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生的優勢是什麼?-臨床問題,數據分析亦不單單指統計,統計只佔臨床研究體系的一小部分,不要過分強調統計技巧和陽性結果,需重點發揮臨床醫生的優勢-解決貼近臨床的科學問題,避免掉入「統計學陷阱」。
本文首發於2016-04-28,朝花夕拾
忙碌紛雜的3月和4月即將過去,在最近幾個月當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師兄,畢不了業了,p值>0.05」,「師兄,畢不了業了,結果是陰性的」,「師兄,畢不了業了,結果沒有統計學差異」,而且這些話都是帶哭腔說出來的,做夢半夜都能被嚇醒——我變成了二師兄。你們帶著哭腔,殊不知我是真哭了,我給每個人的回答基本都是「p值不重要,效應值才重要。」當然,有些傢伙說「p值>0.05,我就不活了,師兄」也是有辦法對付的(即使p值大於0.05,通過統計檢驗效率計算機模擬版塊也可以做出p很小很小哦,嘿嘿。) 「Rather than reportingisolated P values, articles should include effect sizes anduncertainty metrics.」[1]。
我非常討厭記基本概念(因為我也有選擇性記憶障礙症候群)。只說一下p值的確切定義是:"如果H0假設是正確的,觀察到這次實驗結果或一些更好結果(更極端結果)的可能性(概率)。[2] 不幸的是,許多研究人員都誤以為p值代表實驗組比對照組結果更好。初學者在做數據分析時總追求 p<0.05,然後又錯誤地理解為有差別,最後變成是否小於0.05就是是否更好的標誌,這是科研上的一大錯誤思維模式。[3-4]
p值離真相還差的太遠。作為經典概率理論的一部分,p值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雖然往往這種應用都是錯誤的。Chavalarias 團隊的研究[1]發現隨機抽樣1000份摘要中,96%的摘要都至少有一個這樣的"統計顯著性"的p值,可簡單理解為96%的摘要都報告了陽性發現,事實上有這麼多顯著性結果是完全不現實的,不可能96%的檢驗假設都是顯著性的。這得有多大的發表偏倚啊。p值的普遍濫用經常給可信的研究帶來錯誤—這逐漸在學術界變為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
前段時間美國統計學會發布p值使用原則[2],本來想寫篇小短文但覺得反覆說了很多遍的事情再談沒有意義,直到被「畢業論文轟炸」,才後悔沒寫篇短文給大家參照。美國統計學會p值使用6原則在這裡不再贅述,有興趣的可自行查找文獻2或者在後臺留言提問,如果真的需要那就再詳細解讀一下這6個原則。總之,前4條和第6條告訴大家p值不重要或者單單報告p值是不充分的。個人認為第5條:A p-value,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oes not measure the size of an effect or theimportance of a result.(p值或者統計學顯著性,不能衡量效應的大小或者結果的重要與否;p值大小不代表效應大小。再微弱的效應,達到一定的樣本量和測量精度,都能得到很小的p值(即通常回修時「p-hacking」的工作,增加樣本量等,讓p值達到可以發表的程度);再大的效應,如果樣本量和測量精度不夠高,也可能只得到很大的p值。只關注p<0.05的時代應該過去了。
p值使用原則也是本文的核心論點「p值不重要,效應值才重要。」或者保守一些說「單單關注p值是不充分的,應同時關注效應值」。JAMA的文章[1]表1和表2 列舉了1000篇摘要中,報告p值和報告效應值的比例情況,最簡單的解讀即為:報告p值+效應值+置信區間+其他統計方法(貝葉斯公式等)是最高大上的方法。說了這么半天效應值,效應值到底都有啥,詳見表2,最常見的是回歸分析中的β、OR、RR、HR,具體概念和如何實現詳見「教材」第11頁[3]。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後臺留言同我探討感興趣的統計學話題等。
效應值舉例:
參考文獻
1、 Chavalarias, D., et al.(2016). "Evolution of Reporting P Values in the Biomedical Literature,1990-2015." JAMA 315(11): 1141-1148.
2、 Ronald L. Wasserstein& Nicole A. Lazar (2016): The ASA's statement on p-values: context,process, and purpose,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 DOI: 10.1080/00031305.2016.1154108
3、 陳常中等. 流行病學數據分析與統計軟體實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
4、 Stephen B.Hulley et. al.Designing Clinical Research.
推薦閱讀:
1、直播視頻-如何將臨床問題轉化為科學問題?(強基礎公益訓練營-小黑屋第二步)
2、套路-手把手教你「光速」完成一系列臨床研究代表作的數據分析和結果呈現
3、開營報名啦-第六期線上一個月SCI零突破小黑屋公益訓練營
4、畢業啦-第五期線上1個月小黑屋SCI代表作訓練營
5、臨床研究全自動作圖的藝術(視頻)-臨床科學家公益SCI代表作實戰訓練營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