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應屆畢業生高年薪最近受到關注。據悉,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畢業生的平均薪酬超過了17萬/年。有網友質疑數據的真實性;也有網友認為數據可能是真實的,但又未必能反映出整個畢業生群體的真實情況。對此,多名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指出,高校畢業生薪酬相關數據通常由學生自願填報,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都難以保證。(澎湃新聞)
2020年突發疫情,打亂了部分用人單位招聘計劃,也對部分畢業生就業造成影響。但從多所名校公布的畢業生平均薪酬來看,似乎受到疫情影響不大,即畢業生既缺乏工作經驗又缺乏社會資源,剛一畢業就能拿到較高薪酬,不免讓一些人羨慕。
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釋。一是,經過各方共同努力,疫情對2020年就業市場和經濟大環境的不良影響,被降到了最低,用人單位才願意或者才有能力拿出較高薪酬招聘、使用人才。二是,名校畢業生身價高,更有競爭力,薪酬待遇自然就高。
當然,高校畢業生平均薪酬與學歷層次呈正相關,即學歷越高薪酬越高。以南京大學為例,本科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4.92萬元/年,碩士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8.28萬元/年,博士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8.7萬元/年。這體現出不同知識層次的市場價值。
令人欣慰的是,名校畢業生就業呈現「好特點」。比如哈工大(深圳) 畢業生就業呈現三特點:「去向厚植家國情懷」,這體現出教育的大視野、大情懷;「領軍重點單位居多」,這說明名校畢業生更有競爭力;「就業行業遍地開花」,有利於行業均衡化。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名校畢業生平均薪酬釋放出多種積極信息,但作為高校也要汲取某些教訓。特別是,過去部分高校給畢業生就業率「注水」問題,給公眾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不排除有人由此質疑高校公布的畢業生薪酬信息也有「注水」可能。
部分高校之所以給就業率「注水」,原因之一是就業率是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考核高校績效的核心指標之一。原因之二是,就業率也是高校普遍對外樹立和宣傳自己形象的招牌,是考生選擇高校的重要參考依據。畢業生薪酬信息也涉及高校利益。
畢業生薪酬數據是否納入高校績效考核指標不得而知。但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薪酬信息是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就業質量屬於績效考核不可缺少的內容。二是畢業生薪酬信息比就業率數據更能提升高校形象,更利於吸引優質生源。
所以,不排除某些高校公布的畢業生薪酬信息也有「水分」。而且,高校畢業生平均薪酬數據的準確性還取決於調查方式、樣本量等因素。以某高校為例,採用網絡問卷形式調研,有的畢業生未必如實填寫;同時被調查畢業生佔總畢業生人數約45%。
為防止畢業生就業率造假,去年6月,教育部專門下發了《關於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在嚴格核查之下,就業率「注水」有望得到遏制。但是,畢業生薪酬數據的真實性還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進行設防,應補上監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