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去拜財神爺,在杭州也一樣。對杭州人來說,拜財神爺就是他們過年最重要集體活動之一。據說,這天底下所有的財富都是歸財神管理的,人們手上的財富都是人們替財神爺在保管。而且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沒有區別的,在財富面前,人人應該都是平等的,而財富多的人就應該幫助財富少的人,這樣子他的財富才會有增長。也正是民間對這一財富觀的認可,也形成了春節拜財神的熱潮。那麼,杭州人都到哪兒去拜財神呢?
杭州人首選的地方就是靈順寺了。靈順寺在杭州北高峰的山巔之上,是杭州市著名的旅遊景點,這坐寺歷史悠久,文物眾多,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杭州最早的名寺。在北宋初年,因為寺內供奉了「五顯財神」,所以才稱這裡是「財神廟」。到了明代,靈順寺又被稱作「華光廟」。
靈順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古剎,整個寺廟是一座不僅有佛教文化而且還結合了民俗文化。靈順寺的寺院內按照佛殿格局設置天王殿,在佛殿以供奉彌勒菩薩、釋迦牟尼等佛祖,而且還供奉財神真君趙公明、武財神關公、文財神範蠡,以及華光財神、藏傳佛教五姓財神等等財神。現在的靈順寺不僅僅是為了遊人們來參拜祈福,還主要是為當地人在年前後來這裡燒香,來讓財神保佑自己生意興隆省直許多的上海人也會來到這裡拜財神。因為靈順寺建在山頂,所以就安裝了索道,但是還是有大部分民眾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仍然走韜光古道。
因靈順寺地處杭州最高峰,而且歷史悠久,所以會有許多帝王及文人墨客登臨觀仰。寺名「靈順」二字是在公元1107至1110年皇帝所賜。到了清朝,康熙帝曾經來到過這裡,留下了「華光廟」墨寶。除了皇帝,還有許多的是人也曾經來到這裡,比如唐代詩人方幹,宋代文豪蘇東坡,明代才子鄧林、姚肇等都曾在寺廟之中留下詩作。江南才子徐文長登山遊寺留下「天下第一財神廟」墨寶,稱是生平之津見,至今刻匾存於寺內。
在五雲山山頂,有一座建於五代的真際寺遺蹟。真際寺的開山祖師是伏虎志逢禪師,宅心仁厚,他曾說在著名的理安禪寺說法。當時的吳越王對他非常的敬重,並且賜予紫衣,諡號「普覺」,是一代名僧。
相傳,在公元956年,他在這裡結茅開山,寺名靜慮庵。當時在五雲山一帶常有一隻老虎出沒。於是他經常到山下的人家化緣,把化緣得到的錢財都用來買肉餵老虎,最終他用自己的精誠感化猛虎,讓他不要再去吃人。日久天長,猛虎終於在他的感召下被馴服,與他成為了好朋友,經常馱著他進山出山,因此「伏虎禪師」的名聲就傳開了。
這座寺在元末明初毀於戰火,到了明朝正德十二年,一個叫法堅的僧人重新修建一座寺廟建築規模非常大的寺廟。整座大寺一進大門就是天王殿,裡面供奉著彌勒佛。中間的大殿供奉西方三聖。在最裡面的華光殿裡供奉著華光菩薩,旁邊站列十八路財神像。
因為這些財神基本都是道教財神,所以這座寺廟成為了 佛道合一的一座獨特的寺廟。這十八路財神中文武財神,五路財神,偏財神等等都有,而且不僅有道教的,也有民間的。這些財神中間最著名就是被稱為龍虎玄壇真君的趙公明了,他與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位仙官一起合稱「五路財神」,在民間供奉的人是非常多的。
民間傳說,真際寺中財神特別靈驗,所以從明代開始,就有無數的信眾。根據《武林梵志》記載,當時「杭人牽牲祈財無虛日」,上山進香之風極盛。曾經杭州的商人基本上都有這麼個習慣,做生意前都會到真際寺財神殿去借本。所謂的借本,就是把掛在大殿裡的紙錢取走,之後經商獲利的話,就會加倍送還。如今,真際寺早已經不存在了,但是杭州市民、商人進山朝拜之風依然未絕。
很多杭州人上海人都知道北高峰和五雲山上的財神廟,但是在拱宸橋邊上的財神廟卻藏得很深,只有一些老底子才會知道它的存在。在杭州舊城改造以後,專為方便往來客商祈求發財,於是又在這裡重新修了「同合裡」財神廟。
自從大運河開鑿以來,拱宸橋一直是杭州北邊的門戶,往來商貿非常多,所以這裡也是特別熱鬧。拱宸橋也是杭州最早開始近代化的地方,內外的經濟交流非常頻繁,所以這裡就會建造一座財神廟為過往商人來祭拜財神提供方便。
說到財神,財神爺趙公明是人們家喻戶曉的,每逢農曆正月初五及七月廿二都要祭祀財神爺,祈求財神爺能給予保佑和帶來財運。過往商人也一定會來這裡參拜一番。所以即使財神廟僻居於此,但前來朝拜的人卻不少。所以這些財神廟,如果你經過了,一定要抽時間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