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松年《頤園畫論》曾有句云: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即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而同是清人的書法理論家王妤則認為,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且其浩浩落落之懷,一皆寓於筆墨之際,所謂品高,韻自勝焉。
楊進才先生書法,簡而言之,曰觀物,曰觀我。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其作品取法歐柳,自成大觀,師法高古,直指文心。真所謂: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閒聖道也。
書法一道,自甲骨金文一路,無不代代傳延生生相續。楊先生以傳統為魂,直追古法之精含氣蘊,疏朗逸宕,實則其大智慧、苦功夫、高境地結合的成果。
梳理楊進才先生書風之形成,他以高標之文心、堅韌之性素,廣收並蓄,引諸大家之長,鍛造自我的書寫風貌。有同道評點:「楊字以歐、柳、趙楷法為筋,取補拙秀美勁挺「北魏」之精髓為骨,經數十年融合摩練,現已鑄就自己獨特的四體合一「刀切」式楷書風格,其剛、挺、雄、拔、強、勁之秀麗,傳達著蒼勁豪邁,雄渾大氣磅礴之風骨,點畫新穎,收筆傳神,橫平豎直,排列勁秀,重心平穩,透視運筆轉折,雄健含蓄,撇捺方圓、點畫護章、外方內圓、形態飽滿之精湛技藝,給人筆勢、體勢、氣勢之內斂美和陽剛之美」。可謂知先生者也。
《朱子語類》卷九,《論知行》篇中說: 「不可去名上理會。須求其所以然。」楊進才先生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如何能于洋洋大觀的書寫者中鰲頭獨標;書風又如何能從浩如煙海的名帖勝績中蔚成風貌?這是我們探討較少的問題。觀先生經歷或有所悟:
楊進才,字子軒,號京城聖傑,1949年生於河北定興,現居北京。作為一位能書善畫的藝術全才名家,他被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臺、北京電視臺、河北電視臺等多家國家媒體專訪,受邀出席了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錄製節目嘉賓評委和中央電視臺武林大會欄目的特約嘉賓。他還是教育部主辦的《教育與觀察》重點推薦書畫專家,是光明網重點推薦書畫專家,《中國美術報》、《中國信息報》、《中國書法報》、《中國翰墨春秋報》等媒體多次給予報導。其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家大典》、《中國藝術時代傑出人物》等權威專輯。
先生成就可謂豐偉。也恰恰說明了前頭的問題:他以聰慧的天資,卓絕的後天努力,以更高層次的博觀審視、容納、吸收、消化、表現,將傳統文化的精髓盡收心底,用自己的文化語言頗具新意的表達出來。這也是他作品高古又新奇、大眾卻深刻的來由吧。
文化作為人類精神層面的高點和支柱,千百年來,由層出之各位大家支撐延續,發揚光大。楊進才先生可謂這個時代的領軍。其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浩然深沉。
先生斯文,時代之幸;先生風骨,高標遠揚。藝海無邊,楊先生仍在努力,他給自己制定了新的三年計劃。讓我們拭目以待他新的輝煌!
(作者:清華大學博士後王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