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應屆畢業生高年薪受關注

2021-01-07 網易教育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1月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一則題為《多所名校公布畢業生平均薪酬:南大、哈工大(深圳)超17萬》的報導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

有網友質疑數據的真實性;也有網友認為數據可能是真實的,但又未必能反映出整個畢業生群體的真實情況;還有網友表示「本人同濟大學本科畢業的,第一年就是20萬元收入」,認為南大、哈工大(深圳)等公布的2020屆被調查畢業生平均薪酬超17萬元/年屬於真實數據。

對此,多名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高校畢業生薪酬相關數據通常由學生自願填報,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都難以保證。因此,這些薪酬數據只能「僅供參考」。

此外,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指出,相較而言,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比薪酬高低問題更值得關注。他認為,好工作和高薪是幹出來的,不是挑出來的,畢業生不必過度關注薪資高低,應先腳踏實地去實現自強自立,避免成為啃老族。

高校畢業生薪酬數據多為學生自主填報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的畢業生平均月薪、年薪等數據來源何處?

南京大學官網公布的《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表示,調研通過網絡問卷完成,調研時間為2020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最終有效樣本為3709個。

據澎湃新聞了解,南大2020屆共有8161名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8.85%。這意味著,南大在薪酬統計方面調查的畢業生佔總畢業生人數的約45%。

1月4日下午,南大學生就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部分畢業生未反饋薪酬數據,而部分高薪酬的畢業生則較主動填寫了數據。

澎湃新聞通過採訪多所高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了解到,畢業生可通過教育部相關信息平臺實現網上簽約,學生就業形態和就業情況也可在網上直接統計,該統計中不涉及畢業生薪資水平。

由於無須上報畢業生薪酬相關數據,絕大多數高校通常不會逐一去調查了解畢業生就業後的薪酬情況。部分高校則會對學生就業協議中錄入的或學生自主填報的薪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在發布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時,有些高校會披露、分析有關畢業生薪酬相關的數據,這些數據和分析往往就是基於學生自願上報的信息。

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難保證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的畢業生平均月薪、年薪等數據是否可信?

南開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就其工作經驗來看,每年畢業生上報的薪資水平數據只可能比他們的實際薪資水平低,不太會有被誇大報高的情況。

還有部分高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坦言,實際可能存在薪酬較高的畢業生填報了數據、薪酬較低的畢業生礙於面子未填報數據的情況。因此確實可能存在高校畢業生薪酬數據真實,但無法真實反映整個畢業生群體薪酬狀況的問題。

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張超則表示,由於畢業生薪資數據主要來自畢業生自述,可信度不好說。

多所名校公布的「2020屆被調查畢業生平均年薪超17萬元」的數據是否虛高?

「由於薪酬數據都是畢業生自己填報的,而畢業生填報數據時可能會因面子問題,將薪酬水平往高了報的情況;但也不排除部分畢業生因低調謙虛而將薪酬報低的情況。」陳志文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不管是通過對畢業生進行調查,還是通過對其所在單位進行調查,任何一所高校都很難拿到全面完整、準確可信的畢業生薪酬水平數據,這可能導致高校收集到的數據真實性難以保證。

類似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這些由畢業生自行填報、高校自己發布的數據難以保證客觀性和真實性,基於這樣的數據來做畢業生薪酬水平高低分析沒有實際意義。

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指出,高校自身完成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缺少第三方性,其信度、效度、真實性都有待進一步的檢驗。同時,他還指出,國內做這類調查的第三方機構數量少、業務範圍受到限制,這使得有關高校畢業生薪酬的完整系統、真實有效的數據很難獲得。

還有教育學者指出,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是高校就業部門的「功勞簿」,而畢業生就業率、薪資水平等都是能「撐場面」的數據,不排除學生在填報數據過程中被引導填寫「更好看」的數據的可能。因此,這些數據可能多少都有些浮誇,只能僅供參考。

無須過多關注畢業生薪酬水平

儘管如此,從目前已發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可看出,高校畢業生的薪酬水平與其學歷層次呈正相關。總體而言,博士生的薪酬水平高於碩士生,碩士生的薪酬水平高於本科生。

關於畢業生薪資水平的影響因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郭元婕認為,學歷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於畢業生所進入的行業,獲得的職務、職位以及人才市場上的供需關係等。

陳志文指出,就同一培養層次而言,一般文科畢業生的薪酬會低於理工科畢業生,尤其是工科。除個別專業外,多數人文社科類畢業生的薪酬顯著低於工科畢業生薪酬,有些甚至會低一半。

相比於畢業生的薪資待遇問題,陳志文更關注畢業生就業問題。

他認為,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經濟發展形勢還會比較艱難,這意味著就業需求實際在萎縮,而大學畢業生會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也會越來越多,就業壓力會持續存在。

陳志文不贊成畢業生抱著「等到就業形勢好了再就業」的心態選擇不就業、慢就業。他擔心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回家待業時間長了之後,就沒有求職的動力了,變為啃老族。

陳志文強調,畢業生應腳踏實地先解決自強自立的問題,而不是過度去關注工作好不好、工資高不高等問題。

「好工作和高薪不是挑出來的,是幹出來的,畢業生不要太在意一時的薪酬待遇。在工作過程中,足夠努力、足夠優秀的人通常都能獲得合理的回報。」陳志文說。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 孫穎瑩_NB19008

相關焦點

  • 名校畢業生平均薪酬超17萬/年?先擠擠「水分」
    名校應屆畢業生高年薪最近受到關注。據悉,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畢業生的平均薪酬超過了17萬/年。但從多所名校公布的畢業生平均薪酬來看,似乎受到疫情影響不大,即畢業生既缺乏工作經驗又缺乏社會資源,剛一畢業就能拿到較高薪酬,不免讓一些人羨慕。 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釋。一是,經過各方共同努力,疫情對2020年就業市場和經濟大環境的不良影響,被降到了最低,用人單位才願意或者才有能力拿出較高薪酬招聘、使用人才。二是,名校畢業生身價高,更有競爭力,薪酬待遇自然就高。
  • 2021射陽縣名校引進應屆優秀畢業生公告
    2021江蘇省射陽縣名校引進應屆優秀畢業生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169人。報名方式:郵箱報名。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整理如下:   江蘇省射陽縣面向全國部分名校 引進2021年應屆優秀畢業生工作公告   為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進一步加大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力度,優化我縣年輕幹部隊伍結構,加快高素質專業化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現就江蘇省射陽縣面向全國部分名校引進2021年應屆優秀畢業生工作公告如下。
  • 2021鹽城建湖縣面向全國部分名校引進應屆優秀畢業生工作公告
    2021鹽城建湖縣面向全國部分名校引進應屆優秀畢業生工作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151人。報名方式:郵件報名。報名時間:截止2020年12月10日。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整理如下:   2021江蘇省建湖縣面向全國部分名校引進應屆優秀畢業生工作151人公告   為積極策應江蘇省鹽城市名校優生「匯鹽行動」,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進一步加大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力度,優化全縣年輕幹部隊伍結構,加快高素質專業化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現就江蘇省建湖縣面向全國部分名校引進
  • 四大名校本科應屆畢業生可直接落戶
    四大名校本科應屆畢業生可直接落戶 摘要 【上海放大招吸引年輕人才!四大名校本科應屆畢業生可直接落戶】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以下簡稱《評分辦法》)在上海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網正式發布。
  • 人民日報招聘2021年應屆畢業生,不限學校!家長:拍手叫好
    伴隨著畢業季就會有許多故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應屆畢業生們將離開心愛的大學校園,步入社會,邁步職場!因為疫情的原因,2021年屆的畢業生註定是難忘的!對於即將畢業的2021應屆畢業生來說,在畢業季裡中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滿意的工作了。
  • 廣東一酒店管理特色院校畢業生受企業關注
    與之相伴的熱點話題,卻是「史上最難就業季」,眾多大學應屆畢業生尚未找到工作。未來讀什麼樣的大學、專業才「吃香」,成為考生及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在「雙一流」大學也頻頻為畢業生就業發出「求助信」之時,東莞一家酒店管理特色高校——廣東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酒學院」)部分專業卻呈現「一生百家求」的黑馬姿勢,或可為考生高考志願填報提供參考。
  • 應屆畢業生就業難 學無所用眼高手低是主因
    蘇城一家人力資源機構採取在線問卷方式,對蘇州、南京等華東城市萬名2014年高校應屆畢業生進行了調研,於昨天發布報告指出,在大學生眼裡,所學無法滿足實際工作所需,以及眼高手低,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此次調研共回收有效樣本逾萬個,其中「985」、「211」院校的應屆畢業生分別佔20.5%、18.8%,其他院校佔60.7%。
  • 化工行業應屆畢業生籤約薪酬大嚗光
    英才網聯旗下的化工英才網基於行業的專業優勢對化工類畢業生籤約狀況進行了實地調查。結果發現化工類應屆畢業生籤約薪酬整體狀況比往年降低。籤約薪酬比往年整體偏低。從大中專學歷到博士學歷,籤約薪酬低至1200,高至7000。化工行業應屆畢業生籤約薪酬究竟狀況如何?其籤約薪酬都受哪些因素影響?應屆畢業生現在的定位又該從何談起?
  • 應屆畢業生就業指南
    今年的畢業季可能是最為「尷尬」的一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要麼倒閉、要麼裁員,就業問題嚴峻,甚至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問題,即「三難」,分別是企業難、家庭難、應屆畢業生更難。數據顯示,我國今年有870餘萬畢業生面臨就業。巨大的就業需求和縮緊的職位供給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請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幫助我們樹立明確的就業方向,不再人生的岔路口迷茫。
  • 上海放鬆落戶限制搶人了:滬上四大名校本科應屆畢業生直接落戶!
    日前,上海出臺新的落戶政策,全名為《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2020年上海落戶政策在原本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直接落戶的基礎上,新增了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具體而言就是滬上四大名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 九成受訪應屆畢業生今年找工作更追求穩定
    今年的就業形勢比往年更加複雜,一些應屆畢業生抓住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和國企的招聘機會,獲得了穩定的工作。不過,網際網路和新興產業的發展,「1.5線城市」的興起,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睞。
  • 最新上海落戶解讀,四大名校本科應屆畢業生可以直接落戶
    話題#上海四大名校本科應屆畢業生可直接落戶上海#已經蓋過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結論怎麼來的?是從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以下簡稱《評分辦法》),根據積分和高校加分以及所去的公司對應加分得到的。
  • 應屆畢業生的福利來了!這個地方為應屆畢業生提供臨時住宿
    福州市最新出臺政策,為廣大市外生源應屆畢業生提供臨時住宿。今年受疫情影響,為幫助有意在福州求職就業的福州市區外生源應屆畢業生在榕求職就業的住宿問題,引導更多人才留榕就業創業,我局將提供求職就業臨時住宿,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請對象  全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應屆畢業生,福州五城區(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以外生源,除與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籤訂就業協議的外,有意願留榕求職就業的,均可提出留榕求職短期免費住宿
  • 985、211的應屆畢業生,起薪高達7.2萬至13.4萬,非名校的呢?
    某些人經歷了十餘年的寒窗苦讀,但也只是找了個普通工作,學歷無用論也在一段時間引發了諸多人共鳴,但此前世界排名前列的人力資源企業:美世諮詢公司,曾發布了《中國薪酬福利白皮書》,優路教育了解到,這份報告中顯示:985、211類的名校應屆畢業生,其基本工資起薪就在7.2萬至13.4萬之間!那非名校的還有什麼出路?
  • 淺析應屆畢業生身份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重要性
    這些大公司普遍認為,尚未進入社會、仍是職場小白的應屆畢業生,雖然沒有過多的工作經驗,但這些名校出來的學生,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自律性以及名校豐富的社團活動鍛鍊出來的綜合能力,才是最好的。這些孩子有拼勁、有活力,極易塑造,而他們缺乏的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入職後會有系統的培訓,對於這些剛剛結束學習、具有超強學習能力的大學生,他們較一般人會上手更快。
  • 應屆畢業生起薪出爐,還記得你第一份工資嗎?
    在此份報告中,網際網路行業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並沒有繼續增長,反而對應屆生需求出現首次增幅放緩;而電競、5G等熱門領域對新鮮血液示好。其中本科生平均薪資漲幅最大、理學專業相對其他大類專業來講,熱度不如經濟,但理學畢業生居各專業大類榜首,此刻理學專業畢業生應該傲視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了。2019年應屆生求職城市,也發生了變化,一線城市的吸引力不足,首次跌破30%,應屆生紛紛投入新一線城市的懷抱。
  • 清華教授:4個「高就業率」「高年薪」的大學專業,建議家長收藏
    眼看高考越來越近了,2019年畢業生踏出校門的時間也逼近了。大學四年的時間匆匆忙忙就過去了,大學期間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都經歷過了,就看以後自己面試找工作了。其實,大學期間專業的好壞對自己以後找工作是很有影響的。
  •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關注啥?領英報告:首選僱主品牌,近半數認同適當...
    3月25日,領英發布了2020年應屆畢業生求職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指出2020年應屆畢業生擇業時最看重僱主的品牌情況,對工資的重視程度較往年有所降低,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在被調查的畢業生中近半數認同適當延長擇業時間。
  • 就業壓力大,名校畢業生幹起中介與保姆,普通大學畢業生怎麼辦
    這幾年隨著高校畢業生不斷增長,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一直比較嚴峻。再加上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社會上不少上班族也因此失業了,職場激烈競爭在所難免。因此,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業壓力更加嚴峻。從媒體上了解,2020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預計2020年上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 關於「應屆畢業生」定義解析
    每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中,都會發現有很多職位只面向「應屆畢業生」報考,在處理考生問題的時候,也發現不少考生對「應屆畢業生」的定義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