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審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時,有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由現行男22周歲、女20周歲調整為男18周歲、女18周歲。此消息發布後,引起網友廣泛熱議。
我國法律規定男子22歲、女子20歲可以結婚。與許多國家的法定婚齡相比,中國的法定婚齡明顯較晚。
對此,網絡上產生許多不同的聲音:
正方意見:下調婚齡有其「賦權」的積極意義
婚姻權是一項基本民事權利。
一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理應有權利選擇婚與不婚。
降低法定婚齡,有利於落實基本民事權利,為「成年」賦予更豐富的內涵。
正方意見:18歲還不具備成熟的心智和經濟能力
剛成年的青年在處理這方面事情的經驗和能力還有所欠缺。
18歲的年輕人不具備成熟的心智和經濟能力,如果真的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可能會讓一些比較衝動的年輕人去登記結婚。
然而結婚需要相對充足的經濟積累,需要雙方更有責任心和擔當。同時面臨著社會身份的轉換。
當前現實:中國結婚率連年下降
據統計,自2013年開始,全國結婚率逐年下降:到了到2018年只有7.2‰,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結婚率反而越低。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結婚呢?
01
「沒錢,結婚連想都不敢想」
現在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即使已經到了適婚年齡,很多人在聽到「結婚」兩個字的時候還是難免會心頭一顫。
兩三年前,我的好朋友阿強28歲了,有一個交往了2年的女朋友。有一次對方試探性地跟他提到結婚的事,他心裡一沉。
阿強不想結婚,不為別的,就是沒錢。
現在二十七八十的適婚男女們,正是中國房價飆升的最好見證人。讀書的時候大家不關心房價,但是到了適婚年齡,我們得考慮,摸摸口袋,突然覺得結婚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大城市謀生的年輕人,手頭裡要有多少錢才敢結婚?
阿強沒有概念。
阿強是普通家庭出身,父母名下只有一套三線城市的小房子,妹妹還在讀書。結婚買房的錢,他是不敢跟父母要的。而自己賺的那些錢遠遠也湊不齊首付,結婚對於他來說,是件很遙遠的事。
02
不想結婚是因為嚮往自由
小娘舅有個朋友曾經談過一段4年的戀情,壓根沒有想過結婚。後來他認識了另一個姑娘,談了半年,結婚了。
他告訴我,結婚是需要衝動的。
陵個結婚證能有多難?頂多就是排上3,4個小時的長隊。但是結婚證蓋章、後,卻要信守一輩子不離不棄的承諾。
談戀愛和結婚,並非是一張「證」的區別。背後的責任和犧牲,才是最大的「負擔」。
負責任的人都懂,結了婚,意味著家庭會佔據人生的第一順位。原本屬於個人的時間,從此將讓位給伴侶和孩子。
不想結婚,因為還嚮往著自由。
03
處理不了兩個家庭的關係
愛情中的風花雪月,到了婚姻就變成柴米油鹽姜醋茶。
女性朋友小美說她也曾經幻想過婚姻,看到她剛出嫁不久的姐姐三天兩頭哭著回娘家,她就不想結婚了。
小美的姐姐跟她抱怨最多的就是公公婆婆不像自己的父母,做什麼都不能順著自己的想法來。
生活習慣和思維差異有時難免受了委屈找老公訴說,他反而覺得是她太小題大做。
小美從此明白一個道理,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結婚卻是兩個家庭的事。
結論:
18歲能不能結婚,小娘舅不知道,28歲該結婚或者還是保持單身,都是個人的選擇。
心智越成熟,對婚姻的看法越會多一些理性。
有些人對待婚姻,高興就結,不高興就離,結婚簡單猶如過家家的遊戲。
可對於不想要耗費精力的人來說,婚姻,要麼不開始,要麼一生。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那個,一個人的生活也未嘗不好。畢竟,二十七八歲不結婚也不會坐牢不是嗎?
如果你也認同小娘舅的觀點,記得關注點讚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