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兩問景」解

2021-03-01 秋水入海

小編:讀齊物論做邏輯梳理的時候, 最後兩個故事「罔兩問景」和「莊周夢蝶」跟前面的不知道如何銜接, 讀了這篇文章才知道, 罔兩並不能解釋為【影子的影子】。

這樣齊物論前後就可以貫通了,在講靈魂--肉體憑藉物(物質)----行為,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今日略解《莊子·齊物論》之倒數第二段——「罔兩問景」。

原文如下: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其所以然?惡識其所以不然?」

 

 

上篇    識字

 

對於這個故事,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文中的兩個名詞。第一是「罔兩」,第二是「蛇蚹蜩翼」。

「罔兩」到底是什麼?自從郭象開始,幾乎所有的注者都以為是「景外之微陰」,也就是「影子外圍的微弱光影」,更有現代譯者將其意譯為「影子的影子」。那麼,這個恍兮忽兮、奇兮怪兮的「影子的影子」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呢?

不知諸君是否真的明白,反正我是一點也不明白。

縱覽先秦兩漢文獻,「罔兩」一詞出現的頻率並不算太低,然而,被解成「景外之微陰」的也就僅此一處而已,這是晉朝人的新發明。當然,晉人並不長於訓詁,也不認同什麼「孤證不立」的道理,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清朝滅亡之後的中國學者,我們最好還是有一點基本的考據常識。

罔兩,又通「魍魎」、「蝄蜽」。在郭象《莊子注》出世之前,這個詞的意思只有以下兩種:

一是作形容詞,表示「無所依據貌」。比如《楚辭·七諫·哀命》:「哀形體之離解兮,神罔兩而無舍」;又如《淮南子·覽冥訓》:「浮遊不知所成,魍魎不知所往」。

二是作名詞,意指山川精怪、遊魂野鬼。《左傳·宣公三年》曰:「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孔子家語·辨物》云:「木石之怪,夔、魍魎。」《說文解字》也釋「蝄蜽」為「山川之精」。《搜神記》還舉出了一個實例:「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

很明顯,以上兩個意項是彼此相通的:靈魂既然沒有身體作為居所,那就只能是四處飄蕩的幽「靈」鬼「魂」了。

所以,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了。

所謂的「罔兩」,其實也就是「無身體的幽靈」。

接下來是「蛇蚹蜩翼」的問題。

這組詞在釋義上的唯一難點就是其中的第二個字——「蚹」。這是一個相當生僻的字,在現存的先秦文獻中僅僅出現過一次,就是在《齊物論》中。好在《莊子》中還有類似的詞組,也就是《雜篇·寓言》中的「蛇蛻」和「蜩甲」。

眾所周知,文本解釋學中有兩條著名的原則,其一是「經濟原則」,其二是「就近原則」。為了妥善處置「蛇蚹蜩翼」這個難題,我們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遵循金科玉律。

「蜩翼」的意思再清楚都不過了,就是「蟬的翅膀」,因此,根本沒必要去費心轉釋。而「蛇蚹」則宜遵照文本的就近原則,以「蛇蛻」釋之,讀解為「蛇蛻下的皮」。

至此,兩處難字全部解明,小學工作基本完成。

 


 

下篇    辨義

 

接下來,擬將原文分為四段,逐次譯解。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

譯文:

幽靈問影子道:「先前你走著,現在你又停下;先前你坐著,現在你又站起;你為何如此沒有獨立的操守呢?」

 

幽靈之所以能責問影子,認為後者只能隨身體而動,沒有屬於自己的獨立地位,這其實是因為——幽靈(「罔兩」)本身剛好與影子相反,用不著依賴任何形體,能夠無拘無束地到處遊蕩。

因此,「罔兩」的存在,這一事件本身即說明了——「形之存在」並非「影之存在」的必要條件。

從廣義上來看,人形的罔兩其實也是一種「影子」,只不過是一種「不依賴身體的影子」。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譯文:

影子說:「我是因為有所依靠才會這樣的嗎?我所依靠的東西是因為又有所依靠,方才成了如此這般的嗎?

 

影子所依靠的顯然是身體。而身體所依者何,作者並沒有交代。聯繫前文,早在《齊物論》的開頭,作者就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人的各色行為、諸種情態,其背後是否有某個行為主體?

作者首先在身體(「百骸、九竅、六髒」)中尋找這個主體——也就是所謂的「真宰」,然而卻未能找到。

隨後又到靈魂中尋找,即探尋所謂的「真君」,但又是一無所獲,以至於得出了「其形化,其心與之然」的結論,否認了個體靈魂的不滅。

借西方近代哲學的術語來說——莊子既不承認永恆的「經驗主體」,也不承認永恆的「先驗主體」。

 

吾待蛇蚹蜩翼邪?

譯文:

我依靠蛇蛻下的皮或蟬的翅膀嗎?

(這是反問句,言下之意:「吾不待蛇蚹蜩翼。」)

 

「蛇蚹」和「蜩翼」的真正共性在於——兩者都是透明的,因此,完全可以近似地認為,它們都沒有影子!這句話的用意在於——指出「形之存在」並非「影之存在」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說,即便有形體,也未必會產生影子。質而言之——就算是真有這樣一個先天地而存的真宰真君,那麼他的能力也勢必是有限的,世間萬物、人情百態並不能從他身上找到自身的根源。

 

惡識其所以然?惡識其所以不然?」

譯文:

何以知道如此這般(影子隨形體而動)的緣由?又何以知道不如此這般(幽靈不隨形體而動)的緣由?」

 

通過雙重的反問,莊子不僅摒棄了「真宰真君」的假設,而且還順道顛覆了後世那種「本體—功用」或「主體—行為」的思維範式,為後文即將暗示的「兩行」妙境,也就是「蝴蝶夢」,作了恰如其分的鋪墊。

 

至此,「罔兩問景」之章全部解畢。

 

 

 by Uranusie

2011/11

引用地址來自新浪博客。

閱讀原文點擊跳轉

相關焦點

  • 閱讀分享:罔兩問景的反思
    是否本身就作為「影」而圍繞在主流異性戀矩陣之外的酷兒群體裡,這部分沒有以「異類」現身的酷兒,又變成了環繞在「影」周圍的「罔兩」?是否做一個「不酷的酷兒」,只能是孤魂野鬼?這種「西式」的個人現身究竟是拓寬了眾多「孤魂野鬼」的遊蕩空間,還是擠壓?。這樣的「以性奪權」[2],會不會間接對那些不那麼酷的、處於文化資本弱勢的酷兒,造成更大的排擠?
  • 罔兩問景|「默言寬容」的性向霸權
    然而,我們要問的是:這種強迫的含蓄究竟所為何來?我們認為,這個例子裡的含蓄,是使得言語行動維持秩序(不論是在工作場所、家庭、社會),說話與行為都將各從其位,禁忌不會被觸及,和諧的整體不致於有瑕疵,不要驚動攪擾了眼前的一切(至少表面上)。唯獨同志職員要承擔這個含蓄給他∕她的警告,他∕她知道,老闆也心知肚明,在可說的之外,還有不可說的理由。
  • 黃邦平深入龍埡鎮開展「三問三解」活動
    西部網訊(通訊員 劉嵋)4月18日,漢陰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縣委「三問三解三查」活動領導小組副組長黃邦平,深入龍埡鎮開展「三問三解」調研幫扶活動,與村幹部談發展、話生產、解困難,以領導的率先垂範,引導龍埡鎮「三問三解」活動向縱深開展。????黃邦平一行首先對龍埡村的自然環境和村容村貌進行了實地察看,並先後看望了劉康炳、餘國豔、餘祖林等幫扶對象。
  • 鳳縣分局:「三問三送」解難題 聯企幫扶促發展
    今年以來,在鳳縣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聯企幫扶辦公室的正確指導下,市生態環境局鳳縣分局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深入開展領導幹部聯企幫扶「三問三送」解難題活動的通知》要求,積極開展「三問三送」(即:問生產、問安全、問發展;送政策、送服務、送信息)聯企幫扶工作。
  • 用中國答案,解「時代之問」
    用中國答案,解「時代之問」「面對複雜變化的世界,人類社會向何處去?亞洲前途在哪裡?」在人類面臨新的重大抉擇之時,在國際社會為逆全球化趨向憂心忡忡之際,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這一時代之問,給出了中國方案,富有哲理與智慧。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4天時間裡,2000多名嘉賓暢所欲言,提出許多真知灼見,為亞洲和世界提供了「博鰲方案」,貢獻了「博鰲力量」。
  • 一次次地問,作文這樣寫,解燃眉之急
    雖然都是「一次次地問」,但問的問題不同,問題的深度側重點不同,對問題的回答不同,寫成的文章就會千變萬化,各不相同。還是讓我們通過幾個片段來展示下吧。我問:哥哥,天都黑了,你還拿公文包出去幹什麼呀?哥哥說:出去充電呀,就是學習。原來哥哥上了個電腦培訓班。我問:你不是會打字了嗎?哥哥說:光會打字是遠遠不夠的,製圖、做視頻等等……要學的東西好多呢?
  • 順景溫泉主打文化牌
    重塑悠久的溫泉文化問:順景溫泉為什麼會把著重點放到溫泉文化上,而順景在推廣溫泉文化上有什麼優勢?答:中國溫泉文化歷史悠久,其文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但目前許多溫泉場所並沒有很好的挖掘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以北京的溫泉市場為例,溫泉場所眾多,但建設質量、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溫泉文化更是匱乏缺失。
  • "武則天坐天"大家誤會了 王金平:問會解籤的人
    對此,王金平則強調,「這個他並不懂,媒體應該要去問廟祝,問會解籤的人」。    而對於黨內有「卡柱」的聲音,王金平仍迴避,選舉的事不再評論,但祝福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
  •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道執筆久之,莊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對曰:"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今大王屢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韜所諫,未至過當,阻拒之則可,不可以向來之言,喧動群議,敵人若知,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則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明宗入洛,遽謂近臣安重誨曰:"先帝時馮道郎中何在?"重誨曰:"近除翰林學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諳悉,是好宰相。"
  •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歷來就有許多文人騷客面對黃河有感而發,那麼,都有哪些描寫黃河之景的唐詩呢?一起來看看吧。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佔鬥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這首詩借著吟詠黃河對晚唐以科舉制度為代表的整個社會政治進行了影射和諷刺,句句扣緊黃河,寫得形象生動,故事連篇;但又句句話外有話,表現了羅隱對當時黑暗政治的憤慨與不平。《使至塞上》錘鍊有力,獨絕千古《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
  • 郾城八大景第四景:老檜煙籠
    「老檜煙籠」這一景便由此而來。清代詩人楊祥雲曾寫詩讚道:貞幹凌霄幾百春,森森古樹抱龍鱗。樵夫不敢操斧問,煙靄雲深如有神。    明代文人謝公翼也題詩讚美曰:虯幹凌霄絕世姿,千秋雨露共相宜,村中盡日惟樵牧,不及秦皇漢武時。(王學儒)
  • 存思對象和結果,可以是體內的景與神,也可以是體外的神與境
    《爾雅·訓詁下》解"存"字的含義為"存,察也"。另外,《周禮·春官·司尊彝》註疏論及,"存,省也"。又見《禮記·禮運》解"存"為"處其所察,謂觀察也"。可見,存的字義更多地強調一種省察和觀察的意識狀態,沒有特別強調具體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存"與"景"的內涵可以對參。
  • 2020年嘉善姚莊碧桂園楓景尚院開盤房價——嘉興仙遊資訊
    2020年嘉善姚莊碧桂園楓景尚院開盤房價——嘉興仙遊資訊碧桂園 楓景尚院碧桂園以世界五百強的前瞻眼光,進駐姚莊這塊全國矚目的熱土,打造劃時代的封面作品——碧桂園·楓景尚院,以作品與時代和鳴。
  • 【和平夜話】教育諮詢深入百姓 解疑答惑問需於民
    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帶著政策、帶著熱情,深入社區、深入百姓,解疑答惑、問需於民,真正為居民解決了困惑於心的實際問題,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將近兩個小時的諮詢會在居民的聲聲謝意中圓滿結束。此次「和平夜話」實踐活動發揮了黨同人民群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的政治優勢,進一步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
  • 安利杯-潘曉婷7-3擊敗梶谷景美 劉莎莎連勝四場
    2012「安利益之源杯」世界女子花式撞球公開賽北京時間3月16日下午在臺北桃園臺茂購物中心繼續進行第二日比賽,在剛剛結束的一場比賽中,我國選手潘曉婷以7比3戰勝日本老將梶谷景美獲得小組賽的第三場勝利,基本鎖定自己的24強單敗淘汰賽席位;劉莎莎取得第四場勝利後亦確保晉級;而身陷苦戰的周豆豆則在第四場比賽中負於林沅君無緣24強。
  • 龍泉驛東安湖十二景故事:書房澄泓的來歷
    四個孩子都看見了郭世晉,確定是叫自己而不是叫其他人後,一個個穿上衣服,走過來問叔伯什麼事。郭世晉問他們,今天河水這麼急,為什麼還要下河遊泳。孩子們說,我們每天都下河洗澡,沒有什麼不對呀。郭世晉說今天河水太急,下有湧流,會有水鬼出來拖他們下水,勸他們不要下河遊泳。孩子們一聽,咯咯笑了說,叔伯騙人的,大白天哪有水鬼。