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做實驗就像坐過山車,心情隨著實驗數據的不穩定跌宕起伏,科研論文裡的P值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研狗們的心情。當p<0.05就欣喜若狂,若p<0.01便會開心到飛起來;但若辛苦幾個月做實驗,最終統計數據時發現p>0.05,就如同晴天霹靂。
這個P值究竟有什麼魔力,又是如何計算的呢?今天我們以具體的例子給大家介紹三種常見的求P值的方法。
實例: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文獻報導化合物A可能對腦卒中有保護作用。為了確定化合物A對腦卒中的作用,實驗設計如下:首先建立腦卒中動物模型,將建模成功的動物分為模型組和實驗組,本次研究每組13隻(n),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實驗組給予化合物A, 24h後對大鼠進行行為學評分。結果如下表。
用EXCEL求P值
1.1 打開excel表,輸入數據
1.2先點擊空白處(P=的後面空格處),點擊fx,如下如選擇T.TEST, 若點擊fx,在常用函數下沒有T.TEST, 先將「常用函數」選擇為「全部」,在「全部」下面找T.TEST即可,點擊確定;
1.3 出現下圖後將array1 改為C2:C14, Array 2改為D2:D14, Tails 輸入2,
Types輸入2,點擊確定
1.4 即可見此處P=0.004, 即P<0.01,模型組和實驗組具有顯著性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化合物A能改善腦卒中模型的神經功能。
2.1 打開GraphPad Prism ,雙擊即新建文件,彈出以下界面。選擇column,如下圖,點擊create;
2.2 創建column後,在表中輸入數據,如下圖
2.3 點擊 analyze ,出現如下圖小框,在which analysis 選擇column analyses 下面的t test , analyze which data sets 下select all , 然後點擊ok;
2.4 如下圖所示選擇 Unpaired/ yes. Use parametric test/ Unpaired t test. Assume both populations have the same SD. 點擊ok;
2.5 如下圖所示,P=0.004,結果與excel 算出來的相同。
3.1 打開SPSS Statistics 軟體,在數據視圖下輸入數據,111代表實驗組,222代表模型組;
3.2 點擊變量視圖,將名稱VAR00001改為分組,VAR00002改為評分,小數位數改為0,如下圖所示
3.3 點擊數據視圖,點擊分析-比較平均值-獨立樣本T檢驗,如下圖所示;
3.4 將評分選為檢驗變量,分組為分組變量,如下圖;
3.5 點擊分組,選擇定義組,組1 輸入111,組2輸入222,點擊繼續,如下圖;
3.6點擊確定;
3.7 如下圖所示,第一個表格簡單易懂,第二個表格F檢驗顯著性=0.3206,無顯著性差異,我們所需要的的P值應選取「假定等方差」所對應的sig 0.004, 即P=0.004.
通過以上三種方法所算出來的P值均為0.004,但值得注意的是,t檢驗只適合數據分布屬於正態分布或類似於正態分布,我們在選擇t 檢驗時應該先清楚自己的數據是否滿足正態分布。
三種計算P值的方法,你會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