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蘇州教育局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歡迎點擊標題下方的「蘇州教育」關注我們。
楊培東給母校的題詞
楊培東的姐姐楊靜漪(左)與楊培東的班主任孫鎮榮(右)在交談
「培東班」的學生也在觀看網絡視頻直播
北京時間昨晚17點45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及美國三位科學家獲獎,而之前由著名數據提供商湯森路透預測的美籍華人楊培東遺憾與之擦肩而過。即便如此,這位在中國大陸出生、有大陸教育背景的年輕科學家依然當仁不讓地成為目前世界納米研究領域的頂級科學家。昨天晚上,楊培東在家鄉的師長、親人齊聚他的母校木瀆中學,共同觀看「諾獎」頒獎視頻。楊培東的姐姐楊靜漪在獎項揭曉後告訴記者:「我們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高興。希望家鄉人今後繼續支持培東。」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是全球最大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作為全球唯一採用定量數據預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的機構,它根據研究人員所發表論文在過去二十年間被引用的次數來進行分析、預測,曾多次成功預測了當年諾貝爾獎得主,因此湯森路透的名單往往也被視為諾貝爾獎預測名單。在不久前該集團公布的2014年度「諾貝爾獎級別」的「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中,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的楊培東令人矚目地名列其中。
今年43歲的楊培東1971年8月出生在相城區元和鎮,1988年從木瀆中學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大應用化學系,1993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求學,1997年獲哈佛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他先後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楊培東榜上有名,獲得了美國科學及工程界的最高榮譽。楊培東對納米光子學的貢獻,包括研製出第一個納米導線雷射器,使其成為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門人選。雖然最終並未獲獎,但入選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名單也就意味著步入該領域世界頂級科學家的「圈子」,根據歷年獲獎情況分析,即使今年楊培東與「諾獎」擦肩而過,但未來3年內他會有極高的機率正式獲得諾貝爾獎。
為了方便師長、家人共同為楊培東加油,木瀆中學昨日專門闢出一間配備了網絡和投影儀的會議室,讓大家及時收看頒獎信息。面對最終的獲獎結果,大家都顯得很淡然,楊靜漪告訴記者,其實昨天早上楊培東已經和在蘇州的家人通過了電話,面對外界的熱議,他卻表現得十分冷靜。楊培東表示:「順其自然就可以了。」楊靜漪謙虛地對記者說,楊培東還很年輕,沒能問鼎「諾獎」很正常,過幾年獲獎的機率會更高一點。她說,據統計,歷年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55歲,「培東與他們相比太小了,還要繼續努力。但我們依然很高興,因為他已經入了諾獎熱門人選的圈子,希望家鄉人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培東。」
家鄉人眼裡的納米牛人楊培東/43歲就獲「提名」振奮人心
講述者:木瀆中學昔日老師
昨天下午,楊培東昔日的班主任、任課老師不約而同地來到木瀆中學:「我們想一起觀看獎項公布的視頻,為培東加油。」因為培養出了一位頂級科學家,楊培東高中班主任孫鎮榮現在被很多人尊稱為「蘇州最牛的班主任」。孫鎮榮特意翻開楊培東當年的成績冊和高考分數單向記者展示,面對這位得意門生當年的成績冊,老人臉上充滿了驕傲之情:「他的物理和化學成績一直非常好,高二之後的化學成績很少低於90分的。」孫鎮榮說,楊培東在高一時成績屬於班級前列,而到了高三衝刺階段,他已經穩穩地佔據了班級第一的位置。記者在當年楊培東所在班級的《班務手冊》上看到,不善言辭的他當時在班內並未擔任任何班幹部職務,但成績卻名列前茅,老師對他的評價也相當高。在高二上學期的評語中,老師這樣寫道:「學習態度端正,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習刻苦自覺。人雖小,但積極參加鍛鍊與達標測試。」
昨天獎項公布的時間是傍晚17點45分,而孫鎮榮提前一個小時就焦急地坐在了會議室的電腦前。他拿出一些自己在網上整理出來的資料,與楊培東的姐姐楊靜漪低聲討論,分析著獲獎形勢。就像當年輔導楊培東填報高考志願一樣,孫鎮榮對於愛徒這次衝獎也做了很多研究功課。當最終獲獎名單公布時,孫鎮榮有些失落,不過他還是替楊培東鼓勁:「培東今年才43歲,這麼年輕已經獲得提名了,以後機會還很大。」
昨天與孫鎮榮一同前來的還有楊培東高中的體育老師沈荃福,他對楊培東「會學會玩」這點印象特別深:「楊培東很會讀書,但絕對不是個書呆子,我經常看到他下課後在教室外面玩,上前一問,他說書上的內容已經全部讀懂了,要花點時間鍛鍊身體。」沈荃福告訴記者,因為成為諾貝爾獎熱門人選,楊培東最近是木瀆師生熱議的話題,在國慶長假期間,他應邀參加了一場木瀆中學94屆師生聚會,大家幾乎全程都在討論這位「牛人學長」的點滴回憶。
做講座喜歡與聽眾互動
講述者: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工作人員
「我印象最深的是,楊培東教授每次來蘇州作學術報告,都會與聽眾互動交流。」昨天上午,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楊培東曾擔任過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客座教授、蘇州納米所國際實驗室名譽主任。目前,楊培東是蘇州納米所的客座研究員。
2007年8月6日,楊培東應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邀請,前來蘇州納米所做題目為《Recent progress in nanowire research》的學術報告。當天,楊培東結合自己的科研實際,向大家介紹了國際納米線研究前沿領域的進展情況,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研究團隊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在隨後的交流中,楊培東還接受了蘇州納米所科研人員的現場提問,並做了解答。當天下午,楊培東還與蘇州納米所科研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2012年8月30日,已經晉升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楊培東教授,再次應邀訪問蘇州納米所,並作了題為《Semiconductor nanowires for solar fuel generation》的學術報告。而楊培東每次做報告,都會與聽眾互動,及時解答聽眾提出的問題。「分析問題有條有理,有問必有答,毫不含糊。」這是楊培東給蘇州納米所工作人員最深的印象。
工作人員介紹說,2014年8月,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有一個「納米生物界面研究創新團隊」項目。該項目成員,除有8名國內科學家成員,還有2名國外科學家成員。這兩名國外科學家中,其中一個就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楊培東教授,另一個是康奈爾大學羅丹教授。目前,「納米生物界面研究創新團隊」圍繞「納米生物界面」這一主題,取得了多項高水平學術成果,並形成了一支40餘的科研團隊,為國家和地方的納米科技發展輸送了優秀人才。以「納米生物界面研究創新團隊」為核心,已建成蘇州市納米診療技術重點實驗室(2012)和中科院納米-生物界面重點實驗室(2014),為納米生物界面學科研究創建了高水平的科研平臺。
兒子從小就是最棒的
講述者:父親楊學禮
這幾天,楊培東家人懷著一種平常心,等待著兒子獲諾貝爾獎的喜訊。他的父親楊學禮仍然像往常一樣去相城區醫院上班,他對兒子能否得獎看得很平淡,在他眼裡兒子從小就是最棒的。
楊培東父親楊學禮是相城區醫院一名內科醫生,退休了仍被留用,母親則當過幼兒園教師。楊學禮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介紹,他有三個子女,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培東是小兒子。三個子女中培東讀書最認真,培東在讀小學時父親就給他訂閱了《少年報》、《少年文藝》等五六種報刊雜誌。老楊說,當時兒子在家裡養成了看書習慣,除了與小朋友出去玩耍一會,就是埋頭看書做作業,兒子培東看書比較廣泛,不管課內還是課外的書籍他都喜歡看,因此基本功比較紮實,讀初中時語文成績特別好,曾獲得華東六省一市作文大獎。
「當時的獎勵是10本書。」楊學禮回憶說,兒子當年文理科都十分優秀,初中時就頻頻在各種數學、物理、化學等奧賽上斬獲大獎。高中三年物理、化學、數學幾乎每次考試都在90分以上,如果成績不在前五名,兒子就會不開心,好幾天悶聲不響。老楊認為,其實兒子這時正在暗暗下決心,勉勵自己奮發努力,迎頭趕上。老楊說,培東能取得優異成績,與姐姐的關懷也是分不開的。培東在木瀆高中讀書時,他的姐姐正好在上電大,她常去照顧弟弟,關心弟弟的生活。
在楊學禮眼裡,培東是個孝順兒子,在木瀆高中讀書時他經常會寫信到家裡,叫父母親注意身體,如今這些家信老楊依然保存完好。培東小時候也比較活躍,是村上最活潑的孩子之一。他經常與幾個村上小朋友一起做作業、一起遊玩,吃飯時大家互相吃來吃去,關係一直保持得很好。現在,他們還保持互通信息,是鐵哥們。
旅美10多年後,功成名就的楊培東依然勤奮,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在他的時間表裡,工作時間從早上進學校開始,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1時左右。但其中要剔除傍晚17時到21時的4個小時,這段時間是屬於女兒的。「陪女兒散步。是他現在最大的業餘愛好。」姐姐楊靜漪如是說。父親楊學禮介紹,到了美國兒子培東還是保持著讀書時那種孝順心,一直牽掛著父母親的健康情況,總是叫他和老伴要保重身體。
(來源:姑蘇晚報/周偉蔚 張登峰 李龍興 張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給朋友們吧!
感謝關注:蘇州教育
微信號:szjy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