉峰攝

秦嶺,橫亙於中國中部,巨大的山脈呈東西走向,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秦嶺為中國黃河、長江、淮河三大流域提供了水源保障,是名副其實的中央水塔;秦嶺涵蓋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地理位置,多樣的氣候使秦嶺境內的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秦嶺還是各類野生動物天然的棲息地。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保護好秦嶺,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深入秦嶺腹地,就像走進一幅大氣磅礴的生態畫卷裡。進入陝西安康、漢中,這裡百姓的「綠色故事」值得傾聽——村民與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友好互動,與翩躚起舞的「東方寶石」朱䴉和諧共生;因地制宜興桑養蠶;種植經濟林木,在「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唱響致富之歌。精心呵護大自然,給這裡的人們帶來不盡的「生態紅利」。

佛坪:「熊貓縣」念「生態經」

吳燕峰

佛坪縣地處秦嶺南麓。多年來,這裡實施非常嚴格的生態環保措施,「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已成為當地百姓的共識。

「熊貓村」大古坪依山傍水,位於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一年四季,這裡都有野生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等「國寶」在村莊一帶活動。有時候,它們甚至進村「拜訪」農家,村民和大熊貓像「鄰居」一樣和諧相處。

「前一陣兒,我們還在村頭的草地上,看到一隻大熊貓來找竹子吃。」村民宋建軍說,大熊貓看見有人來,轉了個方向繼續吃,也不害怕。

「為了大熊貓,我們農業生產不用農藥,過年過節、紅白喜事不放鞭炮。破壞生態環境的事兒,堅決不搞!」宋建軍說,「能和大熊貓做鄰居,大伙兒都很自豪。」

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是佛坪的「鐵規」。為保護生態環境,佛坪堅持「生態立縣、林藥興縣、旅遊強縣」發展戰略,抓好林業資源保護、大氣汙染防治、主要汙染物減排、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植樹造林、護林防火、禁漁禁獵、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如今,佛坪森林覆蓋率達90.3%,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60天。

「我們生態好嘛,村裡發展鄉村旅遊。我的農家樂,一年能掙10萬多元!」走進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長角壩鎮沙窩村,農家樂老闆代輝樂呵呵地說,村裡現從事鄉村旅遊服務的有100多人。

2019年,佛坪縣旅遊創收7.07億元,躋身「省級旅遊示範縣」。熊貓谷、秦嶺「四寶」主題旅遊區、耖家莊高山水稻公園等特色景區吸引大量遊客,全域旅遊產業年均為全縣GDP貢獻率達五成以上。

依託好生態,佛坪大力發展綠色種養生態產業:2019年,生產食用菌610萬袋,種植魔芋6500畝,發展山茱萸、天麻、豬苓、靈芝等適生中藥材10.2萬畝……蓬勃的生態產業,成為百姓增收的「搖錢樹」。

石泉:興桑養蠶綠了村莊

許兵

一場春雨過後,秦嶺山間雲霧繚繞。走進石泉縣饒峰鎮新華村,村民邱洪軍夫婦在桑園裡翻土施肥。

在石泉縣,養了一輩子蠶的父老鄉親不在少數。1984年,這個秦巴深處的小城裡,出土了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銅蠶」,經鑑定為西漢時御賜養蠶大戶的獎品。

大山裡養蠶不容易。以前邱洪軍也曾吃過苦頭,直到縣上的蠶桑專家來到村莊,才有了轉機與希望。

「主要制約原因是桑園太分散,養蠶技術落後,影響規模化發展。」專家「把了脈」,邱洪軍開始改良桑樹品種,發展密植桑園,實施小蠶共育,推行蠶臺飼養……科學養蠶,不僅讓邱洪軍脫貧致富,還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蠶大戶」。

「科學種桑養蠶,不僅山裡的生態環境更美了,口袋也鼓起來了。」邱洪軍從最初的幾畝山坡地桑園,到流轉土地發展40畝密植桑園,養蠶規模越來越大。去年,他養蠶60來張,收入6萬多元,還評上了當地「十大養蠶狀元」。

養蠶鼓起腰包的,不光是邱洪軍。放眼望去,新華村的密植桑園,已經漫山遍野。「戶種一畝桑,柴米油鹽不用慌。」村支書高興地介紹說,目前,全村密植桑園有500多畝,年養蠶800多張;現代蠶桑產業已讓村莊整村脫貧。「不僅技術有人指導,勞動強度大大減少了,還實行訂單養蠶,企業直接上門來收購。在這秦嶺深山裡,生態保護、養蠶增收、照顧家人三不誤!」

興桑養蠶,綠了村莊,富了百姓。這個秦巴小城,還有更宏大的想法——養蠶用不完的桑葉,還可以送到桑葉粉廠去賣錢。眼下,隨著桑枝食用菌、桑葚酒、桑葉茶、桑葉粉等蠶桑副產品的開發利用,以及蠶桑生態文化旅遊的蓬勃發展,廣大蠶農又有了不少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藉助「鎏金銅蠶」的歷史文化和當地蠶桑資源優勢,如今石泉縣已經打造出了從育苗植桑、養蠶繅絲、捻絲織綢到各類蠶桑副產品開發的完整產業鏈。

洋縣:朱䴉故鄉美麗公園

劉穎

走進洋縣城區,驅車向北行駛約5分鐘,穿過一片油菜和小麥交織的農田,便可抵達草壩村的「鳥山」。

一座茂密的樹林裡,高大的樾樹、楝樹、椿樹樹梢上,築滿了朱䴉、鷺鳥的鳥巢。附近不到一平方公裡的樹林裡,鳥巢達數百個。鳥兒在鳴唱,朱䴉在嬉戲,引得各地鳥友紛紛前來拍攝。

談及洋縣的朱䴉,還要從上世紀80年代初說起。當時,考察隊在洋縣發現了7隻世界極瀕危物種朱䴉。近40年來,經過艱苦努力,這裡的朱䴉種群數量,已由7隻發展到3000餘只。

耀眼成績的背後,是這個秦巴小城幾十年來的堅守與付出——禁止非法採礦,禁止樹木砍伐,關停幾十家砂石場、磚廠……為避免朱䴉保護核心區被破壞,西成高鐵甚至都修改了線路方案,由原來的筆直線路,修改成了弧形彎道。

朱䴉對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洋縣的生態保護政策也因此越來越嚴。20多年前,草壩村村民看著水田,很是發愁,「縣裡不讓施化肥農藥,地裡產量越來越低。幾畝水田收的莊稼,每年就那麼點,這可咋辦呀?」

2009年,草壩村新上任的村支書劉開昌開始行動,將村裡的老梨樹換成黃金梨新品種,成立梨果合作社,種有機水稻,搞有機農業。

「普通米每斤2元,有機稻米每斤10元,萬萬想不到,效益這樣好!」村民劉小剛思想活,把家裡幾畝水田照有機農業要求來做,還把後山上的4畝梨樹全改成新品種。

如今,草壩村的有機香稻、有機油菜、有機黃金梨等產業,成為村民致富主要途徑,「朱䴉湖」有機產品暢銷全國,村民人均純收入1.3萬元。2018年,草壩村有機產業產值突破6500萬元。現在,村後花果山,村前米糧川、村內成公園。

洋縣溼地面積、森林面積不斷增加,野生動植物也日益增多。300多種鳥類已使洋縣成為全國三大鳥類拍攝基地之一。

保護朱䴉的所有付出,也為洋縣贏得了先機:幾十年來,農民不使用農藥化肥,為有機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加之地處秦嶺南麓,得天獨厚的水、氣、土壤,為發展有機產業提供了優良環境。如今,洋縣的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達15大類81種,認證面積14.29萬畝,總產值9.66億元。

旬陽:種下三棵搖錢樹

華榮豔

春夏之交,旬陽縣神河鎮王義溝社區拐棗種植戶魯繼成又開始忙碌了。「以前,我們靠傳統種糧,勉強能維持生計。現在這拐棗樹讓我每年有2萬多元的收入。」魯繼成說。

旬陽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江穿境而過,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區。為了生態環保、百姓致富,旬陽種了三棵「搖錢樹」:山上種拐棗、山下栽核桃、江邊育林果,林下採用「林下 X」模式變身「聚寶盆」,實現百姓增收、生態增效。

旬陽是全國拐棗的絕佳適生區,種植歷史悠久。僅魯繼成家所在的王義溝,從事拐棗相關產業的就有500餘農戶。漫山遍野的2560畝拐棗樹,就是村裡的「綠色銀行」。

如今,旬陽21個鎮,把閒散的山地利用起來,種植面積達36.9萬畝,佔全國拐棗總產量的80%,實現產值1.57億元。

山上拐棗鬱鬱蔥蔥,山下核桃迎風招展。走進棕溪鎮棗園春生態農業合作社,王修剛、張群夫婦正忙著在核桃園裡噴藥防蟲。「這2000畝核桃園,是我們121戶社員的希望。」合作社負責人王修平介紹說,像這樣的核桃合作社,旬陽縣有5個。「在合作社的帶領下,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25.6萬畝,產值3200萬元。」

呂河鎮冬青村的獅頭柑,段家河薛家灣的櫻桃,甘溪鎮的黃桃,雙河鎮的軟籽石榴……幾代人深山種樹,讓今日的旬陽盡享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福利」。如今,旬陽每年新造林面積達8萬多畝,2016年以來累計完成綠化造林50.4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5.18%。

相關焦點

  • 保護秦嶺 志願者在行動陝西秦嶺環保志願服務隊走進祥峪森林公園
    陝西秦嶺環保志願者服務隊自2020年7月18日成立以來,本著「勇於負責,齊心合力,攜手共進,為保護秦嶺、淨化秦嶺、宣傳秦嶺、關愛秦嶺、踴躍奉獻力所能及仁愛心。」的宗旨,通過朋友圈相互傳遞和聯繫,很快組織了一個近三百人的愛心志願者團隊,陝西秦嶺環保自願者組織提出「低碳生活,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口號,數次組織隊員們統一服裝,旗幟鮮明地宣傳環保和撿拾垃圾活動,淨化秦嶺北麓長安區境內的秦嶺山脈自然環境,既淨化了山水,也淨化了隊員們的心靈,又帶動了遊客自覺讓垃圾歸袋,為廣大群眾起到了良好的帶頭和推動作用。
  • 探索「秦嶺秘境」的美麗,找到終南山「空谷幽蘭」
    走進秦嶺秘境-留壩,你似乎可以看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壯麗,走進秦嶺316國道,穿過華夏中心的東西到山脈-秦嶺,這就是中華民族龍脈秦嶺的每一寸土壤都充滿了中華文明的歷史,秦嶺的每一片葉子都散發著歷史的韻味。
  • 走進終南山下,秦嶺深處,那山,那校,那時光
    ,總有股讓人難以明說的神秘,那座深藏秦嶺之巔,終南山裡的大學:西安翻譯學院,一直有著三秦大地賦予的神韻,讓人心生嚮往。經長安道,過秦嶺,沒多久到達西翻,不遠處的終南山,雲霧繚繞,仿若仙境。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多雨的西安總是給人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愫,走進西翻
  • 綠色明珠秦嶺國家植物園
    本報記者 趙俠 本報通訊員 杜扶陽        這裡有被譽為「秦嶺雙嬌」的珙桐和紅豆杉,還發現了珍稀植物水晶蘭和我國最北端野生蕙蘭種群,是秦嶺北麓自然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最好、最豐富的區域,一年四季如畫,這裡是秦嶺國家植物園。
  • 走進大美秦嶺|植物專家黨高弟:秦嶺每種植物都有存在的意義
    他對秦嶺植物如數家珍,近30年來,他堅持在秦嶺深處保護植物、拍攝植物、研究植物,其中部分珍稀植物是秦嶺首次發現;他堅持保護秦嶺的生態效益遠超破壞的經濟效益,被譽為秦嶺知心的「植物達人」,他就是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黨高弟
  • 秦嶺發現罕見雨蛙,膨脹成球萌蠢又可愛,雨蛙兒子已經回秦嶺老家了
    近日,陝西漢中,動物保護人員在秦嶺深處拍攝到了難得一見的雨蛙,雄性雨蛙「縱聲歌唱」,外聲囊膨脹成球狀,畫面十分罕見。據了解,秦嶺雨蛙成體長僅4釐米左右,是秦嶺地區特有的物種,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近年來,隨著秦嶺生態保護的不斷加強,在秦嶺南麓的佛坪縣,昔日終年不見蹤影的秦嶺雨蛙也慢慢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秦嶺雨蛙分布範圍日前,秦嶺雨蛙又在秦嶺南麓的陝西省佛坪縣現身。
  • 共創第二季08 | 秦嶺探寶,保護地球,萌獸學院走進秦嶺珍稀野生動物保護中心
    西安華遠Hi平臺萌獸學院一行共40餘人,相約走進陝西省秦嶺珍惜野生動物保護中心,與大名鼎鼎的秦嶺四寶面對面。在大熊貓搶救保護中心,萌獸學院的同學們看到了世界上唯一一頭圈養的棕色大熊貓--七仔。小學員們都是頭一次見到棕色的大熊貓,個個興奮不已。在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大家對棕色大熊貓的由來,和我國現存大熊貓的保護繁育工作進展,有了長足的了解。
  • 這趟綠皮小火車,只需要3塊錢就可以帶你逛秦嶺~走進冰雪世界!
    近段時間最火的就屬3元綠皮「小慢車」啦穿越秦嶺帶你走進真正的冰雪世界...秦嶺站)單程票價:3元早上:寶雞站7:30分(車次6063)下午:秦嶺站16:20分(車次6064)建議:提前買票,提前準備進站(每天僅來回一次)雪後的秦嶺可謂是
  • 鄉村旅遊看秦嶺,秦嶺的鄉村旅遊中心還數是伏牛山中國地質公園
    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農耕文明的國度,同時作為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中國鄉村旅遊的魅力在中原,中原鄉村旅遊的魅力在秦嶺,秦嶺一代鄉村旅遊的核心在伏牛山,伏牛山鄉村旅遊的核心地帶是老界嶺,老界嶺的鄉村旅遊體現在南陽的西峽與洛陽的欒川。
  • 什麼是秦嶺?
    如果在您眼前有一張《中國衛星影像圖》,您的目光可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聚攏於衛星影像圖的中心腹地,在黃河、長江、淮河之間,您一定會發現一大片綠色區域,這就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大秦嶺。大秦嶺與黃河、長江,構建起「一山兩河」地帶。大秦嶺是「一山兩河」地帶的核心。
  • 最美秦嶺 | 徒步穿越原始森林 感受生態秦嶺魅力
    陝西日報「全媒體行動」走進大秦嶺回歸大自然,從一顆喜愛徒步的心開始。在儻駱古道,穿過樹林,趟過溪澗,漫步山花叢中聆聽山澗涓涓琴韻、鳥兒啾啾脆鳴微風拂過樹叢,草地瑟瑟。7月4日,陝西日報「全媒體行動」走進大秦嶺調研採訪團來到核桃坪原始森林,進行5公裡的徒步穿越之旅,深入實地體驗秦嶺腹地的自然生態風光和人文風情。
  • 秦嶺深山裡揭開神秘面紗的山城佛坪 已向世人展示那驚豔的面容
    ,一個被群山綠色包圍長期與外界封閉隔絕的山城已成為歷史,已向世人展示出佛坪那美麗又神秘的面容。,綠意盎然的森林美景,為大家探索秦嶺人與自然博物館、山覓客棧、秦嶺美舍、秦嶺夢塾等,藍色生活體驗示範區藍豆自然酒店、藍色住宅蜂巢花園,在大自然深處擁有一處關於愛與生活夢想的居所,閒暇時採摘野果、與金絲猴和大熊貓戲耍,空氣清新、水質純淨、山居養生,品味原生態,共享同居生活。
  • 秦嶺蘊藏著中國的生態密碼和人文密碼
    嶽大鵬表示,「秦嶺山體、水土、生物形成一個完整的山地生態系統,綠色植物種類豐富、長勢好,使秦嶺的山地生態系統具備了調節與改善氣候、保持水土等生態價值。另外還有經濟價值,秦嶺有好多附帶的產品,例如秦嶺產各種各樣的野生藥材等,這是秦嶺生態服務價值的另一方面。」
  • 薛峰:秦嶺贊
    他如實寫出了秦嶺對八百裡秦川的巨大影響:秦嶺,用她偉岸的身軀,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寒流侵襲,把寒冷留給自已,把溫暖留給南方。然而,在炎熱的夏季,秦嶺無疑又是一臺碩大無比的空調器,用她折皺而深邃的山溝、綠色而廣袤的森林,儲存了無盡的冷源,到了夕陽西下的傍晚,又把這些冷源源源不絕地吹向了八百裡秦川… 偉大詩人杜甫,與諸友登雁塔後仰天感慨:"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這是感嘆雁塔的巍峨。目之所及,高大的秦嶺,望之如碎,座座離折,北望涇渭,茫然一片。
  • 秦嶺旅遊文化節在太平峪開啟
    核心提示: 綠水青山,大美秦嶺。春暖花開的季節裡,有一個屬於你的「高配」便是徜徉在紫荊花海、瀑布勝景中,盡享藍天、白雲、碧水的美好生活。4月7日,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理念的「2017西安賞花季——太平國家森林公園第十三屆紫荊花季暨秦嶺旅遊文化節開啟。
  • 上電腦逛秦嶺:"3D模擬秦嶺" 一草一木清晰可見
    「三維模擬秦嶺就是將真正的秦嶺搬到電腦裡,人們坐在電腦前用滑鼠輕輕一點,秦嶺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水、一屋一房,在三維的情況下,立即高清晰高解析度地展示在眼前。」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肖平這樣說,「三維模擬秦嶺放入了大量的地理數據,除了地形地貌的圖象展現外,還具有測量、計算和分析的多種功能,迅速為地質災害、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提供第一信息。」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體驗秦嶺之美踐行生態文明 ——秦嶺生態文明教育...
    《樓觀臺與道文化》,張磊教授從樓觀臺的布局設置講授了道家的施法自然理論和道教天人合一思想,讓學員感受了秦嶺的自然之美和天人合一意境。樊志民教授的《秦嶺歷史文化》從歷史上的秦嶺開始,為學員們講述了大秦嶺的歷史奧秘,秦嶺物種形成的原因,秦嶺的戰略地位,結合《大秦嶺》紀錄片的觀看,讓學員們從歷史角度、戰略角度、政治角度了解了大秦嶺,更增添了大秦嶺的魅力。
  • 秦嶺,不僅僅是一座山
    | 自攝圖網只有從大洋的上空飛過或者在深海中航行過,也才終於能大概感覺到海洋有多闊,也只有走進大山,也才能知道山有多深。世界上有太多的山,中國也有諸多的山系,每一座山,其實都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靈魂和精神的存在。而秦嶺,就是一個最特殊的存在。
  • 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秦嶺細鱗鮭過得好麼?
    千河@邵文杰位於陝西隴縣的秦嶺細鱗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專門為保護秦嶺細鱗鮭而設置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一幕讓我心痛,雖然全中國的垃圾都往河裡扔,但這裡是保護區呀,裡面確切的生活著秦嶺細鱗鮭呀。
  • 你好,秦嶺|秦嶺的前世今生
    「秦嶺」一詞的文字記載出現在漢代地方志《三秦記》中,「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千)隴,東西八百裡」。「秦嶺」名稱的使用應是從秦朝或漢朝開始的,秦王朝的強盛可能使人們將「南山」改稱為「秦嶺」。3.印支—燕山期秦嶺後碰撞增生造山,華南板塊與華北板塊拼合,到中三疊世末(2.45億年前),海水向西南完全退出秦嶺,大秦嶺全部浮出海面,呈現出完整的陸地樣貌同時,全球範圍盤古大陸(聯合古陸)形成。晚侏羅世(1.8億年前),盤古大陸開始解體,秦嶺剝蝕為平原。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1.0億年—7000萬年前),秦嶺拆沉均衡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